青龍大山裡的這個村,率先吹響鄉村垃圾分類“衝鋒號”

早晨六點,伴隨著樂曲《中國美》,

李豔雙開始到村民家門口收運垃圾。

指著藍色的桶,她說:

青龍大山裡的這個村,率先吹響鄉村垃圾分類“衝鋒號”青龍大山裡的這個村,率先吹響鄉村垃圾分類“衝鋒號”

“這個桶裡是菜葉、果皮、剩飯菜等能做肥料的垃圾,會被送到村堆肥點變成化肥。”

石城子村位於河北省青龍滿族自治縣西南,依山而建,耕地很少,幾乎全是山場。村民李豔雙是保潔公司聘用的保潔員。

李豔雙告訴記者,村裡給每家都配了兩個垃圾桶,一個黑色,一個藍色。黑色桶裝的是村子自身解決不了的垃圾,通過鄉里的垃圾車運走,進行後續的集中處理。藍色桶裝的是有機垃圾,集中後用電瓶車送到堆肥點,按照一定配比加入菌料,和秸稈雜物一起發酵,幾個月後轉化為有機肥料,最後代替化肥返回到農田和果園。按照要求,村民會把自家的垃圾分別放進兩個桶裡,每三天一次,再倒進保潔員對應的垃圾箱裡,不同的垃圾就有了不同的去向。“通過這個辦法,鄉里拉走的垃圾能減少一半。”李豔雙說。

青龍大山裡的這個村,率先吹響鄉村垃圾分類“衝鋒號”青龍大山裡的這個村,率先吹響鄉村垃圾分類“衝鋒號”青龍大山裡的這個村,率先吹響鄉村垃圾分類“衝鋒號”

而在過去,石城子村和很多農村一樣,面臨“垃圾圍村”的困境。“為了發展民宿旅遊,我們啟動了垃圾減量項目。只有環境好了,才能吸引越來越多的人來,村子才有發展的機會,才能談鄉村振興。”石城子村黨支部書記胡鳳伍說。

青龍大山裡的這個村,率先吹響鄉村垃圾分類“衝鋒號”

最初很多人不理解。為此,村兩委通過大喇叭宣讀倡議信,分片到家中動員,出臺操作細則,對農戶垃圾收集、分揀情況量化打分,根據打分情況分別給予獎勵和通報。

幾年下來,村民對垃圾減量有了深刻的認同。村民李景友說:“前幾年塑料袋子、破衣服啥的哪兒都是,現在多幹淨,空氣好,心情也好。”

良好的生態環境引來遊客休閒度假。遊客裴佔起說:“石城子村的古井啊、山泉水啊,看著都太棒了,將來我們會經常來。”

青龍大山裡的這個村,率先吹響鄉村垃圾分類“衝鋒號”

(圖片來源於網絡)

垃圾減量不止降低了垃圾的處理成本,更重要的是增強了村民的環保意識。同時,垃圾減量讓村民減少了化肥的使用,成就了風味獨特的有機農產品。

2017年,石城子村成立眾石城鑫鄉村旅遊合作社,註冊了“石也香”品牌,涵蓋板慄、核桃、小米等多個產品。短短兩年,合作社的資產由成立之初的42萬元,增長到2019年5月底的104萬元。“我們年年都有分紅,去年分了1000塊,今年能有更多。”合作社成員胡志宏對未來充滿信心。

青龍大山裡的這個村,率先吹響鄉村垃圾分類“衝鋒號”青龍大山裡的這個村,率先吹響鄉村垃圾分類“衝鋒號”

現在,合作社正緊張地運作民宿旅遊項目,與旅遊公司合作,盤活閒置的原生態民居,改造成適合市場需求的民宿。計劃兩年內把石城子打造成一個既有自然生態稟賦、又有深厚文化涵養的產業基地,實現更好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

來源:秦皇島晚報 圖片綜合自網絡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