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海一村免費給村民發垃圾桶推動垃圾分類,溼垃圾不出村變廢為寶'

"

南都訊 記者李潔瓊 通訊員陳伊瓊 垃圾分類在全國轟轟烈烈開展。南都記者獲悉,珠海市金灣區三灶鎮海澄村建立村民自覺源頭分類,專業公司實行垃圾無害化處理、資源化轉化、循環利用的循環經濟模式,讓垃圾分類理念和做法在農村真正落實。

據悉,自2015年以來,海澄村通過引進專業的社會化服務企業,在珠海農村率先啟動集環衛保潔、垃圾分類、廢舊資源回收、餐廚垃圾就地堆肥處理於一體的農村垃圾分類處理試點工作。經不斷探索,海澄村建立的 “村民自覺源頭分類,專業公司實行垃圾無害化處理、資源化轉化、循環利用”的循環經濟模式,讓垃圾分類理念和做法在農村真正落實。

三灶鎮海澄村村委委員陳秀娟介紹,在海澄村,每個自然村都會配備垃圾投放點、垃圾桶、垃圾的宣傳欄,還有垃圾處理的降解處理的車間。海澄村的垃圾投放點相對固定的,村民也習慣了把垃圾投放在最近的一個投放點。

據悉,垃圾分類的第一關是源頭分類。海澄村沒有照搬城市垃圾分類方式,而是立足農村實情,將生活垃圾分為“可腐”和“不可腐”,為每戶村民家中免費發放兩個垃圾桶,一個用來放餐廚垃圾,一個用來放其他垃圾,要求乾溼分開。每天的餐廚垃圾經粉碎處理後,被投入到降解發酵設備中,經過5至7天的降解後,這些餐廚垃圾被製成有機肥料。除此之外,可回收垃圾也會進行收集,最終實現“變廢為寶”。

為了讓村民有效識辨並準確投放,村內還聘請懂得本地方言的村民作為宣導員入戶宣傳、指導垃圾分類。三灶鎮海澄村宣導員黃枝介紹,每天都會勸導村民把那個乾溼垃圾分出來,以便於後期的垃圾分類。

據悉,目前海澄村每天的生活垃圾平均約11噸,通過對餐廚垃圾、可回收垃圾進行循環利用,該村實現了每天50%的垃圾減量。隨著垃圾分類理念的普及,海澄村告別了“垃圾圍村”的窘況,也讓村民更加愛護環境,村容村貌也大為改善。

下一步,海澄村將探索垃圾分類工作實行網格化管理方式,並通過每月設置“垃圾分類資源回收日”、開展小手牽大手的學校教育等活動,不斷完善垃圾分類管理機制,讓垃圾分類工作實現科學化、常態化管理。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