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青海鹽湖循環經濟活起來

本報訊(記者 嘯宇 一丁)鹽湖資源是青海第一大資源,也是國家的戰略性資源,鎂鋰鉀等產業潛力很大,合理開發利用鹽湖寶貴資源,對青海經濟發展、全國鹽化工業發展具有重要意義。6月21日,本屆青洽會舉行鹽湖資源綜合利用論壇,圍繞提高鹽湖資源綜合利用效率、推進鹽湖產業向新材料領域拓展,共同探討產業政策、技術趨勢和行業前景,促進鹽湖資源開發動能變革,優化鹽湖產業佈局,推動戰略資源轉換,加快構建鹽湖資源產業集群,帶動輕金屬新材料、鋰電產業、光伏製造、裝備製造等產業發展,加快鹽湖特色循環經濟全面提質升級,全面融入國家新能源、新材料戰略,建成國家循環經濟示範先行區。

青海鹽湖鎂資源開發利用必將探索出新路

中國工程院院士、國家鎂合金材料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主任 潘復生

在當今世界,鎂產業是最有前景的產業之一。從1755年英國人普拉克正式確立鎂的存在,到上世紀七八十年代美國福特等汽車開始應用鎂合金,到之後中美加汽車鎂合金項目啟動,推動了鎂合金在中國的快速發展,鎂產業在世界上發展腳步越來越快,規模不斷壯大。新能源汽車對鎂合金零部件的需求量近年來將會急劇增加,5—10年後,僅汽車行業鎂合金需求量在150—200萬噸,而鹽湖鎂產業規模的增大將為鎂合金產品市場的擴大提供高質量原鎂供應的保障。當今,鎂合金特別是在電池上應用廣泛,在筆記本、手機、無人飛機、智能穿戴等每年都有數千億元,作為青海第一大資源的鹽湖資源,其鎂提取產業前途無量,青海省鹽湖鎂資源綜合開發循環利用必將探索出一條新路子,推動鹽湖資源綜合利用產業向精細化、高質化、規模化方向發展。

把鹽湖打造成極具商業價值的聚寶盆

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聯合會副會長 趙俊貴

高質量發展是一項長期而艱鉅的任務。青海鹽湖循環經濟和高質量發展,必須穩定鉀肥生產,保持鉀肥生產合理規模,豐富鉀產品,推進尾鹽綜合利用,延長鉀資源開發年限。同時,要大力開發鋰資源,合理利用鎂資源,讓產業延伸創造新效益,創新研發模式,加快提升鎂鋰鉀鹽綜合利用水平。鹽湖是一個鎂鋰鉀鹽綜合利用的富礦,讓有效的資源物盡其用,把有用的微量元素高效利用,鹽湖資源的高值化開發利用潛力很大。資源循環利用的關鍵是技術創新能力,通過科技創新,做好資源循環綜合利用,推動產品高端化、系列化發展,鹽湖的高質量發展一定會得到顯著提高。青海要用技術創新的獨特優勢,提升青海鎂鋰鉀鹽綜合利用水平,把鹽湖真正打造成極具商業價值的聚寶盆。

國內原鎂產能增量多來自青海鹽湖

中國有色工業協會鎂業分會教授級高工、會長 林如海

鎂被稱為未來綠色工程材料,青海鹽湖鎂資源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對打造世界鎂強國具有重大戰略意義。中國是全球最大鎂生產國之一。目前,除中國外生產原鎂的國家還有美國、俄羅斯等8個國家。去年國內原鎂產能同比增加11.17%,增量就主要來自青海鹽湖鎂業。中國同時是世界第一鎂消費大國,也是最大的出口國。青海察爾汗鹽湖各類資源儲量達600多億噸,其中氯化鎂儲量約為40億噸。鹽湖投資400多億元建成全球首套10萬噸級鹽湖滷水製取金屬鎂一體化項目,正在開啟世界鎂業新局面。青海鹽湖鎂業發展要加強行業引導提升的冶煉技術,支持重點產品實現應用突破。從行業發展現狀來看,鎂合金鍛造輪轂和鎂合金擠壓材等是值得重點關注的,能有效加快鎂產業實現規模化應用進程。

青海鹽湖資源利用面臨前所未有機遇

中國氯鹼工業協會副祕書長 張鑫

青海柴達木盆地是我國鹽湖資源的聚集區,探明無機鹽保有資源存儲量達3400億噸,佔全國鹽湖資源總量的三分之一,其中氯化鉀7.35億噸,氯化鋰資源儲量1700多萬噸,鎂鹽50億噸,被列入國家“西部十大礦產資源集中區”。開發鹽湖資源必須解決氯,實現鹽湖優勢資源——鉀、鎂、鋰等的深加工,形成金屬鎂及鎂合金、鎂氧化物、鋰電池原料碳酸鋰等系列材料,推進我國製造業高質量發展,佔領世界輕金屬材料的制高點,促進新能源汽車穩步發展。為此,做好平衡清潔發展至關重要。目前,青海首個頁岩氣地震勘探項目落戶都蘭,初步估算都蘭八寶山盆地頁岩氣氣藏達6000億立方米。青海鹽湖資源綜合利用正面臨前所未有的機遇,鹽湖資源利用的氯平衡也有一定優勢,在不斷完善產業鏈的基礎上,有效產能必將有所提升。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