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北京7月2日電題:上半年資本市場新動作頻頻,如何影響你?

新華社記者許晟、潘清

設立科創板並試點註冊制,期貨、期權市場增添多個新品種,發佈操縱市場、“老鼠倉”刑事司法解釋,成立投資者保護工作領導小組……

一面用科創板唱主角的改革激發市場活力,一面補齊制度短板用嚴監管護航未來。今年上半年,中國資本市場改革動作頻頻。

(小標題)科創板並試點註冊制唱改革主角

今年上半年,中國資本市場改革的主角顯然是設立科創板並試點註冊制。這項改革自去年11月宣佈以來,相關準備工作迅速推進。

3月,科創板相關制度框架基本完成,上交所開始受理企業申請;6月,經過多輪問詢後,多家企業通過上交所審核並在證監會完成註冊;6月底7月初,華興源創等多家企業已經實現或正在籌備網下發售,靜候公開交易。

“科創板改革是中國資本市場的大事,科創板的成功可以帶動整個資本市場改革,激發整個市場的活力,進而助力中國經濟轉型升級。”前海開源基金首席經濟學家楊德龍說。

(小標題)期貨市場增添多個新品種

上半年,商品期貨市場迎來“新面孔”——紅棗期貨合約4月30日在鄭州商品交易所正式掛牌,填補了乾果類期貨市場的空白。

商品期貨之外,期權市場接納了多位新成員。1月28日,天然橡膠期權、棉花期權和玉米期權合約分別在上海、鄭州、大連三大商品交易所登臺亮相。

此外,金融期貨市場新一代交易系統也在上半年上線,股指期貨跨品種單向大邊保證金制度實施,風控及異常交易管理也進一步完善。

億信偉業基金首席顧問江明德說:“商品期貨的產業鏈覆蓋不斷擴大,進一步豐富了實體企業的風險管理手段;金融期貨市場制度的完善,為機構投資者管理風險提供了更便利、更有效的手段。”

(小標題)多個新政策補齊監管短板

違法成本太低、監管政策不夠力度一直被詬病。上半年的資本市場迎來了多個政策供給,從法律層面提高了違法成本,讓監管政策長出了“牙齒”。

先是證券法三審稿中,違法成本較現行法明顯提高;再是最高法出臺若干意見,為科創板並試點註冊制改革提供司法保障;緊接著6月28日,“兩高”發佈司法解釋,劍指操縱市場、“老鼠倉”違法行為。

不斷紮緊的制度籠子,正在護航中國資本市場的未來。“這些監管補短板政策,使法律法規的震懾力明顯增強。可以期望,伴隨有效執行,市場環境將有明顯改善。”無錫方萬投資有限公司總經理陳紹霞說。

(小標題)以信披為核心的監管明顯增強

以信息披露為核心的監管,儼然成為上半年監管的關鍵詞之一。

在科創板上市階段,上交所對申請企業一輪輪專業、細緻的問詢令人印象深刻。在主板市場,康美藥業在信披被質疑後不久,監管層即公佈階段調查結果;被深交所多次問詢的獐子島,其扇貝跑了又跑的回覆,堪稱“經典”。

資本市場的有效運行,有賴於高質量的信息披露。證監會新聞發言人說,必須通過嚴格執法重拳治亂,使各種造假欺詐行為無處遁形,讓各類責任主體罰當其過,付出應有的代價。

“陽光是最好的殺蟲劑。”中國市場學會金融學術委員付立春說,“如果信披不真實、不準確、不充分,市場的投融資就沒辦法有效匹配;以信披為核心就意味著監管的公開、透明,意味著使資本市場更加市場化,效率更高。”

(小標題)投資者保護力度不斷升級

“投資者保護”是上半年資本市場的高頻詞之一。

3月29日,證監會成立投資者保護工作領導小組,由證監會主席易會滿擔任組長。5月15日,證監會宣佈設立“5·15全國投資者保護宣傳日”。與此同時,證券法三審稿設專章保護投資者權益。通過修法強化投資者合法權益保護的進程也在加快。

在中證中小投資者服務中心董事長郭文英看來,投資者合法權益保護需要立法、司法、政府、監管部門、市場主體、新聞媒體等方方面面共同參與推進。“證券法的修訂,將為未來的投資者保護工作提供更加堅實的法律保障。”(完)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