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爾諾貝利,這座城的每一幕都是讓人膽寒的夢魘


切爾諾貝利,這座城的每一幕都是讓人膽寒的夢魘


這兩天經常在微博和知乎熱搜上看到#雪諾接受心理治療#的話題,《權力的遊戲》爛尾實在是坑人不淺,觀眾意難平,連演員都演到抑鬱。

愛了七八年的劇,說爛尾就爛尾,真是一點面子都不給。

一手打造出《權遊》神話的HBO,如今又親手毀了這部經典,真不知道是該誇還是該罵。

好在HBO物產豐富,在權遊爛尾的同時,又祭出另一部9.7分神劇——《切爾諾貝利》。


切爾諾貝利,這座城的每一幕都是讓人膽寒的夢魘


「切爾諾貝利核洩漏」事件是人類史上最嚴重的核電事故,這些年來陸續有很多書籍和報道關注過事件發生後的方方面面。但用劇集的方式正面表現災難,這還是頭一次。

史上最慘烈的核災難

1970年,蘇聯人在烏克蘭境內,開始建造一個叫Pripyat的現代化城市。三公里外,是跟城市同步建設的切爾諾貝利核電站。

龐大的工程,吸引來很多建築工人和科技人才。人們在Pripyat安家立業,拿著不菲的收入,過著現代化的生活,一切都令人羨慕。

9年後,城市正式落成,核電站也順利投產,整個地區成為全蘇聯的驕傲。


切爾諾貝利,這座城的每一幕都是讓人膽寒的夢魘


然而僅僅過去7年,這座先進的城市,就被一場災難徹底毀滅。

1986年4月26日凌晨,隨著一聲巨響,切爾諾貝利第4號反應堆突然爆炸。事故引起放射性物質外洩,威力相當於400顆廣島原子彈


切爾諾貝利,這座城的每一幕都是讓人膽寒的夢魘


由於這是史上第一次大規模核洩漏,整個蘇聯從上到下都沒有處理經驗。

48小時後,當人們意識到災難降臨時,已經有大量居民受到核輻射的傷害。


切爾諾貝利,這座城的每一幕都是讓人膽寒的夢魘


核洩漏到底有多可怕?

普通的煤氣洩漏,只會對一棟建築造成影響;普通的火災,只會對火區內部造成傷害。

反應堆爆炸引起的核洩漏和大火,卻會持續不斷的釋放輻射粒子,對整片大陸甚至整個地球造成致命打擊。


切爾諾貝利,這座城的每一幕都是讓人膽寒的夢魘


遠在切爾諾貝利1100公里外的瑞典,檢測出超量的輻射粒子。德國、意大利、法國、英國等歐洲大部分國家,也都受到這起災難的影響。

國際綠色和平組織的報告稱,切爾諾貝利核事故,致死超過9.3萬人致殘超過16萬人損害了至少20億人的健康和壽命。而它的後續危害,至少要過800年才能消除。


切爾諾貝利,這座城的每一幕都是讓人膽寒的夢魘


因為這場災難,很多人失去了親人和愛人,在疾病和悲痛中度過餘生。


災難中的人性之光

《切爾諾貝利》的故事就從災難發生的那一天展開:凌晨1點23分,隨著一聲爆炸,切爾諾貝利事件開始上演。

災難之初,因為沒人經歷過核洩漏,很多人到戶外「觀賞」奇特的火光。


切爾諾貝利,這座城的每一幕都是讓人膽寒的夢魘


雖然有人擔心是反應堆爆炸,但電站領導堅稱,只是水箱爆炸引起的廠房失火。三十多名消防隊員,第一時間衝到事故現場,用尋常方式進行滅火。

與此同時,地方官僚開會決定,不僅不組織群眾撤離,還要封鎖全城,以防消息誤傳。


切爾諾貝利,這座城的每一幕都是讓人膽寒的夢魘


等到高官和專家趕到切爾諾貝利,親眼看到反應堆爆炸的事實,人們這才知道出大事了。電站工作人員和消防員,因為遭受高強度輻射,全部陷入瀕死掙扎。

幾天之內,他們全身潰爛、出血,組織器官衰竭,連止疼藥都無法抑制他們的痛苦。


切爾諾貝利,這座城的每一幕都是讓人膽寒的夢魘


死亡以後,由於身體帶有放射源,他們只能安葬在金屬棺材內,被電焊焊死,被混凝土澆築,跟人類世界永久隔離。


切爾諾貝利,這座城的每一幕都是讓人膽寒的夢魘


第一批受到輻射的人,以悽慘的方式走向了死亡。活著的人,則要設法阻止整個歐洲被毀。

殫精竭慮的物理學家,衝在一線的工人和軍人,都在用自己的生命對抗災難。


切爾諾貝利,這座城的每一幕都是讓人膽寒的夢魘


人們努力撲滅了反應堆大火,卻發現即將發生更大規模的爆炸,阻止了大規模爆炸,又發現核物質即將滲透進地下水……

好不容易保住了地下水,但要完成後續的清理工作,停止核物質繼續擴散,簡直比登天還難。


切爾諾貝利,這座城的每一幕都是讓人膽寒的夢魘


面對這場史無前例的災難,即便是不可一世的蘇聯人,也顯得渺小又無助那種拼盡全力卻於事無補的絕望,充斥在劇集的每一分鐘裡。

男主角列加索夫,是一位不諳世事的物理學家。原本他只是被叫去開會,聽官員們做「已經控制住局面」的敷衍報告。

但散會的時候,他冒著被槍斃的危險,大聲叫住了所有人。因為他的「死諫」,蘇聯高官才終於相信,切爾諾貝利出了大事。


切爾諾貝利,這座城的每一幕都是讓人膽寒的夢魘


救災過程中,列加索夫每天守在核洩漏現場,殫精竭慮地解決一個又一個技術難題。為了保證救災順利進行,他多次頂撞領導人戈爾巴喬夫,絲毫不顧個人安危。

而談起自己被輻射損傷的壽命時,他只是雲淡風輕的說了句:活不過五年。

切爾諾貝利,這座城的每一幕都是讓人膽寒的夢魘


參與救援的第一波敢死隊,是3名核電站工人。當時反應堆下面的巨型水箱,極有可能發生大規模爆炸。

一旦爆炸,方圓30公里內的一切,會被完全摧毀。整個地球,都會受到這場核爆的影響。


切爾諾貝利,這座城的每一幕都是讓人膽寒的夢魘



唯一阻止爆炸的方法,就是擰開閥門,放空水箱裡的水。而閥門所處的位置,已是高度危險的重輻射區,操作者絕無生還可能。

在完全知情的前提下,仍然有3名熟悉地形的工人站了出來,義無反顧擔下重任,成功阻止大規模爆炸的發生。

切爾諾貝利,這座城的每一幕都是讓人膽寒的夢魘


代價是罹患急性輻射病,在一週內飽受痛苦、悲慘的死去。

在此之後,又有400名煤礦工人來到事故現場。為了防止核物質進入地下水系統,他們接受徵召,以人工掘進的方式,給混凝土底座安裝冷卻裝置。


切爾諾貝利,這座城的每一幕都是讓人膽寒的夢魘



這是一場跟時間賽跑的戰鬥。巨大的工作量,必須在6周之內完成,否則核物質融化混凝土,大半個歐洲的河流都會被汙染。

在五十度高溫的極端環境下,他們頂著損害壽命的核輻射,晝夜不停的輪班,用鐵鍬拯救了幾億歐洲人的水源。

切爾諾貝利,這座城的每一幕都是讓人膽寒的夢魘


第三波敢死隊,是3600名軍人。為了防止核塵埃持續擴散,他們必須用最原始的鐵鍬,清理最危險的核原料。在輻射值爆表的環境內,他們每人工作90秒,輪流進行清理作業。

其中大部分人,都患上了嚴重的放射病,不少人為此丟了性命。而他們的工作成果,則為岌岌可危的切爾諾貝利,翻開了里程碑式的一頁。

切爾諾貝利,這座城的每一幕都是讓人膽寒的夢魘


男人們在一線搏命,女人則為這場災難增添了溫情的色彩。

一位名叫柳德米拉的妻子,在發現自己懷孕的深夜,迎來了切爾諾貝利爆炸。她的丈夫是一名消防員。爆炸發生後立刻奔赴火災現場,第一時間暴露在核輻射的傷害下。

第二天,整個消防隊都陷入垂死掙扎。她的丈夫被送往莫斯科,接受最痛苦的治療。柳德米拉不顧警察的封鎖,冒死闖入醫院禁區,終於見到了瀕死的愛人。

切爾諾貝利,這座城的每一幕都是讓人膽寒的夢魘


她不顧醫生的叮囑,冒死跟丈夫擁抱,即使遭受核輻射的傷害,也一定要送他最後一程。


切爾諾貝利,這座城的每一幕都是讓人膽寒的夢魘


在柳德米拉的陪伴下,丈夫逐漸變成一具腐爛的活屍,以人類最慘烈的方式走向死亡。

她甚至親眼看著丈夫的遺體被焊死在金屬棺材裡,澆築在混凝土墓穴中,跟人類世界永隔。

切爾諾貝利,這座城的每一幕都是讓人膽寒的夢魘


這樣堅強、義無反顧的柳德米拉,卻在回家之後面對鄰居小孩的親近,碰都不敢碰一下——怕把輻射帶到孩子身上。

越是慘烈的災難,人性的光芒也越閃耀。


災難後的歲月


距離切爾諾貝利災難,已經過去33年。

壞消息是,核輻射的影響依然存在。在未來漫長的時間裡,事故地區都不適宜人類居住。好消息是,人類撤離該地區之後,一些能夠適應輻射的野生動物,逐漸彙集到無人區裡。

時至今日,曾經的人間地獄,已經成為絢麗的動物樂園。

切爾諾貝利,這座城的每一幕都是讓人膽寒的夢魘


無人居住的荒蕪之地,僅僅用了30年,就回到了自然生態最美好的樣子。而曾經的蘇聯,現在的歐洲乃至整個世界,直到今天都還在逃避切爾諾貝利的陰霾。

為救災立下汗馬功勞的列加索夫,因為要向國際原子能機構說出真相,被蘇聯迫害致死。他所預言的4萬名遇難者數據,被各國政府美化成4千人,甚至很多國家不承認受到核輻射的威脅。

實際上,整個東歐的致癌率和新生兒畸形率,至今領先於全世界。生活在切爾諾貝利之後的歐洲人,根本說不清自己受到了多少影響。

切爾諾貝利,這座城的每一幕都是讓人膽寒的夢魘


《切爾諾貝利》劇集本身,也被人指出「篡改細節史實」,被認為是HBO醜化蘇聯及某些價值觀的工具。播到現在,豆瓣上已經有兩派人為了史實和所謂“精美”、“精蘇”問題掐得火熱。

但誰又能看穿浩劫背後錯綜複雜的利益糾葛?

是這部劇赤裸裸地還原了「切爾諾貝利核洩漏事件」的殘酷與慘烈

讓人看到災難背後的犧牲與偉大。


切爾諾貝利,這座城的每一幕都是讓人膽寒的夢魘


微博&微信公眾號:瑪妮的自我修養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