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與千尋》之思考:一顆未被世俗汙染的初心'

"

“不忘初心,方得始終。”這句話是大家耳熟能詳的名言。多為勉勵自己或提醒他人不要忘記最初時候的發心,我們要保持善良、真誠、進取、寬容等美好品質,做人做事持之以恆,方能取得成功。我從電影《千與千尋》裡,也看到了這層隱含的深意。

千尋這個十歲小女孩,從千尋到小千,儘管歷經種種奇幻冒險和考驗,她從未改變自己的初心, 依然善良不貪婪,純真不媚俗。她的初心,讓電影裡的其他角色成了陪襯。

成為慾望奴隸的成年人

電影裡有一幕,千尋的父母在冷清的街道突然發現了一個菜品豐盛的飯店,他們沒有任何質疑和等待,立刻大快朵頤。天黑下來了,他們還不肯走,直至變成了豬。餐廳的老闆,用鞭子抽打,也按不下他們貪吃的“暫停鍵”。

"

“不忘初心,方得始終。”這句話是大家耳熟能詳的名言。多為勉勵自己或提醒他人不要忘記最初時候的發心,我們要保持善良、真誠、進取、寬容等美好品質,做人做事持之以恆,方能取得成功。我從電影《千與千尋》裡,也看到了這層隱含的深意。

千尋這個十歲小女孩,從千尋到小千,儘管歷經種種奇幻冒險和考驗,她從未改變自己的初心, 依然善良不貪婪,純真不媚俗。她的初心,讓電影裡的其他角色成了陪襯。

成為慾望奴隸的成年人

電影裡有一幕,千尋的父母在冷清的街道突然發現了一個菜品豐盛的飯店,他們沒有任何質疑和等待,立刻大快朵頤。天黑下來了,他們還不肯走,直至變成了豬。餐廳的老闆,用鞭子抽打,也按不下他們貪吃的“暫停鍵”。

《千與千尋》之思考:一顆未被世俗汙染的初心

圖片來源於網絡

想想我們現實的成人世界又何嘗不是如此呢?

因為貪戀超出實際消費能力的物品,而陷入了現金貸的陷阱,最後發現錢永遠也還不完,透支了信用,也透支了自己的未來。

因為貪戀短暫的歡愉,養成了玩手機刷視頻的習慣,熬到凌晨兩三點還不入睡,導致身體岌岌可危。

因為貪戀高熱量、口味重的食物,深更半夜還在路邊攤吃燒烤喝啤酒,年紀輕輕就脂肪堆積,大腹便便……

佛教講,貪嗔痴慢疑是五毒。貪慾之毒,讓人迷失本性,害人至深。一個人有慾望很正常,可如果不懂得剋制自己的慾望,就會像千尋父母那樣,變成任人宰割的豬,成為慾望的奴隸。

被金錢和工作“綁架”的油屋工人

油屋裡有一個規矩:凡是沒有工作的人,都要變成豬被宰掉。而要想在油屋工作,必須要交出自己的名字,和湯婆婆簽訂契約。

因此,油屋中形形色色的工作人員被迫在湯婆婆的支配下進行長期重複性的勞動。他們像極了現實社會中加班加點的職場人,為了生存而忙忙碌碌。

"

“不忘初心,方得始終。”這句話是大家耳熟能詳的名言。多為勉勵自己或提醒他人不要忘記最初時候的發心,我們要保持善良、真誠、進取、寬容等美好品質,做人做事持之以恆,方能取得成功。我從電影《千與千尋》裡,也看到了這層隱含的深意。

千尋這個十歲小女孩,從千尋到小千,儘管歷經種種奇幻冒險和考驗,她從未改變自己的初心, 依然善良不貪婪,純真不媚俗。她的初心,讓電影裡的其他角色成了陪襯。

成為慾望奴隸的成年人

電影裡有一幕,千尋的父母在冷清的街道突然發現了一個菜品豐盛的飯店,他們沒有任何質疑和等待,立刻大快朵頤。天黑下來了,他們還不肯走,直至變成了豬。餐廳的老闆,用鞭子抽打,也按不下他們貪吃的“暫停鍵”。

《千與千尋》之思考:一顆未被世俗汙染的初心

圖片來源於網絡

想想我們現實的成人世界又何嘗不是如此呢?

因為貪戀超出實際消費能力的物品,而陷入了現金貸的陷阱,最後發現錢永遠也還不完,透支了信用,也透支了自己的未來。

因為貪戀短暫的歡愉,養成了玩手機刷視頻的習慣,熬到凌晨兩三點還不入睡,導致身體岌岌可危。

因為貪戀高熱量、口味重的食物,深更半夜還在路邊攤吃燒烤喝啤酒,年紀輕輕就脂肪堆積,大腹便便……

佛教講,貪嗔痴慢疑是五毒。貪慾之毒,讓人迷失本性,害人至深。一個人有慾望很正常,可如果不懂得剋制自己的慾望,就會像千尋父母那樣,變成任人宰割的豬,成為慾望的奴隸。

被金錢和工作“綁架”的油屋工人

油屋裡有一個規矩:凡是沒有工作的人,都要變成豬被宰掉。而要想在油屋工作,必須要交出自己的名字,和湯婆婆簽訂契約。

因此,油屋中形形色色的工作人員被迫在湯婆婆的支配下進行長期重複性的勞動。他們像極了現實社會中加班加點的職場人,為了生存而忙忙碌碌。

《千與千尋》之思考:一顆未被世俗汙染的初心

圖片來源於網絡

電影中,湯婆婆會奪走每個人的名字,最後只剩下一個字。這像不像我們現代人融入社會之後,只剩下趙醫生,錢經理,孫老師,李律師?

無臉男在浴場撒下金子,那些被工作重壓的人,都卑顏屈膝,彎下腰去撿,像不像為了金錢放棄道德底線的員工?

他們也許都曾有詩和遠方。可在現實生活的壓力下,或是抵擋不住金錢的誘惑,或是對權利產生了迷戀,早已迷失了自己,忘記了自己步入社會的遠大抱負與初心。

正如尼采所形容的,現代人生活很是匆忙,形色匆匆穿過鬧市,吃飯時眼睛也盯著商業新聞,不復有閒暇沉思,愈來愈沒有真正的自由與內心的生活。現代人的娛樂也無非是尋求刺激和麻痺,沉湎於快速的節奏之中。

現代人的這種“空虛”,屬於精神的匱乏,所以再多的金錢和物質都無法彌補,有些人可以說是“窮得只剩下錢了”!他們忘卻了心靈也需要滋養。

佛教這門偉大的教育,高瞻遠矚地告訴人們,要看淡世法,看重佛法。因為佛法能讓人脫離六道輪迴的束縛,達至了生脫死的自由和福樂。佛教也主張修福報,錢財、名利、地位、身體健康、家庭和睦等都是福報的範疇。可修福報,又不執著世間的福報,取於世間,用於正當事業,回報社會,貢獻佛法事業,利益眾生,服務他人。

世間法大部分人為自己,自私自利;而在世間的真正學佛修行人,自利利他。兩者有本質的區別。

一顆未被世俗汙染的初心

故事中的女主角千尋,既沒有像爸爸媽媽那樣貪戀食物變成任人宰割的豬,也沒有像油屋工人那樣成為金錢的奴隸,更沒有像白龍一樣為追求魔法而成為湯婆婆的弟子,被其控制……

"

“不忘初心,方得始終。”這句話是大家耳熟能詳的名言。多為勉勵自己或提醒他人不要忘記最初時候的發心,我們要保持善良、真誠、進取、寬容等美好品質,做人做事持之以恆,方能取得成功。我從電影《千與千尋》裡,也看到了這層隱含的深意。

千尋這個十歲小女孩,從千尋到小千,儘管歷經種種奇幻冒險和考驗,她從未改變自己的初心, 依然善良不貪婪,純真不媚俗。她的初心,讓電影裡的其他角色成了陪襯。

成為慾望奴隸的成年人

電影裡有一幕,千尋的父母在冷清的街道突然發現了一個菜品豐盛的飯店,他們沒有任何質疑和等待,立刻大快朵頤。天黑下來了,他們還不肯走,直至變成了豬。餐廳的老闆,用鞭子抽打,也按不下他們貪吃的“暫停鍵”。

《千與千尋》之思考:一顆未被世俗汙染的初心

圖片來源於網絡

想想我們現實的成人世界又何嘗不是如此呢?

因為貪戀超出實際消費能力的物品,而陷入了現金貸的陷阱,最後發現錢永遠也還不完,透支了信用,也透支了自己的未來。

因為貪戀短暫的歡愉,養成了玩手機刷視頻的習慣,熬到凌晨兩三點還不入睡,導致身體岌岌可危。

因為貪戀高熱量、口味重的食物,深更半夜還在路邊攤吃燒烤喝啤酒,年紀輕輕就脂肪堆積,大腹便便……

佛教講,貪嗔痴慢疑是五毒。貪慾之毒,讓人迷失本性,害人至深。一個人有慾望很正常,可如果不懂得剋制自己的慾望,就會像千尋父母那樣,變成任人宰割的豬,成為慾望的奴隸。

被金錢和工作“綁架”的油屋工人

油屋裡有一個規矩:凡是沒有工作的人,都要變成豬被宰掉。而要想在油屋工作,必須要交出自己的名字,和湯婆婆簽訂契約。

因此,油屋中形形色色的工作人員被迫在湯婆婆的支配下進行長期重複性的勞動。他們像極了現實社會中加班加點的職場人,為了生存而忙忙碌碌。

《千與千尋》之思考:一顆未被世俗汙染的初心

圖片來源於網絡

電影中,湯婆婆會奪走每個人的名字,最後只剩下一個字。這像不像我們現代人融入社會之後,只剩下趙醫生,錢經理,孫老師,李律師?

無臉男在浴場撒下金子,那些被工作重壓的人,都卑顏屈膝,彎下腰去撿,像不像為了金錢放棄道德底線的員工?

他們也許都曾有詩和遠方。可在現實生活的壓力下,或是抵擋不住金錢的誘惑,或是對權利產生了迷戀,早已迷失了自己,忘記了自己步入社會的遠大抱負與初心。

正如尼采所形容的,現代人生活很是匆忙,形色匆匆穿過鬧市,吃飯時眼睛也盯著商業新聞,不復有閒暇沉思,愈來愈沒有真正的自由與內心的生活。現代人的娛樂也無非是尋求刺激和麻痺,沉湎於快速的節奏之中。

現代人的這種“空虛”,屬於精神的匱乏,所以再多的金錢和物質都無法彌補,有些人可以說是“窮得只剩下錢了”!他們忘卻了心靈也需要滋養。

佛教這門偉大的教育,高瞻遠矚地告訴人們,要看淡世法,看重佛法。因為佛法能讓人脫離六道輪迴的束縛,達至了生脫死的自由和福樂。佛教也主張修福報,錢財、名利、地位、身體健康、家庭和睦等都是福報的範疇。可修福報,又不執著世間的福報,取於世間,用於正當事業,回報社會,貢獻佛法事業,利益眾生,服務他人。

世間法大部分人為自己,自私自利;而在世間的真正學佛修行人,自利利他。兩者有本質的區別。

一顆未被世俗汙染的初心

故事中的女主角千尋,既沒有像爸爸媽媽那樣貪戀食物變成任人宰割的豬,也沒有像油屋工人那樣成為金錢的奴隸,更沒有像白龍一樣為追求魔法而成為湯婆婆的弟子,被其控制……

《千與千尋》之思考:一顆未被世俗汙染的初心

圖片來源於網絡

她是一個對金錢沒有貪著的孩子, 她是一個懂得感恩的孩子, 她是一個勇於認錯的孩子,她是一個敢於挑戰困難的孩子。她擁有一顆純真善良、堅忍不拔的初心,她擁有穿越迷障的力量……

作為一個在家修行的居士,我在千尋身上看到了種種閃光點,也看到了自身的缺點。

我雖然對金錢和食物沒有太多的貪著,但是卻對睡眠比較貪著。如果中午沒休息好,一整個下午都是想著:中午沒睡著啊,今晚必須早點睡,養足精神。可是日復一日,哪有那麼多時間浪費呢?

一位叫Jay Shetty的勵志演說家,關於時間的演講,讓人振聾發聵。

她說,時間的奇妙之處就在於它無形、無價,一旦逝去就不再回來。假設人的平均壽命是78年,我們大概花了28年在睡覺,但同時30%的人在失眠。然後,上學、上班、吃飯、逛街、做家務、看電視、玩手機等一系列活動,花掉40年的時間。而我們自由支配的時間僅有9年!

"

“不忘初心,方得始終。”這句話是大家耳熟能詳的名言。多為勉勵自己或提醒他人不要忘記最初時候的發心,我們要保持善良、真誠、進取、寬容等美好品質,做人做事持之以恆,方能取得成功。我從電影《千與千尋》裡,也看到了這層隱含的深意。

千尋這個十歲小女孩,從千尋到小千,儘管歷經種種奇幻冒險和考驗,她從未改變自己的初心, 依然善良不貪婪,純真不媚俗。她的初心,讓電影裡的其他角色成了陪襯。

成為慾望奴隸的成年人

電影裡有一幕,千尋的父母在冷清的街道突然發現了一個菜品豐盛的飯店,他們沒有任何質疑和等待,立刻大快朵頤。天黑下來了,他們還不肯走,直至變成了豬。餐廳的老闆,用鞭子抽打,也按不下他們貪吃的“暫停鍵”。

《千與千尋》之思考:一顆未被世俗汙染的初心

圖片來源於網絡

想想我們現實的成人世界又何嘗不是如此呢?

因為貪戀超出實際消費能力的物品,而陷入了現金貸的陷阱,最後發現錢永遠也還不完,透支了信用,也透支了自己的未來。

因為貪戀短暫的歡愉,養成了玩手機刷視頻的習慣,熬到凌晨兩三點還不入睡,導致身體岌岌可危。

因為貪戀高熱量、口味重的食物,深更半夜還在路邊攤吃燒烤喝啤酒,年紀輕輕就脂肪堆積,大腹便便……

佛教講,貪嗔痴慢疑是五毒。貪慾之毒,讓人迷失本性,害人至深。一個人有慾望很正常,可如果不懂得剋制自己的慾望,就會像千尋父母那樣,變成任人宰割的豬,成為慾望的奴隸。

被金錢和工作“綁架”的油屋工人

油屋裡有一個規矩:凡是沒有工作的人,都要變成豬被宰掉。而要想在油屋工作,必須要交出自己的名字,和湯婆婆簽訂契約。

因此,油屋中形形色色的工作人員被迫在湯婆婆的支配下進行長期重複性的勞動。他們像極了現實社會中加班加點的職場人,為了生存而忙忙碌碌。

《千與千尋》之思考:一顆未被世俗汙染的初心

圖片來源於網絡

電影中,湯婆婆會奪走每個人的名字,最後只剩下一個字。這像不像我們現代人融入社會之後,只剩下趙醫生,錢經理,孫老師,李律師?

無臉男在浴場撒下金子,那些被工作重壓的人,都卑顏屈膝,彎下腰去撿,像不像為了金錢放棄道德底線的員工?

他們也許都曾有詩和遠方。可在現實生活的壓力下,或是抵擋不住金錢的誘惑,或是對權利產生了迷戀,早已迷失了自己,忘記了自己步入社會的遠大抱負與初心。

正如尼采所形容的,現代人生活很是匆忙,形色匆匆穿過鬧市,吃飯時眼睛也盯著商業新聞,不復有閒暇沉思,愈來愈沒有真正的自由與內心的生活。現代人的娛樂也無非是尋求刺激和麻痺,沉湎於快速的節奏之中。

現代人的這種“空虛”,屬於精神的匱乏,所以再多的金錢和物質都無法彌補,有些人可以說是“窮得只剩下錢了”!他們忘卻了心靈也需要滋養。

佛教這門偉大的教育,高瞻遠矚地告訴人們,要看淡世法,看重佛法。因為佛法能讓人脫離六道輪迴的束縛,達至了生脫死的自由和福樂。佛教也主張修福報,錢財、名利、地位、身體健康、家庭和睦等都是福報的範疇。可修福報,又不執著世間的福報,取於世間,用於正當事業,回報社會,貢獻佛法事業,利益眾生,服務他人。

世間法大部分人為自己,自私自利;而在世間的真正學佛修行人,自利利他。兩者有本質的區別。

一顆未被世俗汙染的初心

故事中的女主角千尋,既沒有像爸爸媽媽那樣貪戀食物變成任人宰割的豬,也沒有像油屋工人那樣成為金錢的奴隸,更沒有像白龍一樣為追求魔法而成為湯婆婆的弟子,被其控制……

《千與千尋》之思考:一顆未被世俗汙染的初心

圖片來源於網絡

她是一個對金錢沒有貪著的孩子, 她是一個懂得感恩的孩子, 她是一個勇於認錯的孩子,她是一個敢於挑戰困難的孩子。她擁有一顆純真善良、堅忍不拔的初心,她擁有穿越迷障的力量……

作為一個在家修行的居士,我在千尋身上看到了種種閃光點,也看到了自身的缺點。

我雖然對金錢和食物沒有太多的貪著,但是卻對睡眠比較貪著。如果中午沒休息好,一整個下午都是想著:中午沒睡著啊,今晚必須早點睡,養足精神。可是日復一日,哪有那麼多時間浪費呢?

一位叫Jay Shetty的勵志演說家,關於時間的演講,讓人振聾發聵。

她說,時間的奇妙之處就在於它無形、無價,一旦逝去就不再回來。假設人的平均壽命是78年,我們大概花了28年在睡覺,但同時30%的人在失眠。然後,上學、上班、吃飯、逛街、做家務、看電視、玩手機等一系列活動,花掉40年的時間。而我們自由支配的時間僅有9年!

《千與千尋》之思考:一顆未被世俗汙染的初心

圖片來源於網絡

我們內心有兩種聲音:一種讓我們積極向上,另一種聲音讓我們變懶惰,變得自我滿足。大部分時候,我們聽從了哪種聲音呢?

金剛亥母阿王諾布帕母在《子必依論》裡列有修行人的十種表面,其中就有“居士不勤修為表面”,我看了也大為汗顏。

作為一個在家修行的居士,真的有很大的隨意性,不似出家眾早晚課誦,修禪習法,很容易被世法所牽,又或是沉迷享樂。本來每天要做的功課,也三天打魚兩天晒網,蹉跎了寶貴的時光。老之將至,再嘆嗟人生,也只能後悔莫及啊!

再回顧初入佛門之時,我想要了生脫死的決心和願力,以及找到真佛法的觸動,再真誠不過了。那種純真的發心,真的不能忘啊!所以佛教有云:“學佛如初,成就有餘。”

在家修行人,要找到自己那顆學佛修行的初心,真誠修行,只有這樣,才能在世間“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早日到達解脫的彼岸。

文:拈花一笑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