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學森和蔣英的婚姻,被稱為科學和藝術的完美結合

圖片:網絡

文章:必讀歷史

在中國科學院宿舍區一排老舊的紅磚樓群中,有一座普通的小樓,這就是被稱為“中國航天之父”的著名科學家錢學森和中國“歐洲古典藝術歌曲權威”蔣英夫婦的家。

錢學森和蔣英的婚姻,被稱為科學和藝術的完美結合

走進這個家,滿眼都是藏書,在屋中最顯眼的位置,擺放著一架德國製造的黑色大三角鋼琴。這架琴記錄了這對夫妻摯真的情感、至誠的追求……錢學森和蔣英於1947年在上海結婚,在一起相濡以沫、相敬如賓共同生活了62年。他們的相識、相戀有著傳奇而浪漫的色彩。下面就跟著小編一起走進這段至誠至愛的愛情故事吧!

錢學森(1911.12.11—2009.10.31),漢族,吳越王錢鏐第33世孫,生於上海,祖籍浙江省杭州市臨安。世界著名科學家,空氣動力學家,中國載人航天奠基人,中國科學院及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兩彈一星功勳獎章獲得者,被譽為“中國航天之父”“中國導彈之父”“中國自動化控制之父”和“火箭之王”,由於錢學森回國效力,中國導彈、原子彈的發射向前推進了至少20年。

錢學森和蔣英的婚姻,被稱為科學和藝術的完美結合

蔣英(1919.9.7—2012.02.05),浙江海寧人,女聲樂教育家,女高音歌唱家,曾任中央音樂學院聲樂系教研室主任。中央音樂學院教授,中國女聲樂教育家和女高音歌唱家,蔣百里的三女兒。

蔣英曾經有個名字叫做錢學英,這名字一聽就跟錢學森有關係啊,的確,蔣英曾經是錢學森的妹妹。故事是這樣的:蔣英的父親蔣百里與錢學森的父親錢均夫是志趣相投的同窗,可以說是莫逆之友。蔣百里與日本夫人左梅生有5個女兒,分別取名昭、雍、英、華、和。錢學森的媽媽只有錢學森一個,一直想有個女兒,於是提出,是否能從蔣家媽媽那裡要一個女兒過繼。

蔣家媽媽問:你要哪一個呢?

錢家媽媽說:我要小三子。

錢學森和蔣英的婚姻,被稱為科學和藝術的完美結合

小三子,就是蔣英。蔣英變成了錢學英,可是後來因為相差8歲的兩個小朋友玩不到一起,小蔣英就哭著要回家了。後來蔣英後來去德國留學,學習聲樂,兩個人也毫無聯繫。

1946年,蔣英回到了祖國。1947年5月31日,上海蘭心大劇院舉辦了她的個人演唱會,轟動一時。而這一年,蔣英邂逅了美國麻省理工學院的教授錢學森。有一天,蔣英在聽過錢學森在上海交通大學的學術講座後,錢趁著送蔣回家的機會問她:“你跟我去美國好嗎?’”蔣當時並沒有同意,可是錢卻說:“你有男朋友,我有女朋友。可是從現在起都不算了。我們開始交朋友。”男友力MAX的話讓蔣英投降了。一個禮拜之後,他倆喜結良緣,在上海著名的沙遜大廈(和平飯店)舉辦了婚禮。

錢學森和蔣英的婚姻,被稱為科學和藝術的完美結合

錢學森先行回美國,讓蔣英隨後就來。正在這時,意大利的一家大型歌劇院邀請蔣英前去演出,為了錢學森,她回絕了。嫁給科學家的生活,並沒有人們常想的那種五光十色、浪漫無比。錢學森是一個非常勤奮的人,婚後第二天就投入了正常的工作學習,每天下課以後回到家,和蔣英打個招呼就自己鑽進了書房,一呆就是數個小時。可是這位之前“十指不沾陽春水”的小姐,開始學著買菜做飯,學著整理家務。

錢學森和蔣英的婚姻,被稱為科學和藝術的完美結合

在被軟禁不能回國那五年出於對錢學森安全的考慮,蔣英沒有請保姆,所有的家務活都是她自己一手完成。她一個人帶兩個孩子,一個人出門買菜,一個人打掃屋子,半夜十二點,她經常接到莫名其妙的電話,問錢學森在哪裡,問她們有沒有出門……她從來不把這些電話告訴錢學森。

就這樣,在蔣英的安撫與幫助下,錢學森她那顆被擊得粉碎的高傲的自尊心逐漸得到平復。他丟棄煩惱,重新鑽進學術世界,專心致志地研究工程控制論,僅兩三年工夫,他又成為這一新領域的權威,寫出了《工程控制論》這部對自動化理論奠定基礎的科學鉅著!為了表達他對蔣英恩愛之情的謝意,錢學森在《工程控制論》這本著作序言的末尾將他對妻子的千言萬語凝結成一句話:“謹以此書獻給蔣英”。蔣英說:“這是給我的報酬。”

錢學森和蔣英的婚姻,被稱為科學和藝術的完美結合

回國後錢學森,致力於發展中國的火箭、導彈以及航天事業,為我國科學事業和國防現代化建設建立了卓越功勳。而蔣英女士,則長年任教於中央音樂學院,用盡心血培養學生,為樂壇培養了一批聲名顯赫的歌唱家。她還曾以巨大的熱情參與組織獻給航天人的大型音樂會《星光燦爛》,表達對科技事業、科學工作者的支持。

2009年,錢學森老先生逝世,時年98歲,2012年蔣英先生逝世,年92歲,夫妻二人相濡以沫六十多年,二人相互影響,相互扶持,為我國的科技事業和文化藝術事業做出了極大貢獻。

錢學森和蔣英的婚姻,被稱為科學和藝術的完美結合

在小編看來錢學森和蔣英的婚姻是美滿的,家庭是幸福的。這對科學與藝術完美聯合的愛人,用六十二年的相伴相隨,演繹了投身事業、為國奉獻的伉儷佳話,給後世留下了寶貴的科學財富與藝術瑰寶,可謂是科學和藝術的完美結合。

聲明:本文由必讀歷史原創,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喜歡歷史的朋友歡迎關注,每天分享歷史故事、人物事蹟!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