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宋仁宗趙禎,原名趙受益,生於真宗大中祥符三年(公元1010年)。北宋第四位皇帝,宋真宗趙恆第六子。

在歷代所有帝王中,趙禎的名氣並不算大。他沒有秦皇漢武、唐宗宋祖般的雄才大略和豐功偉績,也不像夏桀商紂般殘暴無道、昏庸無能。但他與其他眾多籍籍無名的平庸之主也不同,他絕對稱得上一位出色的好皇帝,更是一個不折不扣的好人。

乾興元年(公元1022年),真宗趙恆逝世,12歲的趙禎登基繼皇帝位,開始了其41年的帝王生涯。由於其登基時年齡尚幼,由章獻明肅皇后劉氏垂簾聽政,主持國政。劉皇后才華超群,通曉古今書史,熟知政事,真宗晚年身體狀況欠佳時就協助真宗處理朝政,因此,其垂簾聽政的11年間,也算將國家治理的井井有條,為仁宗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

宋仁宗趙禎,原名趙受益,生於真宗大中祥符三年(公元1010年)。北宋第四位皇帝,宋真宗趙恆第六子。

在歷代所有帝王中,趙禎的名氣並不算大。他沒有秦皇漢武、唐宗宋祖般的雄才大略和豐功偉績,也不像夏桀商紂般殘暴無道、昏庸無能。但他與其他眾多籍籍無名的平庸之主也不同,他絕對稱得上一位出色的好皇帝,更是一個不折不扣的好人。

乾興元年(公元1022年),真宗趙恆逝世,12歲的趙禎登基繼皇帝位,開始了其41年的帝王生涯。由於其登基時年齡尚幼,由章獻明肅皇后劉氏垂簾聽政,主持國政。劉皇后才華超群,通曉古今書史,熟知政事,真宗晚年身體狀況欠佳時就協助真宗處理朝政,因此,其垂簾聽政的11年間,也算將國家治理的井井有條,為仁宗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宋仁宗趙禎:慎終如始,好人與好皇帝的完美結合

明道二年(公元1033年),劉皇后逝世,仁宗正式親政。趙禎性情寬厚,不事奢華,還能夠約束自己,對下屬寬厚以待,讓百姓休養生息。作為一個守成之君,這種品質無疑更加有利於社會的發展。他知人善用,廣開言路,從諫如流,因而在位時期名臣輩出,范仲淹、文彥博、晏殊、歐陽修、龐籍、韓琦、富弼、包拯等都赫赫有名,都為仁宗一朝做出過卓越貢獻。趙禎在位期間,國家安定太平,經濟繁榮,科學技術和文化得到了很大的發展。史稱“四海雍熙、八荒平靜,士農樂業、文武忠良”,有“慶曆、嘉祐之治”之稱。

"

宋仁宗趙禎,原名趙受益,生於真宗大中祥符三年(公元1010年)。北宋第四位皇帝,宋真宗趙恆第六子。

在歷代所有帝王中,趙禎的名氣並不算大。他沒有秦皇漢武、唐宗宋祖般的雄才大略和豐功偉績,也不像夏桀商紂般殘暴無道、昏庸無能。但他與其他眾多籍籍無名的平庸之主也不同,他絕對稱得上一位出色的好皇帝,更是一個不折不扣的好人。

乾興元年(公元1022年),真宗趙恆逝世,12歲的趙禎登基繼皇帝位,開始了其41年的帝王生涯。由於其登基時年齡尚幼,由章獻明肅皇后劉氏垂簾聽政,主持國政。劉皇后才華超群,通曉古今書史,熟知政事,真宗晚年身體狀況欠佳時就協助真宗處理朝政,因此,其垂簾聽政的11年間,也算將國家治理的井井有條,為仁宗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宋仁宗趙禎:慎終如始,好人與好皇帝的完美結合

明道二年(公元1033年),劉皇后逝世,仁宗正式親政。趙禎性情寬厚,不事奢華,還能夠約束自己,對下屬寬厚以待,讓百姓休養生息。作為一個守成之君,這種品質無疑更加有利於社會的發展。他知人善用,廣開言路,從諫如流,因而在位時期名臣輩出,范仲淹、文彥博、晏殊、歐陽修、龐籍、韓琦、富弼、包拯等都赫赫有名,都為仁宗一朝做出過卓越貢獻。趙禎在位期間,國家安定太平,經濟繁榮,科學技術和文化得到了很大的發展。史稱“四海雍熙、八荒平靜,士農樂業、文武忠良”,有“慶曆、嘉祐之治”之稱。

宋仁宗趙禎:慎終如始,好人與好皇帝的完美結合

針對國家存在的弊政,仁宗也嘗試進行了改革。慶曆三年(公元1043年),趙禎授范仲淹為參知政事,又擢拔歐陽修、餘靖、王素和蔡襄為諫官(俗稱“四諫”),銳意進取。九月,在趙禎的責令下,范仲淹、富弼提出了“明黜陟、抑僥倖、精貢舉、擇官長、均公田、厚農桑、修武備、減徭役、覃恩信、重命令”的十項改革主張,歐陽修等人也紛紛上疏言事,趙禎大都予以採納,並漸次頒佈實施,頒發全國。但由於新政觸犯了貴族官僚的利益,因而遭到他們的阻撓。慶曆五年(公元1045年)初,范仲淹、韓琦、富弼、歐陽修等人相繼被排斥出朝廷,各項改革也被廢止,新政徹底失敗。這次改革雖然失敗,卻為後來的王安石變法起到了一定程度的促進作用。

"

宋仁宗趙禎,原名趙受益,生於真宗大中祥符三年(公元1010年)。北宋第四位皇帝,宋真宗趙恆第六子。

在歷代所有帝王中,趙禎的名氣並不算大。他沒有秦皇漢武、唐宗宋祖般的雄才大略和豐功偉績,也不像夏桀商紂般殘暴無道、昏庸無能。但他與其他眾多籍籍無名的平庸之主也不同,他絕對稱得上一位出色的好皇帝,更是一個不折不扣的好人。

乾興元年(公元1022年),真宗趙恆逝世,12歲的趙禎登基繼皇帝位,開始了其41年的帝王生涯。由於其登基時年齡尚幼,由章獻明肅皇后劉氏垂簾聽政,主持國政。劉皇后才華超群,通曉古今書史,熟知政事,真宗晚年身體狀況欠佳時就協助真宗處理朝政,因此,其垂簾聽政的11年間,也算將國家治理的井井有條,為仁宗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宋仁宗趙禎:慎終如始,好人與好皇帝的完美結合

明道二年(公元1033年),劉皇后逝世,仁宗正式親政。趙禎性情寬厚,不事奢華,還能夠約束自己,對下屬寬厚以待,讓百姓休養生息。作為一個守成之君,這種品質無疑更加有利於社會的發展。他知人善用,廣開言路,從諫如流,因而在位時期名臣輩出,范仲淹、文彥博、晏殊、歐陽修、龐籍、韓琦、富弼、包拯等都赫赫有名,都為仁宗一朝做出過卓越貢獻。趙禎在位期間,國家安定太平,經濟繁榮,科學技術和文化得到了很大的發展。史稱“四海雍熙、八荒平靜,士農樂業、文武忠良”,有“慶曆、嘉祐之治”之稱。

宋仁宗趙禎:慎終如始,好人與好皇帝的完美結合

針對國家存在的弊政,仁宗也嘗試進行了改革。慶曆三年(公元1043年),趙禎授范仲淹為參知政事,又擢拔歐陽修、餘靖、王素和蔡襄為諫官(俗稱“四諫”),銳意進取。九月,在趙禎的責令下,范仲淹、富弼提出了“明黜陟、抑僥倖、精貢舉、擇官長、均公田、厚農桑、修武備、減徭役、覃恩信、重命令”的十項改革主張,歐陽修等人也紛紛上疏言事,趙禎大都予以採納,並漸次頒佈實施,頒發全國。但由於新政觸犯了貴族官僚的利益,因而遭到他們的阻撓。慶曆五年(公元1045年)初,范仲淹、韓琦、富弼、歐陽修等人相繼被排斥出朝廷,各項改革也被廢止,新政徹底失敗。這次改革雖然失敗,卻為後來的王安石變法起到了一定程度的促進作用。

宋仁宗趙禎:慎終如始,好人與好皇帝的完美結合

對外方面,仁宗時代主要的軍事衝突在於西夏。大宋在與西夏的戰爭中敗多勝少,但西夏自身亦傷亡近半,國力難支。在受到重大損失的情況下,宋、夏謀求妥協,於慶曆四年(公元1044年)訂立和約:夏向宋稱臣,宋每年賜西夏絹十三萬匹、銀五萬兩、茶二萬斤,並開放邊境貿易,史稱“慶曆和議”。自此後,宋夏關係趨於緩和,維持了近半世紀的和平。慶曆二年(公元1042年),大遼趁宋與西夏交戰之際,一面派耶律重元及蕭惠聚兵南京,作出攻宋的態勢,一面派蕭特末、劉六符赴宋廷,索取被後周世宗攻佔的關南十縣。趙禎派大臣富弼與遼國進行談判,其嚴詞強硬,博徵旁引,打破遼國索要後周時期柴榮奪取的三關之地的企圖。同時,為避免兩面作戰,仁宗最終決定以每年增加歲幣為代價,維持澶淵之盟的和平協議,史稱重熙增幣。

"

宋仁宗趙禎,原名趙受益,生於真宗大中祥符三年(公元1010年)。北宋第四位皇帝,宋真宗趙恆第六子。

在歷代所有帝王中,趙禎的名氣並不算大。他沒有秦皇漢武、唐宗宋祖般的雄才大略和豐功偉績,也不像夏桀商紂般殘暴無道、昏庸無能。但他與其他眾多籍籍無名的平庸之主也不同,他絕對稱得上一位出色的好皇帝,更是一個不折不扣的好人。

乾興元年(公元1022年),真宗趙恆逝世,12歲的趙禎登基繼皇帝位,開始了其41年的帝王生涯。由於其登基時年齡尚幼,由章獻明肅皇后劉氏垂簾聽政,主持國政。劉皇后才華超群,通曉古今書史,熟知政事,真宗晚年身體狀況欠佳時就協助真宗處理朝政,因此,其垂簾聽政的11年間,也算將國家治理的井井有條,為仁宗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宋仁宗趙禎:慎終如始,好人與好皇帝的完美結合

明道二年(公元1033年),劉皇后逝世,仁宗正式親政。趙禎性情寬厚,不事奢華,還能夠約束自己,對下屬寬厚以待,讓百姓休養生息。作為一個守成之君,這種品質無疑更加有利於社會的發展。他知人善用,廣開言路,從諫如流,因而在位時期名臣輩出,范仲淹、文彥博、晏殊、歐陽修、龐籍、韓琦、富弼、包拯等都赫赫有名,都為仁宗一朝做出過卓越貢獻。趙禎在位期間,國家安定太平,經濟繁榮,科學技術和文化得到了很大的發展。史稱“四海雍熙、八荒平靜,士農樂業、文武忠良”,有“慶曆、嘉祐之治”之稱。

宋仁宗趙禎:慎終如始,好人與好皇帝的完美結合

針對國家存在的弊政,仁宗也嘗試進行了改革。慶曆三年(公元1043年),趙禎授范仲淹為參知政事,又擢拔歐陽修、餘靖、王素和蔡襄為諫官(俗稱“四諫”),銳意進取。九月,在趙禎的責令下,范仲淹、富弼提出了“明黜陟、抑僥倖、精貢舉、擇官長、均公田、厚農桑、修武備、減徭役、覃恩信、重命令”的十項改革主張,歐陽修等人也紛紛上疏言事,趙禎大都予以採納,並漸次頒佈實施,頒發全國。但由於新政觸犯了貴族官僚的利益,因而遭到他們的阻撓。慶曆五年(公元1045年)初,范仲淹、韓琦、富弼、歐陽修等人相繼被排斥出朝廷,各項改革也被廢止,新政徹底失敗。這次改革雖然失敗,卻為後來的王安石變法起到了一定程度的促進作用。

宋仁宗趙禎:慎終如始,好人與好皇帝的完美結合

對外方面,仁宗時代主要的軍事衝突在於西夏。大宋在與西夏的戰爭中敗多勝少,但西夏自身亦傷亡近半,國力難支。在受到重大損失的情況下,宋、夏謀求妥協,於慶曆四年(公元1044年)訂立和約:夏向宋稱臣,宋每年賜西夏絹十三萬匹、銀五萬兩、茶二萬斤,並開放邊境貿易,史稱“慶曆和議”。自此後,宋夏關係趨於緩和,維持了近半世紀的和平。慶曆二年(公元1042年),大遼趁宋與西夏交戰之際,一面派耶律重元及蕭惠聚兵南京,作出攻宋的態勢,一面派蕭特末、劉六符赴宋廷,索取被後周世宗攻佔的關南十縣。趙禎派大臣富弼與遼國進行談判,其嚴詞強硬,博徵旁引,打破遼國索要後周時期柴榮奪取的三關之地的企圖。同時,為避免兩面作戰,仁宗最終決定以每年增加歲幣為代價,維持澶淵之盟的和平協議,史稱重熙增幣。

宋仁宗趙禎:慎終如始,好人與好皇帝的完美結合

儘管以支付歲幣維持和平的做法在今天看來似乎有些恥辱,但實際歲幣的支出相較於軍費支出根本無足輕重,而且開放邊境貿易,大宋的邊境貿易收入也十分可觀。但和平對於天下百姓來說無疑是一件天大的好事,正是由於長時間的和平狀態,才造就了仁宗一朝的盛世繁榮

作為一個太平天子,仁宗在位期間,宋朝經濟快速發展,人民生活水平快速提高,幾乎是我國封建王朝史的巔峰。然而極為難得的是,在位長達41年的仁宗始終保持了性情寬厚,不事奢華的本質。縱觀古代在位超過40年的所有帝王,漢武帝劉徹、唐玄宗李隆基、嘉靖皇帝朱厚熜、萬曆皇帝朱翊鈞、康熙皇帝玄燁、乾隆皇帝弘曆,幾乎都難逃在位後期墮落、貪圖享受的魔咒,然而仁宗終其一朝,都始終保持了“天德純粹,無聲色畋遊之好”,實屬難得。

除了聖明天子,仁宗還是一個“老好人”,有兩件流傳較廣的事足以為證。流傳千古的包拯出自仁宗一朝,其實他最主要的成就不是斷案,他在歷史上的真實身份其實是一名諫官,他屢屢犯顏直諫,說到激動處甚至唾沫都飛濺到仁宗臉上。但仁宗一面用衣袖擦臉,一面還接受他的建議,竟未予以怪罪;還有一事,有一天,仁宗閒暇之時在宮中庭院散步,沒走幾步,就開始左顧右盼起來。隨從看見仁宗如此,自然困惑不已,但又礙於尊卑有別,不好上前詢問,只能默默跟隨其後。仁宗回到寢宮後,才神色匆忙地對妃子說:“朕很是口渴,速速幫朕倒些水來。”妃子一邊給他倒水一邊詢問:“剛剛皇上身邊不是一直有侍從跟隨,為何不叫他們給您倒水呢?”宋仁宗喝完水後才對她說:“朕幾次回頭看他們,都沒有發現侍水太監,若是朕問他們要水的話,侍水太監必定會因為失職而被懲罰。所以朕只好一路忍著口渴,到愛妃這裡討水喝了。”通過這件小事,趙禎的仁愛之心由此可見一斑。

"

宋仁宗趙禎,原名趙受益,生於真宗大中祥符三年(公元1010年)。北宋第四位皇帝,宋真宗趙恆第六子。

在歷代所有帝王中,趙禎的名氣並不算大。他沒有秦皇漢武、唐宗宋祖般的雄才大略和豐功偉績,也不像夏桀商紂般殘暴無道、昏庸無能。但他與其他眾多籍籍無名的平庸之主也不同,他絕對稱得上一位出色的好皇帝,更是一個不折不扣的好人。

乾興元年(公元1022年),真宗趙恆逝世,12歲的趙禎登基繼皇帝位,開始了其41年的帝王生涯。由於其登基時年齡尚幼,由章獻明肅皇后劉氏垂簾聽政,主持國政。劉皇后才華超群,通曉古今書史,熟知政事,真宗晚年身體狀況欠佳時就協助真宗處理朝政,因此,其垂簾聽政的11年間,也算將國家治理的井井有條,為仁宗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宋仁宗趙禎:慎終如始,好人與好皇帝的完美結合

明道二年(公元1033年),劉皇后逝世,仁宗正式親政。趙禎性情寬厚,不事奢華,還能夠約束自己,對下屬寬厚以待,讓百姓休養生息。作為一個守成之君,這種品質無疑更加有利於社會的發展。他知人善用,廣開言路,從諫如流,因而在位時期名臣輩出,范仲淹、文彥博、晏殊、歐陽修、龐籍、韓琦、富弼、包拯等都赫赫有名,都為仁宗一朝做出過卓越貢獻。趙禎在位期間,國家安定太平,經濟繁榮,科學技術和文化得到了很大的發展。史稱“四海雍熙、八荒平靜,士農樂業、文武忠良”,有“慶曆、嘉祐之治”之稱。

宋仁宗趙禎:慎終如始,好人與好皇帝的完美結合

針對國家存在的弊政,仁宗也嘗試進行了改革。慶曆三年(公元1043年),趙禎授范仲淹為參知政事,又擢拔歐陽修、餘靖、王素和蔡襄為諫官(俗稱“四諫”),銳意進取。九月,在趙禎的責令下,范仲淹、富弼提出了“明黜陟、抑僥倖、精貢舉、擇官長、均公田、厚農桑、修武備、減徭役、覃恩信、重命令”的十項改革主張,歐陽修等人也紛紛上疏言事,趙禎大都予以採納,並漸次頒佈實施,頒發全國。但由於新政觸犯了貴族官僚的利益,因而遭到他們的阻撓。慶曆五年(公元1045年)初,范仲淹、韓琦、富弼、歐陽修等人相繼被排斥出朝廷,各項改革也被廢止,新政徹底失敗。這次改革雖然失敗,卻為後來的王安石變法起到了一定程度的促進作用。

宋仁宗趙禎:慎終如始,好人與好皇帝的完美結合

對外方面,仁宗時代主要的軍事衝突在於西夏。大宋在與西夏的戰爭中敗多勝少,但西夏自身亦傷亡近半,國力難支。在受到重大損失的情況下,宋、夏謀求妥協,於慶曆四年(公元1044年)訂立和約:夏向宋稱臣,宋每年賜西夏絹十三萬匹、銀五萬兩、茶二萬斤,並開放邊境貿易,史稱“慶曆和議”。自此後,宋夏關係趨於緩和,維持了近半世紀的和平。慶曆二年(公元1042年),大遼趁宋與西夏交戰之際,一面派耶律重元及蕭惠聚兵南京,作出攻宋的態勢,一面派蕭特末、劉六符赴宋廷,索取被後周世宗攻佔的關南十縣。趙禎派大臣富弼與遼國進行談判,其嚴詞強硬,博徵旁引,打破遼國索要後周時期柴榮奪取的三關之地的企圖。同時,為避免兩面作戰,仁宗最終決定以每年增加歲幣為代價,維持澶淵之盟的和平協議,史稱重熙增幣。

宋仁宗趙禎:慎終如始,好人與好皇帝的完美結合

儘管以支付歲幣維持和平的做法在今天看來似乎有些恥辱,但實際歲幣的支出相較於軍費支出根本無足輕重,而且開放邊境貿易,大宋的邊境貿易收入也十分可觀。但和平對於天下百姓來說無疑是一件天大的好事,正是由於長時間的和平狀態,才造就了仁宗一朝的盛世繁榮

作為一個太平天子,仁宗在位期間,宋朝經濟快速發展,人民生活水平快速提高,幾乎是我國封建王朝史的巔峰。然而極為難得的是,在位長達41年的仁宗始終保持了性情寬厚,不事奢華的本質。縱觀古代在位超過40年的所有帝王,漢武帝劉徹、唐玄宗李隆基、嘉靖皇帝朱厚熜、萬曆皇帝朱翊鈞、康熙皇帝玄燁、乾隆皇帝弘曆,幾乎都難逃在位後期墮落、貪圖享受的魔咒,然而仁宗終其一朝,都始終保持了“天德純粹,無聲色畋遊之好”,實屬難得。

除了聖明天子,仁宗還是一個“老好人”,有兩件流傳較廣的事足以為證。流傳千古的包拯出自仁宗一朝,其實他最主要的成就不是斷案,他在歷史上的真實身份其實是一名諫官,他屢屢犯顏直諫,說到激動處甚至唾沫都飛濺到仁宗臉上。但仁宗一面用衣袖擦臉,一面還接受他的建議,竟未予以怪罪;還有一事,有一天,仁宗閒暇之時在宮中庭院散步,沒走幾步,就開始左顧右盼起來。隨從看見仁宗如此,自然困惑不已,但又礙於尊卑有別,不好上前詢問,只能默默跟隨其後。仁宗回到寢宮後,才神色匆忙地對妃子說:“朕很是口渴,速速幫朕倒些水來。”妃子一邊給他倒水一邊詢問:“剛剛皇上身邊不是一直有侍從跟隨,為何不叫他們給您倒水呢?”宋仁宗喝完水後才對她說:“朕幾次回頭看他們,都沒有發現侍水太監,若是朕問他們要水的話,侍水太監必定會因為失職而被懲罰。所以朕只好一路忍著口渴,到愛妃這裡討水喝了。”通過這件小事,趙禎的仁愛之心由此可見一斑。

宋仁宗趙禎:慎終如始,好人與好皇帝的完美結合

仁宗趙禎的功業遠遠稱不上千古一帝,但他無疑配得上聖明之君的稱號。同時,他以帝王之尊而擁有恭儉仁恕、推己及人之心,終其一生不改,這種高尚的人格魅力應該鮮有帝王能出其右。他是一個好皇帝,也是一個好人,他是歷代帝王中好人與好皇帝最完美的結合。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