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清朝12個鐵帽子王,溥儀退位時,為何無一敢站出來反對?

大清朝12個鐵帽子王,溥儀退位時,為何無一敢站出來反對?

何為鐵帽子王?這點要從魏晉說起,我國古代一直都實行世襲制,魏晉時期將世襲制分為了普通世襲和世襲罔替,說到這裡大家一定都很迷惘。小編來簡單解說一下, 普通世襲就是繼承人只能繼承比原有職位更低一級的職位,而世襲罔替則是可以一直繼承原有的職位。到了宋朝,世襲罔替被取消掉,規定職位不能世襲。明朝又將世襲罔替恢復,皇族的被封為王爵,外姓封爵的話則被封為國公和侯爵。但是我們這裡講的鐵帽子王一般所說的就是清朝時期的世襲罔替。

大清朝12個鐵帽子王,溥儀退位時,為何無一敢站出來反對?

據相關資料統計清朝一共有12位鐵帽子王,其中八位都是為清朝立下軍功的皇族宗世,另外的四位則是在後期因穩固江山被皇帝親封的親王。雖說古代對於等級制度非常的嚴格,但是據說鐵帽子雖然可以世襲罔替,但是戴帽子的人是可以更換的。權力是皇帝給予的,權力的收回也全在皇帝的手中。最典型的例子就是禮親王,禮親王死後將王位傳給了自己的兒子,但是在清算多爾袞財務時,發現府內有大量多爾袞的財務,於是就被皇帝降為貝勒,皇帝還下令派人推倒了歷代禮親王的墳墓。

大清朝12個鐵帽子王,溥儀退位時,為何無一敢站出來反對?

這些鐵帽子王都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除了忌諱皇族的權利外,基本沒有什麼懼怕的。這些人的權利和清朝是掛鉤的,所以清朝滅亡是他們最不想看到的。清朝在的時候,他們既有權利又有財力,一旦沒有了清朝的庇護,他們就和普通百姓無異了。據相關歷史的記載,他們每一年都有一萬兩的俸祿和一萬斛的米,除了這個他們還能世代的擁有王府的居住權。對於他們來講,只要清朝一直存在,他們就可以一直無憂無慮的生活下去。所以當時溥儀被逼迫退位的時候,他們是最先提出反對意見的一批人。

大清朝12個鐵帽子王,溥儀退位時,為何無一敢站出來反對?

既然清朝的毀滅與否和他們的關係如此之大,那溥儀被袁世凱逼退位的時候,他們在哪呢?他們並沒有坐以待斃,眾多的親王開始結盟對抗袁世凱,於是當時就出現了以良弼為首的“宗社派”,他們明確的提出反對溥儀的退位。“宗社派”中幾乎都是當時的鐵帽子王,其中最為代表的就是恭親王溥偉。為了保護清朝,他們甚至祕密策劃謀殺袁世凱,但是他們的計劃並沒有得逞。他們主張讓皇族掌握政權,其實根據當時的背景,他們大可不必如此,當時的袁世凱根本就沒有機會掌握權力中心。袁世凱還沒有開始和他們爭鬥,就被攝政王趕走了。

大清朝12個鐵帽子王,溥儀退位時,為何無一敢站出來反對?

鐵帽子王為了鞏固皇族的權利,想學習西方國家的制度。於是他們建立起了內閣,將所有的皇家子弟編制進去,組成了首個皇族內閣。他們渴望掌握軍隊,但是袁世凱的北洋軍隊根本都不聽從他們的吩咐。這隻北洋軍隊是袁世凱帶出來的,他們只聽袁世凱的號令。而且袁世凱當時已經脫離皇室的管轄了,所有不管這群親王如何的使喚,他們都紋絲不動。他們深知軍隊對於國家的重要性,為了掌握軍隊的領導權,他們又把袁世凱請了回來。

大清朝12個鐵帽子王,溥儀退位時,為何無一敢站出來反對?

1912年的一天,“宗社派”的首領良弼被炸死了,這些人頓時成為一盤散沙。每一個都擔驚受怕,生怕下一個死掉的就是自己。後來雙方相互談判,簽訂《清室優待條件》。他們提出了不能只優待溥儀一人,也要平等對待他們。除了擁有和其他普通民眾同樣的公民權利之外,還可以保留財產和免去了交稅的權利。當時他們面臨著兩條路。一條就是和良弼一樣被殺掉,一條就是簽訂協議同意溥儀退位。權衡利弊,為了活下去,大部分的親王都簽訂了此協議。

大清朝12個鐵帽子王,溥儀退位時,為何無一敢站出來反對?

這些鐵帽子王早已是富得流油,當時為了對抗外敵,隆裕太后發動所有的宗親籌集軍費,有的鐵帽子王甚至連一分錢都不願意出。當時他們為了短暫的利益而拋棄國家安危而不顧,現如今只能靠以前的財富生活。為了保障自己的權益,誓死不讓溥儀退位,但是當國民政府提出保障自己權益的時候,他們立馬鬆口答應。對於他們來講溥儀是否退位和他們沒有的一點的關係,只要能保障自己的利益就行了。大不了就是剪掉辮子,繼續優哉遊哉的生活。

編輯:樑曉茗

專注歷史文化解說,縱觀古今人文趣事,精彩發現,就在你身邊!快來關注我吧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