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清朝入關後的首位帝王順治皇帝短暫的一生中,後宮嬪妃多達37位,生育皇嗣14位。在這37位後宮嬪妃中,有六位系來自蒙古的博爾濟吉特氏后妃,其中有兩位皇后、四位正妃。可是,順治皇帝的14位皇嗣中,無一出自這六位地位尊崇、背景身後、靠山強硬的蒙古后妃。


順治十年,順治皇帝不顧朝中眾臣和孝莊太后的堅決反對,將原配嫡後博爾濟吉特·孟古青的皇后之位廢黜;

順治十四年、十五年之交,順治下令廢除清帝(後金汗)於元旦親詣堂子行禮的滿洲舊制;命將包括太廟牌匾在內所有壇廟門上匾額,停書蒙古字,只書滿字和漢字;擬對來朝蒙古王公減少賞賜;

順治十五年正月,順治皇帝欲將第二任皇后博爾濟吉特·阿拉坦琪琪格廢黜,但在孝莊太后和董鄂妃的勸阻下,未果。

由此可見,順治皇帝對於蒙古后妃乃至蒙古部盟不是一般的厭惡和敵視,那麼這個擁有一半蒙古血統的皇帝為何會對自己生母孝莊太后的母族如此牴觸,以至於厭惡後宮中所有的博爾濟吉特氏后妃呢?

順治皇帝為何對蒙古如此牴觸:14位皇嗣無一出自6位蒙古后妃

個人認為,這裡面既有順治皇帝對皇權鞏固、一統中原的深層考慮,又有年輕帝王對於多爾袞和孝莊太后的叛逆報復,更有專寵董鄂妃的因素所在。

01 對漢文化的推崇、對漢臣的拉攏和安撫,讓他不得不遠離滿蒙貴族

對於漢文化尤其是漢語的陌生,讓順治皇帝在親政初期遇到了很大困難。多爾袞攝政期間,出於政治目的,刻意荒廢了順治皇帝的教育尤其是漢文化教育工作,至於順治皇帝在親政之初, “閱諸臣奏章,茫然不解”。順治皇帝雖然年幼,但也絕非是一個得過且過、能躲就躲的無為之君。順治皇帝由此開始瘋狂的學習漢文化。為什麼說瘋狂呢?《朝鮮歷朝實錄》中對順治皇帝學習漢文化的狀態有過描述:

“由是發憤讀書,理軍國大事,即讀至晚。逮五更起讀,天宇空明,始能背誦。”

再加上順治皇帝“好漢語,慕華制”對於漢文化的學習甚至達到“苦讀九年,曾經嘔血”的境界。順治皇帝之所以如此瘋狂的學習漢文化,除了本身的熱衷和推崇外,這也是他了解漢臣、拉攏漢臣的重要途徑。對於漢臣的拉攏和重用,順治皇帝有著更深層的考慮。

1、清朝剛剛入關,滿蒙文化面對中原地區歷史悠久的漢文化,顯得弱不禁風。

對於中原地區的傳統文化,《世祖章皇帝實錄》記錄有順治皇帝的看法:

“商中宗、商高宗、周成王、周康王、漢文帝、宋仁宗、明孝宗,俱入廟並祭。遼太祖、金太祖、元太祖,原未混一天下且其行事、亦不及諸帝王。不宜與祭,著停止。”

順治皇帝情願將本族創世帝王排除在太廟之外,也要對漢族優秀帝王倍加推崇,這說明順治皇帝已經清醒的認識到和歷史悠久、底蘊深厚的漢文化相比,滿蒙文化已經無法滿足清朝對中原地區的穩固統治。漢文化在滿蒙貴族之間的推廣和學習已經迫在眉睫,而這項任務只能依靠漢臣完成。

2、初入中原地區,剛剛親政的順治皇帝更需要漢臣的治國經驗來治理朝政。

為了拉攏漢臣甚至前明遺臣,順治皇帝不惜將洪武皇帝朱元璋推至最高位置,這在當時的滿蒙貴族眼中雖然是有違祖制甚至是丟盡皇家顏面的事情,但就當是的政治局面和全國情形來看,這無疑是順治皇帝出於穩固皇權統治、收攏江南等地民心的理性做法。

順治皇帝為何對蒙古如此牴觸:14位皇嗣無一出自6位蒙古后妃

《世祖章皇帝實錄》中記載有順治皇帝對,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的評價:

“朕以為歷代賢君莫如洪武。何也數君德政,有善者、有未盡善者。至洪武所定條例章程、規畫周詳。朕所以謂歷代之君、不及洪武也。”

顯然,順治皇帝對朱元璋的高度評價有著極強的主觀意識,甚至有著言過其實的推崇。但,順治皇帝推崇朱元璋的一些列做法確實收到了預期效果。在逐步拉攏和安撫下,漢臣們對於清朝的統治和治理獻言獻策,逐步使得清朝的國家機構順利運轉,一定程度上鞏固了清朝在中原地區的皇權統治。

3、重用漢臣、推崇漢文化最重要的一個原因即為對滿蒙貴族勢力的壓制和削弱。

皇太極駕崩之前並沒有將分攤皇帝權力的“滿洲議政王大臣會議制度”取消,在皇太極駕崩之時,這個滿洲貴族為代表的議會制度甚至凌駕於皇權之上,延續了努爾哈赤所定“皇位歸屬由諸王貝勒決定”的舊時成例。多爾袞攝政期間,又將這個制度無限擴大,甚至在孝莊太后的影響下,蒙古貴族也滲透入“分權”行列。多爾袞去世以後,朝政大權又基本落入了濟爾哈朗的手中。“一應奏章卻先啟鄭王,然後才進呈皇帝”的局面讓被多爾袞壓制7年之久的順治皇帝再也不能忍受。重用漢臣,利用自己和漢臣推崇的漢文化排擠甚至淹沒滿蒙貴族對皇權的威脅和分攤,才是順治皇帝重大的目的。

3、滿洲八旗將士的逐漸減少,讓順治皇帝不得不重用漢臣漢將,以平定中原地區

自清軍入關以後,滿洲八旗分擔沒有因為生活條件和物質待遇的提供而大幅度的增加人口數量,滿洲八旗男丁人數反而逐年降低。按照順治元年,滿洲八旗的310牛錄,每牛錄200男丁計算,入關之初,滿洲八旗男丁人數在62000人左右。可是,到了順治十四年的時候,滿洲八旗的男丁人數還剩49000餘人。以不足五萬的滿洲八旗兵力對陣上百萬的抗清武裝,取勝的概率基本為零。所以,順治皇帝不得不重用漢臣漢將,利用他們手中的降清將士,完成一統中原地區的大業!

順治皇帝為何對蒙古如此牴觸:14位皇嗣無一出自6位蒙古后妃

漢臣努力,皇帝本人也不能袖手旁觀,順治皇帝身體力行的在各個方面制約和排擠滿蒙貴族勢力的滲透。輕視和削弱蒙古部盟對清廷的影響就是順治皇帝最先開始的辦法,而最能表現出皇帝決心的就是對後宮中博爾濟吉特氏后妃的忽視。所以,在這種大環境的影響下,蒙古部盟后妃的被忽視甚至被冷遇,也就成了必然!

02 多爾袞和孝莊太后的影響,讓他對蒙古部盟產生了仇視

順治皇帝對漢文化的推崇和對漢臣的拉攏和重用,與孝莊等老一輩滿蒙貴族出身的勢力之間因為滿漢文化、漢蒙文化之間的差異和對抗慢慢形成,並在順治皇帝迎娶博爾濟吉特·孟古青的時候集中爆發。對於順治皇帝的原配嫡後孟古青,順治皇帝原本並無過多的牴觸和厭棄,那為什麼最後會發展到“廢后”的境地,甚至連累剩餘的博爾濟吉特氏后妃也被冷落和漠視呢?這和多爾袞、孝莊太后有著分不開的關係。

1、多爾袞

在多爾袞攝政期間,順治皇帝不僅沒有實權,甚至地位都很低,處境也非常危險。只得仰鼻息於攝政王多爾袞,還隨時都有被廢被害的危險。順治皇帝對多爾袞的仇恨和敵視不必多言,單就多爾袞死後,順治皇帝對其“毀墳鞭屍、追奪封號、撤享太廟”等做法就能看出端倪。而孟古青就是多爾袞做媒、孝莊太后同意的皇后人選。出自仇敵之手的婚姻,在順治皇帝看來自然是千般不順、萬般不行,再加上孟古青天生極度、喜好奢華甚至憑藉著強大外戚勢力和孝莊太后的撐腰,敢於干涉順治皇帝的後宮生活。孟古青的皇后之位被廢黜,乃至連累到其餘博爾濟吉特氏后妃完全是咎由自取、不可惋惜。

順治皇帝為何對蒙古如此牴觸:14位皇嗣無一出自6位蒙古后妃

2、孝莊太后

清朝揮師入關以後,年僅7歲的順治皇帝便住進了紫禁城,就開始了與生母孝莊太后分開居住的生活,幾個月才能見得一面,可想而知母子之間的感情並不牢固。面對強大的多爾袞,順治皇帝原本唯一的寄託就是自己的生母孝莊太后,但孝莊太后對於小皇帝的抱怨並不以為意,甚至多為訓斥之語,這讓年幼的順治皇帝有了孤立無援的感覺,由此開始了對孝莊太后的不滿。

為了鞏固滿蒙之間的政治聯盟,也為了進一步更加自己母族的勢力,繼續保持“清朝皇帝”出自博爾濟吉特氏一族的至高榮譽,孝莊太后連續為順治皇帝安排了兩位蒙古皇后、四位蒙古正妃的做法似乎也有著深層考慮,但這卻與順治皇帝維護皇權統治、排擠和削弱滿蒙貴族勢力的目的形成矛盾。對於孝莊太后“甚厭漢語;或有兒輩習漢俗者,則以為漢俗盛而胡運衰,輒加禁抑”的做法,讓對漢文化倍加推崇的順治皇帝更為反感。再加上,孝莊太后對董鄂妃的牴觸和厭惡,順治皇帝和孝莊太后之間的母子矛盾儼然一副不可調和的模樣。為了抗拒生母、年輕叛逆的順治皇帝對蒙古出身的后妃採用了“釜底抽薪”的絕招:你可以安排后妃,但我也可以置之不理。

03 不容忽視的董鄂妃,讓順治皇帝無暇顧及蒙古后妃

順治皇帝專寵董鄂妃的故事,已經深入人心,他對董鄂妃的獨寵和感情,也嚴重佔用了順治皇帝在後宮的時間,更從一定程度上決定了順治皇帝對蒙古后妃的忽視和冷漠。

《歷史上的順治皇帝》中,這樣評價專情帝王順治皇帝:

與康熙朝的恢弘、雍正朝的謹嚴、乾隆朝的華麗相比較,順治的統治更多的體現一種淡然的風格。這可能因為順治將更多的精力付諸於他的感情上。他追求真摯的平凡人的感情,而且一生只對一個女子痴情不移,這多情對於一個普通人而言是值得稱讚的,但對於一個君王而言,不太合適。

順治皇帝就是這樣,他把一生的愛和感情全部給予了董鄂妃,或許是因為董鄂妃的傾國傾城;或許是因為董鄂妃的賢良淑德,與順治帝相知相伴;又或許董鄂妃的恭順孝敬、無可挑剔;順治皇帝從順治十三年,董鄂氏入宮到順治十七年,董鄂妃病逝期間,專寵董鄂妃,她的風頭遠超當時的中宮皇后孝惠章皇后博爾濟吉特氏。不可否認,順治皇帝專寵董鄂妃情況的出現,嚴重佔用了順治皇帝寵幸後宮的時間,原本就得不到皇帝聖心的博爾濟吉特氏后妃們,就更加的靠邊站了!

順治皇帝為何對蒙古如此牴觸:14位皇嗣無一出自6位蒙古后妃

14位皇嗣,無一出自6位博爾濟吉特氏后妃,這說明這些蒙古后妃們根本得不到順治皇帝的青睞。究其原因,除了受到了多爾袞和孝莊太后、董鄂妃的牽連外,順治皇帝利用對漢文化的推崇,拉攏和重用漢臣,排擠和削弱滿蒙貴族勢力對皇權的影響,以達到穩固皇權統治、平定中原地區的政治目的才是根本原因所在。

參考文獻:《朝鮮歷朝實錄》、《世祖章皇帝實錄》、《歷史上的順治皇帝》、《順治朝後宮特徵》、《清史稿·后妃列傳》、《清史稿·卷四·本紀四》、《清代皇帝傳略》、《清史通鑑》、《湯若望傳》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