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隱三年的袁世凱,為什麼一出山就能推翻大清朝?

1908年11月,慈禧太后與光緒皇帝離世。臨終慈禧交代將皇位傳給載灃的兒子溥儀,載灃暫任攝政王主持政事。相信每一個新上臺的皇帝,都得罷免幾個大員來樹立威信。載灃在不例外,他一上臺就將身兼數職的袁世凱以足疾為由,命他返回故鄉休養。本來載灃想為親哥哥光緒皇帝報仇,殺掉袁世凱,但考慮到於袁世凱在軍隊的影響只能暫時讓他迴歸故里。(戊戌變法時袁世凱出賣維新派,致使光緒被慈禧太后幽禁)。

最初,袁世凱在河南隱居了一段時間,後去了河南安陽。遠離中樞的袁世凱表面上賦閒垂釣,實際上他一刻都沒有停止對軍隊的掌控。他每天要抽出兩小時接見各類軍官與地方官員。不僅如此,北洋軍的心腹們來的信件也是源源不斷。他們為袁世凱抱不平,認為這樣的朝廷不如干脆推翻算了。袁世凱認為此次離京沒有被殺已經是萬幸了,安撫部下靜待時機。

退隱三年的袁世凱,為什麼一出山就能推翻大清朝?

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義。湖北革命軍首舉義旗,沒過多久,南方一些省份宣佈獨立。瞬間,清朝半壁江山易幟。載灃立即任命陸軍大臣蔭昌統率北洋軍鎮壓革命,可北洋軍已經成了袁世凱的私人武裝,其他人別人指揮不動。載灃只能讓袁世凱出山鎮壓革命。

1911年10月14日,袁世凱被任命為湖廣總督,率領北洋軍鎮壓革命。但此時的袁世凱已經不甘心再當朝廷的狗腿子,他想利用起義軍來壓服清朝,又想利用清朝來與起義軍討價還價,最終達到漁翁得利的目地。起初,他命令馮國璋擔任主將,袁讓他一會猛攻,一會停戰。此時的馮國璋不理解袁的意思。於是,袁世凱將北洋之虎段祺瑞調到武昌前線,而將馮國璋調任統率禁衛軍。袁世凱的這一招棋將清朝最後賴以自衛1.2萬禁衛軍給籠絡了。因為馮國璋曾經給禁衛軍中的皇親國戚當過老師,有一定的人脈關係。此時,武昌前線的段祺瑞與袁世凱幕後政治交易的一唱一和,使清政府與起義軍都被迫做出讓步。

1912年,中華民國南京臨時政府成立,孫中山出任大總統。但西方列強不支持孫中山,他們對革命黨施加壓力,企圖使孫讓位於袁世凱。沒有軍事力量的孫中山被迫妥協,公開承諾:"如果袁世凱可以促成清帝退位,可以選他擔任大總統"。

有了孫中山承諾的袁世凱,加緊了逼清帝退位的步伐。他先借滿清大臣良弼被炸死的事件製造輿論。使京城裡的貴族大臣們因害怕紛紛逃離北京,躲到天津、大連、青島等地。

退隱三年的袁世凱,為什麼一出山就能推翻大清朝?

此時,清政府召開會議。趙秉鈞、樑士詒等奉袁世凱命令,進宮恐嚇隆裕太后。又讓北洋軍將領聯名通電錶示:"如果清帝再不退位,他們北洋軍就要攻入紫禁城,到時候退不退位就由不得皇帝了"。此時,孤兒寡母與大臣都無比的悲憤,但有什麼用呢?只能授權袁世凱與南京臨時政府商談退位條件。

袁世凱為大清做的最後一件事是,儘量使清帝退位條件更優厚,使他在心裡有所安慰,畢竟大清國對他還是不錯的。

1912年2月12日,袁世凱與全體閣員最後一次上朝,向隆裕太后和溥儀行大禮,並頒佈退位詔書。當隆裕太后簽署退位詔書時,整個養心殿哭聲一片,不僅隆裕太后泣不成聲,大臣們也聲淚俱下。最後,她用御璽蓋到詔書上,這表明清帝正式下昭退位,使統治中國268年的清朝宣告結束。

退隱三年的袁世凱,為什麼一出山就能推翻大清朝?

自古就是有了槍桿子才能成大事。事實上,清朝的大部分軍隊在與八國聯軍的交戰當中就已經損失殆盡了。唯有袁世凱的北洋軍保存比較完整,那時他加入了"東南護保",使山東免遭塗炭,使北洋軍躲避了戰爭。

袁世凱的政治手段也是非常高明的,他知道清朝這顆大樹,如果自下而上推翻的話勢必會造成天下大亂,只有讓清朝統治者自己退位,才能實現和平過渡,不管怎麼說,袁世凱推翻清帝的功績是永遠不會被世人遺忘的,那個時代只有他才能實現朝代的和平過渡,只有他才能駕馭民國這麼多的強人。

試想一下,一個連讓張作霖、閻錫山都害怕的人得多厲害呢?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