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旅~普陀山之法雨寺

普陀山 觀音 佛教 建築 蓮池祩宏 康熙 浮雕 心底清淨皆普陀 2019-05-22

法雨寺又名後寺,坐落在普陀山白華頂左,是普陀山三大寺之一。

護國鎮海禪寺,法雨寺為浙江普陀山三大寺之一,也稱後寺。明萬 歷八年(1580年)僧人大智真融始建,初名海潮庵,後改稱海潮寺、護國鎮海禪寺。

晴旅~普陀山之法雨寺

法雨寺創建於明萬曆八年(公元1580年)。康熙三十八年(1699年)清朝廷又賜金修寺,修繕大殿,並賜“天華法雨”和“法雨禪寺”匾額,因改今名。同治、光緒年間又陸續建造殿宇,成為名動江南的一代名剎。

晴旅~普陀山之法雨寺

「日蓮池畔降法雨,海會橋上過廣客。」法雨寺前有個日蓮池,橫跨之橋名「海會」,將池分割為東西兩潭。「海會」,意指諸佛菩薩聚會在一起,其德之深與數之廣,猶如大海之廣闊。

晴旅~普陀山之法雨寺

橋為光緒十五年(1889年)法雨寺住持化緣募修而成。這座單孔石拱橋,長約20米、寬5米,兩側欄板的雙面浮雕上刻有各種妙圖52幅。

晴旅~普陀山之法雨寺

現存殿宇294間,計8800平方米。全寺分列六層臺基上,入門依次升級。中軸線上前有天王殿,後有玉佛殿,兩殿之間有鐘鼓樓。後依次為觀音殿、玉牌殿、大雄寶殿、藏經樓、方丈殿。觀音殿又稱九龍殿,九龍雕刻十分精緻生動。

晴旅~普陀山之法雨寺

晴旅~普陀山之法雨寺

晴旅~普陀山之法雨寺

進山門,過九龍壁,對面是一座重簷歇山式建築,簷間額題“天王殿”,現有的兩座五層石經幢塔為1988年重建時設立。

晴旅~普陀山之法雨寺

晴旅~普陀山之法雨寺

天王殿前古樟成林,甬道兩側豎有旗杆兩根,這也有別於山上其他寺院。據說,其中一根已變換過七八次,而另一根雖常被香客當作神物,剝皮作藥,但仍然巍峨高聳,故有“後寺活旗杆”之稱。 殿內四大天王的位置排列與眾不同,據說是為了避免與普濟寺重複。

晴旅~普陀山之法雨寺

晴旅~普陀山之法雨寺

晴旅~普陀山之法雨寺

玉佛殿,天王殿後的玉佛殿面闊三間,外加圍欄,黃琉璃頂,是一座小巧玲瓏的重簷歇山式建築。大殿東西有鐘樓和鼓樓各一,月臺上有古柏一株,蒼老勁健,西側植羅漢松一株,圍粗3米多,頗為罕見。

晴旅~普陀山之法雨寺

晴旅~普陀山之法雨寺

九龍殿(九龍藻井)內,有普陀「三寶」之一的「九龍藻井」:藻井按古樸典雅的九龍戲珠圖案雕刻而成,一條龍盤頂,八條龍環八根垂柱昂首飛舞而下。八根金柱的柱基是精緻的雕龍磚,正中懸吊一盞琉璃燈,宛若一顆明珠,組成九龍戲珠的立體圖案,造型優美,刀法粗獷。龍藻井成於明初,「九龍殿」之命名因藻井而得。

晴旅~普陀山之法雨寺

晴旅~普陀山之法雨寺

「同登覺岸印佛法,共證真諦奠善根,弘一歸蓮誰說禪,法雨天華問舊鐘。」普陀山佛教協會副會長、法雨禪寺監院信光法師執禮過九龍殿。

晴旅~普陀山之法雨寺

唐代以後,千手觀音像在中國許多寺院中漸漸作為主像被供奉。據佛教典籍記載,千手觀音為觀音部果德之尊。「千」為無量及圓滿之義,以「千手」表示大慈悲的無量廣大遍護眾生,以「千眼」代表智慧的圓滿無礙遍觀世間。千手觀音的形象,常以四十二手象徵千手,每一手中各有一眼。

晴旅~普陀山之法雨寺

佛教認為,眾生的苦難和煩惱多種多樣,眾生的需求和願望不盡相同,因此,就應有眾多的無邊法力和智慧去度濟眾生。佛經說,觀世音菩薩在過去無量劫,聽千光王靜住如來講經時,為利益一切眾生,「即發誓言,若我當來堪能利益安樂一切眾生者,令我即時身千手千眼具足」,「發誓願已,應時身千手乾眼悉皆具足」。在佛教看來,只要虔誠地信奉千手觀音,就有「息災」,「增益」,「敬愛」,「降伏」等四大好處。

晴旅~普陀山之法雨寺

海島觀音,俗稱「望海觀音」。後寺九龍殿毗盧觀音坐像背後的「海島觀音」高達13米,這組彩塑群像共有大小佛教故事人物127尊,以起伏山巒,洶湧海濤為背景。群像中,最突出的是赤著雙腳,立於鰲頭的觀音大士,她持楊枝託淨水瓶,用神奇的甘露濟世救人,宣示「普渡眾生」的慈悲宏願。其左邊侍立著雙手捧有寶珠的龍女,右邊有向觀音合十參拜的善財童子。

晴旅~普陀山之法雨寺

御碑殿,殿宇五間,黃瓦蓋頂,西側樓屋內有門可通上佛頂山的香雲路。大殿面寬五間(寬約32米),進深四間,前有外廊,斗拱承擔,殿中供三世佛。殿東耳殿三間,為“三聖殿”,供三聖立像。西耳殿三間為“關帝殿”,供關公金坐像。兩側配房(客堂)各五間。

晴旅~普陀山之法雨寺

晴旅~普陀山之法雨寺

天降時雨如法雨,光熙峰前寺空寂,殿後飄過袈裟影,只因佛前響木魚。

晴旅~普陀山之法雨寺

晴旅~普陀山之法雨寺

這座氣勢恢宏的九龍殿,系康熙三十八年(1699)奉旨拆遷金陵明宮舊殿改建。「靜山古寺悅參禪,奔濤潮音細說法」,是禮佛香客到法雨寺後的真切禪悟。

晴旅~普陀山之法雨寺

晴旅~普陀山之法雨寺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