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分鐘配對奧斯卡與葡萄酒,輕鬆享受一杯紅酒配電影的視覺盛宴

葡萄酒 奧斯卡 紅酒 海邊的大酒瓶子 2017-04-07

若你是對生命和葡萄酒都飽含熱愛與激情的人,肯定對正襟危坐的品酒教學課覺得枯躁難懂。最簡單的解決方案,或許就是那些不能錯過的關於葡萄酒的好電影,除了奧斯卡電影獎的光環和動人故事,電影可以讓你掌握豐富的葡萄酒入門常識,在短短的時光內,你就能體驗到人生百味。眾所周知,電影中從不缺少葡萄酒的身影,很多時候,它雖不是主角,但一杯或一瓶的姿態,或輕柔,或濃郁,時而婉約如月光流水,時而狂野似萬馬奔騰,讓人回味不已。不管風格是小清新還是重口味,當葡萄酒遇上電影,便註定有了更為複雜的香氣……當夜幕降臨,除了美味的晚餐,還有什麼可以讓你放鬆下一天緊繃的工作神經?來一杯紅酒配電影吧。相信我,這將是一對絕配!讓輕鬆愉悅的電影來做講師,教你學習葡萄酒文化,寓教於樂,潛移默化,不僅會讓你放鬆身心,甚至能讓你發現愛上這個世界的嶄新生活方式。

實際上,有關葡萄酒的電影精品也不少,但大多數影片仍較為小眾,少有人推薦,實在可惜,今天就斗膽來推薦幾部奧斯卡相關電影來配你家的沙發和紅酒吧。

分分鐘配對奧斯卡與葡萄酒,輕鬆享受一杯紅酒配電影的視覺盛宴《杯酒人生》(Sideways)

這部影片,或許是有關葡萄酒的最著名的電影之首,大名鼎鼎,如雷貫耳。影片貼近生活,以紅酒喻人生,講述了邁爾斯和傑克兩個中年男人的喜劇故事,無論是中學教師邁爾斯對長期努力的小說無法付印的沮喪和離婚的失落,還是傑克在結婚前的恣意,都以喜劇衝突的方式表現,令人忍俊不禁。片中點睛之筆是主人公邁爾斯和瑪雅關於葡萄酒的一番對話,使這部喜劇片隱含著人生哲理的思考。自然地,葡萄酒是一個重要的承擔隱喻功能的道具,支撐起影片的一條線索。邁爾斯與傑克的品酒之旅,更像是一場尋找他人認同的尊嚴之旅。

分分鐘配對奧斯卡與葡萄酒,輕鬆享受一杯紅酒配電影的視覺盛宴

在此小劇透一番:邁爾斯對葡萄酒頗有研究,就在傑克的婚禮之前,他決定帶著老友一起進行最後的單身派對之旅,兩人去美國加利福尼亞的葡萄酒莊園借酒來釋放心情。

傑克是一個性欲過剩的老可愛,而邁爾斯卻一直焦慮不堪。傑克希望通過這次旅行來個“最後的放縱”,而邁爾斯只期待自己不再那麼抑鬱。傑克用一瓶廉價的酒就能打發,而邁爾斯卻對葡萄酒要求極高。他們兩人真是一對奇葩組合,唯一的共同點就是:落魄的事業和褪色的青春。

當他們到達目的地之後,傑克很快找到了新歡斯蒂芬妮,斯蒂芬妮活潑好動很討人喜歡;而邁爾斯也試探性地靠近了一個曾經相識的女侍者瑪雅,她恰巧是斯蒂芬妮的好友。很快傑克和斯蒂芬妮進入了熱戀,熱戀中的傑克甚至產生了和斯蒂芬妮結婚並一起釀酒的瘋狂想法。邁爾斯和瑪雅也很快相知,但是無意中邁爾斯透露給了瑪雅一個事實,傑克週末即將結婚,這導致傑克被斯蒂芬妮暴打一頓,同時瑪雅也和邁爾斯分手。

隨後邁爾斯的諸多不如意,讓他更加的消沉,直到瑪雅的一個電話激起了邁爾斯的生活熱情。邁爾斯重新上路,敲響了瑪雅的家門。

該片寓教學於娛樂,寓情理於故事,不僅通過主人公邁爾斯傳播了極為豐富的葡萄酒知識,也傳達了欣賞葡萄酒的哲學——欣賞葡萄酒是生活中的快事,每個人都可以有自己的感受,而不必是精通葡萄酒的酒痴。最好的酒、最貴的酒是為最親愛的人和最重要的時刻而開的,可以在家中欣賞,也可以在快餐館中欣賞,人生最重要的還是開心!

《杯酒人生》沒有明星的陣容、沒有考究的攝影技巧,沒有奪人耳目的聲色刺激,卻常常讓人會心一笑,感覺到溫暖。導演是兩個編劇出身的獨立電影人,典型的低成本電影,沒什麼特別需要花錢的地方。一個經得起反覆琢磨的劇本,一幫演技精湛的演員,竟然天衣無縫地磨合出這部片子。

在挫敗永遠多於成功,否定永遠多於認可,膽怯永遠多於爭取的大多數人生裡,我們看到小個子男人邁爾斯苦心維持著體面,慌亂裡享受著一點點虛榮,而最終能夠面對自己愛著的女人,誠實又勇敢地承認:我的書沒銷路、我過得不好、我離婚了、我也不是什麼作家……他面對了,於是,也獲得瞭解脫。其實,愛情這個時候即便不來,他也完成了他自己。酒如人生,得真!

不是麼?我們每個人,不都是懷揣夢想的嗎?有夢想固然好,但不要自己騙自己啊。邁爾斯的言行恐怕許許多多一如我們的小人物,都曾經或正在經歷。而每個看似成功的人,在贏得掌聲之前,都獨自泅渡過太多寒冷的湍流……

看電影,品紅酒僅僅只是生活的縮寫,而往往濃縮的就是精華。你永遠也不會先知某一段人生旅途給你帶來怎樣的影響?怎樣的一句話就改變了你的一生?該片細緻入微的情感以及演員們精湛的演技,定然不會讓你失望。生活有時候只是一種感悟,需要在品酒的時候,給你一些指引。

這部影片曾獲第77屆奧斯卡3項提名,包括最佳影片、最佳導演和最佳男配角。拋開奧斯卡電影獎的藝術魅力不說,單就影片對葡萄酒界的影響來看,通篇的葡萄美酒,令人饞涎。自2004年熱映後,美國甚至一直處於品飲黑皮諾的熱潮中。不管是葡萄酒愛好者,還是看了電影后想嘗試葡萄酒的人,都由該片,成為了黑皮諾粉,這種狀況甚至在電影播出後的幾年內都一直持續著。

旅程伴著葡萄酒,迷戀裝在瓶子裡的陽光——葡萄酒的人,定會心意相通。

分分鐘配對奧斯卡與葡萄酒,輕鬆享受一杯紅酒配電影的視覺盛宴《雲中漫步》(A Walk In The Clouds)

《雲中漫步》,是一個發生在葡萄園中的浪漫愛情故事,主演是當時仍處在鮮肉期的基努裡維斯。小劇透:二戰歸來的士兵保羅,在火車上結識了美麗的姑娘維多利亞,維多利亞來自一個傳統的墨西哥家庭,但她卻意外懷孕。為了幫助維多利亞面對她的父親,保羅假裝是他的丈夫跟隨維多利亞回到她的家——納帕谷的一家酒莊…這部充滿了拉丁風情的愛情片。故事始終圍繞葡萄酒莊展開——美麗的莊園,採摘葡萄的勞動場面,慶祝豐收的舞會,葡萄酒節,無一不給人們留下美好的享受。這個溫馨的愛情故事正是在這浪漫情景中誕生。

在影片中,那薄霧籠罩的葡萄園宛如仙境般使人迷醉。如夢的田園景色和絲般的表現技巧使觀眾不由得迷醉其中。尤其是兩人在深夜點火,像蝴蝶般展翅般,將葡萄催熟的情景,堪稱葡萄酒電影中最華麗的一幕。

分分鐘配對奧斯卡與葡萄酒,輕鬆享受一杯紅酒配電影的視覺盛宴

這部電影改編自1942年的意大利影片《雲中四步》(Four Steps in the Clouds),由墨西哥導演阿方索•亞羅(代表作《巧克力情人》)執導。全片以金黃的懷舊色調來訴說一段氣氛朦朧的愛情故事,並伴以濃厚的拉丁風味,部分片段延續了導演擅長的魔幻寫實手法,葡萄園的美亦相當怡人。美國人也許覺得影片太膩,但對於東方口味則正合適。

電影外景地選擇在美國加州的Napa Valley,美國著名的葡萄酒產地,風景優美如畫,尤其是那薄霧籠罩的葡萄園宛如仙境,看一遍使人迷醉一回。瑰麗如夢的景色和詩歌一般的表現技巧,使觀眾不由得深深沉入浪漫的氣氛之中。試想,你窩在沙發裡品酒觀影,徜徉在這童話般美妙的葡萄田園風光中發生的愛情故事,自然也格外地浪漫感動……PS:姚明的酒莊也座落在這山谷裡!

在葡萄酒莊園的美景映襯下,影片更偏重刻畫男女主人公之間的愛情,細膩唯美,我想,每個人應該都會渴望男女主角這樣的邂逅吧,在遭遇感情背叛後,也要勇敢去愛。生命旅程中,不是每個人都會做出正確的選擇,對舊生活的顛覆,其實是一種新生。如果是真愛,一切看似不匹配的世俗條件,都只是別人眼裡的是非,而自己的心裡,純淨的只有對方。這部電影也許能喚醒你內心的記憶,雲端彼處,天上人間。特別強調,幾乎每一個鏡頭都出人意料的美,是一部看了就會對葡萄園心生嚮往,恨不得立馬動身前往的電影。

真愛伴著葡萄酒,迷戀裝在瓶子裡的陽光——葡萄酒的人,定會心馳神往。

分分鐘配對奧斯卡與葡萄酒,輕鬆享受一杯紅酒配電影的視覺盛宴

酒業風雲 》(Bottle shock)

這是一段真實的歷史事件改編而來的電影,講述了1976年法國巴黎舉辦的盲品會上,美國加州葡萄酒如何出人意料的在紅葡萄酒和白葡萄酒領域雙雙擊敗法國酒的故事,這次被稱之為“巴黎審判”的盲品會的結果改變了整個葡萄酒世界的格局,成為了新世界葡萄酒大發展的一個里程碑。但故事就是故事,並不代表史實。先來整體劇透一下故事吧:吉姆和博(克里斯·派恩 Chris Pine 飾,《星際迷航》男主角)是一對性格迥異的父子,兩者關係緊張。吉姆致力於釀造一款完美的霞多麗,卻債務纏身。史蒂文·斯拜瑞爾(阿倫·瑞克曼 Alan Rickman 飾,也是飾演《哈利波特》斯內普教授的演員,去年仙逝了)是一名專賣法國酒的酒商,為了生計去加州蒐集葡萄酒,好與他即將舉辦的盲品會上的法國酒抗衡,他發現了父子倆的霞多麗,送回巴黎參加盲品會。出乎所有人的預料,那瓶霞多麗戰勝了法國酒獲得了第一名。

分分鐘配對奧斯卡與葡萄酒,輕鬆享受一杯紅酒配電影的視覺盛宴

因為本片根據真實事件改編而成,所以不免有新舊世界葡萄酒界的各種紛爭。在上一篇文章裡,我們探討葡萄根瘤蚜蟲的時候,曾講到了1976年英國酒商史蒂文•斯拜瑞爾在巴黎組織的那次品酒大賽。居住法國的英國酒商史蒂文•斯布瑞爾(Steven Spurrier,現為Decanter雜誌的編輯顧問)為了挽救自己酒屋業務的頹勢,創辦這次巴黎盲品大賽——另外一方面原因,也是他作為一個外國人,更能冷靜地看待法國葡萄酒界所面臨的危機,尤其是在其訪問美國加州,看到加州葡萄酒界正在發生的一系列深刻的變化,然而法國人卻仍然躺在歷史與傳統中大睡,便下定決心要創辦一次由法國著名的葡萄酒專家做評委,盲品分別出產於加州的和法國的葡萄酒的大賽。出人意料的是,普遍不被人們看好的加州葡萄酒在紅白兩個組別中,都是力拔頭籌,這就是在葡萄酒圈,尤其是新世界葡萄酒人津津樂道的巴黎葡萄酒世紀大審判。

史蒂文專賣法國酒,他舉辦這場比賽的原意是想借美國兩百週年國慶日造勢,彰顯法國酒的優勢,以贏得更多的消費者對法國酒的關注。沒想比賽結果令人大跌眼鏡。來自美國加州的葡萄酒打敗了歷來被人們所膜拜的法國酒,改變了只有法國酒才是品質象徵,而加州酒只是“廉價可樂”的定論。這場品酒會具有革命性的影響,酒標上標明的國家或產區對消費者的魔力終於被打破,“開瓶定論”,酒瓶子裡 裝的什麼貨才是最重要的評判標準。

這一部相對專注於葡萄酒事件題材的電影《Bottle Shock》,既沒有《杯酒人生》細膩、深沉的情感跌宕,也沒有《雲中漫步》宏大美麗的場景,這是一部歡快、清新的勵志片,在緊張工作之餘,宛如一杯輕鬆、清新而甜美的Asti,令人感到美好幸福。

也不禁讓人感嘆,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而有江湖的地方就會有比拼和廝殺,葡萄酒行業也不例外。因為葡萄酒圈內的人大概都知道,1976年的“巴黎盲品會”對於葡萄酒行業的震動,絕不亞於1855年列級名莊分級制度在葡萄酒行業的意義。這場品鑑會用江湖黑話翻譯過來就是:原本是一場武林盟主嬉戲後生們的逗樂比試,卻沒想最後是盟主被後生們幹掉的逆襲事件!

葡萄酒皇帝羅伯特·帕克這樣評價道:“巴黎盲品會摧毀了法國至高無上的神話,開創了葡萄酒世界民主化的紀元。這在葡萄酒歷史上是個分水嶺”。美國葡萄酒打敗法國獲勝的事件震驚了整個葡萄酒行業,當然最為震驚的還是法國釀酒界,這次事件對法國酒來說,真是一次滑鐵盧事件,雖然事後仍然有很多人不服氣,但當時的盲品成績卻是法國人自己打出來的!你可以說這次品鑑測試是法國評委們一時鬼使神差,但畢竟結果是美國酒取勝,並且從此大家開始關注以美國酒為代表的“新世界葡萄酒”。

此事件後來被美國加州人喬治·泰伯寫成了書,書名就是:《1976巴黎品酒會》於2007年由時報文化出版。這個喬治·泰伯就是當時巴黎品酒會唯一在場的媒體記者,他是以當時發行量龐大的美國《時代》雜誌記者身份去的。正因為他當年所寫的報道,“巴黎盲品會”才能在葡萄酒世界響起平地一聲雷。2008年此事件終於被拍成了電影,於同年7月份在美國加州公映,電影名字就是《Bottle shock》,也被翻譯成《酒業風雲》/《瓶擊》/《酒質受損》。

分分鐘配對奧斯卡與葡萄酒,輕鬆享受一杯紅酒配電影的視覺盛宴

美酒家族

其實,以葡萄酒為題材的電影並不少見,除了這幾部影片,戛納電影節曾經推出《Mondo Vino》(美酒家族)都為葡萄酒愛好者所熟悉,《Mondo Vino》以紀錄片的手法,詳細完整地反映了法國葡萄酒界所執著堅持的理念,更被美國評論家認為是一部舊世界國家探索如何對抗全球化、宣揚反美主義的影片。所以,《Bottle Shock》的推出,是不是針對這樣的背景,刻意為美國葡萄酒業打氣的葡萄酒題材影片?作為旁觀者,或許我們並不在意,只是,我在意的是,該影片的中文譯名:《Bottle Shock》普遍地被譯作《酒業風雲》,很傳神,大氣與張揚盡顯;當譯作《酒質受損》,則調門低了些許,也就少有人使用。PS:《Mondo Vino》(美酒家族)作為一部葡萄酒文化的紀錄片,註定不可能像其他葡萄酒題材的電影那樣帶給人們輕鬆和愉悅,相反,是影片導演以酒文化管窺全球化所表現出的憂患意識貫穿影片始終。如果不是葡萄酒圈內人,就不推薦觀看了。

成功伴著葡萄酒,迷戀裝在瓶子裡的陽光——葡萄酒的人,定會心想事成。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