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卡丘變男人,為什麼中國人接受不了?

皮卡丘變男人,為什麼中國人接受不了?

內地上映四天,票房突破3億,北美開畫首周就斬獲5800萬美元,同時還打破北美影史游改題材最佳開畫紀錄。華納兄弟推出的真人CGI電影《大偵探皮卡丘》是真的火了。雖然在北美它還無法撼動《復仇者聯盟4》的一週票房霸主地位,但在國內,人們對毛茸茸皮卡丘的熱情早已超過了金屬感的悲情英雄。

皮卡丘變男人,為什麼中國人接受不了?

數據來源:百度指數

與喜人的票房表現相比,《大偵探皮卡丘》的收穫的評價卻有些雜陳。一方面,觀眾們在“萌”的面前束手就擒,乖乖衝進電影院貢獻票房,但另一方面,“劇情弱“、“無聊”“低幼”等評價自從上映之後就不絕於耳, 截至發稿日,6.7的豆瓣評分, 接近半數的觀眾打了不痛不癢的3顆星。

皮卡丘變男人,為什麼中國人接受不了?

在海外,《大偵探皮卡丘》卻贏得了票房和口碑的雙收,IMDB給出了7.1的不錯評價,權威電影評論網Metacritics更是給出了8.7分的高分。《綜藝》 《衛報》《名利場》等媒體更是稱讚《大偵探皮卡丘》打破了好萊塢改編日本IP遊戲必遭滑鐵盧的詛咒。

皮卡丘變男人,為什麼中國人接受不了?

都是聽著“皮卡皮卡”,玩著口袋妖怪卡牌長大的一代人,難道中國觀眾就這麼難討好?

票房一路飄紅,口碑兩極分化,哪裡出問題了?

1998年,國內各電視臺陸續引進並配音了《精靈寶可夢》,2002 年以後,《精靈寶可夢》又陸續通過各地方電視臺播出。如今,當年守在電視機前看動畫的孩子們已經長大並且成為電影市場的主力消費者,有生之年自己的童年回憶繼續在大銀幕上賣萌,就已經足夠他們心甘情願掏錢進影院了。不管承不承認,90後已經到了願意為情懷買單的年紀。

皮卡丘變男人,為什麼中國人接受不了?

燈塔專業版統計《大偵探皮卡丘》觀眾的人群畫像顯示,有43.2%的觀眾年齡在20-24歲之間

然而,大多數中國人對寶可夢的認知,僅僅停留在模糊的童年回憶上。但實際上,“精靈寶可夢”系列動畫到今天仍在不斷更新,陪伴在主角小智身邊的寶可夢,已經不再是熟悉的噴火龍、妙蛙種子。[是不是可以換成這個表述邏輯?

如今的寶可夢已經不是90後童年記憶中的寶可夢,所以現在關於寶可夢的很多影視作品,90後都不買賬。]近些年上映的寶可夢主題影視作品,都難在國內激起水花。2017年在中國上映的《精靈寶可夢:波爾凱尼恩與機關人偶瑪機雅娜》用慘淡無比的票房證明了,如今的寶可夢已經不是90後熟悉的那個寶可夢了。

皮卡丘變男人,為什麼中國人接受不了?

《精靈寶可夢:波爾凱尼恩與機關人偶瑪機雅娜》

《大偵探皮卡丘》雖然考慮到了普通大眾的口味,但電影中仍出現了甲賀忍蛙、睡睡菇等最近年才出現的精靈。兩小時不到的電影,去介紹每隻寶可夢的特點與習性幾乎不可能,當衝著找回童年記憶的90後們面對這些陌生面孔時,便很難再有代入感。

這也決定了在中國看似受眾廣泛的《皮卡丘大偵探》,其實是一部需要一定門檻的電影。

操著煙嗓講成人笑話,皮卡丘適合“反差萌”嗎?

當《大偵探皮卡丘》電影物料第一次亮相的時候,皮卡丘一身濃密的毛髮挑戰了所有粉絲的童年認知,很多人對渾身長毛的皮卡丘表示接受不能,隨後曝出皮卡丘的配音竟然是靠耍賤賣萌起家的死侍“賤賤“,不少網友更是表示毀童年——想象一下,一隻黃色的、毛茸茸的可愛胖老鼠居然操著一口渾厚的煙嗓,簡直叔可忍嬸不可忍。

皮卡丘變男人,為什麼中國人接受不了?

電影中文版找來雷佳音配音皮卡丘凸顯“賤萌”人設

皮卡丘找來男性配音,實在算不上好萊塢的創意。電影以任天堂3DS同名遊戲為藍本改編,並不是國內觀眾熟悉的動畫TV版,遊戲中皮卡丘就是男性配音,且愛好是喝咖啡和偷窺女生,對於半數以上的觀眾都是男性的北美票房市場,皮卡丘的“成人化”並不是什麼大問題。可是到了“萌經濟”大行其道的中國,事情就沒那麼簡單了。

皮卡丘變男人,為什麼中國人接受不了?

燈塔數據顯示,與北美觀影人群畫像截然相反,為《大偵探皮卡丘》買單的國內觀眾中有58.1%是女性,這是一群對“萌”毫無抵抗力的人群,當習慣了女性甜美配音的她們發現皮卡丘居然是個操著煙嗓的油膩大叔時,內心受到的衝擊可想而知。

皮卡丘變男人,為什麼中國人接受不了?

外媒標題:瑞安·雷諾茲為皮卡丘錄黃段子

皮卡丘努力了,但還是討好不了中國市場

皮卡丘雖然在中國市場口碑滑鐵盧,但其實人家已經努力迎合東方市場了。電影上映後,海外各大電影評分網站對此不吝好評,稱讚這是一部成功的遊戲改編電影。甚至打破了好萊塢日式IP魔咒。

皮卡丘變男人,為什麼中國人接受不了?

特效強大卻水土不服的《攻殼機動隊》

一直以來,好萊塢日式漫/遊改在票房市場上都存在水土不服的現象。《大偵探皮卡丘》的導演似乎有意要打破這個魔咒,電影主創團隊堅持和日本皮卡丘製作公司全程緊密合作,從故事設計到所有人物形象的製作都參考了日本方面的意見,以期達到最終的成品可以“滿足東方和西方的口味”(導演語)。

但影片的故事基於寶可夢遊戲而不是亞洲受眾熟悉的寶可夢動畫片展開,皮卡丘“人設”差異還是讓大部分觀眾接受無能。

其次,從電影的推廣就能看出,《大偵探皮卡丘》過分押寶於皮卡丘這一個角色。回看官方發佈的幾款預告片,幾乎都是皮卡丘的各種特寫鏡頭。這難免使人覺得,他們兜售的就是皮卡丘,而不是電影本身。人們心目中的寶可夢“黃金一代”:小火龍、樂天河童、布魯、傑尼龜、妙蛙種子、胖丁……無一例外淪為了“群演”。這些都是讓人失望的因素之一。

皮卡丘變男人,為什麼中國人接受不了?

片中一閃而過的胖丁

此外,好萊塢慣常的IP玩法也令人厭倦。豆瓣網友“愛吃麵條”精準總結了好萊塢類似改編電影的流水線劇情:一個童年回憶中的經典icon+一個青春期故事+一個死去(或失蹤)的老爹+一個極其白痴的陰謀+一堆彩蛋+一段不能拉手不能親嘴的愛情戲。

許多網友指出,這壓根就是三年前在中國大賣的《瘋狂動物城》的翻版啊!

皮卡丘變男人,為什麼中國人接受不了?

豆瓣“已看”人群中,提及《瘋狂動物城》的頻率頗高

一個煙嗓、話癆還有點色的皮卡丘,對只想好好看初代寶可夢賣萌秀技能的中國觀眾來說,還是too much to handle了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