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皇冠上的明珠——中國平安(上)裡,我寫到中國平安處於一個賽道極佳的行業,公司擁有優秀的管理層;在皇冠上的明珠——中國平安(中)裡,我寫到中國平安擁有均衡、穩定的股權結構,以及恰到好處的市值管理。

下篇中我將分析中國平安的業務板塊以及各版塊估值,對風險因素進行總結,以及一些散發性的思考。

五、業務板塊及估值

平安是中國第一家股份制保險企業,經過多年的發展,公司如今已成為金融保險、銀行、投資等金融業務為一體的整合、緊密、多元的綜合金融服務集團:1988年平安成立,從深圳市內的產險業務起步,逐漸擴展到全中國,1994年中國平安進軍人身險市場;1995-2005年,依次新增信託、證券、期貨、銀行、養老險、健康險等業務;2006年併購深圳商業銀行,2011年控股深發展,商業銀行業務不斷壯大,逐漸形成以壽險、銀行為核心的綜合金融架構;2012年成立陸金所,大力開拓互聯網金融業務板塊;2018年,中國平安將集團戰略定位從“保險+銀行+投資”調整為“金融+科技”,確立了科技賦能+金融生態的核心戰略。

2018年底,中國平安總資產7.1萬億,其中銀行佔50%(合併口徑,其中歸屬母公司部分佔比 37%),壽險佔比 35%,產險佔比5.2%。中國平安的業務相對來說比較複雜,但總體可分為以下六大板塊

1、壽險業務

中國平安在壽險及健康險業務上的經營戰略非常明智:堅定不移的注重長期價值,在保監會2017年提出前,就開始倡導“保險姓保”這一理念,從而使業務價值和保費規模持續快速增長;在行業內率先佈局健康醫療產業,且在相關領域已嶄露頭角。

中國平安的壽險和健康險最值得稱道的是,其產品的價格相比同行業更高的同時卻擁有冠絕全行業的銷量。“物美價貴” 導致部分投資者很難堅定看好平安的產品,然而,這實際上是由公司自身的戰略選擇和銷售能力決定的。

平安的銷售能力來自多年積累,非一日之功。平安採用了更為謹慎的發病率假設,導致產品價格更高,並在每個年度貢獻穩定的運營偏差,是淨利潤來源之一。

在保單價格上,平安以外的保險公司的路徑是這樣的:其一,以新華保險為代表的幾家壽險公司在2018年下調了重疾的發生率,但是隨著醫學檢測手段的進步以及人們體檢意識的提高,疾病檢出率的提升是必然的,重疾的發生率繼續緩慢上行幾乎毫無懸念。降價銷售保單的同時下調發病率假設,這對保險公司而言是自毀價值,增加風險,非長久之計,具有提價能力的保險公司才具有核心競爭力。

其二,以近期中國太平將性價比極高的福祿康瑞重疾險產品下架,同時推出單價更高的其他重疾險產品為代表,有不少壽險公司在壽險產品的價格上追趕平安的腳步。

"

在皇冠上的明珠——中國平安(上)裡,我寫到中國平安處於一個賽道極佳的行業,公司擁有優秀的管理層;在皇冠上的明珠——中國平安(中)裡,我寫到中國平安擁有均衡、穩定的股權結構,以及恰到好處的市值管理。

下篇中我將分析中國平安的業務板塊以及各版塊估值,對風險因素進行總結,以及一些散發性的思考。

五、業務板塊及估值

平安是中國第一家股份制保險企業,經過多年的發展,公司如今已成為金融保險、銀行、投資等金融業務為一體的整合、緊密、多元的綜合金融服務集團:1988年平安成立,從深圳市內的產險業務起步,逐漸擴展到全中國,1994年中國平安進軍人身險市場;1995-2005年,依次新增信託、證券、期貨、銀行、養老險、健康險等業務;2006年併購深圳商業銀行,2011年控股深發展,商業銀行業務不斷壯大,逐漸形成以壽險、銀行為核心的綜合金融架構;2012年成立陸金所,大力開拓互聯網金融業務板塊;2018年,中國平安將集團戰略定位從“保險+銀行+投資”調整為“金融+科技”,確立了科技賦能+金融生態的核心戰略。

2018年底,中國平安總資產7.1萬億,其中銀行佔50%(合併口徑,其中歸屬母公司部分佔比 37%),壽險佔比 35%,產險佔比5.2%。中國平安的業務相對來說比較複雜,但總體可分為以下六大板塊

1、壽險業務

中國平安在壽險及健康險業務上的經營戰略非常明智:堅定不移的注重長期價值,在保監會2017年提出前,就開始倡導“保險姓保”這一理念,從而使業務價值和保費規模持續快速增長;在行業內率先佈局健康醫療產業,且在相關領域已嶄露頭角。

中國平安的壽險和健康險最值得稱道的是,其產品的價格相比同行業更高的同時卻擁有冠絕全行業的銷量。“物美價貴” 導致部分投資者很難堅定看好平安的產品,然而,這實際上是由公司自身的戰略選擇和銷售能力決定的。

平安的銷售能力來自多年積累,非一日之功。平安採用了更為謹慎的發病率假設,導致產品價格更高,並在每個年度貢獻穩定的運營偏差,是淨利潤來源之一。

在保單價格上,平安以外的保險公司的路徑是這樣的:其一,以新華保險為代表的幾家壽險公司在2018年下調了重疾的發生率,但是隨著醫學檢測手段的進步以及人們體檢意識的提高,疾病檢出率的提升是必然的,重疾的發生率繼續緩慢上行幾乎毫無懸念。降價銷售保單的同時下調發病率假設,這對保險公司而言是自毀價值,增加風險,非長久之計,具有提價能力的保險公司才具有核心競爭力。

其二,以近期中國太平將性價比極高的福祿康瑞重疾險產品下架,同時推出單價更高的其他重疾險產品為代表,有不少壽險公司在壽險產品的價格上追趕平安的腳步。

皇冠上的明珠——中國平安(下)

保險代理人是壽險行業的重中之重。近兩年,國內壽險公司代理人增速告別高增長,這時代理人留存率和績優代理人數量的重要性尤為突出,而平安在這方面表現良好。2018年,國壽、平安、太保、新華代理人數量分別為143.9、131.7、84.7、37萬人。

上市險企中平安代理人增速一般,但增員較多;從代理人質量看,平安代理人產能、人均NBV均大幅高於其他上市險企,且逐年提升。新單保費的驅動因素是代理人規模和人均產能(個險新單=代理人規模*人均產能),平安代理人“量質齊升”,奠定了個險渠道持續發展的基礎。

平安代理人2018年人均新業務價值(元/人均每年)為4.88 萬元/人,同比增長1.1%,新華代理人2018年中期月人均綜合產能為5187元,同比-26.2%,同期平安人均產能為9453元/人,同比-24%。(太保、國壽未披露,但可推斷出小於平安)。

中國平安十分注重代理人收入指標,2018年代理人平均月收入為6294元,大幅高於多地平均工資收入。

ROEV是衡量壽險業務增長情況很好的指標。壽險及健康險業務內含價值營運回報ROEV =壽險及健康險業務內含價值營運利潤÷年初內含價值,營運利潤包括年初內含價值預期回報、新業務價值貢獻以及營運偏差,相當於財務上的營運利潤,都剔除了短期投資波動的影響。

營運利潤是壽險公司最根本的利潤來源。2010-2018年平安壽險及健康險的ROEV平均增速為24.3%,波動幅度小於EV的增速。

對ROEV貢獻最大的是新業務價值創造15.5%和內含價值預計回報9.3%,投資回報也貢獻了1.8%的正偏差。

壽險業務估值:

對比友邦保險,中國平安壽險在EV和NBV的平均增速並不遜色,只是波動性更大,這是平安歷史上的保單結構較差導致的。

展望未來10年,壽險業務EV保持15%-20%的增長是極大概率的事,參考友邦2倍以上PEV的估值水平,平安壽險估值2倍PEV也不算太高,相當於8.5倍左右的新業務倍數,用2018年報6132億的EV來計算,平安壽險估值1.226萬億。

"

在皇冠上的明珠——中國平安(上)裡,我寫到中國平安處於一個賽道極佳的行業,公司擁有優秀的管理層;在皇冠上的明珠——中國平安(中)裡,我寫到中國平安擁有均衡、穩定的股權結構,以及恰到好處的市值管理。

下篇中我將分析中國平安的業務板塊以及各版塊估值,對風險因素進行總結,以及一些散發性的思考。

五、業務板塊及估值

平安是中國第一家股份制保險企業,經過多年的發展,公司如今已成為金融保險、銀行、投資等金融業務為一體的整合、緊密、多元的綜合金融服務集團:1988年平安成立,從深圳市內的產險業務起步,逐漸擴展到全中國,1994年中國平安進軍人身險市場;1995-2005年,依次新增信託、證券、期貨、銀行、養老險、健康險等業務;2006年併購深圳商業銀行,2011年控股深發展,商業銀行業務不斷壯大,逐漸形成以壽險、銀行為核心的綜合金融架構;2012年成立陸金所,大力開拓互聯網金融業務板塊;2018年,中國平安將集團戰略定位從“保險+銀行+投資”調整為“金融+科技”,確立了科技賦能+金融生態的核心戰略。

2018年底,中國平安總資產7.1萬億,其中銀行佔50%(合併口徑,其中歸屬母公司部分佔比 37%),壽險佔比 35%,產險佔比5.2%。中國平安的業務相對來說比較複雜,但總體可分為以下六大板塊

1、壽險業務

中國平安在壽險及健康險業務上的經營戰略非常明智:堅定不移的注重長期價值,在保監會2017年提出前,就開始倡導“保險姓保”這一理念,從而使業務價值和保費規模持續快速增長;在行業內率先佈局健康醫療產業,且在相關領域已嶄露頭角。

中國平安的壽險和健康險最值得稱道的是,其產品的價格相比同行業更高的同時卻擁有冠絕全行業的銷量。“物美價貴” 導致部分投資者很難堅定看好平安的產品,然而,這實際上是由公司自身的戰略選擇和銷售能力決定的。

平安的銷售能力來自多年積累,非一日之功。平安採用了更為謹慎的發病率假設,導致產品價格更高,並在每個年度貢獻穩定的運營偏差,是淨利潤來源之一。

在保單價格上,平安以外的保險公司的路徑是這樣的:其一,以新華保險為代表的幾家壽險公司在2018年下調了重疾的發生率,但是隨著醫學檢測手段的進步以及人們體檢意識的提高,疾病檢出率的提升是必然的,重疾的發生率繼續緩慢上行幾乎毫無懸念。降價銷售保單的同時下調發病率假設,這對保險公司而言是自毀價值,增加風險,非長久之計,具有提價能力的保險公司才具有核心競爭力。

其二,以近期中國太平將性價比極高的福祿康瑞重疾險產品下架,同時推出單價更高的其他重疾險產品為代表,有不少壽險公司在壽險產品的價格上追趕平安的腳步。

皇冠上的明珠——中國平安(下)

保險代理人是壽險行業的重中之重。近兩年,國內壽險公司代理人增速告別高增長,這時代理人留存率和績優代理人數量的重要性尤為突出,而平安在這方面表現良好。2018年,國壽、平安、太保、新華代理人數量分別為143.9、131.7、84.7、37萬人。

上市險企中平安代理人增速一般,但增員較多;從代理人質量看,平安代理人產能、人均NBV均大幅高於其他上市險企,且逐年提升。新單保費的驅動因素是代理人規模和人均產能(個險新單=代理人規模*人均產能),平安代理人“量質齊升”,奠定了個險渠道持續發展的基礎。

平安代理人2018年人均新業務價值(元/人均每年)為4.88 萬元/人,同比增長1.1%,新華代理人2018年中期月人均綜合產能為5187元,同比-26.2%,同期平安人均產能為9453元/人,同比-24%。(太保、國壽未披露,但可推斷出小於平安)。

中國平安十分注重代理人收入指標,2018年代理人平均月收入為6294元,大幅高於多地平均工資收入。

ROEV是衡量壽險業務增長情況很好的指標。壽險及健康險業務內含價值營運回報ROEV =壽險及健康險業務內含價值營運利潤÷年初內含價值,營運利潤包括年初內含價值預期回報、新業務價值貢獻以及營運偏差,相當於財務上的營運利潤,都剔除了短期投資波動的影響。

營運利潤是壽險公司最根本的利潤來源。2010-2018年平安壽險及健康險的ROEV平均增速為24.3%,波動幅度小於EV的增速。

對ROEV貢獻最大的是新業務價值創造15.5%和內含價值預計回報9.3%,投資回報也貢獻了1.8%的正偏差。

壽險業務估值:

對比友邦保險,中國平安壽險在EV和NBV的平均增速並不遜色,只是波動性更大,這是平安歷史上的保單結構較差導致的。

展望未來10年,壽險業務EV保持15%-20%的增長是極大概率的事,參考友邦2倍以上PEV的估值水平,平安壽險估值2倍PEV也不算太高,相當於8.5倍左右的新業務倍數,用2018年報6132億的EV來計算,平安壽險估值1.226萬億。

皇冠上的明珠——中國平安(下)

"

在皇冠上的明珠——中國平安(上)裡,我寫到中國平安處於一個賽道極佳的行業,公司擁有優秀的管理層;在皇冠上的明珠——中國平安(中)裡,我寫到中國平安擁有均衡、穩定的股權結構,以及恰到好處的市值管理。

下篇中我將分析中國平安的業務板塊以及各版塊估值,對風險因素進行總結,以及一些散發性的思考。

五、業務板塊及估值

平安是中國第一家股份制保險企業,經過多年的發展,公司如今已成為金融保險、銀行、投資等金融業務為一體的整合、緊密、多元的綜合金融服務集團:1988年平安成立,從深圳市內的產險業務起步,逐漸擴展到全中國,1994年中國平安進軍人身險市場;1995-2005年,依次新增信託、證券、期貨、銀行、養老險、健康險等業務;2006年併購深圳商業銀行,2011年控股深發展,商業銀行業務不斷壯大,逐漸形成以壽險、銀行為核心的綜合金融架構;2012年成立陸金所,大力開拓互聯網金融業務板塊;2018年,中國平安將集團戰略定位從“保險+銀行+投資”調整為“金融+科技”,確立了科技賦能+金融生態的核心戰略。

2018年底,中國平安總資產7.1萬億,其中銀行佔50%(合併口徑,其中歸屬母公司部分佔比 37%),壽險佔比 35%,產險佔比5.2%。中國平安的業務相對來說比較複雜,但總體可分為以下六大板塊

1、壽險業務

中國平安在壽險及健康險業務上的經營戰略非常明智:堅定不移的注重長期價值,在保監會2017年提出前,就開始倡導“保險姓保”這一理念,從而使業務價值和保費規模持續快速增長;在行業內率先佈局健康醫療產業,且在相關領域已嶄露頭角。

中國平安的壽險和健康險最值得稱道的是,其產品的價格相比同行業更高的同時卻擁有冠絕全行業的銷量。“物美價貴” 導致部分投資者很難堅定看好平安的產品,然而,這實際上是由公司自身的戰略選擇和銷售能力決定的。

平安的銷售能力來自多年積累,非一日之功。平安採用了更為謹慎的發病率假設,導致產品價格更高,並在每個年度貢獻穩定的運營偏差,是淨利潤來源之一。

在保單價格上,平安以外的保險公司的路徑是這樣的:其一,以新華保險為代表的幾家壽險公司在2018年下調了重疾的發生率,但是隨著醫學檢測手段的進步以及人們體檢意識的提高,疾病檢出率的提升是必然的,重疾的發生率繼續緩慢上行幾乎毫無懸念。降價銷售保單的同時下調發病率假設,這對保險公司而言是自毀價值,增加風險,非長久之計,具有提價能力的保險公司才具有核心競爭力。

其二,以近期中國太平將性價比極高的福祿康瑞重疾險產品下架,同時推出單價更高的其他重疾險產品為代表,有不少壽險公司在壽險產品的價格上追趕平安的腳步。

皇冠上的明珠——中國平安(下)

保險代理人是壽險行業的重中之重。近兩年,國內壽險公司代理人增速告別高增長,這時代理人留存率和績優代理人數量的重要性尤為突出,而平安在這方面表現良好。2018年,國壽、平安、太保、新華代理人數量分別為143.9、131.7、84.7、37萬人。

上市險企中平安代理人增速一般,但增員較多;從代理人質量看,平安代理人產能、人均NBV均大幅高於其他上市險企,且逐年提升。新單保費的驅動因素是代理人規模和人均產能(個險新單=代理人規模*人均產能),平安代理人“量質齊升”,奠定了個險渠道持續發展的基礎。

平安代理人2018年人均新業務價值(元/人均每年)為4.88 萬元/人,同比增長1.1%,新華代理人2018年中期月人均綜合產能為5187元,同比-26.2%,同期平安人均產能為9453元/人,同比-24%。(太保、國壽未披露,但可推斷出小於平安)。

中國平安十分注重代理人收入指標,2018年代理人平均月收入為6294元,大幅高於多地平均工資收入。

ROEV是衡量壽險業務增長情況很好的指標。壽險及健康險業務內含價值營運回報ROEV =壽險及健康險業務內含價值營運利潤÷年初內含價值,營運利潤包括年初內含價值預期回報、新業務價值貢獻以及營運偏差,相當於財務上的營運利潤,都剔除了短期投資波動的影響。

營運利潤是壽險公司最根本的利潤來源。2010-2018年平安壽險及健康險的ROEV平均增速為24.3%,波動幅度小於EV的增速。

對ROEV貢獻最大的是新業務價值創造15.5%和內含價值預計回報9.3%,投資回報也貢獻了1.8%的正偏差。

壽險業務估值:

對比友邦保險,中國平安壽險在EV和NBV的平均增速並不遜色,只是波動性更大,這是平安歷史上的保單結構較差導致的。

展望未來10年,壽險業務EV保持15%-20%的增長是極大概率的事,參考友邦2倍以上PEV的估值水平,平安壽險估值2倍PEV也不算太高,相當於8.5倍左右的新業務倍數,用2018年報6132億的EV來計算,平安壽險估值1.226萬億。

皇冠上的明珠——中國平安(下)

皇冠上的明珠——中國平安(下)

2、財險

平安產險是中國第二大財產保險公司,2018年中國平安財險業務原保費收入2474.44億,同比增長14.6%,稅前利潤195.15億,同比增長3.3%;淨利潤122.74億,同比減少8.2%,財險業務ROE達16.7%的優秀水平。其中車險1817.7億,佔比73.5%左右。車險是財產險行業最重要的一部分,保費比重達75%以上,2018年行業綜合成本率超100%。

中國平安在2007年獲保監會批准,成為國內第一家開展車險電話直銷業務的保險公司,恰逢國內汽車產業高速發展,此後5年平安財險迅速增長,市場份額快速提升,從2007年的10.3%上升到2018年的21%,車險市佔率達到23%。在市場份額大幅提升的同時,2018年平安車險綜合成本率僅96.0%,同比優化0.2個百分點,大幅領先全行業水平。

值得一提的是,2018年平安車險96.4%的現場案件實現5-10分鐘極速處理,這給投保人帶來了極大的便利。

平安財險第二大保費來源為保證保險,保費收入佔比13.3%,綜合成本率僅88.6%,在承保盈利佔比達25%,是平安財產險重要的利潤來源。

保證保險主要是與集團內其他專業公司合作的信用保證保險,在陸金所、平安信託等業務發展相輔相成,同時積極應用金融科技,實現風險的可控。

"

在皇冠上的明珠——中國平安(上)裡,我寫到中國平安處於一個賽道極佳的行業,公司擁有優秀的管理層;在皇冠上的明珠——中國平安(中)裡,我寫到中國平安擁有均衡、穩定的股權結構,以及恰到好處的市值管理。

下篇中我將分析中國平安的業務板塊以及各版塊估值,對風險因素進行總結,以及一些散發性的思考。

五、業務板塊及估值

平安是中國第一家股份制保險企業,經過多年的發展,公司如今已成為金融保險、銀行、投資等金融業務為一體的整合、緊密、多元的綜合金融服務集團:1988年平安成立,從深圳市內的產險業務起步,逐漸擴展到全中國,1994年中國平安進軍人身險市場;1995-2005年,依次新增信託、證券、期貨、銀行、養老險、健康險等業務;2006年併購深圳商業銀行,2011年控股深發展,商業銀行業務不斷壯大,逐漸形成以壽險、銀行為核心的綜合金融架構;2012年成立陸金所,大力開拓互聯網金融業務板塊;2018年,中國平安將集團戰略定位從“保險+銀行+投資”調整為“金融+科技”,確立了科技賦能+金融生態的核心戰略。

2018年底,中國平安總資產7.1萬億,其中銀行佔50%(合併口徑,其中歸屬母公司部分佔比 37%),壽險佔比 35%,產險佔比5.2%。中國平安的業務相對來說比較複雜,但總體可分為以下六大板塊

1、壽險業務

中國平安在壽險及健康險業務上的經營戰略非常明智:堅定不移的注重長期價值,在保監會2017年提出前,就開始倡導“保險姓保”這一理念,從而使業務價值和保費規模持續快速增長;在行業內率先佈局健康醫療產業,且在相關領域已嶄露頭角。

中國平安的壽險和健康險最值得稱道的是,其產品的價格相比同行業更高的同時卻擁有冠絕全行業的銷量。“物美價貴” 導致部分投資者很難堅定看好平安的產品,然而,這實際上是由公司自身的戰略選擇和銷售能力決定的。

平安的銷售能力來自多年積累,非一日之功。平安採用了更為謹慎的發病率假設,導致產品價格更高,並在每個年度貢獻穩定的運營偏差,是淨利潤來源之一。

在保單價格上,平安以外的保險公司的路徑是這樣的:其一,以新華保險為代表的幾家壽險公司在2018年下調了重疾的發生率,但是隨著醫學檢測手段的進步以及人們體檢意識的提高,疾病檢出率的提升是必然的,重疾的發生率繼續緩慢上行幾乎毫無懸念。降價銷售保單的同時下調發病率假設,這對保險公司而言是自毀價值,增加風險,非長久之計,具有提價能力的保險公司才具有核心競爭力。

其二,以近期中國太平將性價比極高的福祿康瑞重疾險產品下架,同時推出單價更高的其他重疾險產品為代表,有不少壽險公司在壽險產品的價格上追趕平安的腳步。

皇冠上的明珠——中國平安(下)

保險代理人是壽險行業的重中之重。近兩年,國內壽險公司代理人增速告別高增長,這時代理人留存率和績優代理人數量的重要性尤為突出,而平安在這方面表現良好。2018年,國壽、平安、太保、新華代理人數量分別為143.9、131.7、84.7、37萬人。

上市險企中平安代理人增速一般,但增員較多;從代理人質量看,平安代理人產能、人均NBV均大幅高於其他上市險企,且逐年提升。新單保費的驅動因素是代理人規模和人均產能(個險新單=代理人規模*人均產能),平安代理人“量質齊升”,奠定了個險渠道持續發展的基礎。

平安代理人2018年人均新業務價值(元/人均每年)為4.88 萬元/人,同比增長1.1%,新華代理人2018年中期月人均綜合產能為5187元,同比-26.2%,同期平安人均產能為9453元/人,同比-24%。(太保、國壽未披露,但可推斷出小於平安)。

中國平安十分注重代理人收入指標,2018年代理人平均月收入為6294元,大幅高於多地平均工資收入。

ROEV是衡量壽險業務增長情況很好的指標。壽險及健康險業務內含價值營運回報ROEV =壽險及健康險業務內含價值營運利潤÷年初內含價值,營運利潤包括年初內含價值預期回報、新業務價值貢獻以及營運偏差,相當於財務上的營運利潤,都剔除了短期投資波動的影響。

營運利潤是壽險公司最根本的利潤來源。2010-2018年平安壽險及健康險的ROEV平均增速為24.3%,波動幅度小於EV的增速。

對ROEV貢獻最大的是新業務價值創造15.5%和內含價值預計回報9.3%,投資回報也貢獻了1.8%的正偏差。

壽險業務估值:

對比友邦保險,中國平安壽險在EV和NBV的平均增速並不遜色,只是波動性更大,這是平安歷史上的保單結構較差導致的。

展望未來10年,壽險業務EV保持15%-20%的增長是極大概率的事,參考友邦2倍以上PEV的估值水平,平安壽險估值2倍PEV也不算太高,相當於8.5倍左右的新業務倍數,用2018年報6132億的EV來計算,平安壽險估值1.226萬億。

皇冠上的明珠——中國平安(下)

皇冠上的明珠——中國平安(下)

2、財險

平安產險是中國第二大財產保險公司,2018年中國平安財險業務原保費收入2474.44億,同比增長14.6%,稅前利潤195.15億,同比增長3.3%;淨利潤122.74億,同比減少8.2%,財險業務ROE達16.7%的優秀水平。其中車險1817.7億,佔比73.5%左右。車險是財產險行業最重要的一部分,保費比重達75%以上,2018年行業綜合成本率超100%。

中國平安在2007年獲保監會批准,成為國內第一家開展車險電話直銷業務的保險公司,恰逢國內汽車產業高速發展,此後5年平安財險迅速增長,市場份額快速提升,從2007年的10.3%上升到2018年的21%,車險市佔率達到23%。在市場份額大幅提升的同時,2018年平安車險綜合成本率僅96.0%,同比優化0.2個百分點,大幅領先全行業水平。

值得一提的是,2018年平安車險96.4%的現場案件實現5-10分鐘極速處理,這給投保人帶來了極大的便利。

平安財險第二大保費來源為保證保險,保費收入佔比13.3%,綜合成本率僅88.6%,在承保盈利佔比達25%,是平安財產險重要的利潤來源。

保證保險主要是與集團內其他專業公司合作的信用保證保險,在陸金所、平安信託等業務發展相輔相成,同時積極應用金融科技,實現風險的可控。

皇冠上的明珠——中國平安(下)

產險業務估值:仍然用保守的方式對產險業務估值:10倍市盈率,2018年平安產險業務淨利潤122.74億,保守估值1227.4億。

3、銀行業務估值:從歷史數據來看,平安銀行的股價波動均值為1PB左右,這裡仍然用2018年末2400億淨資產計算,中國平安持有平安銀行58%股權,保守估值1392億。

4、科技板塊:熟悉中國平安的投資者,對科技賦能這個說法並不陌生,中國平安每年將營業收入的1%投入科研,2018年金融科技板塊淨利潤150億(內部合併抵消之前),成為僅次於壽險和銀行的第三大利潤來源。隨著科研進一步積累,厚積薄發之下,科技佈局將會結出更多鮮美的果實。

不提區塊鏈、雲、人工智能等黑科技,看看平安孵化出的四家科技獨角獸公司(陸金所、醫保科技、金融壹賬通、平安好醫生)就可以得知,平安在科研上投入的資金並沒有打水漂:陸金所、醫保科技、金融壹賬通按最近一輪投後估值,平安好醫生和眾安在線按市值估值。

據平安2018年報,陸金所控股、平安醫保科技和金融壹賬通投後估值分別達394億美元、88億美元、75 億美元,中國平安持股比例分別為41.14%、38.54%、39.87%,保守的以9折計算(162.1+33.9+29.9)*0.9*6.897=1402億,再加已上市的平安好醫生(目前375.1億港幣市值)、眾安在線(321.9億港幣市值),持股比例分別為39.27%、10.21%,(147.2+32.86)*0.8=144億,科技板塊合計估值1546億。

5、信託業務:信託行業平均20PE左右,採用保守的15倍PE,平安信託2018淨利潤30.12億,同比-23.9%,估值451.8億。

6、證券業務:利用PB估值法,行業平均PB1.5倍左右,2018年平安證券歸屬母公司淨資產279.76億,以保守1.2倍PB計算,估值335.7億。

六大板塊合計估值達17213億,而目前中國平安市值僅1.41萬億。

請注意,這裡每塊估值是極為保守的,且是用的2018年末的數據。即使如此,中國平安估值對應每股股價94.2元。

注:本文中所提到的上市公司市值,都取自2019年5月27日收盤價格,其中中國平安股價77.18元。

六、風險方面

1、利率下降超預期

投資收益率假設對內含價值的影響巨大,目前中國平安、新華保險、中國太保、中國人壽的長期投資收益率假設都是5%,而投資收益率每波動50BP,會導致保險公司內含價值波動8-9%,中國平安的業務板塊更加多元,因此平安的投資收益率敏感性為4.6%左右(風險貼現率11%的情況下)。

利率下行意味著長期投資收益率假設必須下調,所以,如果未來利率超預期下行,對平安內含價值負面影響是比較大的。

不過,利率下降也會導致風險貼現率的下降,據測算,投資收益率下降50BP,可以被風險貼現率下降200BP完全抵消。

但總體而言,利率的超預期下降仍會對保險公司的內含價值造成巨大沖擊。

2、國內經濟景氣度下降

經濟增速持續下滑甚至陷入低增長或者負增長的困局,對保險公司的影響會非常大——居民人均收入的持續提升是保險行業被看好的最重要的原因之一,而經濟不景氣,人們對保險的支出下降是毫無疑問的事,就像企業會在經濟不景氣之時優先選擇砍掉廣告支出一樣。

而由於中國平安是超高槓杆經營的企業,在經濟不景氣期間,承受的痛苦也會成倍甚至數倍增加!不過,雖然我們國家每年都會遇到這樣那樣的困難,但我依然相信,國家的未來是光明的,原因很簡單:

第一,我們國家依然有著世界上最熱愛賺錢並且願意為此忍受巨大痛苦的民眾,這樣的民眾數量之多也是全球第一;

第二,相比發達國家和地區,我們國家依然很窮,還有太多地方、太多老百姓的經濟、生活水平具備很大的提升空間。

當然,未來的一年甚至幾年內,國家經濟發展速度不盡如人意也不是不可能的事,所以經濟景氣度下滑的因素也必須考慮進去。

3、管理層變動

平安創始人馬明哲目前已經63歲,作為公司董事長兼CEO,馬明哲率領的管理層班子最近幾年受到了廣泛的認可和讚譽。我們並不能完全排除馬明哲在未來的某一天解甲歸田,或者其他重要管理人員被高薪挖走的可能性,管理層的變動風險不能完全忽視。

4、保險行業需求低於預期

儘管前面講到,隨著人均收入水平超過1萬美元的階段,保險需求增速將會大幅提高。但這個國際經驗是否一定適用於中國國情呢?這是我們需要認真觀察的事。

好的一方面是,現階段群眾保險意識的確有了大幅的提高,購買保險不再是一種稀罕事,但這種提升是否能夠持續值得關注。正如三聚氰胺事件導致國內群眾乳製品企業信任度急劇下滑一樣,保險行業也有可能出現一顆老鼠屎毀掉一鍋粥的情況,個別保險企業或者個別代理人的怠慢,可能會給整個行業帶來很大的負面影響,因為我們都知道,買保險買的就是信譽。

七、最後的思考

由於股價在過去幾年強勁增長,特別是悽風苦雨的2018年也依然堅挺,導致中國平安近期成為市場上非常熱門的股票。我們需要認識到,一家公司過於熱門本身就可能隱含著較高的風險。

細數中國平安利好的分析文章層出不窮,對平安優點的挖掘可以說達到了前所未有的巔峰。而對中國平安脆弱性的一面卻少有人提及,前段時間雖然有某大V寫了一篇中國平安隱藏巨大風險的文章,可是看完全篇就令人笑掉大牙,居然說出了投資收益率假設下降50BP會影響一萬億EV的荒謬言論。真正挖掘平安缺點的高質量文章幾乎沒有。

中國平安真的是一家優點多多而缺點寥寥無幾的公司嗎?我想其實未必,真相也許是,過去幾年來股價的大幅上漲改變了人們的看法,導致投資者們更多的分析它為什麼上漲,從而挖掘出太多利好的客觀因素,對利空的客觀因素分析就相形見絀了。

而我自己呢?首先,我自己的思維是存在侷限性的;其次,對保險行業的研究也遠未達到很高的深度,追蹤的時間也並不長,導致自己對保險行業的認識還不全面;另外,也許是我自己資質平庸,暫時看不出平安盛世繁華之下所隱藏的脆弱性。

我所想到的只有兩個問題。

一是,優秀的企業就一定會永遠優秀下去嗎?歷史上那麼多曾經叱吒江湖的企業,都已經隕落,曾被人譽為基業長青的公司,也有不少在一夜間便轟然倒塌。所以,對自己持有的公司也不應該過分信任,買入之後便直接不管不顧。

當然,這也不意味著需要對一個季度或者一年的業績波動過分擔憂,如何把握好這個度,也是我自己一直在思考的事。

第二是,管理層過去優秀就代表能永遠優秀嗎?管理層能一直引領時代潮流嗎?未必。

我們看歷史上那麼多豐功偉績的帝王,其中有不少就是青年和盛年時期銳意進取,到了晚年卻昏庸無道,往往成為一個朝代的轉折點。比如趙武靈王,年輕時胡服騎射,打造出戰國時代戰鬥力最強大的騎軍,一度滅中山,驅匈奴,威震天下,可晚年可毀於權力鬥爭;又如唐玄宗李隆基,將大唐盛世推向了歷史頂峰,卻也在帝位上終結了唐朝的盛世;中山靖王之後劉備,一生打拼,創下蜀國帝業,卻在晚年親手毀掉蜀漢的根基和元氣;十全老人乾隆皇帝,將大清康乾盛世一舉延續,可是頑固不化的拒絕貿易通商,直接扼殺了清朝追趕上世界先進文明的機會......

在現代企業界,也有不少活生生的例子:傳奇企業家柳傳志掌舵的民族品牌聯想,一度是中國人的驕傲,可同樣是在他的手上,聯想品牌也慢慢沒落了;執掌SOHO中國的潘石屹也一度被公認為是優秀的企業家,可最近這些年來,SOHO中國幾乎是原地踏步,與此同時,大批房地產企業異軍突起,紛紛超越SOHO中國;盛大網絡創始人陳天橋也曾被認為是優秀的管理者,開創並引領了中國網絡遊戲產業,可也正是在他的手中,盛大網絡最終淪落到只能被收購的悽慘結局。

關於投資,這世間最大的騙局就是,價值投資很簡單。優秀的公司和管理層是能夠讓人更放心一些,但並不代表可以盲目的信任,還需要不斷觀察跟蹤公司的經營情況,不是選定一個優秀公司後就可以一直睡大覺,投資並沒有那麼輕鬆。

終局:最後的反思不是說中國平安必定隱藏著巨大的風險,引用歷史上著名的帝王和現代曾顯赫一時的企業家,更不是在影射平安董事長馬明哲,而是提醒自己,作為一個投資者,需要更加客觀全面的看待自己持有的公司。

總體來說,處於保險行業這樣一個黃金賽道,擁有良好的股權結構,優秀的管理層,並且具備恰到好處的市值管理,並且估值合理低估的中國平安,是非常值得買入和持有的,些許的風險因素,是作為一個投資者完全可以也必須去承擔的。否則我們又何必進行風險更高但收益也更高的股票投資而不是直接購買債券呢?

"

在皇冠上的明珠——中國平安(上)裡,我寫到中國平安處於一個賽道極佳的行業,公司擁有優秀的管理層;在皇冠上的明珠——中國平安(中)裡,我寫到中國平安擁有均衡、穩定的股權結構,以及恰到好處的市值管理。

下篇中我將分析中國平安的業務板塊以及各版塊估值,對風險因素進行總結,以及一些散發性的思考。

五、業務板塊及估值

平安是中國第一家股份制保險企業,經過多年的發展,公司如今已成為金融保險、銀行、投資等金融業務為一體的整合、緊密、多元的綜合金融服務集團:1988年平安成立,從深圳市內的產險業務起步,逐漸擴展到全中國,1994年中國平安進軍人身險市場;1995-2005年,依次新增信託、證券、期貨、銀行、養老險、健康險等業務;2006年併購深圳商業銀行,2011年控股深發展,商業銀行業務不斷壯大,逐漸形成以壽險、銀行為核心的綜合金融架構;2012年成立陸金所,大力開拓互聯網金融業務板塊;2018年,中國平安將集團戰略定位從“保險+銀行+投資”調整為“金融+科技”,確立了科技賦能+金融生態的核心戰略。

2018年底,中國平安總資產7.1萬億,其中銀行佔50%(合併口徑,其中歸屬母公司部分佔比 37%),壽險佔比 35%,產險佔比5.2%。中國平安的業務相對來說比較複雜,但總體可分為以下六大板塊

1、壽險業務

中國平安在壽險及健康險業務上的經營戰略非常明智:堅定不移的注重長期價值,在保監會2017年提出前,就開始倡導“保險姓保”這一理念,從而使業務價值和保費規模持續快速增長;在行業內率先佈局健康醫療產業,且在相關領域已嶄露頭角。

中國平安的壽險和健康險最值得稱道的是,其產品的價格相比同行業更高的同時卻擁有冠絕全行業的銷量。“物美價貴” 導致部分投資者很難堅定看好平安的產品,然而,這實際上是由公司自身的戰略選擇和銷售能力決定的。

平安的銷售能力來自多年積累,非一日之功。平安採用了更為謹慎的發病率假設,導致產品價格更高,並在每個年度貢獻穩定的運營偏差,是淨利潤來源之一。

在保單價格上,平安以外的保險公司的路徑是這樣的:其一,以新華保險為代表的幾家壽險公司在2018年下調了重疾的發生率,但是隨著醫學檢測手段的進步以及人們體檢意識的提高,疾病檢出率的提升是必然的,重疾的發生率繼續緩慢上行幾乎毫無懸念。降價銷售保單的同時下調發病率假設,這對保險公司而言是自毀價值,增加風險,非長久之計,具有提價能力的保險公司才具有核心競爭力。

其二,以近期中國太平將性價比極高的福祿康瑞重疾險產品下架,同時推出單價更高的其他重疾險產品為代表,有不少壽險公司在壽險產品的價格上追趕平安的腳步。

皇冠上的明珠——中國平安(下)

保險代理人是壽險行業的重中之重。近兩年,國內壽險公司代理人增速告別高增長,這時代理人留存率和績優代理人數量的重要性尤為突出,而平安在這方面表現良好。2018年,國壽、平安、太保、新華代理人數量分別為143.9、131.7、84.7、37萬人。

上市險企中平安代理人增速一般,但增員較多;從代理人質量看,平安代理人產能、人均NBV均大幅高於其他上市險企,且逐年提升。新單保費的驅動因素是代理人規模和人均產能(個險新單=代理人規模*人均產能),平安代理人“量質齊升”,奠定了個險渠道持續發展的基礎。

平安代理人2018年人均新業務價值(元/人均每年)為4.88 萬元/人,同比增長1.1%,新華代理人2018年中期月人均綜合產能為5187元,同比-26.2%,同期平安人均產能為9453元/人,同比-24%。(太保、國壽未披露,但可推斷出小於平安)。

中國平安十分注重代理人收入指標,2018年代理人平均月收入為6294元,大幅高於多地平均工資收入。

ROEV是衡量壽險業務增長情況很好的指標。壽險及健康險業務內含價值營運回報ROEV =壽險及健康險業務內含價值營運利潤÷年初內含價值,營運利潤包括年初內含價值預期回報、新業務價值貢獻以及營運偏差,相當於財務上的營運利潤,都剔除了短期投資波動的影響。

營運利潤是壽險公司最根本的利潤來源。2010-2018年平安壽險及健康險的ROEV平均增速為24.3%,波動幅度小於EV的增速。

對ROEV貢獻最大的是新業務價值創造15.5%和內含價值預計回報9.3%,投資回報也貢獻了1.8%的正偏差。

壽險業務估值:

對比友邦保險,中國平安壽險在EV和NBV的平均增速並不遜色,只是波動性更大,這是平安歷史上的保單結構較差導致的。

展望未來10年,壽險業務EV保持15%-20%的增長是極大概率的事,參考友邦2倍以上PEV的估值水平,平安壽險估值2倍PEV也不算太高,相當於8.5倍左右的新業務倍數,用2018年報6132億的EV來計算,平安壽險估值1.226萬億。

皇冠上的明珠——中國平安(下)

皇冠上的明珠——中國平安(下)

2、財險

平安產險是中國第二大財產保險公司,2018年中國平安財險業務原保費收入2474.44億,同比增長14.6%,稅前利潤195.15億,同比增長3.3%;淨利潤122.74億,同比減少8.2%,財險業務ROE達16.7%的優秀水平。其中車險1817.7億,佔比73.5%左右。車險是財產險行業最重要的一部分,保費比重達75%以上,2018年行業綜合成本率超100%。

中國平安在2007年獲保監會批准,成為國內第一家開展車險電話直銷業務的保險公司,恰逢國內汽車產業高速發展,此後5年平安財險迅速增長,市場份額快速提升,從2007年的10.3%上升到2018年的21%,車險市佔率達到23%。在市場份額大幅提升的同時,2018年平安車險綜合成本率僅96.0%,同比優化0.2個百分點,大幅領先全行業水平。

值得一提的是,2018年平安車險96.4%的現場案件實現5-10分鐘極速處理,這給投保人帶來了極大的便利。

平安財險第二大保費來源為保證保險,保費收入佔比13.3%,綜合成本率僅88.6%,在承保盈利佔比達25%,是平安財產險重要的利潤來源。

保證保險主要是與集團內其他專業公司合作的信用保證保險,在陸金所、平安信託等業務發展相輔相成,同時積極應用金融科技,實現風險的可控。

皇冠上的明珠——中國平安(下)

產險業務估值:仍然用保守的方式對產險業務估值:10倍市盈率,2018年平安產險業務淨利潤122.74億,保守估值1227.4億。

3、銀行業務估值:從歷史數據來看,平安銀行的股價波動均值為1PB左右,這裡仍然用2018年末2400億淨資產計算,中國平安持有平安銀行58%股權,保守估值1392億。

4、科技板塊:熟悉中國平安的投資者,對科技賦能這個說法並不陌生,中國平安每年將營業收入的1%投入科研,2018年金融科技板塊淨利潤150億(內部合併抵消之前),成為僅次於壽險和銀行的第三大利潤來源。隨著科研進一步積累,厚積薄發之下,科技佈局將會結出更多鮮美的果實。

不提區塊鏈、雲、人工智能等黑科技,看看平安孵化出的四家科技獨角獸公司(陸金所、醫保科技、金融壹賬通、平安好醫生)就可以得知,平安在科研上投入的資金並沒有打水漂:陸金所、醫保科技、金融壹賬通按最近一輪投後估值,平安好醫生和眾安在線按市值估值。

據平安2018年報,陸金所控股、平安醫保科技和金融壹賬通投後估值分別達394億美元、88億美元、75 億美元,中國平安持股比例分別為41.14%、38.54%、39.87%,保守的以9折計算(162.1+33.9+29.9)*0.9*6.897=1402億,再加已上市的平安好醫生(目前375.1億港幣市值)、眾安在線(321.9億港幣市值),持股比例分別為39.27%、10.21%,(147.2+32.86)*0.8=144億,科技板塊合計估值1546億。

5、信託業務:信託行業平均20PE左右,採用保守的15倍PE,平安信託2018淨利潤30.12億,同比-23.9%,估值451.8億。

6、證券業務:利用PB估值法,行業平均PB1.5倍左右,2018年平安證券歸屬母公司淨資產279.76億,以保守1.2倍PB計算,估值335.7億。

六大板塊合計估值達17213億,而目前中國平安市值僅1.41萬億。

請注意,這裡每塊估值是極為保守的,且是用的2018年末的數據。即使如此,中國平安估值對應每股股價94.2元。

注:本文中所提到的上市公司市值,都取自2019年5月27日收盤價格,其中中國平安股價77.18元。

六、風險方面

1、利率下降超預期

投資收益率假設對內含價值的影響巨大,目前中國平安、新華保險、中國太保、中國人壽的長期投資收益率假設都是5%,而投資收益率每波動50BP,會導致保險公司內含價值波動8-9%,中國平安的業務板塊更加多元,因此平安的投資收益率敏感性為4.6%左右(風險貼現率11%的情況下)。

利率下行意味著長期投資收益率假設必須下調,所以,如果未來利率超預期下行,對平安內含價值負面影響是比較大的。

不過,利率下降也會導致風險貼現率的下降,據測算,投資收益率下降50BP,可以被風險貼現率下降200BP完全抵消。

但總體而言,利率的超預期下降仍會對保險公司的內含價值造成巨大沖擊。

2、國內經濟景氣度下降

經濟增速持續下滑甚至陷入低增長或者負增長的困局,對保險公司的影響會非常大——居民人均收入的持續提升是保險行業被看好的最重要的原因之一,而經濟不景氣,人們對保險的支出下降是毫無疑問的事,就像企業會在經濟不景氣之時優先選擇砍掉廣告支出一樣。

而由於中國平安是超高槓杆經營的企業,在經濟不景氣期間,承受的痛苦也會成倍甚至數倍增加!不過,雖然我們國家每年都會遇到這樣那樣的困難,但我依然相信,國家的未來是光明的,原因很簡單:

第一,我們國家依然有著世界上最熱愛賺錢並且願意為此忍受巨大痛苦的民眾,這樣的民眾數量之多也是全球第一;

第二,相比發達國家和地區,我們國家依然很窮,還有太多地方、太多老百姓的經濟、生活水平具備很大的提升空間。

當然,未來的一年甚至幾年內,國家經濟發展速度不盡如人意也不是不可能的事,所以經濟景氣度下滑的因素也必須考慮進去。

3、管理層變動

平安創始人馬明哲目前已經63歲,作為公司董事長兼CEO,馬明哲率領的管理層班子最近幾年受到了廣泛的認可和讚譽。我們並不能完全排除馬明哲在未來的某一天解甲歸田,或者其他重要管理人員被高薪挖走的可能性,管理層的變動風險不能完全忽視。

4、保險行業需求低於預期

儘管前面講到,隨著人均收入水平超過1萬美元的階段,保險需求增速將會大幅提高。但這個國際經驗是否一定適用於中國國情呢?這是我們需要認真觀察的事。

好的一方面是,現階段群眾保險意識的確有了大幅的提高,購買保險不再是一種稀罕事,但這種提升是否能夠持續值得關注。正如三聚氰胺事件導致國內群眾乳製品企業信任度急劇下滑一樣,保險行業也有可能出現一顆老鼠屎毀掉一鍋粥的情況,個別保險企業或者個別代理人的怠慢,可能會給整個行業帶來很大的負面影響,因為我們都知道,買保險買的就是信譽。

七、最後的思考

由於股價在過去幾年強勁增長,特別是悽風苦雨的2018年也依然堅挺,導致中國平安近期成為市場上非常熱門的股票。我們需要認識到,一家公司過於熱門本身就可能隱含著較高的風險。

細數中國平安利好的分析文章層出不窮,對平安優點的挖掘可以說達到了前所未有的巔峰。而對中國平安脆弱性的一面卻少有人提及,前段時間雖然有某大V寫了一篇中國平安隱藏巨大風險的文章,可是看完全篇就令人笑掉大牙,居然說出了投資收益率假設下降50BP會影響一萬億EV的荒謬言論。真正挖掘平安缺點的高質量文章幾乎沒有。

中國平安真的是一家優點多多而缺點寥寥無幾的公司嗎?我想其實未必,真相也許是,過去幾年來股價的大幅上漲改變了人們的看法,導致投資者們更多的分析它為什麼上漲,從而挖掘出太多利好的客觀因素,對利空的客觀因素分析就相形見絀了。

而我自己呢?首先,我自己的思維是存在侷限性的;其次,對保險行業的研究也遠未達到很高的深度,追蹤的時間也並不長,導致自己對保險行業的認識還不全面;另外,也許是我自己資質平庸,暫時看不出平安盛世繁華之下所隱藏的脆弱性。

我所想到的只有兩個問題。

一是,優秀的企業就一定會永遠優秀下去嗎?歷史上那麼多曾經叱吒江湖的企業,都已經隕落,曾被人譽為基業長青的公司,也有不少在一夜間便轟然倒塌。所以,對自己持有的公司也不應該過分信任,買入之後便直接不管不顧。

當然,這也不意味著需要對一個季度或者一年的業績波動過分擔憂,如何把握好這個度,也是我自己一直在思考的事。

第二是,管理層過去優秀就代表能永遠優秀嗎?管理層能一直引領時代潮流嗎?未必。

我們看歷史上那麼多豐功偉績的帝王,其中有不少就是青年和盛年時期銳意進取,到了晚年卻昏庸無道,往往成為一個朝代的轉折點。比如趙武靈王,年輕時胡服騎射,打造出戰國時代戰鬥力最強大的騎軍,一度滅中山,驅匈奴,威震天下,可晚年可毀於權力鬥爭;又如唐玄宗李隆基,將大唐盛世推向了歷史頂峰,卻也在帝位上終結了唐朝的盛世;中山靖王之後劉備,一生打拼,創下蜀國帝業,卻在晚年親手毀掉蜀漢的根基和元氣;十全老人乾隆皇帝,將大清康乾盛世一舉延續,可是頑固不化的拒絕貿易通商,直接扼殺了清朝追趕上世界先進文明的機會......

在現代企業界,也有不少活生生的例子:傳奇企業家柳傳志掌舵的民族品牌聯想,一度是中國人的驕傲,可同樣是在他的手上,聯想品牌也慢慢沒落了;執掌SOHO中國的潘石屹也一度被公認為是優秀的企業家,可最近這些年來,SOHO中國幾乎是原地踏步,與此同時,大批房地產企業異軍突起,紛紛超越SOHO中國;盛大網絡創始人陳天橋也曾被認為是優秀的管理者,開創並引領了中國網絡遊戲產業,可也正是在他的手中,盛大網絡最終淪落到只能被收購的悽慘結局。

關於投資,這世間最大的騙局就是,價值投資很簡單。優秀的公司和管理層是能夠讓人更放心一些,但並不代表可以盲目的信任,還需要不斷觀察跟蹤公司的經營情況,不是選定一個優秀公司後就可以一直睡大覺,投資並沒有那麼輕鬆。

終局:最後的反思不是說中國平安必定隱藏著巨大的風險,引用歷史上著名的帝王和現代曾顯赫一時的企業家,更不是在影射平安董事長馬明哲,而是提醒自己,作為一個投資者,需要更加客觀全面的看待自己持有的公司。

總體來說,處於保險行業這樣一個黃金賽道,擁有良好的股權結構,優秀的管理層,並且具備恰到好處的市值管理,並且估值合理低估的中國平安,是非常值得買入和持有的,些許的風險因素,是作為一個投資者完全可以也必須去承擔的。否則我們又何必進行風險更高但收益也更高的股票投資而不是直接購買債券呢?

皇冠上的明珠——中國平安(下)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