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有貴的道理|這個家族,牛人輩出

潘祖蔭 張伯駒 清朝 和珅 文物 江蘇網事 2018-12-16

盼望著,盼望著,蘇州博物館的年終大展,終於來了。


貴有貴的道理|這個家族,牛人輩出


圖@蘇州博物館

歲末年初,江浙滬的老少文青們幾乎達成了一個默契——千方百計得去一次蘇州博物館,打卡一年一度堪稱最“奢侈”的大展。從2012-2015年的“吳門四家”大展,到2016年開始接棒的“清代蘇州藏家”系列學術展覽,每一個展覽從第一天到最後一天,展廳裡都是滿的。

這一次,蘇博拿出了“攀古奕世——清代蘇州潘氏的收藏”。潘家一出,誰與爭鋒?

“貴潘”家的孩子會讀書

在蘇州,提到潘家,那可謂是家喻戶曉,婦孺皆知。古城區裡能找出“潘宅”的小巷子,就有鈕家巷、南石子街、懸橋巷、蔣廟前、衛道觀前……雖然都姓“潘”,實際上是兩家人,清朝年間,蘇州曾有“富潘”和“貴潘”兩個潘姓世家,鼎盛之時,兩個潘家“佔了半個蘇州城”。

蘇博今年展出的是“貴潘”的收藏。“貴潘”的祖上是明末徽州大阜人潘仲蘭,他是大鹽商,常來蘇州,後來索性把房子也買在了這裡。從徽州遷居蘇州後,潘家後三代人全都致力於科舉的大業,但是,非但沒有一箇中舉,還把祖先的老本都吃得差不多了。於是乎,第四代潘冕不再科舉,為家族專心掙錢,總算一番“誠心”感動了上天,潘家在清代取了9名進士,其中8個都是潘冕的兒孫。


貴有貴的道理|這個家族,牛人輩出


圖@蘇州博物館

最有名的是潘冕的孫子潘世恩,乾隆五十八年,潘世恩狀元及第,揭開了“貴潘”家族“一狀元、八進士、十六舉人”聞名於世的望族篇章。而且他是個實打實的有福之人:做官,一路做到軍機大臣、武英殿大學士、太傅;做人,為人正直,外柔內剛,和珅和大人對其極盡拉攏,欲納為己用,但他始終不肯上賊船;最後以八十六歲高齡壽終正寢,入祀賢良祠,諡“文恭”。

馮桂芬為潘世恩撰寫的墓誌銘中說:有清一代,生前加太傅銜的僅有5人,能兩次參加瓊林宴的有9人,狀元出身官至宰輔的也僅為8人,只有潘世恩一人兼而有之。陳康祺的《郎潛紀聞》裡也稱潘世恩為三百年中第一福氣中人。正所謂:大富貴亦壽考!

潘祖蔭是潘世恩最引以為豪的孫子,23歲中探花,官至軍機大臣,加太子太保銜,幾乎能和爺爺比肩了。


貴有貴的道理|這個家族,牛人輩出


清同治年間,李鴻章任江蘇巡撫時,曾為潘宅題匾曰:“祖孫、父子、叔侄、兄弟翰林之家”。蘇州狀元博物館紗帽廳中掛著的“一枝聯秀”,指的就是潘氏家族出了多位進士。圖@蘇州博物館

痴迷收藏,不分老幼

這個時候,潘家已經是京城裡的名門望族,衣食無憂、官運亨通。既然滿足了基本需求,就可以充分地發展個人的興趣愛好了。史書上說,潘祖蔭“工詩詞,精楷書,尤嘉校讎之學,又醉心金石、古籍”,就是說他腹有詩書、會寫書法、還精通古籍整理和校勘,而且家藏頗豐,是一位造詣深厚的金石、文字學家和收藏家。(這得多厚的家底啊……)


貴有貴的道理|這個家族,牛人輩出


本次展出的青銅器之一:走馬休盤。借展自南京博物院。圖@蘇州博物館

潘祖蔭之後,又出了一位痴迷收藏的潘家人——堂兄潘祖同的孫子潘博山。他受家學淵源影響,精版本目錄之學,又好收書、藏書,兄弟共同繼承了祖父“竹山堂”全部藏書四萬餘卷。

這次蘇博從故宮博物院、中國國家圖書館、上海博物館、南京博物院、貴州省博物館、蘇州圖書館,以及香港中文大學文物館等7家文博機構,把潘氏五世所藏青銅器、陶器、書畫、古籍、碑帖、文房精品88件彙集一堂,內容涵蓋了商周青銅器,唐、宋、元、明、清歷代書法、繪畫,以及潘氏一門手稿等。


貴有貴的道理|這個家族,牛人輩出


宋刻本《梅花喜神譜》二卷,借展自上海博物館。圖@蘇州博物館

為啥展覽取名“攀古奕世”?攀古,指攀古樓,也就是潘祖蔭收藏青銅器之處,大盂鼎、大克鼎都曾藏在那裡(戳藍色,瞭解兩尊寶鼎的傳奇故事);奕世,本義為世代傳承,也是潘祖蔭的曾祖、祖父兩代名字排輩,意指潘氏收藏精神繼承先人、傳之後世。

守護國寶,無論男女

之前寫過潘達於護鼎,其實潘家還有一位為國寶默默付出的後人——“民國四公子”之一、一代鑑藏大家張伯駒的夫人潘素。

潘素原名潘白琴,1915年出生在蘇州,她的父親潘智合,是潘世恩的後代。潘素嫁給張伯駒之後,也非常支持丈夫的收藏愛好,助其將“墨皇”《平復帖》收入囊中。


貴有貴的道理|這個家族,牛人輩出


圖@一條

結果就在1941年6月,上海灘發生了著名的張伯駒綁架案。綁匪索要贖金數百萬,言下之意便是要他變賣字畫。張伯駒故意絕食,讓潘素前來探望。趁著這個機會,他叮囑妻子:“寧死魔窟,決不變賣所藏古代書畫贖身。”

潘素真的嚴格遵循叮囑,寧死不變賣收藏。她前後堅持了整整8個月,最終把贖金降到40萬元,又變賣自己的首飾,最終湊夠贖金,救出了張伯駒。張伯駒後來立下字據,把他收藏的最寶貴的那些文物,包括《平復帖》在內共18件,全部贈予了潘素。


貴有貴的道理|這個家族,牛人輩出


張伯駒潘素夫婦。圖@一條

20世紀50年代起,張伯駒和潘素陸續將所藏大部分精品書畫無償捐獻給國家。有人說,“為人不識張伯駒與潘素,踏遍故宮也枉然”,心懷真愛,大概便是如此。

再吆喝一遍,12月15日起,不可錯過的蘇州博物館年度大展“攀古奕世——清代蘇州潘氏的收藏”,記得去看!

來源:情調蘇州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