煙臺蓬萊有個地方叫浦家窪,見證登州府浦氏家族的歷史

(編者按:“邊扈燕冀,郟浦尚農”,在宋版百家姓中,以上這八個姓氏,排在三百餘位,相對而言,他們的規模不算大,在膠東地區的分佈也不算廣。這次要介紹的是其中的“浦”姓,在膠東地區,浦姓的規模雖然不大,但堪稱登州府歷史上的“顯姓”之一。本文作者浦鶴橋先生,為登州府浦氏後人,下面就聽聽他對登州府浦氏家族歷史的介紹。)

時間回到2011年7月,當時,蓬萊市海港路在排水改造工程中,意外出土一方名人墓誌銘墓誌銘為漢白玉質地,長40釐米,殘寬34釐米,厚14釐米,出土位置在來賓橋西北處,經查明殘缺碑文中知,墓誌主人為浦之浩。浦之浩為明代登州人,萬曆辛丑進士。在蓬萊閣景區三清殿外,由明代右都御史兼兵部右侍郎陳其學撰文《重修三清殿碑記》即為其書。現存登州博物館。

除了以上的文物之外,浦姓在蓬萊(登州府治)的地名當中,還留下了很多痕跡,比如水城附近的沙浦路、浦家窪等。那麼,浦氏家族與登州府之間,究竟又什麼歷史淵源呢?

筆者為浦氏家族第23代傳人,經過查考明清兩代蓬萊縣誌以及對比山東登州府浦氏家族現存歷史資料,同時對家族若干老人的走訪,對登州府浦氏在山東蓬萊的歷史進行了還原。

煙臺蓬萊有個地方叫浦家窪,見證登州府浦氏家族的歷史

(配圖均為蓬萊水城周邊場景)

1、 登州府浦氏出處及居住地:

《浦氏宗譜》記載,始祖浦貴,幼名阿雙,原名浦宗洪,明初蘇州府嘉定婁塘人,明洪武十六年,因朱元璋採取軍屯政策,戍邊蓬萊,定居蓬萊閣下,創建浦家窪。

由明代即墨籍御史藍田編寫的《浙江道監察御史浦先生鋐墓誌銘》,其中指出:“按許宗元氏所撰狀志之先生諱鋐字汝器故蘇州之嘉定人先世從戎於登州衛遂佔籍。”上述顯示, 浦氏祖先當年以軍籍,從今天上海嘉定婁塘到登州衛參軍,遂定居蓬萊,正如上圖墓誌銘顯示:“陟北遂家登州”,以及“始祖貴”字樣, 又如,《明代科舉與文學編年》中記載,浦之浩,貫山東登州衛軍籍,直隸嘉定縣人 。

煙臺蓬萊有個地方叫浦家窪,見證登州府浦氏家族的歷史

通過翻閱歷代《蓬萊縣誌》得知,浦氏從明代初期開始,一直居住在今天的蓬萊閣下,也就是幾天水城浦家窪地區。

2、登州府浦氏歷史名人

在歷史上,登州府浦姓人才輩出,其代表性人物如下。

浦 鋐 字汝器、號竹塘,浦政之子。正德二年,鄉試中舉。正德十二年,登進士,授山西洪洞縣知縣。嘉靖初年,召為湖廣道監察御史,後罷免武定侯郭勳奸貪,而得罪奪俸,因母喪丁憂,除服後,起任河南道監察御史,後因勘察罷免。嘉靖十九年,起用出按陝西,曾論救楊爵而連罪下獄,後死於於獄中。明穆宗即位後,卹典平反,贈光祿少卿入功業志。有子浦之珠、孫浦朝柱。

浦之浩 號北郭,明嘉靖十六年(1537年),浦之浩考中丁酉科舉人,嘉靖二十年(1541年)辛丑 科金榜題名,名列三甲第六十七名,賜同進士出身。 浦之浩入仕後,初授中書舍人,後擢浙江道監察御史,巡按上江(安徽)。復授四川道監察御史,巡按河南,都司井子田向其饋贈金幣,浦之浩斷然拒絕,曰:“不受人饋者,不受侮於人。”再巡按陝西,遇水災毀壞民居,有惡少乘機為亂,浦之浩鎮定自若,妥善處置,變亂為安。關中大飢,浦之浩連連上疏請賑,救活災民無數。後出任江西南昌府知府又升江西按察使司副使分巡饒南九江道,駐饒州。卒後,祀登州府鄉賢祠和忠烈祠。

浦之雲 陝西伏羲知縣兼慶都知縣。

浦朝柱 浦鋐之孫,之珠子字少咎,受戶部照磨升應天通判改六安州同知升鳳陽通判泗州徽州知州,六安知府。

浦延佑,浦之浩之孫,明萬曆四十一年癸丑進士,直隸長埂知縣。

浦益光,稷山縣縣丞升福建建寧知縣。

浦國仁 廣東三水知縣。

煙臺蓬萊有個地方叫浦家窪,見證登州府浦氏家族的歷史

此外,根據蓬萊縣誌記載,為了表揚浦氏忠義孝以及在科考為官方面的品德及功績,明代建設了五座牌坊,以表彰浦氏的功績!具體如下: 恩榮坊 為正德丁丑科進士浦鋐立, 恩榮坊 為嘉靖辛丑科進士浦之浩立,豸吏坊 為御史浦之浩立,敕命坊 為贈監察御史浦政立,恩光坊 為贈御史浦錀立。

3、 家族遷徙及分支

由於明代末年孔有德叛亂以及清代戰亂,生活在浦家窪的浦氏後人逐漸遷移,一部分回到蘇州老家,一部分分居在今天蓬萊潮水,徐家集,大狗李家村(小門家鎮)以及龍山店,浦李張裡,長島地區,還有更多的浦氏,隨著闖關東的進程,分佈到今天東北的遼寧大連,吉林大安,農安,乾安,松原,以及黑龍江肇東,齊齊哈爾,呼蘭等地區。

煙臺蓬萊有個地方叫浦家窪,見證登州府浦氏家族的歷史

蓬萊閣僻在海澨,層巒疊嶂,藏寶懷珍,歷史奔流不息,不忘歷史,繼往開來。

期待更多的浦氏後裔相聚蓬萊,團聚蓬萊閣下,回憶歷史,展望未來。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