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中國國家博物館《古代中國》展廳隋唐五代部分,陳列著一件文物,名叫“錢鏐鐵券”。所謂的鐵券,大家可以理解為免死金牌。這鐵券上鑄有333個金字,其中有一句話說道“卿恕九死,子孫三死,或犯常刑,有司不得加責”,這意思就是說,錢鏐作為鐵券的主人,可以免除9次死罪,錢氏子孫,只要你姓錢,就可以免除3次死罪,就算觸犯了一般法律,司法機關無權過問。

從一面免死金牌引出的中國傳奇家族-錢氏家族

有人看到這個鐵券心裡就犯嘀咕了,說:好傢伙,錢家這一家子憑這玩意兒直接能獨立在國家的司法體制之外,犯了罪,官員都無法處置他們,看來他們是作亂一方的亂臣賊子吧。

實際有這樣的想法,那真是個誤會了,其實完全不是大家想的那樣。江南錢氏這個家族不僅沒有為非作歹,反而是德高望重,受全國人民尊敬的一個大家族。這個家族的故事,需要從這張鐵券的主人錢鏐開始說起。

唐朝末年藩鎮割據嚴重,公元907年的時候朱溫代唐稱帝,中國從此進入到了五代十國時期。所謂的五代十國中的五代,指的就是後梁、後唐、後晉、後漢、後周這五個主要政權。而十國,指的是全國各地,特別是南方先後出現了十個大小不同的割據政權。這十個割據政權中,有一個政權被稱為吳越,而吳越國的開國君主,就是咱們剛才提到的這個免死金牌的主人錢鏐。

錢鏐這個人,在唐朝末年為中央政府平叛有功,所以唐昭宗就賞賜給了他一塊免死金牌。雖然錢鏐發跡之前是個軍閥,有社會人的習氣,但是後來在成為一國之君以後,並沒有像得勢的大老粗那樣危害一方,反而保境安民、發展生產,成為了一代賢君。最重要的是在錢鏐的影響下,整個錢氏家族及其重視文化教育,開始迅速向知識分子加速轉變。當年錢鏐曾經給家族留下一個組訓,說要“度德量立而識時務,如遇真主宜速歸附”,意思就是說錢鏐告誡自己的後人,要識時務,得看得出眉眼高低,遇到真正聖明的君主,要趕緊歸附。當年北宋建立之後,趙匡胤橫掃天下,這錢家後人就認為宋太祖想必就是這樣的明君,於是,當時沒抵抗就投降了宋朝,使得吳越境內的百姓免遭戰火塗炭。因此在宋朝時期,無論是朝廷還是民間對錢這個姓氏都極其尊重。

從一面免死金牌引出的中國傳奇家族-錢氏家族

宋朝時期百家姓的第一句話是這樣說的:趙錢孫李,周吳鄭王。宋朝天子的趙姓當然要排在第一,而僅次於趙姓的就是錢姓。通過這個細節大家可想而知,錢家當時所受多高的禮遇。後來在各代先輩的不懈努力下,江南錢氏最終變成了一個超級知識分子家族。

大家知道這個家族裡都是啥量級的人物?錢玄同先生,新文化運動時期文化領袖;錢穆先生,史學泰斗;錢鍾書先生,國學大師;錢偉長先生,錢三強先生,錢學森先生,這都是兩彈一星的元勳。還有錢學森先生的侄子錢永健先生,諾貝爾獎獲得者;錢其琛先生,我國著名外交家。大家看看,錢氏家族讀文史,那就是國學泰斗;讀理工就能給中國貢獻兩彈一星,給世界貢獻諾貝爾獎;搞外交,那就能成為外交陣線上的旗幟。而且在這兒我說的都是如雷貫耳的大名字,並不是說錢氏家族就只有這些人才。有人統計過,整個錢氏家族全加起來100多個院士,分佈在全球好幾十個國家,所以江南錢氏是真的可以被稱為一個超級知識分子家族。

如果大家不知道錢家人讀書功力能深厚到什麼程度,我就給大家舉個例子。錢偉長先生是新中國力學之父,他小時候其實是讀文史出身的,物理化學這些自然科學基礎極差,他偏科能偏到什麼程度?考清華大學的時候文史卷拿了滿分,也就是說語文和歷史在考卷上一分沒扣,同學們都知道這有多難。為什麼他能做到這一點呢?因為錢偉長的文史從小是他四叔教的,他四叔是誰啊?國學大師錢穆先生!錢穆從小調教出來的孩子,考清華的時候文史卷子能拿滿分不稀奇,可是錢偉長物理才拿到了5分,100分的卷子才拿了5分,估計當時也就是蒙對了一道選擇題,這相當於什麼都不會嘛。他偏科能偏到這份上。

錢偉長先生,大一那一年正好趕上九一八事變,當時大家深感中國國力羸弱,光讀文史是無法振興中國的,所以很多同學就轉系到物理系,錢偉長就是其中之一,可是當時清華物理系的主任吳有訓先生根本就不帶搭理他的,心說你物理就考了5分,你還非要轉到物理系來,你這不是搗亂嘛。然後錢偉長先生就軟磨硬泡,天天往這物理系辦公室跑。當年在清華吳有訓教授是早上八點上班,錢先生6點45分就在辦公室門口等吳教授,然後吳教授被纏的實在沒辦法了,無奈之下教授就說:好好好,你不是想學物理嗎?咱們做個君子之約,你來物理系學一年,一年之後你普通物理、普通化學、高等數學這三科要是都能在70分以上,我就讓你留在物理系。錢先生聽到這個條件以後,欣喜若狂滿口答應下來。錢家人讀書這功力真是絕了,一年之後錢先生這三門考試真的都在70分以上,成功地留在了物理系。

這都不是最讓人佩服的,後來錢先生去加拿大留學的時候,和他的教授一起研究一個課題,叫《彈性板殼的統一內稟理論》。我完全不知道他們在研究什麼,但是我知道一件事,就是後來他和教授聯名發表論文被收錄在了《馮卡門教授60歲祝壽論文集》裡,這個論文的價值大到什麼程度呢?愛因斯坦看了以後就說我這輩子就這個問題沒有解決,錢偉長搞清楚了。大家想想,當年一個大學物理考試就考了5分的學生,後來發佈的論文能被收入在給《馮卡門教授祝壽論文集》裡,還為愛因斯坦稱讚,這是多大的一個跨界。每次想到這兒的時候,我都覺得錢偉長先生實在是太厲害了,錢穆先生親手打下的國學功底,愛因斯坦稱讚的物理成就,竟然能匯聚在一個人身上,除了錢家人,估計是沒有人能有這個條件了。

那為什麼錢鏐的後人們,可以在文化學術上有這麼高的成就呢,中國有句古話說“君子之澤,五世而斬”,意思就是說一個品德高尚的君子,辛辛苦苦開創出了一番事業,經過幾代人以後也就煙消雲散了。但是錢家人,這可不止五代了,從五代十國到今天這都三十多代人了,為什麼還能一直不斷的湧現人才呢?無論是錢氏家族自己人還是外人,都普遍認為這和錢氏家族的家訓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

錢氏家訓總共六百三十五字,分個人、家庭、社會、國家四個方面。歸納總結起來有幾點特別值得一提。在家訓國家篇裡有句話說“利在一身勿謀也,利在天下必謀之”,意思就是說做人不必謀求一己私利,但是如果一件事對國家有利,對天下有利的話,就一定要努力求之。這實際上是對錢家人的一種告誡,讓大家始終不要忘記自己對國家和民族所承擔的責任,可以說這個家訓真的起到了不小的作用。當年錢學森先生在美國被軟禁迫害,但是依然放棄了在美國的一切所謂的優厚待遇,衝破了重重阻力,回到了新中國,支援祖國建設。沒有錢學森先生就沒有中國的兩彈一星。沒有兩彈一星,中國根本就談不上今天的國際地位和話語權,甚至整個新中國的歷史都會因此被改寫。從錢學森先生這個例子出發,我們可以說錢鏐的後人真的實現了“利在天下必謀之”的家訓。

在錢氏家訓裡還有一句話是這麼說的:子孫雖愚,詩書須讀。這意思就是說就算子孫不聰明,沒什麼天賦,但是還是要接受文化教育。錢鏐本人其實出身並不好,家境貧寒沒什麼機會接受文化教育,他也是行伍出身,說白了就是一個軍閥大老粗。但是錢鏐這個人,深刻的知道文化教育的價值所在,所以一直不停的在文化上訓練自己,到最後這個小時候沒讀過書的軍閥竟然還成為了一代書法家,還有不少書法作品,這真的挺難的。也正是在錢鏐本人的以身作則下,後世子孫絲毫不敢在學習上怠慢,所以錢氏後人也能夠誕生出這麼多學者和大知識分子。

從一面免死金牌引出的中國傳奇家族-錢氏家族

錢氏家訓裡還有一點我覺得值得一提,這句話比較有爭議,但是還是和大家介紹一下。這句話是這麼說的:娶媳求淑女,勿計妝奩。意思是大概就是說錢家人婚嫁的時候,應該注重對方的人品和才學,要門當戶對,而不能僅僅因為貪圖美色就和卑賤的人結婚,辱沒家門。當然了這句話是有封建時代的侷限性的,今天咱們社會講究人人平等,人和人之間沒有高低貴賤之分,但是在古代,教育資源比較短缺,而且集中在權貴階層手裡,所以在考察人品和才學時,門當戶對在當時就成為了理所當然的一個選擇。如果我們從今天的角度來重新認識這個問題,我們或許可以說父母的遺傳和受教育水平會深刻的影響自己的孩子,比如說錢學森先生的母親就是一個極聰明的人,曾經拿過浙江省女子珠算比賽第一名,從小就受嚴格而且全面的教育。這當然呢,也給錢學森先生帶來了很大的正面影響。錢學森先生三歲的時候就能背誦數百首唐詩宋詞,7歲玩飛鏢時就能自己悟出一些空氣動力學常識了,連錢學森先生自己都承認自己的數學和科研天賦,主要是他從母親那兒繼承而來的。

以上為大家介紹這麼多錢家人的故事,希望以後有機會大家可以親自去國家博物館看一看這件文物,當錢鏐鐵券真的擺在我們面前時,我們看著它或許能從這個家族歷史中得到一些屬於自己的啟迪。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