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空者潘石屹

潘石屹 SOHO中國 上海 空軍 金融街 房地產和互聯網 2019-07-04

一箇中國人因看空樓市一直沒買房,現在一定追悔莫及,尤其是生活在一線城市的人們,隨著房價暴漲,或許今後將與房產證無緣。

而一家地產企業看空市場,他的發展將會如何,看看潘石屹執掌的SOHO中國便知:自2012年由散售轉型自持後,SOHO中國的主要收入來源為租金收入。

據2017年業績報,SOHO中國報告期內營收19.63億元,其中租金收入約16.69億元,距此前預定的40億元目標相去甚遠;2018年,公司營收與淨利潤分別為17.21億元與19.25億元,淨資產僅為357.93億元。

由於執掌者對中國樓市的不看好,SOHO中國錯過了房地產市場黃金十年的爆發增長,這家1995年便成立的明星公司如今早被無數後輩遠遠甩在其後。

01、狂甩核心資產,潘石屹意欲何為?

6月28日,座標北京,SOHO中國董事長潘石屹為其名下物業銷售站臺,因為老闆潘石屹的親自現身,吸引了眾多媒體和中介公司,現場的椅子加了又加,座無虛席。

潘石屹宣佈,SOHO中國將在2019年將陸續在大宗交易市場推出在北京、上海可售物業涉及13個項目,金額約78億元。

此次拿出來銷售的第一批房源是來自望京SOHO、銀河SOHO、建外SOHO、SOHO東海廣場和SOHO中山廣場共5個項目的9套單獨交易標的房源。項目皆位於北京、上海核心地段,推介房源面積共2萬平方米,為整層辦公或整棟會所項目。

其實,自SOHO中國2012年從散售轉型自持以來,潘石屹幾乎每年均有不同程度的自持物業銷售動作:

2014年2月52.32億售上海SOHO靜安廣場和SOHO海倫廣場予金融街控股;

2014年9月30.5億售上海凌空SOHO部分物業予攜程網;

2016年7月32.22億出售上海世紀廣場給國華人壽保險;

2017年6月以35.7億賣掉上海虹口SOHO。

望京SOHO可是潘石屹非常滿意的項目,記得正在2017年的業績發佈會上,他曾表示,在他的心裡,永遠不能夠銷售的,一個是外灘SOHO,一個是望京SOHO。原因在於外灘SOHO位置太重要,而望京SOHO則太漂亮,自己很喜歡,三生三世都不賣。

老潘曾經還說,只要外灘、望京SOHO兩個項目在,自己就還是一個開發商。可見,這兩個項目成為潘石屹開發商身份的一個標誌,對其意義重大。

而如今,潘石屹卻開始“割肉”狂甩自己心水的資產,他是因為缺錢嗎?從SOHO中國的負債率和融資利率而言,持有資產600億,負債178億,公司負債率並不高,融資利率4%,這樣的狀況,潘石屹並不需“賣子求生”,那麼,此時的他到底想幹什麼?

據他透露,早在今年年初,他就想銷售這些物業,但“當時試探了一下市場,發現市場沒錢。現在一看,寬鬆的貨幣政策之下錢很多。有錢的公司不知道把錢投到哪裡去。”

在現場,他透露,接下來“哪個掙錢做哪個”。他還私下向媒體透露:“不會繼續買樓,而是會重新拿地開發建設,拿地傾向一線城市。”

莫非,這位多年的“空軍”將一改此前對樓市的看空,意欲抓住樓市的“白銀時代”,來一次“後來者居上”?

02、唱空地產轉型自持,SOHO中國業績差強人意

所有關心房地產的人都知道,在房企大佬裡,潘石屹是位典型的“空軍”,這在房地產行業也是罕見,通常而言,你做什麼你就看好什麼,因為你看好這行,你才會去做。而你所做的行業,自己都不看好,怎麼能更好更努力地去做?

老潘連續5年看空樓市:

從2013年開始,潘石屹幾乎每年都看空樓市。2013年,潘石屹說不動產登記若實施,房價立馬會跌;

2014年,潘石屹表示中國房地產是泰坦尼克號,馬上就要撞到前面的大冰山了,官員將大量拋售房子,房價一定暴跌;

2015年潘石屹勸年輕人不要買房,稱中國房子不是太少,而是太多,房價還沒有降到位,今後還得降;

2016年各地房價新一輪暴漲,潘石屹說,出臺房產稅是必要的,否則將造成巨大的浪費;

2017年,被問及如何看待一線城市的高房價透支了年輕人的創造力,潘石屹表示,“一線城市的高房價是一個被扭曲的市場,形成這種扭曲的市場,與土地的供應方式、土地的供應量、稅收政策都有關。我們看到清華北大的畢業生在北京買不起一套學區房,這是一種不正常的現象。不正常遲早會迴歸正常。”

同年,SOHO中國出售上海兩處房產,回籠資金52.3億元,這一年,加之李嘉誠“套現撤資”的傳言,曾一度引起市場恐慌,2017年至2018年,房市不振,士氣低下。

因為其看空樓市並且經常發表觀點,由於名人效應,不少人還是信了,這也讓他被政府官員約談。

不管老潘如何不看好中國的房地產市場,現實就擺在所有人面前,房價一直在飆升,絲毫沒能如他所預料的那樣暴跌。

猶記得2012年7月23日,潘石屹在上海出席SOHO中山廣場簽約儀式時表示:“未來3年,SOHO中國將實現重大轉型,散售模式逐步轉向租售並舉,自持物業比例將逐步提高。”

彼時,潘石屹表示,自己持有的50%部分一平方米都不銷售,百分百持有。SOHO中國5個自持項目累計面積將達64萬平方米。

對於為何要轉型,潘石屹坦言,資本市場、地方政府、稅收、利潤等多方面因素都逼迫公司必須轉型。“按照原來的路往下走的話,會越走越慘。”

另外,散售模式也曾讓潘石屹嚐到“苦果”,北京建外SOHO曾深陷“抗議門”、“停電門”、“失火門”等各種安全事件和物業糾紛,令其苦不堪言。

對於轉型的初衷,潘石屹還表示,SOHO中國是香港上市企業,此前的經營模式和傳統的住宅開發公司一樣,得不到國際資本市場的青睞。

對此,也有SOHO中國的高管透露,轉型其實一直是張欣所堅持的,而老潘在這方面妥協得更多一些。

“張欣是投行出身,她更清楚國際投資者想要什麼。轉型自持符合投資者訴求。”所以,此次的轉型張欣色彩濃厚。江湖上傳言,此次轉型,也意味著SOHO中國“潘時代”就此終結。

也有行業內分析師認為“以往老潘散售的做法不太入流。國際上,商業地產運作的主流做法是自持,而張欣的國際工作經驗和背景,使其更易接受先進的思路和先進的管理方法,引進盈石資產便是一個例子。

自此,張欣主張的重產品、輕銷售戰略得以確立,潘、張在公司戰略中的地位也終於逆轉。

也有人說,是因為老潘不看好樓市,才將散售模式轉為自持。但是,不管怎樣,轉為自持模式在2012年已成既定事實。轉型後幾年下來,SOHO中國的年報業績卻遭遇“啪啪”打臉,非常差強人意,儘管好面子的潘石屹對外多次強調公司轉型成功。

據轉型後年報數據:2013年SOHO中國淨利潤為73.88億元,2014年淨利潤下滑到40.8億元,同比下降44.78%,到2015年,這一數字僅為5.38億元;2016年,淨利潤約人民幣9.1億元。

2017年,淨利潤約47.33億元,同比上升約420%;2018年,公司營收與淨利潤分別為17.21億元與19.25億元,淨資產僅為357.93億元。

對於SOHO中國的表現,老潘怎好意思說公司轉型成功?

對於SOHO中國近幾年的發展趨勢,不少房企老闆感到惋惜,一名房企高管曾對媒體表示,“SOHO中國當初判斷房地產市場會急轉直下,才轉售為租。我認為它錯過了中國房地產這幾年的大發展,可以說是不進則退。”

03、能否後來者居上, SOHO中國將何去何從?

中國房地產市場經歷了黃金十年,房價持續上漲,市場行情火爆,不少房企瞅準目標,深度佈局,有的深耕一線及周邊城市,也有的大規模進軍二三線城市,銷售規模極速增大,這幾年來,使銷售額實現了十幾倍甚至幾十倍的增長。

根據房企2018年業績報,銷售額超過千億的房地產公司已經達到20餘家,其中碧桂園、萬科、恆大銷售額已超過5000億元。

而轉型之後的SOHO中國的業績則顯得與此格格不入,營收與淨利潤分別為17.21億元與19.25億元。

時間可追溯到2011年,那時的SOHO中國還未轉型,以散售為主,在該年度實現全年銷售額238億,提前三個月完成全年銷售目標,比2010增長74%,再一次創歷史新高,高居北京房地產銷售額榜首。

當年,SOHO中國在北京的銀河SOHO和上海的SOHO東海廣場還分別取得了北京和上海的銷售冠軍。那時的SOHO中國在中國房企中的地位可以說是佼佼者。

而同年,融創實現合約銷售金額不到200億元,作為“老大”的碧桂園實現合約銷售金額也僅為人民幣432億元,與SOHO中國的差距不到一倍,可是如今,當年的“小弟”融創近幾年來猶如一匹“黑馬”非常激進,此時的它已位居全國房企之四,銷售額近5000億元,“老大”碧桂園銷售額已突破7000億元。

目前,融創與碧桂園的業績與SOHO中國已沒有可比性,在地產企業的各類排行榜上,SOHO中國早已消失得無影無蹤,這位1995年便成立的“老大哥”,被無數後輩遠遠甩在其後。

面對殘酷的事實和業績的萎靡,SOHO中國終歸要“活下去”,但是,繼續採取自持的模式發展,顯然沒有出路,意識到這點,老潘不得不調整策略。

這一次,他明確表態,“能賺的錢就賺”,如今看來,老潘將繼續割肉賣樓,重新拿地開發建設。在經歷了各種嘗試之後,他又回到了原點。

但是,社會發展太快,SOHO中國已不復當年,老潘作為開發商的標誌也在慢慢被人們遺忘,就像在此次發佈會現場,面對年輕的媒體人和中介公司代表,他還要強調:“我當年也是做房地產開發的,很活躍的,所以市場上就要有不斷的交易”。

作為昔日的“萬通六君子”之一,近幾年來,老潘卻頻頻出現在熱門的綜藝節目,並做起攝影師和木匠,為很多名人拍照的作品也時常出現在公眾視野。

多年過去,他是否還能適應目前已白熱化的地產競爭環境,他是否還能與眾多位居排行榜前列的房企掌門人一決高下?

本文來源:洪波大視野,更多內容,關注微信公眾號“房地產和互聯網思維”,個人微信:aiqiyi2046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