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窯灣,昨日“金湘潭”的見證者,今天“幸福湘潭”的參與者'

"

秋風乍起,消去許多暑氣,早晨的湘潭這幾日已不如前陣子那般酷熱難耐,我在清晨,伴著涼爽的秋風去了重開不久的窯灣風景區。暑假期間就想帶來湘潭的好友一起去那徜徉的,但是由於七月窯灣遭遇到洪水肆虐,風景區一片狼藉,還未整理好,故未能成行,心中不免有些小遺憾。這次趁著有些空閒,我心動加行動,不到七點就到了窯灣景區。

"

秋風乍起,消去許多暑氣,早晨的湘潭這幾日已不如前陣子那般酷熱難耐,我在清晨,伴著涼爽的秋風去了重開不久的窯灣風景區。暑假期間就想帶來湘潭的好友一起去那徜徉的,但是由於七月窯灣遭遇到洪水肆虐,風景區一片狼藉,還未整理好,故未能成行,心中不免有些小遺憾。這次趁著有些空閒,我心動加行動,不到七點就到了窯灣景區。

窯灣,昨日“金湘潭”的見證者,今天“幸福湘潭”的參與者

來到景區,首先就被一棟圓形的類似古碉堡的建築吸引,這就是潭寶汽車站。潭寶汽車站經歷了80年的風雨,至今仍存在於我們湘潭人們的視線中。我慢慢地走近它,這是個灰青色的圓柱形的老建築,有三層直徑由大到小的圓形碉堡構成的建築。第一層是類似於底座或如城牆一樣,是為了抵禦湘江洪水的侵擾;二層與一層之間有用護欄圍起來的天台,我走近一間掛鎖的房間前面,上面粉刷 著“排除萬難,去爭取勝利”的字跡,提醒著遊客這個汽車站的歷史與滄桑。第三層則是兩層的房子,還沒有向遊客開放。我猜想應該是以前的票務中心之類的地方。古樸的牆壁,粘有青苔的石階,破舊的木窗……都彷彿在向我們訴說著潭寶汽車站以前的榮光與停止旅客運營後日漸沉寂的無奈。潭寶汽車站建於1925年,是當時國內最早的汽車站之一,在上個世紀20至60年代是溝通我們湘潭水路和公路的交通樞紐。我挺佩服當時的設計者這種圓形碉堡式的設計,他既方便了旅客的集散,同時建於高臺上的設計,不但有防洪的考量,也有開拓旅客視線的功能。走下潭寶汽車站,來到是一個一百多平米的廣場,以前是停靠汽車之用,現在已經成為湘潭人文藝術展示之地。據我所知,我們非物質文化遺產青山石鼓嗩吶,蝦舞,油紙傘,火龍燈等就曾在這裡展示表演過。可以想象,當華燈初上,古樸的潭寶汽車站的圍牆之下,各種民間傳統技藝在此輪番表演,讓每位觀眾大飽眼福之餘,同時還能勾起中老年人滿滿的兒時記憶。

"

秋風乍起,消去許多暑氣,早晨的湘潭這幾日已不如前陣子那般酷熱難耐,我在清晨,伴著涼爽的秋風去了重開不久的窯灣風景區。暑假期間就想帶來湘潭的好友一起去那徜徉的,但是由於七月窯灣遭遇到洪水肆虐,風景區一片狼藉,還未整理好,故未能成行,心中不免有些小遺憾。這次趁著有些空閒,我心動加行動,不到七點就到了窯灣景區。

窯灣,昨日“金湘潭”的見證者,今天“幸福湘潭”的參與者

來到景區,首先就被一棟圓形的類似古碉堡的建築吸引,這就是潭寶汽車站。潭寶汽車站經歷了80年的風雨,至今仍存在於我們湘潭人們的視線中。我慢慢地走近它,這是個灰青色的圓柱形的老建築,有三層直徑由大到小的圓形碉堡構成的建築。第一層是類似於底座或如城牆一樣,是為了抵禦湘江洪水的侵擾;二層與一層之間有用護欄圍起來的天台,我走近一間掛鎖的房間前面,上面粉刷 著“排除萬難,去爭取勝利”的字跡,提醒著遊客這個汽車站的歷史與滄桑。第三層則是兩層的房子,還沒有向遊客開放。我猜想應該是以前的票務中心之類的地方。古樸的牆壁,粘有青苔的石階,破舊的木窗……都彷彿在向我們訴說著潭寶汽車站以前的榮光與停止旅客運營後日漸沉寂的無奈。潭寶汽車站建於1925年,是當時國內最早的汽車站之一,在上個世紀20至60年代是溝通我們湘潭水路和公路的交通樞紐。我挺佩服當時的設計者這種圓形碉堡式的設計,他既方便了旅客的集散,同時建於高臺上的設計,不但有防洪的考量,也有開拓旅客視線的功能。走下潭寶汽車站,來到是一個一百多平米的廣場,以前是停靠汽車之用,現在已經成為湘潭人文藝術展示之地。據我所知,我們非物質文化遺產青山石鼓嗩吶,蝦舞,油紙傘,火龍燈等就曾在這裡展示表演過。可以想象,當華燈初上,古樸的潭寶汽車站的圍牆之下,各種民間傳統技藝在此輪番表演,讓每位觀眾大飽眼福之餘,同時還能勾起中老年人滿滿的兒時記憶。

窯灣,昨日“金湘潭”的見證者,今天“幸福湘潭”的參與者
"

秋風乍起,消去許多暑氣,早晨的湘潭這幾日已不如前陣子那般酷熱難耐,我在清晨,伴著涼爽的秋風去了重開不久的窯灣風景區。暑假期間就想帶來湘潭的好友一起去那徜徉的,但是由於七月窯灣遭遇到洪水肆虐,風景區一片狼藉,還未整理好,故未能成行,心中不免有些小遺憾。這次趁著有些空閒,我心動加行動,不到七點就到了窯灣景區。

窯灣,昨日“金湘潭”的見證者,今天“幸福湘潭”的參與者

來到景區,首先就被一棟圓形的類似古碉堡的建築吸引,這就是潭寶汽車站。潭寶汽車站經歷了80年的風雨,至今仍存在於我們湘潭人們的視線中。我慢慢地走近它,這是個灰青色的圓柱形的老建築,有三層直徑由大到小的圓形碉堡構成的建築。第一層是類似於底座或如城牆一樣,是為了抵禦湘江洪水的侵擾;二層與一層之間有用護欄圍起來的天台,我走近一間掛鎖的房間前面,上面粉刷 著“排除萬難,去爭取勝利”的字跡,提醒著遊客這個汽車站的歷史與滄桑。第三層則是兩層的房子,還沒有向遊客開放。我猜想應該是以前的票務中心之類的地方。古樸的牆壁,粘有青苔的石階,破舊的木窗……都彷彿在向我們訴說著潭寶汽車站以前的榮光與停止旅客運營後日漸沉寂的無奈。潭寶汽車站建於1925年,是當時國內最早的汽車站之一,在上個世紀20至60年代是溝通我們湘潭水路和公路的交通樞紐。我挺佩服當時的設計者這種圓形碉堡式的設計,他既方便了旅客的集散,同時建於高臺上的設計,不但有防洪的考量,也有開拓旅客視線的功能。走下潭寶汽車站,來到是一個一百多平米的廣場,以前是停靠汽車之用,現在已經成為湘潭人文藝術展示之地。據我所知,我們非物質文化遺產青山石鼓嗩吶,蝦舞,油紙傘,火龍燈等就曾在這裡展示表演過。可以想象,當華燈初上,古樸的潭寶汽車站的圍牆之下,各種民間傳統技藝在此輪番表演,讓每位觀眾大飽眼福之餘,同時還能勾起中老年人滿滿的兒時記憶。

窯灣,昨日“金湘潭”的見證者,今天“幸福湘潭”的參與者
窯灣,昨日“金湘潭”的見證者,今天“幸福湘潭”的參與者

離開潭寶汽車站,我拐進了一條仿照清末民國時期建築風格的街道,這些都是些仿古建築,已經租給了商戶們賣各種小吃和工藝品,我信步徜徉,細細地研究著各個店面的招牌,遙想著百年前這裡的繁華。不經意間,一位身姿嫋娜,穿著合體旗袍的妙齡女子從眼前一飄而過。我還來不及看她的正面臉盤,她已然消失在一個拐彎處……這時候,我真有種時光穿越的恍惚感,耳畔好像有人在吟誦戴望舒的名篇《雨巷》。強烈推薦,各位愛拍照的女士身著旗袍或民國服飾來窯灣巷子拍美照,真是太有代入感了。

"

秋風乍起,消去許多暑氣,早晨的湘潭這幾日已不如前陣子那般酷熱難耐,我在清晨,伴著涼爽的秋風去了重開不久的窯灣風景區。暑假期間就想帶來湘潭的好友一起去那徜徉的,但是由於七月窯灣遭遇到洪水肆虐,風景區一片狼藉,還未整理好,故未能成行,心中不免有些小遺憾。這次趁著有些空閒,我心動加行動,不到七點就到了窯灣景區。

窯灣,昨日“金湘潭”的見證者,今天“幸福湘潭”的參與者

來到景區,首先就被一棟圓形的類似古碉堡的建築吸引,這就是潭寶汽車站。潭寶汽車站經歷了80年的風雨,至今仍存在於我們湘潭人們的視線中。我慢慢地走近它,這是個灰青色的圓柱形的老建築,有三層直徑由大到小的圓形碉堡構成的建築。第一層是類似於底座或如城牆一樣,是為了抵禦湘江洪水的侵擾;二層與一層之間有用護欄圍起來的天台,我走近一間掛鎖的房間前面,上面粉刷 著“排除萬難,去爭取勝利”的字跡,提醒著遊客這個汽車站的歷史與滄桑。第三層則是兩層的房子,還沒有向遊客開放。我猜想應該是以前的票務中心之類的地方。古樸的牆壁,粘有青苔的石階,破舊的木窗……都彷彿在向我們訴說著潭寶汽車站以前的榮光與停止旅客運營後日漸沉寂的無奈。潭寶汽車站建於1925年,是當時國內最早的汽車站之一,在上個世紀20至60年代是溝通我們湘潭水路和公路的交通樞紐。我挺佩服當時的設計者這種圓形碉堡式的設計,他既方便了旅客的集散,同時建於高臺上的設計,不但有防洪的考量,也有開拓旅客視線的功能。走下潭寶汽車站,來到是一個一百多平米的廣場,以前是停靠汽車之用,現在已經成為湘潭人文藝術展示之地。據我所知,我們非物質文化遺產青山石鼓嗩吶,蝦舞,油紙傘,火龍燈等就曾在這裡展示表演過。可以想象,當華燈初上,古樸的潭寶汽車站的圍牆之下,各種民間傳統技藝在此輪番表演,讓每位觀眾大飽眼福之餘,同時還能勾起中老年人滿滿的兒時記憶。

窯灣,昨日“金湘潭”的見證者,今天“幸福湘潭”的參與者
窯灣,昨日“金湘潭”的見證者,今天“幸福湘潭”的參與者

離開潭寶汽車站,我拐進了一條仿照清末民國時期建築風格的街道,這些都是些仿古建築,已經租給了商戶們賣各種小吃和工藝品,我信步徜徉,細細地研究著各個店面的招牌,遙想著百年前這裡的繁華。不經意間,一位身姿嫋娜,穿著合體旗袍的妙齡女子從眼前一飄而過。我還來不及看她的正面臉盤,她已然消失在一個拐彎處……這時候,我真有種時光穿越的恍惚感,耳畔好像有人在吟誦戴望舒的名篇《雨巷》。強烈推薦,各位愛拍照的女士身著旗袍或民國服飾來窯灣巷子拍美照,真是太有代入感了。

窯灣,昨日“金湘潭”的見證者,今天“幸福湘潭”的參與者
"

秋風乍起,消去許多暑氣,早晨的湘潭這幾日已不如前陣子那般酷熱難耐,我在清晨,伴著涼爽的秋風去了重開不久的窯灣風景區。暑假期間就想帶來湘潭的好友一起去那徜徉的,但是由於七月窯灣遭遇到洪水肆虐,風景區一片狼藉,還未整理好,故未能成行,心中不免有些小遺憾。這次趁著有些空閒,我心動加行動,不到七點就到了窯灣景區。

窯灣,昨日“金湘潭”的見證者,今天“幸福湘潭”的參與者

來到景區,首先就被一棟圓形的類似古碉堡的建築吸引,這就是潭寶汽車站。潭寶汽車站經歷了80年的風雨,至今仍存在於我們湘潭人們的視線中。我慢慢地走近它,這是個灰青色的圓柱形的老建築,有三層直徑由大到小的圓形碉堡構成的建築。第一層是類似於底座或如城牆一樣,是為了抵禦湘江洪水的侵擾;二層與一層之間有用護欄圍起來的天台,我走近一間掛鎖的房間前面,上面粉刷 著“排除萬難,去爭取勝利”的字跡,提醒著遊客這個汽車站的歷史與滄桑。第三層則是兩層的房子,還沒有向遊客開放。我猜想應該是以前的票務中心之類的地方。古樸的牆壁,粘有青苔的石階,破舊的木窗……都彷彿在向我們訴說著潭寶汽車站以前的榮光與停止旅客運營後日漸沉寂的無奈。潭寶汽車站建於1925年,是當時國內最早的汽車站之一,在上個世紀20至60年代是溝通我們湘潭水路和公路的交通樞紐。我挺佩服當時的設計者這種圓形碉堡式的設計,他既方便了旅客的集散,同時建於高臺上的設計,不但有防洪的考量,也有開拓旅客視線的功能。走下潭寶汽車站,來到是一個一百多平米的廣場,以前是停靠汽車之用,現在已經成為湘潭人文藝術展示之地。據我所知,我們非物質文化遺產青山石鼓嗩吶,蝦舞,油紙傘,火龍燈等就曾在這裡展示表演過。可以想象,當華燈初上,古樸的潭寶汽車站的圍牆之下,各種民間傳統技藝在此輪番表演,讓每位觀眾大飽眼福之餘,同時還能勾起中老年人滿滿的兒時記憶。

窯灣,昨日“金湘潭”的見證者,今天“幸福湘潭”的參與者
窯灣,昨日“金湘潭”的見證者,今天“幸福湘潭”的參與者

離開潭寶汽車站,我拐進了一條仿照清末民國時期建築風格的街道,這些都是些仿古建築,已經租給了商戶們賣各種小吃和工藝品,我信步徜徉,細細地研究著各個店面的招牌,遙想著百年前這裡的繁華。不經意間,一位身姿嫋娜,穿著合體旗袍的妙齡女子從眼前一飄而過。我還來不及看她的正面臉盤,她已然消失在一個拐彎處……這時候,我真有種時光穿越的恍惚感,耳畔好像有人在吟誦戴望舒的名篇《雨巷》。強烈推薦,各位愛拍照的女士身著旗袍或民國服飾來窯灣巷子拍美照,真是太有代入感了。

窯灣,昨日“金湘潭”的見證者,今天“幸福湘潭”的參與者
窯灣,昨日“金湘潭”的見證者,今天“幸福湘潭”的參與者

不知不覺,我來到唐興橋附近。唐興橋原名壺山橋,因它正是在壺山之下,唐朝時才更名唐興橋,橋不大,只有幾米寬,長約30米,橋的兩側都有石扶欄,扶欄杆上雕刻有獅子、老虎、豬、牛、兔等動物。像這種雕刻各種動物的石橋在湘潭和全國都比較例外,不常見。這些獸像多為明朝雕刻,我細細觀察。覺得兔、猴、龍、獅等動物雕刻大多很寫意,不講究精雕細琢,只講究形似,突然覺得古代的匠人好牛呀,藝術表現手法居然如此創新,頗有現代意識。離開唐興橋,來到古牆邊,上面鐫刻著“江山勝蹟”四個大字,牆上的爬山虎與青苔與四個大字古色古香地呈現於人們眼前,訴說著湘潭這座人文古城昨日的風流與瀟灑。沿著石刻旁的小石板路爬上了壺山,也就是後來更名為陶公山的陶侃和何騰蛟衣冠墓所在地,此處設衣冠冢 正是湘潭人對這兩位先賢的一種深深地尊崇與敬仰。

"

秋風乍起,消去許多暑氣,早晨的湘潭這幾日已不如前陣子那般酷熱難耐,我在清晨,伴著涼爽的秋風去了重開不久的窯灣風景區。暑假期間就想帶來湘潭的好友一起去那徜徉的,但是由於七月窯灣遭遇到洪水肆虐,風景區一片狼藉,還未整理好,故未能成行,心中不免有些小遺憾。這次趁著有些空閒,我心動加行動,不到七點就到了窯灣景區。

窯灣,昨日“金湘潭”的見證者,今天“幸福湘潭”的參與者

來到景區,首先就被一棟圓形的類似古碉堡的建築吸引,這就是潭寶汽車站。潭寶汽車站經歷了80年的風雨,至今仍存在於我們湘潭人們的視線中。我慢慢地走近它,這是個灰青色的圓柱形的老建築,有三層直徑由大到小的圓形碉堡構成的建築。第一層是類似於底座或如城牆一樣,是為了抵禦湘江洪水的侵擾;二層與一層之間有用護欄圍起來的天台,我走近一間掛鎖的房間前面,上面粉刷 著“排除萬難,去爭取勝利”的字跡,提醒著遊客這個汽車站的歷史與滄桑。第三層則是兩層的房子,還沒有向遊客開放。我猜想應該是以前的票務中心之類的地方。古樸的牆壁,粘有青苔的石階,破舊的木窗……都彷彿在向我們訴說著潭寶汽車站以前的榮光與停止旅客運營後日漸沉寂的無奈。潭寶汽車站建於1925年,是當時國內最早的汽車站之一,在上個世紀20至60年代是溝通我們湘潭水路和公路的交通樞紐。我挺佩服當時的設計者這種圓形碉堡式的設計,他既方便了旅客的集散,同時建於高臺上的設計,不但有防洪的考量,也有開拓旅客視線的功能。走下潭寶汽車站,來到是一個一百多平米的廣場,以前是停靠汽車之用,現在已經成為湘潭人文藝術展示之地。據我所知,我們非物質文化遺產青山石鼓嗩吶,蝦舞,油紙傘,火龍燈等就曾在這裡展示表演過。可以想象,當華燈初上,古樸的潭寶汽車站的圍牆之下,各種民間傳統技藝在此輪番表演,讓每位觀眾大飽眼福之餘,同時還能勾起中老年人滿滿的兒時記憶。

窯灣,昨日“金湘潭”的見證者,今天“幸福湘潭”的參與者
窯灣,昨日“金湘潭”的見證者,今天“幸福湘潭”的參與者

離開潭寶汽車站,我拐進了一條仿照清末民國時期建築風格的街道,這些都是些仿古建築,已經租給了商戶們賣各種小吃和工藝品,我信步徜徉,細細地研究著各個店面的招牌,遙想著百年前這裡的繁華。不經意間,一位身姿嫋娜,穿著合體旗袍的妙齡女子從眼前一飄而過。我還來不及看她的正面臉盤,她已然消失在一個拐彎處……這時候,我真有種時光穿越的恍惚感,耳畔好像有人在吟誦戴望舒的名篇《雨巷》。強烈推薦,各位愛拍照的女士身著旗袍或民國服飾來窯灣巷子拍美照,真是太有代入感了。

窯灣,昨日“金湘潭”的見證者,今天“幸福湘潭”的參與者
窯灣,昨日“金湘潭”的見證者,今天“幸福湘潭”的參與者

不知不覺,我來到唐興橋附近。唐興橋原名壺山橋,因它正是在壺山之下,唐朝時才更名唐興橋,橋不大,只有幾米寬,長約30米,橋的兩側都有石扶欄,扶欄杆上雕刻有獅子、老虎、豬、牛、兔等動物。像這種雕刻各種動物的石橋在湘潭和全國都比較例外,不常見。這些獸像多為明朝雕刻,我細細觀察。覺得兔、猴、龍、獅等動物雕刻大多很寫意,不講究精雕細琢,只講究形似,突然覺得古代的匠人好牛呀,藝術表現手法居然如此創新,頗有現代意識。離開唐興橋,來到古牆邊,上面鐫刻著“江山勝蹟”四個大字,牆上的爬山虎與青苔與四個大字古色古香地呈現於人們眼前,訴說著湘潭這座人文古城昨日的風流與瀟灑。沿著石刻旁的小石板路爬上了壺山,也就是後來更名為陶公山的陶侃和何騰蛟衣冠墓所在地,此處設衣冠冢 正是湘潭人對這兩位先賢的一種深深地尊崇與敬仰。

窯灣,昨日“金湘潭”的見證者,今天“幸福湘潭”的參與者
"

秋風乍起,消去許多暑氣,早晨的湘潭這幾日已不如前陣子那般酷熱難耐,我在清晨,伴著涼爽的秋風去了重開不久的窯灣風景區。暑假期間就想帶來湘潭的好友一起去那徜徉的,但是由於七月窯灣遭遇到洪水肆虐,風景區一片狼藉,還未整理好,故未能成行,心中不免有些小遺憾。這次趁著有些空閒,我心動加行動,不到七點就到了窯灣景區。

窯灣,昨日“金湘潭”的見證者,今天“幸福湘潭”的參與者

來到景區,首先就被一棟圓形的類似古碉堡的建築吸引,這就是潭寶汽車站。潭寶汽車站經歷了80年的風雨,至今仍存在於我們湘潭人們的視線中。我慢慢地走近它,這是個灰青色的圓柱形的老建築,有三層直徑由大到小的圓形碉堡構成的建築。第一層是類似於底座或如城牆一樣,是為了抵禦湘江洪水的侵擾;二層與一層之間有用護欄圍起來的天台,我走近一間掛鎖的房間前面,上面粉刷 著“排除萬難,去爭取勝利”的字跡,提醒著遊客這個汽車站的歷史與滄桑。第三層則是兩層的房子,還沒有向遊客開放。我猜想應該是以前的票務中心之類的地方。古樸的牆壁,粘有青苔的石階,破舊的木窗……都彷彿在向我們訴說著潭寶汽車站以前的榮光與停止旅客運營後日漸沉寂的無奈。潭寶汽車站建於1925年,是當時國內最早的汽車站之一,在上個世紀20至60年代是溝通我們湘潭水路和公路的交通樞紐。我挺佩服當時的設計者這種圓形碉堡式的設計,他既方便了旅客的集散,同時建於高臺上的設計,不但有防洪的考量,也有開拓旅客視線的功能。走下潭寶汽車站,來到是一個一百多平米的廣場,以前是停靠汽車之用,現在已經成為湘潭人文藝術展示之地。據我所知,我們非物質文化遺產青山石鼓嗩吶,蝦舞,油紙傘,火龍燈等就曾在這裡展示表演過。可以想象,當華燈初上,古樸的潭寶汽車站的圍牆之下,各種民間傳統技藝在此輪番表演,讓每位觀眾大飽眼福之餘,同時還能勾起中老年人滿滿的兒時記憶。

窯灣,昨日“金湘潭”的見證者,今天“幸福湘潭”的參與者
窯灣,昨日“金湘潭”的見證者,今天“幸福湘潭”的參與者

離開潭寶汽車站,我拐進了一條仿照清末民國時期建築風格的街道,這些都是些仿古建築,已經租給了商戶們賣各種小吃和工藝品,我信步徜徉,細細地研究著各個店面的招牌,遙想著百年前這裡的繁華。不經意間,一位身姿嫋娜,穿著合體旗袍的妙齡女子從眼前一飄而過。我還來不及看她的正面臉盤,她已然消失在一個拐彎處……這時候,我真有種時光穿越的恍惚感,耳畔好像有人在吟誦戴望舒的名篇《雨巷》。強烈推薦,各位愛拍照的女士身著旗袍或民國服飾來窯灣巷子拍美照,真是太有代入感了。

窯灣,昨日“金湘潭”的見證者,今天“幸福湘潭”的參與者
窯灣,昨日“金湘潭”的見證者,今天“幸福湘潭”的參與者

不知不覺,我來到唐興橋附近。唐興橋原名壺山橋,因它正是在壺山之下,唐朝時才更名唐興橋,橋不大,只有幾米寬,長約30米,橋的兩側都有石扶欄,扶欄杆上雕刻有獅子、老虎、豬、牛、兔等動物。像這種雕刻各種動物的石橋在湘潭和全國都比較例外,不常見。這些獸像多為明朝雕刻,我細細觀察。覺得兔、猴、龍、獅等動物雕刻大多很寫意,不講究精雕細琢,只講究形似,突然覺得古代的匠人好牛呀,藝術表現手法居然如此創新,頗有現代意識。離開唐興橋,來到古牆邊,上面鐫刻著“江山勝蹟”四個大字,牆上的爬山虎與青苔與四個大字古色古香地呈現於人們眼前,訴說著湘潭這座人文古城昨日的風流與瀟灑。沿著石刻旁的小石板路爬上了壺山,也就是後來更名為陶公山的陶侃和何騰蛟衣冠墓所在地,此處設衣冠冢 正是湘潭人對這兩位先賢的一種深深地尊崇與敬仰。

窯灣,昨日“金湘潭”的見證者,今天“幸福湘潭”的參與者
窯灣,昨日“金湘潭”的見證者,今天“幸福湘潭”的參與者
"

秋風乍起,消去許多暑氣,早晨的湘潭這幾日已不如前陣子那般酷熱難耐,我在清晨,伴著涼爽的秋風去了重開不久的窯灣風景區。暑假期間就想帶來湘潭的好友一起去那徜徉的,但是由於七月窯灣遭遇到洪水肆虐,風景區一片狼藉,還未整理好,故未能成行,心中不免有些小遺憾。這次趁著有些空閒,我心動加行動,不到七點就到了窯灣景區。

窯灣,昨日“金湘潭”的見證者,今天“幸福湘潭”的參與者

來到景區,首先就被一棟圓形的類似古碉堡的建築吸引,這就是潭寶汽車站。潭寶汽車站經歷了80年的風雨,至今仍存在於我們湘潭人們的視線中。我慢慢地走近它,這是個灰青色的圓柱形的老建築,有三層直徑由大到小的圓形碉堡構成的建築。第一層是類似於底座或如城牆一樣,是為了抵禦湘江洪水的侵擾;二層與一層之間有用護欄圍起來的天台,我走近一間掛鎖的房間前面,上面粉刷 著“排除萬難,去爭取勝利”的字跡,提醒著遊客這個汽車站的歷史與滄桑。第三層則是兩層的房子,還沒有向遊客開放。我猜想應該是以前的票務中心之類的地方。古樸的牆壁,粘有青苔的石階,破舊的木窗……都彷彿在向我們訴說著潭寶汽車站以前的榮光與停止旅客運營後日漸沉寂的無奈。潭寶汽車站建於1925年,是當時國內最早的汽車站之一,在上個世紀20至60年代是溝通我們湘潭水路和公路的交通樞紐。我挺佩服當時的設計者這種圓形碉堡式的設計,他既方便了旅客的集散,同時建於高臺上的設計,不但有防洪的考量,也有開拓旅客視線的功能。走下潭寶汽車站,來到是一個一百多平米的廣場,以前是停靠汽車之用,現在已經成為湘潭人文藝術展示之地。據我所知,我們非物質文化遺產青山石鼓嗩吶,蝦舞,油紙傘,火龍燈等就曾在這裡展示表演過。可以想象,當華燈初上,古樸的潭寶汽車站的圍牆之下,各種民間傳統技藝在此輪番表演,讓每位觀眾大飽眼福之餘,同時還能勾起中老年人滿滿的兒時記憶。

窯灣,昨日“金湘潭”的見證者,今天“幸福湘潭”的參與者
窯灣,昨日“金湘潭”的見證者,今天“幸福湘潭”的參與者

離開潭寶汽車站,我拐進了一條仿照清末民國時期建築風格的街道,這些都是些仿古建築,已經租給了商戶們賣各種小吃和工藝品,我信步徜徉,細細地研究著各個店面的招牌,遙想著百年前這裡的繁華。不經意間,一位身姿嫋娜,穿著合體旗袍的妙齡女子從眼前一飄而過。我還來不及看她的正面臉盤,她已然消失在一個拐彎處……這時候,我真有種時光穿越的恍惚感,耳畔好像有人在吟誦戴望舒的名篇《雨巷》。強烈推薦,各位愛拍照的女士身著旗袍或民國服飾來窯灣巷子拍美照,真是太有代入感了。

窯灣,昨日“金湘潭”的見證者,今天“幸福湘潭”的參與者
窯灣,昨日“金湘潭”的見證者,今天“幸福湘潭”的參與者

不知不覺,我來到唐興橋附近。唐興橋原名壺山橋,因它正是在壺山之下,唐朝時才更名唐興橋,橋不大,只有幾米寬,長約30米,橋的兩側都有石扶欄,扶欄杆上雕刻有獅子、老虎、豬、牛、兔等動物。像這種雕刻各種動物的石橋在湘潭和全國都比較例外,不常見。這些獸像多為明朝雕刻,我細細觀察。覺得兔、猴、龍、獅等動物雕刻大多很寫意,不講究精雕細琢,只講究形似,突然覺得古代的匠人好牛呀,藝術表現手法居然如此創新,頗有現代意識。離開唐興橋,來到古牆邊,上面鐫刻著“江山勝蹟”四個大字,牆上的爬山虎與青苔與四個大字古色古香地呈現於人們眼前,訴說著湘潭這座人文古城昨日的風流與瀟灑。沿著石刻旁的小石板路爬上了壺山,也就是後來更名為陶公山的陶侃和何騰蛟衣冠墓所在地,此處設衣冠冢 正是湘潭人對這兩位先賢的一種深深地尊崇與敬仰。

窯灣,昨日“金湘潭”的見證者,今天“幸福湘潭”的參與者
窯灣,昨日“金湘潭”的見證者,今天“幸福湘潭”的參與者
窯灣,昨日“金湘潭”的見證者,今天“幸福湘潭”的參與者

從陶公山下來,我透過遮擋的欄板,遠遠地看了還在重建的唐興寺。然後來到江邊的望衡亭,我找了個較好的地方拍瞭望衡亭全景。我留意到望衡亭邊有自來水廠最早的取水處,斑駁的舊門提醒人們它的過往。踏上望衡亭的由花崗岩堆砌成老舊石階,看湘江的江水奔騰,胸中自有古意。再抬頭看望衡亭上的對聯“地維天柱此孤石,嶽色江聲萃一亭”,對聯所寫與景緻完美吻合,真是很有意境,不得不讓人感慨文字與美景結合營造所產生巨大魅力。走出望衡亭外的弧形圍牆,我來到了老碼頭處,在一棵老柳樹旁坐了下來,靜靜地欣賞江景。熟悉湖南歷史與地理的人應該都知道明末清初湘潭就有“金湘潭”和小南京的美譽。千里湘江在湘潭境內轉了個巨大的U形灣,而窯灣所在地的楊梅洲就在U 形灣的底部,所以由窯灣處開始,湘江正式由南向北流動。這個U形灣被稱為“千里湘江第一灣”。湘江水原本水流湍急,經過湘潭這一U形灣後,流水減緩,於是窯灣至一橋這段水域形成許多天然的碼頭,自古有“千年十八總,傳世金湘潭”的美譽。明末清初,當時的許多貨船為躲避長沙湘江的大風浪,選擇把貨船停靠在湘潭碼頭,由此形成了古時湘潭商業繁盛景象。那時湘潭是中國很多貨物的集散地,也是很多商品首發地,於是湘潭“藥都”、“米市”、“天下第一壯縣”的稱謂傳播開來。當時的湘潭商賈雲集,經濟發達,人口數還超過長沙,一時風光無量,稱之“金湘潭”絕對是名副其實,能擔當此盛譽。可以說窯灣見證了金湘潭當時的輝煌。但是後來蒸汽輪船廣泛使用後,它們體積大,不再怕江風江浪,再加上西方列強強行開放了我國上海、武漢等長江沿岸港口,金湘潭才在歷史洪流中慢慢退出商貿主角舞臺,風光不再。

我坐在窯灣老碼頭處,靜靜看著南邊的湘江景緻,衡山自是難見,易俗河處的金霞山倒是輪廓清晰。近處的楊梅洲懶懶地躺在江中,新修的楊梅洲大橋的河東河西兩個大橋主墩已經建成,藍天白雲下分外醒目。不久的將來這座被譽為湘潭最高最美建築的雙塔斜拉索橋即將竣工。可以想象,巍峨如兩座山峰的造型,再配上千裡湘江第一灣的水和洲,將會是多麼奪人眼球的美景呀。老碼頭處早已無幾百年前繁華熱鬧的景緻,平靜的碼頭邊有一垂釣愛好者悠閒地等魚上鉤。白雲蒼狗,世事悠悠,不管千古多少事,只願歲月靜好,魚兒上鉤。

就要離開窯灣了,我有些許惆悵,說不上為什麼。窯灣,在這個無數湘潭人年少時最愛來的地方,它的一處處名勝古蹟見證者古時金湘潭的榮耀;而今日的平靜是否說明我們湘潭已經在落後了?突然我又聽到一聲“細缽子甜酒,糖油粑粑”的叫賣聲,多少人童年時的記憶呀,我欣喜地買了一碗細細品味。我突然釋懷了,金湘潭的輝煌已經過去了,但今日的湘潭是幸福的湘潭,幸福就在老碼頭垂釣者的背影裡,就在唐興橋邊打太極的人群的動作裡,還在潭寶汽車站廣場看錶演的笑聲裡,也在細缽子甜酒的味道里,更在每一個來窯灣探訪人文,找尋記憶的人們心裡……

"

秋風乍起,消去許多暑氣,早晨的湘潭這幾日已不如前陣子那般酷熱難耐,我在清晨,伴著涼爽的秋風去了重開不久的窯灣風景區。暑假期間就想帶來湘潭的好友一起去那徜徉的,但是由於七月窯灣遭遇到洪水肆虐,風景區一片狼藉,還未整理好,故未能成行,心中不免有些小遺憾。這次趁著有些空閒,我心動加行動,不到七點就到了窯灣景區。

窯灣,昨日“金湘潭”的見證者,今天“幸福湘潭”的參與者

來到景區,首先就被一棟圓形的類似古碉堡的建築吸引,這就是潭寶汽車站。潭寶汽車站經歷了80年的風雨,至今仍存在於我們湘潭人們的視線中。我慢慢地走近它,這是個灰青色的圓柱形的老建築,有三層直徑由大到小的圓形碉堡構成的建築。第一層是類似於底座或如城牆一樣,是為了抵禦湘江洪水的侵擾;二層與一層之間有用護欄圍起來的天台,我走近一間掛鎖的房間前面,上面粉刷 著“排除萬難,去爭取勝利”的字跡,提醒著遊客這個汽車站的歷史與滄桑。第三層則是兩層的房子,還沒有向遊客開放。我猜想應該是以前的票務中心之類的地方。古樸的牆壁,粘有青苔的石階,破舊的木窗……都彷彿在向我們訴說著潭寶汽車站以前的榮光與停止旅客運營後日漸沉寂的無奈。潭寶汽車站建於1925年,是當時國內最早的汽車站之一,在上個世紀20至60年代是溝通我們湘潭水路和公路的交通樞紐。我挺佩服當時的設計者這種圓形碉堡式的設計,他既方便了旅客的集散,同時建於高臺上的設計,不但有防洪的考量,也有開拓旅客視線的功能。走下潭寶汽車站,來到是一個一百多平米的廣場,以前是停靠汽車之用,現在已經成為湘潭人文藝術展示之地。據我所知,我們非物質文化遺產青山石鼓嗩吶,蝦舞,油紙傘,火龍燈等就曾在這裡展示表演過。可以想象,當華燈初上,古樸的潭寶汽車站的圍牆之下,各種民間傳統技藝在此輪番表演,讓每位觀眾大飽眼福之餘,同時還能勾起中老年人滿滿的兒時記憶。

窯灣,昨日“金湘潭”的見證者,今天“幸福湘潭”的參與者
窯灣,昨日“金湘潭”的見證者,今天“幸福湘潭”的參與者

離開潭寶汽車站,我拐進了一條仿照清末民國時期建築風格的街道,這些都是些仿古建築,已經租給了商戶們賣各種小吃和工藝品,我信步徜徉,細細地研究著各個店面的招牌,遙想著百年前這裡的繁華。不經意間,一位身姿嫋娜,穿著合體旗袍的妙齡女子從眼前一飄而過。我還來不及看她的正面臉盤,她已然消失在一個拐彎處……這時候,我真有種時光穿越的恍惚感,耳畔好像有人在吟誦戴望舒的名篇《雨巷》。強烈推薦,各位愛拍照的女士身著旗袍或民國服飾來窯灣巷子拍美照,真是太有代入感了。

窯灣,昨日“金湘潭”的見證者,今天“幸福湘潭”的參與者
窯灣,昨日“金湘潭”的見證者,今天“幸福湘潭”的參與者

不知不覺,我來到唐興橋附近。唐興橋原名壺山橋,因它正是在壺山之下,唐朝時才更名唐興橋,橋不大,只有幾米寬,長約30米,橋的兩側都有石扶欄,扶欄杆上雕刻有獅子、老虎、豬、牛、兔等動物。像這種雕刻各種動物的石橋在湘潭和全國都比較例外,不常見。這些獸像多為明朝雕刻,我細細觀察。覺得兔、猴、龍、獅等動物雕刻大多很寫意,不講究精雕細琢,只講究形似,突然覺得古代的匠人好牛呀,藝術表現手法居然如此創新,頗有現代意識。離開唐興橋,來到古牆邊,上面鐫刻著“江山勝蹟”四個大字,牆上的爬山虎與青苔與四個大字古色古香地呈現於人們眼前,訴說著湘潭這座人文古城昨日的風流與瀟灑。沿著石刻旁的小石板路爬上了壺山,也就是後來更名為陶公山的陶侃和何騰蛟衣冠墓所在地,此處設衣冠冢 正是湘潭人對這兩位先賢的一種深深地尊崇與敬仰。

窯灣,昨日“金湘潭”的見證者,今天“幸福湘潭”的參與者
窯灣,昨日“金湘潭”的見證者,今天“幸福湘潭”的參與者
窯灣,昨日“金湘潭”的見證者,今天“幸福湘潭”的參與者

從陶公山下來,我透過遮擋的欄板,遠遠地看了還在重建的唐興寺。然後來到江邊的望衡亭,我找了個較好的地方拍瞭望衡亭全景。我留意到望衡亭邊有自來水廠最早的取水處,斑駁的舊門提醒人們它的過往。踏上望衡亭的由花崗岩堆砌成老舊石階,看湘江的江水奔騰,胸中自有古意。再抬頭看望衡亭上的對聯“地維天柱此孤石,嶽色江聲萃一亭”,對聯所寫與景緻完美吻合,真是很有意境,不得不讓人感慨文字與美景結合營造所產生巨大魅力。走出望衡亭外的弧形圍牆,我來到了老碼頭處,在一棵老柳樹旁坐了下來,靜靜地欣賞江景。熟悉湖南歷史與地理的人應該都知道明末清初湘潭就有“金湘潭”和小南京的美譽。千里湘江在湘潭境內轉了個巨大的U形灣,而窯灣所在地的楊梅洲就在U 形灣的底部,所以由窯灣處開始,湘江正式由南向北流動。這個U形灣被稱為“千里湘江第一灣”。湘江水原本水流湍急,經過湘潭這一U形灣後,流水減緩,於是窯灣至一橋這段水域形成許多天然的碼頭,自古有“千年十八總,傳世金湘潭”的美譽。明末清初,當時的許多貨船為躲避長沙湘江的大風浪,選擇把貨船停靠在湘潭碼頭,由此形成了古時湘潭商業繁盛景象。那時湘潭是中國很多貨物的集散地,也是很多商品首發地,於是湘潭“藥都”、“米市”、“天下第一壯縣”的稱謂傳播開來。當時的湘潭商賈雲集,經濟發達,人口數還超過長沙,一時風光無量,稱之“金湘潭”絕對是名副其實,能擔當此盛譽。可以說窯灣見證了金湘潭當時的輝煌。但是後來蒸汽輪船廣泛使用後,它們體積大,不再怕江風江浪,再加上西方列強強行開放了我國上海、武漢等長江沿岸港口,金湘潭才在歷史洪流中慢慢退出商貿主角舞臺,風光不再。

我坐在窯灣老碼頭處,靜靜看著南邊的湘江景緻,衡山自是難見,易俗河處的金霞山倒是輪廓清晰。近處的楊梅洲懶懶地躺在江中,新修的楊梅洲大橋的河東河西兩個大橋主墩已經建成,藍天白雲下分外醒目。不久的將來這座被譽為湘潭最高最美建築的雙塔斜拉索橋即將竣工。可以想象,巍峨如兩座山峰的造型,再配上千裡湘江第一灣的水和洲,將會是多麼奪人眼球的美景呀。老碼頭處早已無幾百年前繁華熱鬧的景緻,平靜的碼頭邊有一垂釣愛好者悠閒地等魚上鉤。白雲蒼狗,世事悠悠,不管千古多少事,只願歲月靜好,魚兒上鉤。

就要離開窯灣了,我有些許惆悵,說不上為什麼。窯灣,在這個無數湘潭人年少時最愛來的地方,它的一處處名勝古蹟見證者古時金湘潭的榮耀;而今日的平靜是否說明我們湘潭已經在落後了?突然我又聽到一聲“細缽子甜酒,糖油粑粑”的叫賣聲,多少人童年時的記憶呀,我欣喜地買了一碗細細品味。我突然釋懷了,金湘潭的輝煌已經過去了,但今日的湘潭是幸福的湘潭,幸福就在老碼頭垂釣者的背影裡,就在唐興橋邊打太極的人群的動作裡,還在潭寶汽車站廣場看錶演的笑聲裡,也在細缽子甜酒的味道里,更在每一個來窯灣探訪人文,找尋記憶的人們心裡……

窯灣,昨日“金湘潭”的見證者,今天“幸福湘潭”的參與者
"

秋風乍起,消去許多暑氣,早晨的湘潭這幾日已不如前陣子那般酷熱難耐,我在清晨,伴著涼爽的秋風去了重開不久的窯灣風景區。暑假期間就想帶來湘潭的好友一起去那徜徉的,但是由於七月窯灣遭遇到洪水肆虐,風景區一片狼藉,還未整理好,故未能成行,心中不免有些小遺憾。這次趁著有些空閒,我心動加行動,不到七點就到了窯灣景區。

窯灣,昨日“金湘潭”的見證者,今天“幸福湘潭”的參與者

來到景區,首先就被一棟圓形的類似古碉堡的建築吸引,這就是潭寶汽車站。潭寶汽車站經歷了80年的風雨,至今仍存在於我們湘潭人們的視線中。我慢慢地走近它,這是個灰青色的圓柱形的老建築,有三層直徑由大到小的圓形碉堡構成的建築。第一層是類似於底座或如城牆一樣,是為了抵禦湘江洪水的侵擾;二層與一層之間有用護欄圍起來的天台,我走近一間掛鎖的房間前面,上面粉刷 著“排除萬難,去爭取勝利”的字跡,提醒著遊客這個汽車站的歷史與滄桑。第三層則是兩層的房子,還沒有向遊客開放。我猜想應該是以前的票務中心之類的地方。古樸的牆壁,粘有青苔的石階,破舊的木窗……都彷彿在向我們訴說著潭寶汽車站以前的榮光與停止旅客運營後日漸沉寂的無奈。潭寶汽車站建於1925年,是當時國內最早的汽車站之一,在上個世紀20至60年代是溝通我們湘潭水路和公路的交通樞紐。我挺佩服當時的設計者這種圓形碉堡式的設計,他既方便了旅客的集散,同時建於高臺上的設計,不但有防洪的考量,也有開拓旅客視線的功能。走下潭寶汽車站,來到是一個一百多平米的廣場,以前是停靠汽車之用,現在已經成為湘潭人文藝術展示之地。據我所知,我們非物質文化遺產青山石鼓嗩吶,蝦舞,油紙傘,火龍燈等就曾在這裡展示表演過。可以想象,當華燈初上,古樸的潭寶汽車站的圍牆之下,各種民間傳統技藝在此輪番表演,讓每位觀眾大飽眼福之餘,同時還能勾起中老年人滿滿的兒時記憶。

窯灣,昨日“金湘潭”的見證者,今天“幸福湘潭”的參與者
窯灣,昨日“金湘潭”的見證者,今天“幸福湘潭”的參與者

離開潭寶汽車站,我拐進了一條仿照清末民國時期建築風格的街道,這些都是些仿古建築,已經租給了商戶們賣各種小吃和工藝品,我信步徜徉,細細地研究著各個店面的招牌,遙想著百年前這裡的繁華。不經意間,一位身姿嫋娜,穿著合體旗袍的妙齡女子從眼前一飄而過。我還來不及看她的正面臉盤,她已然消失在一個拐彎處……這時候,我真有種時光穿越的恍惚感,耳畔好像有人在吟誦戴望舒的名篇《雨巷》。強烈推薦,各位愛拍照的女士身著旗袍或民國服飾來窯灣巷子拍美照,真是太有代入感了。

窯灣,昨日“金湘潭”的見證者,今天“幸福湘潭”的參與者
窯灣,昨日“金湘潭”的見證者,今天“幸福湘潭”的參與者

不知不覺,我來到唐興橋附近。唐興橋原名壺山橋,因它正是在壺山之下,唐朝時才更名唐興橋,橋不大,只有幾米寬,長約30米,橋的兩側都有石扶欄,扶欄杆上雕刻有獅子、老虎、豬、牛、兔等動物。像這種雕刻各種動物的石橋在湘潭和全國都比較例外,不常見。這些獸像多為明朝雕刻,我細細觀察。覺得兔、猴、龍、獅等動物雕刻大多很寫意,不講究精雕細琢,只講究形似,突然覺得古代的匠人好牛呀,藝術表現手法居然如此創新,頗有現代意識。離開唐興橋,來到古牆邊,上面鐫刻著“江山勝蹟”四個大字,牆上的爬山虎與青苔與四個大字古色古香地呈現於人們眼前,訴說著湘潭這座人文古城昨日的風流與瀟灑。沿著石刻旁的小石板路爬上了壺山,也就是後來更名為陶公山的陶侃和何騰蛟衣冠墓所在地,此處設衣冠冢 正是湘潭人對這兩位先賢的一種深深地尊崇與敬仰。

窯灣,昨日“金湘潭”的見證者,今天“幸福湘潭”的參與者
窯灣,昨日“金湘潭”的見證者,今天“幸福湘潭”的參與者
窯灣,昨日“金湘潭”的見證者,今天“幸福湘潭”的參與者

從陶公山下來,我透過遮擋的欄板,遠遠地看了還在重建的唐興寺。然後來到江邊的望衡亭,我找了個較好的地方拍瞭望衡亭全景。我留意到望衡亭邊有自來水廠最早的取水處,斑駁的舊門提醒人們它的過往。踏上望衡亭的由花崗岩堆砌成老舊石階,看湘江的江水奔騰,胸中自有古意。再抬頭看望衡亭上的對聯“地維天柱此孤石,嶽色江聲萃一亭”,對聯所寫與景緻完美吻合,真是很有意境,不得不讓人感慨文字與美景結合營造所產生巨大魅力。走出望衡亭外的弧形圍牆,我來到了老碼頭處,在一棵老柳樹旁坐了下來,靜靜地欣賞江景。熟悉湖南歷史與地理的人應該都知道明末清初湘潭就有“金湘潭”和小南京的美譽。千里湘江在湘潭境內轉了個巨大的U形灣,而窯灣所在地的楊梅洲就在U 形灣的底部,所以由窯灣處開始,湘江正式由南向北流動。這個U形灣被稱為“千里湘江第一灣”。湘江水原本水流湍急,經過湘潭這一U形灣後,流水減緩,於是窯灣至一橋這段水域形成許多天然的碼頭,自古有“千年十八總,傳世金湘潭”的美譽。明末清初,當時的許多貨船為躲避長沙湘江的大風浪,選擇把貨船停靠在湘潭碼頭,由此形成了古時湘潭商業繁盛景象。那時湘潭是中國很多貨物的集散地,也是很多商品首發地,於是湘潭“藥都”、“米市”、“天下第一壯縣”的稱謂傳播開來。當時的湘潭商賈雲集,經濟發達,人口數還超過長沙,一時風光無量,稱之“金湘潭”絕對是名副其實,能擔當此盛譽。可以說窯灣見證了金湘潭當時的輝煌。但是後來蒸汽輪船廣泛使用後,它們體積大,不再怕江風江浪,再加上西方列強強行開放了我國上海、武漢等長江沿岸港口,金湘潭才在歷史洪流中慢慢退出商貿主角舞臺,風光不再。

我坐在窯灣老碼頭處,靜靜看著南邊的湘江景緻,衡山自是難見,易俗河處的金霞山倒是輪廓清晰。近處的楊梅洲懶懶地躺在江中,新修的楊梅洲大橋的河東河西兩個大橋主墩已經建成,藍天白雲下分外醒目。不久的將來這座被譽為湘潭最高最美建築的雙塔斜拉索橋即將竣工。可以想象,巍峨如兩座山峰的造型,再配上千裡湘江第一灣的水和洲,將會是多麼奪人眼球的美景呀。老碼頭處早已無幾百年前繁華熱鬧的景緻,平靜的碼頭邊有一垂釣愛好者悠閒地等魚上鉤。白雲蒼狗,世事悠悠,不管千古多少事,只願歲月靜好,魚兒上鉤。

就要離開窯灣了,我有些許惆悵,說不上為什麼。窯灣,在這個無數湘潭人年少時最愛來的地方,它的一處處名勝古蹟見證者古時金湘潭的榮耀;而今日的平靜是否說明我們湘潭已經在落後了?突然我又聽到一聲“細缽子甜酒,糖油粑粑”的叫賣聲,多少人童年時的記憶呀,我欣喜地買了一碗細細品味。我突然釋懷了,金湘潭的輝煌已經過去了,但今日的湘潭是幸福的湘潭,幸福就在老碼頭垂釣者的背影裡,就在唐興橋邊打太極的人群的動作裡,還在潭寶汽車站廣場看錶演的笑聲裡,也在細缽子甜酒的味道里,更在每一個來窯灣探訪人文,找尋記憶的人們心裡……

窯灣,昨日“金湘潭”的見證者,今天“幸福湘潭”的參與者
窯灣,昨日“金湘潭”的見證者,今天“幸福湘潭”的參與者
"

秋風乍起,消去許多暑氣,早晨的湘潭這幾日已不如前陣子那般酷熱難耐,我在清晨,伴著涼爽的秋風去了重開不久的窯灣風景區。暑假期間就想帶來湘潭的好友一起去那徜徉的,但是由於七月窯灣遭遇到洪水肆虐,風景區一片狼藉,還未整理好,故未能成行,心中不免有些小遺憾。這次趁著有些空閒,我心動加行動,不到七點就到了窯灣景區。

窯灣,昨日“金湘潭”的見證者,今天“幸福湘潭”的參與者

來到景區,首先就被一棟圓形的類似古碉堡的建築吸引,這就是潭寶汽車站。潭寶汽車站經歷了80年的風雨,至今仍存在於我們湘潭人們的視線中。我慢慢地走近它,這是個灰青色的圓柱形的老建築,有三層直徑由大到小的圓形碉堡構成的建築。第一層是類似於底座或如城牆一樣,是為了抵禦湘江洪水的侵擾;二層與一層之間有用護欄圍起來的天台,我走近一間掛鎖的房間前面,上面粉刷 著“排除萬難,去爭取勝利”的字跡,提醒著遊客這個汽車站的歷史與滄桑。第三層則是兩層的房子,還沒有向遊客開放。我猜想應該是以前的票務中心之類的地方。古樸的牆壁,粘有青苔的石階,破舊的木窗……都彷彿在向我們訴說著潭寶汽車站以前的榮光與停止旅客運營後日漸沉寂的無奈。潭寶汽車站建於1925年,是當時國內最早的汽車站之一,在上個世紀20至60年代是溝通我們湘潭水路和公路的交通樞紐。我挺佩服當時的設計者這種圓形碉堡式的設計,他既方便了旅客的集散,同時建於高臺上的設計,不但有防洪的考量,也有開拓旅客視線的功能。走下潭寶汽車站,來到是一個一百多平米的廣場,以前是停靠汽車之用,現在已經成為湘潭人文藝術展示之地。據我所知,我們非物質文化遺產青山石鼓嗩吶,蝦舞,油紙傘,火龍燈等就曾在這裡展示表演過。可以想象,當華燈初上,古樸的潭寶汽車站的圍牆之下,各種民間傳統技藝在此輪番表演,讓每位觀眾大飽眼福之餘,同時還能勾起中老年人滿滿的兒時記憶。

窯灣,昨日“金湘潭”的見證者,今天“幸福湘潭”的參與者
窯灣,昨日“金湘潭”的見證者,今天“幸福湘潭”的參與者

離開潭寶汽車站,我拐進了一條仿照清末民國時期建築風格的街道,這些都是些仿古建築,已經租給了商戶們賣各種小吃和工藝品,我信步徜徉,細細地研究著各個店面的招牌,遙想著百年前這裡的繁華。不經意間,一位身姿嫋娜,穿著合體旗袍的妙齡女子從眼前一飄而過。我還來不及看她的正面臉盤,她已然消失在一個拐彎處……這時候,我真有種時光穿越的恍惚感,耳畔好像有人在吟誦戴望舒的名篇《雨巷》。強烈推薦,各位愛拍照的女士身著旗袍或民國服飾來窯灣巷子拍美照,真是太有代入感了。

窯灣,昨日“金湘潭”的見證者,今天“幸福湘潭”的參與者
窯灣,昨日“金湘潭”的見證者,今天“幸福湘潭”的參與者

不知不覺,我來到唐興橋附近。唐興橋原名壺山橋,因它正是在壺山之下,唐朝時才更名唐興橋,橋不大,只有幾米寬,長約30米,橋的兩側都有石扶欄,扶欄杆上雕刻有獅子、老虎、豬、牛、兔等動物。像這種雕刻各種動物的石橋在湘潭和全國都比較例外,不常見。這些獸像多為明朝雕刻,我細細觀察。覺得兔、猴、龍、獅等動物雕刻大多很寫意,不講究精雕細琢,只講究形似,突然覺得古代的匠人好牛呀,藝術表現手法居然如此創新,頗有現代意識。離開唐興橋,來到古牆邊,上面鐫刻著“江山勝蹟”四個大字,牆上的爬山虎與青苔與四個大字古色古香地呈現於人們眼前,訴說著湘潭這座人文古城昨日的風流與瀟灑。沿著石刻旁的小石板路爬上了壺山,也就是後來更名為陶公山的陶侃和何騰蛟衣冠墓所在地,此處設衣冠冢 正是湘潭人對這兩位先賢的一種深深地尊崇與敬仰。

窯灣,昨日“金湘潭”的見證者,今天“幸福湘潭”的參與者
窯灣,昨日“金湘潭”的見證者,今天“幸福湘潭”的參與者
窯灣,昨日“金湘潭”的見證者,今天“幸福湘潭”的參與者

從陶公山下來,我透過遮擋的欄板,遠遠地看了還在重建的唐興寺。然後來到江邊的望衡亭,我找了個較好的地方拍瞭望衡亭全景。我留意到望衡亭邊有自來水廠最早的取水處,斑駁的舊門提醒人們它的過往。踏上望衡亭的由花崗岩堆砌成老舊石階,看湘江的江水奔騰,胸中自有古意。再抬頭看望衡亭上的對聯“地維天柱此孤石,嶽色江聲萃一亭”,對聯所寫與景緻完美吻合,真是很有意境,不得不讓人感慨文字與美景結合營造所產生巨大魅力。走出望衡亭外的弧形圍牆,我來到了老碼頭處,在一棵老柳樹旁坐了下來,靜靜地欣賞江景。熟悉湖南歷史與地理的人應該都知道明末清初湘潭就有“金湘潭”和小南京的美譽。千里湘江在湘潭境內轉了個巨大的U形灣,而窯灣所在地的楊梅洲就在U 形灣的底部,所以由窯灣處開始,湘江正式由南向北流動。這個U形灣被稱為“千里湘江第一灣”。湘江水原本水流湍急,經過湘潭這一U形灣後,流水減緩,於是窯灣至一橋這段水域形成許多天然的碼頭,自古有“千年十八總,傳世金湘潭”的美譽。明末清初,當時的許多貨船為躲避長沙湘江的大風浪,選擇把貨船停靠在湘潭碼頭,由此形成了古時湘潭商業繁盛景象。那時湘潭是中國很多貨物的集散地,也是很多商品首發地,於是湘潭“藥都”、“米市”、“天下第一壯縣”的稱謂傳播開來。當時的湘潭商賈雲集,經濟發達,人口數還超過長沙,一時風光無量,稱之“金湘潭”絕對是名副其實,能擔當此盛譽。可以說窯灣見證了金湘潭當時的輝煌。但是後來蒸汽輪船廣泛使用後,它們體積大,不再怕江風江浪,再加上西方列強強行開放了我國上海、武漢等長江沿岸港口,金湘潭才在歷史洪流中慢慢退出商貿主角舞臺,風光不再。

我坐在窯灣老碼頭處,靜靜看著南邊的湘江景緻,衡山自是難見,易俗河處的金霞山倒是輪廓清晰。近處的楊梅洲懶懶地躺在江中,新修的楊梅洲大橋的河東河西兩個大橋主墩已經建成,藍天白雲下分外醒目。不久的將來這座被譽為湘潭最高最美建築的雙塔斜拉索橋即將竣工。可以想象,巍峨如兩座山峰的造型,再配上千裡湘江第一灣的水和洲,將會是多麼奪人眼球的美景呀。老碼頭處早已無幾百年前繁華熱鬧的景緻,平靜的碼頭邊有一垂釣愛好者悠閒地等魚上鉤。白雲蒼狗,世事悠悠,不管千古多少事,只願歲月靜好,魚兒上鉤。

就要離開窯灣了,我有些許惆悵,說不上為什麼。窯灣,在這個無數湘潭人年少時最愛來的地方,它的一處處名勝古蹟見證者古時金湘潭的榮耀;而今日的平靜是否說明我們湘潭已經在落後了?突然我又聽到一聲“細缽子甜酒,糖油粑粑”的叫賣聲,多少人童年時的記憶呀,我欣喜地買了一碗細細品味。我突然釋懷了,金湘潭的輝煌已經過去了,但今日的湘潭是幸福的湘潭,幸福就在老碼頭垂釣者的背影裡,就在唐興橋邊打太極的人群的動作裡,還在潭寶汽車站廣場看錶演的笑聲裡,也在細缽子甜酒的味道里,更在每一個來窯灣探訪人文,找尋記憶的人們心裡……

窯灣,昨日“金湘潭”的見證者,今天“幸福湘潭”的參與者
窯灣,昨日“金湘潭”的見證者,今天“幸福湘潭”的參與者
窯灣,昨日“金湘潭”的見證者,今天“幸福湘潭”的參與者
"

秋風乍起,消去許多暑氣,早晨的湘潭這幾日已不如前陣子那般酷熱難耐,我在清晨,伴著涼爽的秋風去了重開不久的窯灣風景區。暑假期間就想帶來湘潭的好友一起去那徜徉的,但是由於七月窯灣遭遇到洪水肆虐,風景區一片狼藉,還未整理好,故未能成行,心中不免有些小遺憾。這次趁著有些空閒,我心動加行動,不到七點就到了窯灣景區。

窯灣,昨日“金湘潭”的見證者,今天“幸福湘潭”的參與者

來到景區,首先就被一棟圓形的類似古碉堡的建築吸引,這就是潭寶汽車站。潭寶汽車站經歷了80年的風雨,至今仍存在於我們湘潭人們的視線中。我慢慢地走近它,這是個灰青色的圓柱形的老建築,有三層直徑由大到小的圓形碉堡構成的建築。第一層是類似於底座或如城牆一樣,是為了抵禦湘江洪水的侵擾;二層與一層之間有用護欄圍起來的天台,我走近一間掛鎖的房間前面,上面粉刷 著“排除萬難,去爭取勝利”的字跡,提醒著遊客這個汽車站的歷史與滄桑。第三層則是兩層的房子,還沒有向遊客開放。我猜想應該是以前的票務中心之類的地方。古樸的牆壁,粘有青苔的石階,破舊的木窗……都彷彿在向我們訴說著潭寶汽車站以前的榮光與停止旅客運營後日漸沉寂的無奈。潭寶汽車站建於1925年,是當時國內最早的汽車站之一,在上個世紀20至60年代是溝通我們湘潭水路和公路的交通樞紐。我挺佩服當時的設計者這種圓形碉堡式的設計,他既方便了旅客的集散,同時建於高臺上的設計,不但有防洪的考量,也有開拓旅客視線的功能。走下潭寶汽車站,來到是一個一百多平米的廣場,以前是停靠汽車之用,現在已經成為湘潭人文藝術展示之地。據我所知,我們非物質文化遺產青山石鼓嗩吶,蝦舞,油紙傘,火龍燈等就曾在這裡展示表演過。可以想象,當華燈初上,古樸的潭寶汽車站的圍牆之下,各種民間傳統技藝在此輪番表演,讓每位觀眾大飽眼福之餘,同時還能勾起中老年人滿滿的兒時記憶。

窯灣,昨日“金湘潭”的見證者,今天“幸福湘潭”的參與者
窯灣,昨日“金湘潭”的見證者,今天“幸福湘潭”的參與者

離開潭寶汽車站,我拐進了一條仿照清末民國時期建築風格的街道,這些都是些仿古建築,已經租給了商戶們賣各種小吃和工藝品,我信步徜徉,細細地研究著各個店面的招牌,遙想著百年前這裡的繁華。不經意間,一位身姿嫋娜,穿著合體旗袍的妙齡女子從眼前一飄而過。我還來不及看她的正面臉盤,她已然消失在一個拐彎處……這時候,我真有種時光穿越的恍惚感,耳畔好像有人在吟誦戴望舒的名篇《雨巷》。強烈推薦,各位愛拍照的女士身著旗袍或民國服飾來窯灣巷子拍美照,真是太有代入感了。

窯灣,昨日“金湘潭”的見證者,今天“幸福湘潭”的參與者
窯灣,昨日“金湘潭”的見證者,今天“幸福湘潭”的參與者

不知不覺,我來到唐興橋附近。唐興橋原名壺山橋,因它正是在壺山之下,唐朝時才更名唐興橋,橋不大,只有幾米寬,長約30米,橋的兩側都有石扶欄,扶欄杆上雕刻有獅子、老虎、豬、牛、兔等動物。像這種雕刻各種動物的石橋在湘潭和全國都比較例外,不常見。這些獸像多為明朝雕刻,我細細觀察。覺得兔、猴、龍、獅等動物雕刻大多很寫意,不講究精雕細琢,只講究形似,突然覺得古代的匠人好牛呀,藝術表現手法居然如此創新,頗有現代意識。離開唐興橋,來到古牆邊,上面鐫刻著“江山勝蹟”四個大字,牆上的爬山虎與青苔與四個大字古色古香地呈現於人們眼前,訴說著湘潭這座人文古城昨日的風流與瀟灑。沿著石刻旁的小石板路爬上了壺山,也就是後來更名為陶公山的陶侃和何騰蛟衣冠墓所在地,此處設衣冠冢 正是湘潭人對這兩位先賢的一種深深地尊崇與敬仰。

窯灣,昨日“金湘潭”的見證者,今天“幸福湘潭”的參與者
窯灣,昨日“金湘潭”的見證者,今天“幸福湘潭”的參與者
窯灣,昨日“金湘潭”的見證者,今天“幸福湘潭”的參與者

從陶公山下來,我透過遮擋的欄板,遠遠地看了還在重建的唐興寺。然後來到江邊的望衡亭,我找了個較好的地方拍瞭望衡亭全景。我留意到望衡亭邊有自來水廠最早的取水處,斑駁的舊門提醒人們它的過往。踏上望衡亭的由花崗岩堆砌成老舊石階,看湘江的江水奔騰,胸中自有古意。再抬頭看望衡亭上的對聯“地維天柱此孤石,嶽色江聲萃一亭”,對聯所寫與景緻完美吻合,真是很有意境,不得不讓人感慨文字與美景結合營造所產生巨大魅力。走出望衡亭外的弧形圍牆,我來到了老碼頭處,在一棵老柳樹旁坐了下來,靜靜地欣賞江景。熟悉湖南歷史與地理的人應該都知道明末清初湘潭就有“金湘潭”和小南京的美譽。千里湘江在湘潭境內轉了個巨大的U形灣,而窯灣所在地的楊梅洲就在U 形灣的底部,所以由窯灣處開始,湘江正式由南向北流動。這個U形灣被稱為“千里湘江第一灣”。湘江水原本水流湍急,經過湘潭這一U形灣後,流水減緩,於是窯灣至一橋這段水域形成許多天然的碼頭,自古有“千年十八總,傳世金湘潭”的美譽。明末清初,當時的許多貨船為躲避長沙湘江的大風浪,選擇把貨船停靠在湘潭碼頭,由此形成了古時湘潭商業繁盛景象。那時湘潭是中國很多貨物的集散地,也是很多商品首發地,於是湘潭“藥都”、“米市”、“天下第一壯縣”的稱謂傳播開來。當時的湘潭商賈雲集,經濟發達,人口數還超過長沙,一時風光無量,稱之“金湘潭”絕對是名副其實,能擔當此盛譽。可以說窯灣見證了金湘潭當時的輝煌。但是後來蒸汽輪船廣泛使用後,它們體積大,不再怕江風江浪,再加上西方列強強行開放了我國上海、武漢等長江沿岸港口,金湘潭才在歷史洪流中慢慢退出商貿主角舞臺,風光不再。

我坐在窯灣老碼頭處,靜靜看著南邊的湘江景緻,衡山自是難見,易俗河處的金霞山倒是輪廓清晰。近處的楊梅洲懶懶地躺在江中,新修的楊梅洲大橋的河東河西兩個大橋主墩已經建成,藍天白雲下分外醒目。不久的將來這座被譽為湘潭最高最美建築的雙塔斜拉索橋即將竣工。可以想象,巍峨如兩座山峰的造型,再配上千裡湘江第一灣的水和洲,將會是多麼奪人眼球的美景呀。老碼頭處早已無幾百年前繁華熱鬧的景緻,平靜的碼頭邊有一垂釣愛好者悠閒地等魚上鉤。白雲蒼狗,世事悠悠,不管千古多少事,只願歲月靜好,魚兒上鉤。

就要離開窯灣了,我有些許惆悵,說不上為什麼。窯灣,在這個無數湘潭人年少時最愛來的地方,它的一處處名勝古蹟見證者古時金湘潭的榮耀;而今日的平靜是否說明我們湘潭已經在落後了?突然我又聽到一聲“細缽子甜酒,糖油粑粑”的叫賣聲,多少人童年時的記憶呀,我欣喜地買了一碗細細品味。我突然釋懷了,金湘潭的輝煌已經過去了,但今日的湘潭是幸福的湘潭,幸福就在老碼頭垂釣者的背影裡,就在唐興橋邊打太極的人群的動作裡,還在潭寶汽車站廣場看錶演的笑聲裡,也在細缽子甜酒的味道里,更在每一個來窯灣探訪人文,找尋記憶的人們心裡……

窯灣,昨日“金湘潭”的見證者,今天“幸福湘潭”的參與者
窯灣,昨日“金湘潭”的見證者,今天“幸福湘潭”的參與者
窯灣,昨日“金湘潭”的見證者,今天“幸福湘潭”的參與者
窯灣,昨日“金湘潭”的見證者,今天“幸福湘潭”的參與者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