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時期,如果蜀漢死的諸葛亮,活下來的是龐統,結局會怎麼樣?

龐統 諸葛亮 劉備 三國演義 張飛 話說傳說 2018-11-30

諸葛亮和龐統都是三國時期的名臣,是“得一可按天下”的不世之才,他們曾共同效力於蜀漢劉備帳下,是劉備的左膀右臂。可惜,龐統早逝,留下諸葛亮獨撐蜀漢,後諸葛亮曾經六出祁山,平定中原,均未獲成功。那麼如果英年早逝的是諸葛亮,而活下來的龐統,歷史會不會改變呢?

三國時期,如果蜀漢死的諸葛亮,活下來的是龐統,結局會怎麼樣?

先說諸葛亮,早在劉備三顧茅廬時,他的《隆中對》橫空出世,成為蜀漢日後重要的戰略發展方針。在其中,他提出佔據荊州、益州、對外結交孫權,安撫周邊少數民族力量,對內修養生息,不斷壯大國力,等待有利時機,分兵兩路,一路從荊州進攻南陽、洛陽,一路出秦川,直取長安,然後天下可定。(將軍既帝室之胄,信義著於四海,總攬英雄,思賢如渴,若跨有荊、益,保其巖阻,西和諸戎,南撫夷越,外結好孫權,內修政理;天下有變,則命一上將將荊州之軍以向宛、洛,將軍身率益州之眾出於秦川,百姓孰敢不簞食壺漿以迎將軍者乎?誠如是,則霸業可成,漢室可興矣)

三國時期,如果蜀漢死的諸葛亮,活下來的是龐統,結局會怎麼樣?

而龐統意見則與此相左,據《九州春秋》記載,龐統曾向劉備指出“荊州荒殘,人物殫盡,東有吳孫,北有曹氏,鼎足之計,難以得志”大意是荊州是飽戰之地,經過歷年戰火摧殘,已經嚴重破敗、荒蕪,物資匱乏,居民傷亡、逃逸殆盡,而且那邊有孫權一心覬覦,北邊有曹操虎視眈眈,想在這裡成就三足鼎立的霸業,是難以成功的。

由此可見,在蜀漢的發展戰略問題上,臥龍、鳳雛兩位大才存在著根本性的分歧。那麼如果當時跟隨劉備入川,死在落鳳坡下的是諸葛亮,而留守荊州後來入川的是龐統,那麼三國的歷史該如何發展呢?

三國時期,如果蜀漢死的諸葛亮,活下來的是龐統,結局會怎麼樣?

我們首先來看下兩個人謀略才華。在《三國演義》中,有著“臥龍鳳雛,而得其一,天下可定”的說法,這說明兩個人的才華能力是相當的。據記載,諸葛亮的專長是治國理政,而非軍事。而龐統由於在歷史上閃耀的時間太短,難以發現其真正才華,但從獻連環,取益州等有限的幾件事來看,龐統的軍事才華是相當出眾的。

然後再看兩個人的政治能力,諸葛亮在接受劉備託孤重任後,殫精竭慮,真正做到了他自己所說的鞠躬盡瘁,死而後已。但是他的缺點也十分明顯,就是不重視人才發掘,打壓有能力的舊臣,與眾多戰將關係一直處理的不是很好。反觀龐統,就能夠很好的處理人際關係,與包括關羽張飛在內的眾多將領保持著不錯的關係,尤其與被諸葛亮打壓魏延、黃忠等人關係更是密切。

三國時期,如果蜀漢死的諸葛亮,活下來的是龐統,結局會怎麼樣?

戰略上看,蜀漢後期的形式更有利於龐統施展才華。前面我們說過,諸葛亮為蜀漢制定的發展規劃是建立在佔領荊州、益州基礎上的,荊州的失守,已經將此計劃全盤打亂,並且將蜀漢拖入連損大將,兵戰連年的深淵,之後的北伐就更顯的蒼白無力。

而從龐統對劉備的建議中可以看出,他的規劃,本就是建立在沒有荊州,只有益州的基礎之上,那麼我們就可以大膽的假設一下,假設在諸葛亮中箭身亡,龐統協助劉備領軍佔領益州之後,龐統會選擇調回關羽,放棄荊州,以換取與東吳的結盟,同時一心一意經營益州,依照劉備用人不疑的風格,也有很大可能會採取這個建議。

三國時期,如果蜀漢死的諸葛亮,活下來的是龐統,結局會怎麼樣?

那麼後來的白衣渡江,關羽走麥城,張飛被殺,夷陵之戰,白帝城託孤就不會發生,因為對於龐統來說,荊州是否存在並無太大意義,只要他能夠忠心輔佐劉備,兩人默契配合,真正做到主明臣賢,那麼蜀漢強盛,北定中原想必也不是不能實現。

當然,歷史的發展是在不斷變幻,這只是一家之言,隨意瞎侃,以博大家一笑。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