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弘軼:甲子歐盟需要重新定義自己

歐洲 英國 盧森堡 美國 環球網 2017-04-02

3月25日,歐盟舉行了60週年慶典。但是這個甲子慶典對於歐盟來說可謂五味雜陳——英國脫歐、各成員國右翼勢力崛起、各種機制的麻痺警示著歐盟需要反思和調整歐洲一體化的推進。在慶祝這個生日之時,歐盟必須重新定義自己。

六十年前,法國、聯邦德國、意大利、荷蘭、比利時和盧森堡6國政府首腦和外長在羅馬簽署《歐洲經濟共同體條約》和《歐洲原子能共同體條約》,兩者後被稱為《羅馬條約》(Treaty of Rome)。《羅馬條約》的生效實現了歐洲煤鋼共同體、歐洲經濟共同體、歐洲原子能共同體的機構合併,歐共體由此誕生,這被視為了歐洲邁向一體化的正式起點。

美國前國務卿基辛格曾說:“歐洲聯盟的成敗,將決定其未來是否有影響力,倘若聯合起來,將繼續扮演大國角色;若是分立為許多民族國家,只會淪落為第二流的地位。”

歐洲國家聯合的出發點是抱團取暖,即在各自實力衰弱的情況下,大國通過影響這個團體在國際社會中提升影響力,而小國則乘機搭便車。在歐盟內,一些國家之所以願意交出部分權利,是為了本國的利益。民族國家認同始終都沒有在歐盟內消退。即是建立在國家間利益協調的基礎上,在缺乏共同利益的情況下,各個國家迴歸到了現實主義狀態,以保護自身利益為先。各成員國有福可以同享,但有難難以同當,這是一體化脆弱不堪的根源所在。

在推行一體化的過程中,歐盟集中看向的是如何推進一體化,而對進程中的問題沒有足夠重視。世界最大的經濟體和貿易集團、統一的貨幣、富有吸引力的投資目的地、高質量的服務業和農業……歐洲委員會在2010年的發佈的十年展望文件中對歐盟的未來做了熱情洋溢的描述。

而彼時,歐債危機已經開始蔓延。歐盟的確在沒有偏離歐洲一體化前進方向的前提下不斷細化深入各項政策,但卻沒有很好地兼顧所有成員國的利益。區內大國對不斷加重的公共物品成本早已心存不滿,當諸如經濟危機之類的因素注入之後,一體化的脆弱性很快就暴露了出來。

英國脫歐之後,歐盟不得不面對的現實是:英國把歐洲一體化帶入到了巨大危機中,即便英國離開了,其留給歐洲一體化進程的陰影依舊。

歐盟長期遷就英國的各種“特殊”要求,結果換來的卻是英國脫歐。英國脫歐暴露出了歐盟的脆弱性,在當下民粹主義氾濫的勢頭下,各國右翼大有要用本國民意要挾歐盟之勢。如果多個成員國仿效英國享受“特殊待遇”,那麼歐盟的內裡實質上將被掏空。

此外,荷蘭、丹麥等成員國與英國一樣有著自由主義傳統,和近年來貿易保護主義色彩濃重的法、意存在諸多不合,英國的出走削弱了歐盟內的自由主義力量,讓自由主義派愈加感受到被邊緣化,離心力也隨之增加。

歐盟迎來甲子誕辰之時,英國脫歐增加了歐盟解決自身弊病的緊迫性。而歐盟現在面臨的主要內部結構矛盾在於:一方面,要維護歐洲一體化需要法德這樣的大國發揮主心骨作用;另一方面,歐盟又不應淪為大國增加話語權、小國搭便車的平臺。邁入甲子之年的歐盟如今需要重新定義自己,具體來說是提升包容性,讓大小成員國都能享受到一體化的福利。(作者是廈門大學國際關係學院學生)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