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之重器”飛架中歐 那麼遠卻那樣近

歐洲 經濟 時政 川新網匯 2017-04-29

“一橋飛架南北,天塹變通途”。古代絲綢之路開闢了中國通往歐洲的貿易途徑,中國發明創造的產品和技術也為西方人的生活帶來了質的改變,例如:四大發明、陶瓷、蹴鞠、絲綢等。如今,運輸工具從當年的駱駝“升級”成了“能拉能跑吃得少”的火車,這條被稱為渝新歐的國際鐵路聯運大通道,不僅將中歐距離拉得像“地圖”一樣近,還為沿線經貿往來創造了新機遇和新福利。

“遙瞻前方萬里路,福星高照到天涯。”過去的中國鐵路,只能在自家大院獨自奔跑,擔負著國民經濟發展的重要責任;如今的中國創造技術,已經將自己的火車,把中國製造的大到汽車、小到牙膏等與生活相關的產品源源不斷地運往歐洲。從重慶出發的渝新歐班列途徑俄羅斯、波蘭等亞歐國家,開行頻率已超過每天一班,每天都能為沿線的百姓“送貨上門”,把中國好的資源通過這條大通道分享給西方百姓,為多邊經貿往來提供運輸平臺保障。

“四海翻騰雲水路,五洲震盪風雷激” 。有了鐵路,就能實現脫貧致富夢,鐵路不僅貨拉得多,而且安全便捷、成本低,中國鐵路也是向世界展示實力的重要“技能”。近年來,中國同周邊國家的鐵路合作不斷加深,中泰、中老、中印等國際鐵路都有了中國鐵路的血液,通過這些項目產生了品牌效應,更多的國家願意同中國鐵路合作。其中渝新歐班列的成功開行,一方面將中國物美價廉的商品送往歐洲客戶手中;另一方面通過鐵路平臺,加快雙方經濟貿易往來,將資源整合,花最少的錢,享受最棒的產品。渝新歐國際鐵路聯運大通道,從中國到德國,全程1.1萬多公里,用時不到13天,運輸速度比海運快一倍,運輸成本比空運低80%。而且安全便捷,班列一路上所到之國,不用去更換“通關文牒”,“一卡通”的模式不僅體現在道路上暢通無阻還能讓中歐貿易合作更加便捷,省去了若干中間環節,節省時間就是節省經濟成本。

“楊柳滿長堤,花明路不迷。”渝新歐班列開行以來,許多貨主和買家都直接或間接品嚐到了甜頭,運輸成本低廉,產品消耗破損率低,價格自然更親民,買賣雙方都受益。渝新歐班列每日滾動發車,中國出口的貨品運輸鏈不斷供、手續“一步到位”、產品銷路已能輻射到歐洲和中亞多個城市。好資源福利大家共享,其中回程貨物包括歐洲多國的汽車及零部件、日用品、啤酒等,國內百姓也能享受到高性價比的進口貨。

飛架中歐的“國之重器”,開闢了一條通往歐洲的新“絲綢之路”。隨著更多的商家將自己的產品通過渝新歐鐵路大通道發往沿線各國,為班列的常態化開行提供重要的貨源支持,為中歐貿易未來發展營造出更為廣闊的空間。兩地雖然那麼遠,卻那樣近。(張孝勇)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