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評 | 歐洲到了最危險的時候?

RIDING YOUR MIND

今日評 | 歐洲到了最危險的時候?

政治疏離和經濟排外的情緒在歐洲大陸蔓延發酵,並以各種匪夷所思的形式爆發出來。

NO.46 | 字數 1089

一場發生在歐洲全境的議會選舉,一夜之間引發了全球輿論的關注和震驚,政界將其視為“風向標”,而民間觀察家更通俗地將此視為歐盟“決定命運”的選舉。

根據歐洲議會發布的統計數據顯示,這次選舉的投票率達50.5%,是20年來最高,比2014年的歐洲議會選舉多出8個百分點。初步結果顯示,歐洲各國傳統黨派在這次選舉遭遇重挫,極右派和重視環保議題的綠黨支持率飆升。

勒龐勝出是其中之一。

上一輪法國總統大選,作為法國極右翼政黨候選人,勒龐時隔15年再次闖入“決賽”。儘管法國和美國的選舉制度存在很大差異,但從民粹主義的角度來講,“勒龐現象”和“特朗普現象”有相通之處,極右翼政黨和主流政黨正在歷史的漩渦中較量,如果主流政黨拿不出讓民眾認可的改革方案,幾乎相當於不進則退。

攜帶反移民、反歐盟立場,讓人相信來勢洶洶的勒龐如果成功一定並非僥倖。多年來由於法國在經濟發展、外來移民和文化融合等方面的問題難以解決,政治生態早已悄然生變。

政治疏離和經濟排外的情緒在歐洲大陸蔓延發酵,並以各種匪夷所思的形式爆發出來。

比如當初卡梅倫自己也沒想到“說走就能走”的那場投票。事實上,歐洲一直沒能趕走英國脫歐後的疑惑和金融危機以來始終未曾消散的全球化焦慮。

焦慮來有時來自具體的困境,有時也來自於抽象的煩惱。歐洲經歷過人口結構轉型衝擊、難民潮的洗禮、金融危機的掃蕩,歐洲各國正承受著國際影響力下降和財政緊縮政策帶來的負面影響。

極右勢力打著自保的名義走向封閉的圍城,對過去以合力一體化為核心的歐洲秩序發起前所未有的挑戰,正如美國揮起貿易大棒,挑動全球產業分工鏈條,向全球化發起衝擊,將置身其中的彼此一起推向危險的境地。

儘管上一次在總統決勝局輸給了馬克龍,勒龐顯然並不甘心原地踏步。她不再希望簡單的“Frexit”退出歐盟,而是正與其他民粹主義、極右翼國家盟友一道,尋求從內部瓦解歐盟,推動她所說的“民族國家聯盟”。

歐洲的未來到底在哪裡?極右翼也許一時還給不出像樣的答案。

開放、包容與多元曾是歐洲人的根本理念和價值觀,是經過戰爭與繁榮之後理性發散出的耀眼光芒,也是一體化能夠遠走的精神內核。如今自利主義和單邊主義的國際行動越來越放飛自我,關於“世界是平的”、普遍繁榮和美麗新世界的願景漸漸退縮。

在一戰結束100多年後的今天,歐洲離理想中的樣子更近了嗎?

歷史弔詭地與理想主義開玩笑。

三年前,英國脫歐幾乎推倒了全球化進程逆轉的第一塊多米諾骨牌。三年後,當特蕾莎梅哽咽告別的時候,無論是選擇出走的英國還是它背後的大陸,都沒有比昨天更好。

茨威格在“昨日世界”裡的擔心不無道理:“在巨大的風暴早已將太平世界擊得粉碎,那個太平世界無非是空中樓閣。”

文 | 大 桃

排 | 芃 砸

原 創 聲 明

轉 載 請 注

微信 | 微博 | 豆瓣 | 知乎 | 頭條

【 21號騎象人 】

心中有象 ▪︎ 不馭則剛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