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應對100億人口,中國急需推廣的“懶人耕作”

新來的朋友,相識是緣。克驕願成為你的朋友。

到2050年,全球人口估計將達到100億,要確保到世界糧食需求得到滿足,全球糧食產量將翻一番。要提高如此規模的農業產量,對農業部門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首先是水資源的管理。撒哈拉

為應對100億人口,中國急需推廣的“懶人耕作”

以南非洲是這一挑戰的中心。到2050年,該地區的人口將增加一倍以上,達到近25億人,佔世界預計人口的25%。其中一半生活在極度貧困中,四分之一營養不良,五分之一面臨嚴重缺水。儘管近三分之二的人口是農村人口,但大部分土地上的農業受到水資源稀缺、多變和不可預測的限制。

小規模水資源利用方法包括梯田

為應對100億人口,中國急需推廣的“懶人耕作”

,以保存土壤水分,如著名的肯尼亞馬查科斯的範雅茹梯田;或者像厄立特里亞和以色列廣泛使用的那樣,利用水壩和溝渠將徑流引入農田。在墨西哥北部、埃塞俄比亞、蘇丹和印度等地使用的池塘、水箱和沙土地下儲存系統提供了另一種方法。這些系統加在一起可以承受相當於幾個雨季的洪水,足以彌補長達一個月的乾旱期。

自上世紀80年代以來,包括肯尼亞和坦桑尼亞在內的一些非洲國家的非政府組織和包括聯合國在內的發展組織已經向這些國家引進了集水技術。它提高了作物產量的穩定性,並能將產量從每公頃1噸提高到3-4噸。

這項技術在其他地方也得到了驗證。在印度,一些州政府和社區組織恢復了採水方法。卡納塔克邦在其所有30個地區進行了土地和水資源綜合管理(包括採水)的試點,以提高作物產量。水壩、溝渠和池塘,加上水、營養和作物管理的改善,使印度的作物產量從每公頃約1噸增加到5噸。中國乾旱的甘肅省使用小型球形地下蓄水池

為應對100億人口,中國急需推廣的“懶人耕作”

收集雨水,為200萬人口的家庭供水,農業用水也越來越多。

其次是改進耕作方式。中國曆來重視精耕細作,一個種植期,對土地進行多次的深耕。提高產量還需要土壤、養分和作物管理戰略。最有希望的做法之一是放棄犁,犁地將土壤暴露在陽光和氧氣下導致二氧化碳的排放。犁地使土壤變得密實並結殼,減少了雨水滲入並增加地面徑流。保護性耕作避免了將土壤翻耕,使其結構和微生物得以生長。

保護性耕作是以機械化作業為主要手段,採取少耕或免耕方法,將耕作減少到只要能保證種子發芽即可,用農作物秸稈及殘茬覆蓋地表,並主要用農藥來控制雜草和病蟲害的一種耕作技術。隨著傳統翻耕技術的發展,人類和自然的矛盾愈來愈突出,比如耕翻作業除掉地面殘茬、雜草固然有利於播種,但同時也破壞了對地面的保護,導致土壤風蝕、水蝕加劇;旋耕切碎土壤,創造了鬆軟細碎的種床,但同時又消滅了土壤中的蚯蚓與生物,使土壤慢慢失去活性。

為應對100億人口,中國急需推廣的“懶人耕作”

如果將保護性耕作應用於世界農田,每年可增加10億噸碳吸收,相當於目前全球碳排放的九分之一。它將有三個好處:減緩氣候變化;增加雨水利用以增加作物產量;通過減少地表徑流減少土壤退化。在美國超過三分之一的農田上使用的這種方法,在非洲越來越多地被採用,例如在埃塞俄比亞、贊比亞和津巴布韋。

德克薩斯州1983-1987年不同耕作法種植高粱試驗結果表明:免耕的產量最高,為141(T/HM),比最低的旋耕85(T/HM)高56(T/HM),高出65.8%。免耕是名符其實的懶人討好的方法。

歡迎討論。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