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發達國家農業發展模式,看全球農業未來發展趨勢

物聯網農業、大數據農業、信息化農業、智能農業……隨著各發達國家農業技術的傳入,這些詞彙逐漸被我們所熟知,發達國家的農業發展模式,更是成為我們學習的“標杆”。在分析各發達國家農業的發展模式之後,《有農有藝》全球農業研究室的小夥伴認為全球農業未來的發展主要有以下三大趨勢:

從發達國家農業發展模式,看全球農業未來發展趨勢

現代農業將取代傳統農業

從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的轉變過程,就是將工業要素投入農業來替代傳統要素的過程。主要表現為以機械作業替代畜力和手工作業;以有機肥投入要素替代化肥等工業投入要素;依靠科學知識和實驗的農業替代依靠經驗的農業;以專業化的商品性農業替代產品自產自銷為主的自給性農業。

發達國家的農業模式主要有三種:一是以美國、加拿大、澳大利亞等國為代表的農業機械化模式,首要目的是提高勞動生產率;二是以日本、荷蘭、以色列等國為代表的生物技術化模式,首要目的是提高土地產出率;三是以法國、德國等國為代表的農業機械化和生物技術化兼顧模式。

無論採取哪種農業模式,各國都進入了以機械化、良種化、化學化、電氣化、信息化等為主要內容的全面農業現代化。

從發達國家農業發展模式,看全球農業未來發展趨勢

信息技術成為提高農業現代化水平的重要手段

農業信息技術能為農業生產者、經營者、管理者和研究者提供各種信息支持和服務,已經廣泛應用於農業的各個環節。空間信息技術是20世紀60年代興起的一門新興技術,主要包括衛星定位系統(GPS)、地理信息系統(GIS)和遙感(RS)的理論與技術,同時結合計算機技術和通訊技術。

農業是應用空間信息技術最早、最成熟的領域。精確農業是一種現代化的農業生產方式,它將現代信息技術與農學、地理學、生態學、土壤學、植物生理學等基礎學科有機的結合起來。將農田劃分為一個個小區(每平方米或每百平方米為一個小區)或地塊,在農作物從種植、田間管理,直至最終收穫的全過程中,運用3S技術實時地獲取每個小區的土壤、作物生長及疫病信息,診斷作物空間上差異的原因,並對不同地塊制定有針對性的農作措施,定位、定量、定時地在每一個小區上進行精準的灌溉、施肥、噴藥,以求達到最大限度地提高水肥和藥的利用效率,減少環境汙染的目的。

從發達國家農業發展模式,看全球農業未來發展趨勢

循環農業、低碳農業成為實現農業可持續發展的重要途徑

循環農業是一種環境友好型的農作方式,也是能夠帶來較好社會效益、經濟效益和生態效益的農業模式。國外已經發展出了多種循環農業模式,如物質再利用模式、減少資源投入模式、廢棄物資源化模式等。發展循環農業能夠促進農作物系統中的各種農業資源高效流動與利用,如秸稈還田、用有機肥替代化肥、利用生物相剋防治病蟲害、農牧結合、廢棄物綜合利用等,實現節能減排與農民增收的目標。

低碳農業是一種儘量減少各種資源的投入、減少碳排放的農業模式,是可持續發展的農業。發展低碳農業主要是通過合理且更有效率的使用化肥、節水灌溉、節能耕作等,實現節肥、節藥、節水、節能的目的。

從發達國家農業發展模式,看全球農業未來發展趨勢

工業技術廣泛應用於農業,使農業發展的同時,需要投入的資源也越來越多,環境汙染越來越嚴重,如過度使用化肥、農藥造成土壤汙染,焚燒秸稈造成大氣汙染和土壤氮、磷、鉀的缺失,畜禽糞便大量排放造成水體汙染,溫室農業產生的塑料等廢棄物對環境造成汙染等,發展循環農業、低碳農業成為必然趨勢。

從整體上看,農業將更注重科技與人文的結合,在提升農業科技水平的同時,保證人與自然的和諧。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