閩清縣發展特色產業 著力解決精準扶貧難題

農業 合作社 種植業 黑木耳 福州新聞網 2017-03-29
閩清縣發展特色產業 著力解決精準扶貧難題

閩清縣貧困戶楊武想通過小額貼息貸款及中央扶持資金等,發展食用菌實現脫貧。記者池遠 攝

福州新聞網3月17日訊(福州日報記者 歐陽進權 通訊員 陳榮 黃偉程)閩清全縣有貧困戶803戶,去年711戶已實現脫貧,今年閩清還有92戶314人的脫貧任務,分佈在8個鄉鎮45個村。針對今年全面實現脫貧的目標,閩清縣探索出不少好做法、好經驗,著力解決“誰來扶”“怎麼扶”“如何防止返貧”的精準扶貧的難題,比如讓貧困戶增強“造血”功能,加入合作社,生產閩清特色商品,原料和銷路都有保障;讓貧困戶擔任造福工程小區管理人員,解決貧困戶長期就業問題。

茶口粉幹是塔莊鎮特色產業,它與橄欖、糟菜被譽為“閩清三寶”。

在茶口村,嚴仕坦一家4口,因殘致貧,嚴仕坦72歲,二級殘疾,兒子嚴生斌和兒媳王小琴學做粉幹,並掌握了生產粉乾製作技術。為了全家生活更好,嚴生斌夫妻倆去年6月份,在鎮村幹部的幫助下建好一座簡易的生產加工作坊,併購進粉乾製作設備,準備開始生產粉幹。然而,一場百年一遇的“梅溪流域特大洪災”將他家房屋沖毀,米粉作坊及其機械設備受損嚴重。納入災後重建對象後,2016年底新房原址建成,嚴仕坦一家搬入新居。

塔莊鎮黨委書記林燕青說,去年洪災過後,嚴仕坦一家收到了各類補助、愛心捐助以及保險賠款,按此計算,他們家2016年已實現脫貧,但為了增強貧困戶“造血”功能,確保其穩定脫貧,鎮包戶責任人及村主幹、貧困戶三方共同探討,春節期間制定了新的幫扶方案。

根據新方案,塔莊鎮幫助他們儘快啟動粉幹生產,比如聯繫機械維修工修復因水災造成的機械故障,聯繫泥瓦匠修復作坊廠房,聯繫工人安裝廠房屋頂棚和圍欄,並多次安排人員清理廠房衛生。為了解除其生產後顧之憂,在鎮政府牽頭下,嚴仕坦一家加入老林粉幹專業合作社,由合作社統一提供原料(大米),加工出來的粉幹由合作社統一收購,確保了該貧困戶粉幹生產的質量和銷量。

塔莊鎮政府下一步將把嚴仕坦一家列入“雨露計劃”——粉幹加工培訓計劃,讓嚴生斌和王小琴參加培訓,進一步提高粉幹生產能力,規範粉乾製作工藝。鎮政府還協助其孫女申報學前教育每學年2000元的補助資金。嚴生斌說,今年開始製作粉幹後,在粉乾製作季節,按照每500克1元的利潤計算,他們家每天將增加400元收入,一年除去陰雨天氣,按125天算的話,一年就可以增加5萬元左右的收入。

東橋鎮竹嶺村建檔立卡貧困戶楊武想則受益於上世紀90年代造福工程,如今在交通便利的北洋村通過小額貼息貸款種植黑木耳,去年人均收入達4930.5元,超過省定貧困線。

楊武想一家5口,因病致貧,母親年老多病,妻子2015年患子宮癌,2個兒子在讀書。幫扶人針對楊武想上世紀九十年代在老家曾種植食用菌的情況,鼓勵楊武想重新嘗試種植食用菌。為解決生產資金問題,促其對接信用社,爭取小額貼息貸款5萬元和中央扶持資金3000元,種植了食用菌(黑木耳)2萬筒。

楊武想說,他今年計劃繼續利用小額貼息貸款資金,擴大種植規模,制菌3萬袋以上,通過培訓提高種植水平,預計今年純收入達4萬元以上。

東橋鎮通過食用菌產業帶動貧困戶脫貧致富,有6戶戶均收入達到1.5萬元以上。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