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衛生:“搭上身家性命”帶鄉親致富

農民 農村 三農 農村改革 中國經濟網 2017-05-19

有一種人,看似平凡無奇,他卻能成就不平凡的業績;有一種精神,看似樸實無華,它卻代表著最根本的職業素養……那就是“勞模精神”。

河南省十次黨代會明確提出了工作要求,讓中原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進程中更加出彩。

近日, 河南省委網信辦特主辦“我為中原出彩做貢獻”網絡主題宣傳活動, 深入挖掘宣傳河南省各行各業湧現出的“出彩”典型人物,凝聚強大社會正能量,為讓中原更加出彩營造良好輿論氛圍。大河網記者跟隨採訪團感受“勞模精神”,為您展示各地各行業勞模的風采!

孟衛生:“搭上身家性命”帶鄉親致富

變賣自己的房產汽車,外借親朋好友,招商引資,可以說是“搭上身家性命”籌集了5000萬,響應政府“迴歸招商、親情招商”的號召返鄉創業,在深山村建一個現代化的觀光園,發展生態觀光農業,力求帶動鄉親們致富摘帽。這就是安陽市龍安區善應鎮化象村村民孟衛生的舉動。

善應鎮黨委副書記王建軍這樣評價他,為了這個項目,孟衛生可以說是搭上了身家性命,政府也籌集2000多萬元資金投入硬件設施的建設,政府也是拼了。

窮則思變,變則通

化象村,位於安陽市龍安區善應鎮,地處安陽與鶴壁市交界處,小南海水庫上游,是一個水庫移民村。原來村子有1000多口人,後來因為沒有收入,土地貧瘠,村民紛紛外遷戶口或外出打工,只剩下了100多人,是十里八村有名的偏遠貧困村。

上世紀70年代,村裡吃水比較困難,條件好的家庭就自己打井,年紀大的老人走不動路就只能去其他家借水喝。在最困難的時代,村子可以說是窮到了骨頭縫裡,讓村支書頭疼的無從下手。

窮則思變,變則通。化象村村民意識到只有自力更生才能徹底改變貧窮的命運。近年來,經過村支兩委的共同努力,把外出拼搏30年創業成功的孟衛生從鶴壁山城區招回家鄉,希望其出資幫助家鄉建設,改變村莊的落後面貌。

2011年3月,孟衛生經過多次考察,最終把改變全村命運的“寶”押在生態觀光園建設上,他和當地政府共同籌集資金8000萬元致力於發展生態觀光農業。

化象村雖然偏僻遙遠,但卻擁有豐富的山地資源,其中山坡地200畝,荒坡面積5200畝。在別人眼裡,那只是終年不長莊稼的貧瘠之地而已,可在孟衛生眼裡,那裡是生他養他的家鄉,是沉睡的寶藏。他對這裡是有感情的,他不能眼睜睜看著鄉親們生活在水深火熱中。

2011年,經過與村民協商,孟衛生對5200畝荒山進行了承包,200畝土地實施了流轉,使村民能夠既在家門口乾活兒,又能收土地租金;2013年,他採取村民用老房子自願入股的方式,將村30套老房子改造成農家院,為遊客提供住宿、餐飲、婚紗攝影、生物寫生等多種服務,年底村民按股分紅,使閒置的老房子成為農民致富的資源。

孟衛生:“搭上身家性命”帶鄉親致富

昨天是農民,現在是工人

現在的化象村家家都吃上了純淨水,村子裡打了360多米的深井泵。修路搭橋,將原來只有3米寬的道路擴展到了8米,以保證生態園搞活動的時候前來遊玩的客人不堵車。

在生態園建成之後,化象村出現了人口回遷的情況。村民們紛紛回到家鄉,目前在冊的人口有427人。除了當地的村民,鄰村的甚至鶴壁的村民都來生態園打工,之前都是外出打工,現在年輕人迴流,在當地安家落戶。“在自己家門口當家作主,在自己的土地上賺錢幹活,多自在啊,誰願意跑出去背井離鄉啊。”王建軍告訴大河網記者,原來村民人均年收入也就幾百塊錢,2012年不超過1000多塊錢,現在每年光開工資就達到2000多萬。

今年53歲的村民趙榮英現在就在生態園的大食堂做服務員。“我家總共5口人,三個孩子,以前家裡有兩畝地,主要靠外出打工養家,村裡開了生態園之後就回家了,把土地承包給這個項目,想幹活的可以打工賺錢,不想在這的可以外出打工等著過年分紅。”趙榮英現在一個月收入1500元錢,丈夫在採摘園工作,一個月收入3000多元,提起現在的工作,她笑得合不攏嘴。

5組村民武保明告訴記者,他現在在山上修路一天能賺100多塊錢,“以前因為缺水,靠天吃飯,土地貧瘠不長莊稼,慢慢就荒了。項目開展土地流轉之後,不僅路變好了,我們也有活幹了,每家每戶都可以拿到補償費,還能入股分紅,農民立馬翻身當老闆了。”

下一步,現任村支孟衛生將帶領村民們擴大項目建設,確定建設風車節觀賞走廊、水上樂園、小吃一條街、愛情長廊等項目,力爭把景區打造成人人有股份,年終能分紅的真正的中國美麗鄉村。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