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頭大黃牛

農民 不完美媽媽 農村 水牛 中國鄉村美文 2019-05-06
那頭大黃牛

那一頭大黃牛

在那農民靠天吃飯,點燈還用油的年代,我知青插隊所在的生產隊,那一年,一頭大黃牛生病了,就像一枚炸彈,隊裡上百十號老少都懵了!牛,對莊戶人家意味著什麼?那就是大家豐收的願景和期望。耕地的農民扶著犁耙、口裡打著哩哩、握著鞭子,就如同握住了一片豐收的光景。

我們隊裡總共四頭牛,一頭水牛,兩頭黃牛,還有一個剛出生不久牛寶寶。幾頭牛中,大黃牛正值壯年,雖然已經是一個小牛犢子的媽媽,但身軀依然壯實而挺拔、四蹄堅強而有力,隊裡的農活打場、耙地,運大糞樣樣少不了它,這是一頭極為出色的牛,是一頭肯出力、不偷懶的好把式,深得全村人的喜愛。老隊長更是對它百般呵護,專門派了全村德高望重的牛倌高老爹飼養它,這高老爹吃住在牛棚,就連夜裡也要起來為它加水、添料、刷身子。每年除夕,還專門為它煮上一鍋白米飯犒勞,邊喂邊唸叨:“打一千,罵一萬,三十晚上一頓飯”。每當雨雪天氣,人們幹不了地裡的農活時,全隊人都集中起來,坐在牛棚的草料上開會,老隊長嚴格規定婦女們不許納鞋底,那是擔心嫂子大媽們,不小心把針掉在草裡,那會要了牛們的命。誰要在牛幹活的時候對它抽鞭子,老隊長比抽在自己身上還要難受,必定要狠狠訓斥那心狠手辣的人,高老爹就更是不依不饒啦。

那頭大黃牛

悲劇的發生始於牛倌對牛的愛護,為了讓大黃牛能在產後多產奶,儘快恢復體力,高老爹餵了大黃牛一些泡好的黃豆,不知道這牛是受了風寒還是其他什麼原因,導致消化不良。大黃牛吃了漲肚子,肚皮漲得圓滾滾的,經脈都看得非常清楚,大黃牛淒厲哞叫痛苦的聲音,讓徹夜未眠的高老爹實在一個難受,寄希望於散步可以促進消化,就牽引著牛在打穀場上繞圈轉悠,轉來轉去想不出什麼好招,場上的人越聚越多。大家都默默地注視著大黃牛,在艱難地挪動著每一步,不諳世事的小牛犢,還不知道母親的痛苦,還在哞哞叫著,撒嬌地拱到牛媽媽的肚子下面找奶喝,舐犢情深的大黃牛那眷念的眼神,始終沒有離開過自己的孩子,又像是在和小牛犢作最後的告別。高老爹一手拿著牽牛繩、一隻手不斷在牛的耳朵上摩挲著,難以割捨。對牛所有的厚愛,似乎都傾注在那手掌和牛耳的接觸中了。而大黃牛那憂傷的眸子,就像兩根針紮在人們的心裡,時間就那樣在滿場的期待不安中,慢慢的過去了,牛的腳步和人們的心情越發沉重,直到大黃牛再也邁不開步。麥場上靜極了,靜得地上掉根針都可以聽得見,大家不敢再言語,可憐那大黃牛不一會兒就痛苦地抽搐了起來,身子搖晃了幾下,便轟然倒地。幾位老農民眼含著熱淚,“太可惜了”!老隊長踉蹌著俯下身來,撫摸著尚帶著體溫的大黃牛,默默無語。此時無聲勝有聲,一切盡在不言中。高老爹緊皺的眉頭,形成了一個“川”,拿著菸袋的手巍巍顫抖著,這是他最痛苦的表情,全隊的人都圍在大黃牛身邊……

現在的人絕對想象不出那個年代,農民對牛的感情是如此這般的深厚,視牛為珍寶,視牛為朋友。在農村插隊的日子裡,我親歷了牛無私的奉獻的精神,也看到了農民朋友對牛是怎樣的一種尊重。牛的腳踏實地和堅韌不拔的品格,始終激勵著我度過那艱難困苦的歲月。雖然時隔40多年之久。令人心痛的牛殤、那一幅悲壯的畫面時不時的會在我腦海閃現、定格,觸痛我的心靈,久久揮之不去。

那頭大黃牛

組稿:中鄉美駐江蘇選稿基地編輯 黃迎紅

稿件管理:野狼

稿件審閱:康書秀

簡評:作者通過對生產隊大黃牛及其飼養倌的仔細觀察,把養牛倌及生產隊長等愛牛如子的情感寫的真實而又細膩,同時,也反映出當時農業的真實現狀,並融入了真情實感。

作者簡介:陳亞林 1957年生,大專文化,石化廠職工學校政治教員,2007年退休。在《淮安日報》《淮海晚報》《清河之窗》發表過通訊、散文、遊記等,在《淮海晚報》做過個人專欄,多項徵文比賽中獲獎。博客收錄文字近50萬。


投稿諮詢微信:zxm549750302

雜誌徵文投稿郵箱:[email protected]

普通投稿郵箱:[email protected]

投稿必須原創首發杜絕抄襲,文責自負

本文為中鄉美原創作品,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