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訓“山西護工” 實現貧困人口轉移就業增收脫貧

農村改革 十三五 計劃生育 社會 山西新聞網 2017-04-01

今年49歲的王喜才,是寧武縣餘莊鄉石咀頭村的貧困戶。從小家裡貧困,王喜才的弟弟比他小3歲,至今沒有娶媳婦。十年前他61歲的母親得了直腸癌,住院手術、化療、用藥,讓本來就不富裕的家庭欠債好幾萬。他父親一輩子勤勞種地,不但沒有脫貧致富,在母親病危和債務的雙重壓力下,一病不起,母親還沒出院,他就去世了。

王喜才的父親突然走了,母親手術後的身體既需要人照顧,還需要繼續用藥和加強營養。兩個上學的孩子和家裡的日常生活都需要錢,加上鉅額的外債,僅靠一家人種地和農閒時打點零工,日子過得越來越緊巴。正當他為生計發愁時,寧武縣委縣政府派人到村裡來技術幫扶,建議他參加“山西護工”培訓。

3月30日,在太原市衛生學校學術禮堂,王喜才作為貧困學員代表發言。省衛計委薛平專員、省教育廳王耿升處長、省扶貧辦張俊彥站長參加了“忻州護工”培育培訓班開班儀式。

到2020年,全省60歲以上老年人將達到557萬人,需要護理員近5萬名。通過這一組數據顯示,城市人口老齡化面臨的形勢越來越嚴重,人民群眾特別是老弱群體對輔助護理服務的需求在日益增長。

據悉,為加快我省社會服務業發展,滿足人民群眾多層次、全方位的健康服務需求,落實精準扶貧基本方略,拓展貧困人口就業增收渠道,省委、省政府在“十三五”期間提出了由省衛生計生、人力資源社會保障、財政、民政、教育、商務、扶貧開發、工會、婦聯、共青團等部門組織的10萬名護工的培訓就業計劃,該就業計劃將帶動10萬個以上貧困家庭脫貧增收。

“扶貧先扶智”,治貧先助“技”,省委、省政府在“十三五”期間提出“山西護工”培訓就業計劃與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相得益彰。在全面建成小康路上和脫貧攻堅過程中,讓脫貧人口不僅能夠“站起來”而且要能夠“走得遠”,由“輸血”變“造血”,實現貧困人口轉移就業增收脫貧。 (高芳芳)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