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順縣白雲山鎮:鄉鎮平臺公司實體化經營讓貧困群眾有效脫貧!

農村 三農 農民 農村改革 長順宣傳 長順宣傳 2017-10-14

脫貧攻堅,農村靠什麼?靠的是調整產業結構。然而,在農村,受地域、規模等因素限制,農產品綜合效益很難達到理想的狀態。

不怕貧困深,只要辦法新。在長順縣,有一個鄉鎮,把建設以鄉(鎮)為主體的農業投資平臺公司作為破解貧困村農業結構調整中種植規模小、散、亂,產品銷售效益低的重要舉措,採取政府專班+平臺公司+發展能人,貧困戶入股的方式走出了一條山區產業扶貧的新路,有效解決了山區農業結構調整難,貧困戶增收脫貧難的問題。這個鄉鎮名稱白雲山鎮。

長順縣白雲山鎮:鄉鎮平臺公司實體化經營讓貧困群眾有效脫貧!

長順縣白雲山鎮轄7個行政村,150個村民組,124個自然寨,總人口23546人,農業人口19960人。總面積188.8平方公里,耕地面積38033畝(其中稻田14571畝,旱地23462畝)。糧食作物以水稻、玉米、小麥為主,經濟作物以刺梨、烤煙、油菜為主。

統計數據顯示,自今年3月份,長順縣白雲山鎮成立農業平臺公司以來,共流轉土地面積1926畝。建設實施生產開發500畝以上蔬菜種植基地3個,涉及農戶269戶,其中貧困戶84戶。通過近5個月的生產經營,解決群眾務工10500人次,支付務工費73.5萬元,其中貧困戶3276人次,22.93萬元。預計到今年年底,平臺公司可收入190萬元,扣除生產成本利潤可達35萬元左右,可獲利155萬元,同時帶動利益鏈接的135戶貧困戶戶均增收2500元以上。

強化平臺公司實體化有效經營

搭建平臺抓引領。今年5月,長順縣白雲山鎮組織全體鎮村幹部召開籌備大會,指定專業人員負責公司註冊,同時成立政府工作專班,成立了由政府全額投資的農業開發平臺公司——雲山領創農業開發有限公司。公司按“書記抓、抓書記”的模式,強化平臺公司在產業基地建設、農業產業結構調整等方面承接項目和扶貧資金投入。

按照計劃,公司採取“政府專班+平臺公司+能人”的“一級人員”運作模式,即由政府主要領導、鎮農業分管領導、農業服務中心負責人負責產業發展指導、各類項目資金整合、相關部門的對接,平臺公司董事長、經理、財務人員負責協調現場管理和對接市場銷售,每個基地選3-5名能人按佔一定股份參與經營性收益分紅;同時採取“平臺公司+能人+農戶”的“二級人員”運作模式,避免項目資金“壘大戶”等現象的發生,逐漸消除部分群眾對扶貧項目的一些擔心與偏見,逐漸改變部分合作社有名無實,不能發揮示範帶動作用、不能調動群眾產業發展積極性等困境。

長順縣白雲山鎮:鄉鎮平臺公司實體化經營讓貧困群眾有效脫貧!

強化運作抓效益。平臺公司探索建立了“主體經營、效益三分、多股並行、量化增收”的運作模式,進一步密切了平臺公司與土地流轉戶、貧困群眾之間的利益鏈接力度,有力地激發了貧困群眾自我發展的內生動力。

“我家裡有8畝地,現在都流轉給他們種辣椒了,我在這裡給他們做活路一個月還有2000多塊錢,加上地租比我自己種划算多了。”每天按時“上班下班”,每月按時領工資,來自翁糯二組貧困戶陸曉秀對目前的生活很滿意。“土地流轉費每年3000元,在蔬菜基地務工,每個月2100元,還有蔬菜基地分紅......”算上丈夫打零工的收入,陸曉秀全家年收入比以前增加了好幾倍。

像陸曉秀這樣的村民大有人在。今年72歲的花芽組龔仁秀和老伴帶著兩個孫子在家,每天在基地裡輕輕鬆鬆掙80塊錢,比起以前上山挖草藥換錢不知強了多少倍。

長順縣白雲山鎮:鄉鎮平臺公司實體化經營讓貧困群眾有效脫貧!

“為幫助貧困戶脫貧,基地降低招聘門檻,優先錄用低收入群眾,儘量照顧因病返貧、殘疾、超齡留守老人等。”基地管理人員夏小丙說,現在基地每天都可以解決移民小區180人的就業問題。

雲山領創農業開發有限公司作為經營主體,一方面集中進行土地流轉規模化經營,逐步形成“做給群眾看、帶著群眾幹、幫助群眾賺”的氛圍,另一方面按照統一規劃、統一物資、統一技術、統一包裝、統一銷售“五統一”的方法來解決種植技術與市場銷售等問題。蔬菜種植基地所產生的效益由平臺公司、入股參與能人、土地流轉農戶按一定的比例分配。

在基地運作成形後,公司有償將基地流轉的土地進行網格化分區,根據個人種植和管理能力量化股份交給當地貧困戶或鎮區易地移民搬遷戶進行種植,將群眾轉為產業工人和職業化農民,公司職能在此轉為負責向種植戶回購產品進行銷售。通過基地發展,進一步深化了“資源變股權、資金變股金、農民變股民”的“三變”改革,促進了“生產合作、供銷合作、信用合作、勞務合作”“四位一體”新型合作模式,真正體現多股並行、量化增收的惠農好政策。

探索“四個三”,“五步走”實現“三目標”

在產業結構調整過程中,白雲山鎮立足原有烤煙種植大鎮的基礎條件,充分利用好菸葉生產計劃調整後空閒的育苗大棚和煙水配套設施,積極探索以“四個三”制度為保障,按“五步走”菸農變菜農實現“三個目標”的4+5+3的工作模式。

長順縣白雲山鎮:鄉鎮平臺公司實體化經營讓貧困群眾有效脫貧!

以“四個三”制度為保障。公司建立了政府負責監督與拓展市場,能人負責種植技術市場營銷與培訓帶動貧困戶參與,貧困戶負責土地入股與務工的“三責任”保障制度;建立了確保財政扶貧資金投入量化到貧困戶,確保能人利益落到實處,確保鎮政府對平臺公司的絕對控制的“三確保”保障制度;建立了政府委派專業技術人員或村兩委人員不準在公司領取任何報酬,能人入股的現金不準分紅,公司不準為鎮政府或有關部門支付任何不合理的費用“三不準”保障制度;建檔立卡貧困戶在企業就業優先,土地入股農戶就業優先,搬遷戶就業優先的“三優先”保障制度。

“五步走”實現三個目標。對全鎮200畝以上集中連片土地,有水利、機耕道等基礎配套且土質適宜種植蔬菜的土地,傳統菸葉種植大戶、蔬菜種植戶進行調查統計,建檔立卡,為下一步菸農變菜農奠定一定的基礎。召開全鎮烤煙大戶和蔬菜種植戶的群眾會、田坎會、院壩會等加大宣傳動員,為群眾講清產業結構調整的政策導向,算清蔬菜種植的經濟賬,動員菸農向菜農轉型,動員散戶抱團發展。以現有的種植基地為依託,以實幹代實訓開展相應的種植管理技術培訓,逐步引導基地周邊群眾自我發展。

長順縣白雲山鎮:鄉鎮平臺公司實體化經營讓貧困群眾有效脫貧!

36歲的夏小丙是白雲山鎮改堯社區花芽組組長,家裡7口人,上有兩位70多歲的父母,下有3個正在讀書的孩子。以前幹過泥水工,擺攤賣過蔬菜,當過烤煙種植大戶。2017年,在政府工作專班的動員下,不僅動員自己的6位親戚朋友積極加入,還利用自家土地和自己流轉的20多畝土地入股“雲山領創農業開發有限公司”,自己還在蔬菜基地當管理員,爭當花芽組致富帶頭人。夏小丙常說:“我一個人富不算富,只有大家一起富了我才算富,只要我們花芽蔬菜基地搞好、搞活,我們附近的剩餘勞動力就業問題就能得到解決了,大家的生活就會越過越好”

深化“一主經營、收益多分”的經營模式,以平臺公司為承接扶貧資金入股的主體,量化入股資金鍊接貧困戶,按每年不低於8%的收益分紅帶動貧困群眾增收。創新積分種菜的產業激勵機制,在500畝集中連片的產業規劃範圍內,鼓勵建檔立卡的蔬菜種植大戶或散戶流轉土地開展蔬菜種植,激勵群眾參與產業發展和提升種植管理水平的積極性。在引導貧困戶參與發展上,在基地務工或者參與公司發展的,同工同酬,同地同價,但重點給予貧困戶思想動員、技術培訓和發展獎勵,對在產業發展中湧現的一批貧困戶致富典型,在全鎮大張旗鼓地表彰脫貧先進戶,先進個人,廣泛動員貧困戶參與、動員散戶抱團發展、動員社會資本注入。招商引資或爭取項目資金投入,重點解決好蔬菜基地供排水、噴滴灌及育苗溫室大棚等基礎設施配套。參照烤煙產業發展模式,以平臺公司為龍頭、以縣出臺的蔬菜品類收購保底價格政策為保障,將白雲山鎮農產品集散中心(農產品交易市場)作為各種蔬菜的固定集散點,配套建設冷庫、冷鏈物流配送中心等,解決群眾賣菜難的問題。

長順縣白雲山鎮:鄉鎮平臺公司實體化經營讓貧困群眾有效脫貧!

該鎮以當前全省開展脫貧攻堅秋季攻勢為契機,積極搶抓農時、利用好今秋明春土地流轉的有利時機,努力以“消除主要公路沿線原則上不再種植玉米等傳統農經作物”為目標,以此實現菸農變菜農,農特產品大集中;實現散戶變集體,土地資源大整合;實現平臺公司職能由主導生產向拓展市場轉變,逐步轉變群眾傳統農業的種植習慣,實現全鎮產業結構調整“大裂變”。

(馮小燕)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