慶陽市創新發展模式加快推進扶貧攻堅系列報道之一

農村改革 農村 三農 林業 每日甘肅網 2017-08-27

海升模式這三年

記者 鞏大洲

一陣雷雨剛過,陸愛霞又習慣地來到家門口不遠的果園裡。雖然這片果園並不是她自己的,但她常年在這裡務工,家裡每年有2萬多元的收入來源於這裡。

陸愛霞是寧縣焦村鎮街上村村民,自從2014年海升集團在這裡建設蘋果示範園,街上村村民又多了一條增收的路子。村民以每畝500元將自己的土地流轉海升集團外,在這裡務工每天會有80元的收入。

新模式帶來的變化

我市是蘋果最佳適生區之一,蘋果在我市被稱為“鐵桿莊稼”。但受勞動力成本增加、果園管理要求提高、市場需求變化等因素影響,我市蘋果產業發展也開始遭遇瓶頸。例如春季蘋果套袋時工價大幅上漲仍一工難求,但如果不套袋就意味著收穫時沒有銷路或者要面對無法收回成本的結果。

海升是一種生產模式。不僅是像陸愛霞一樣的農民,就是許多從事蘋果產業的行內人士,最初對海升的印象也只是一個企業名字。如今,在更多果農的眼裡,它代表著一種模式,意味著一種不同於傳統的生產形式。

8月13日,在寧縣焦村鎮海升蘋果示範園,記者看到,與傳統果園明顯不同的是,所有蘋果都沒有套袋。海升集團技術人員康健斌告訴記者,在嚴格的施肥和噴藥管理前提下,不用套袋完全可以實現果面的鮮亮和農藥無殘留。

變化,遠不至這些。

市果業局局長賈興瑞說,通過海升模式三年來對我市蘋果產業發展的引導,可以看出,和傳統果園管理相比,以矮化密植為核心技術的海升模式最大特點是“三高五化”。三高主要表現在宏觀效益上:高科技,苗木由有性繁殖向自根砧無性繁殖轉變;建設標準定位高,產品走的是高端市場;高效益,當年建園,兩年結果,三年豐產,比傳統果園早掛果3到5年,省水60%,省肥70%,節省土地80%。五化主要是苗木良種化、栽培矮密化、管理機械化、水肥一體化和產品標準化等技術規範。

技術的革新,成為我市蘋果產業對這種生產模式的一種依託。

不僅是供給側的改革

寧縣是我市較早引進海升模式的縣(區),該縣果業局局長範紅年告訴記者,海升模式原本是要解決蘋果產業供給側存在的問題,但因為本土化程度高,已經成為當地產業扶貧的重要模式。他說,寧縣果園面積45萬畝,農民人均蘋果純收入1630元。海升模式的推廣,對降低蘋果生產成本、增加農民純收入起了重要作用。

不僅是成本的降低,海升模式還從其他方面為當地群眾提供了增收渠道。記者瞭解到,目前,海升公司在寧縣、鎮原縣都通過流轉土地建設了蘋果生產基地。以寧縣為例,全縣發展蘋果產業流轉貧困戶土地1.6萬畝,每畝每年500元,每年貧困戶通過流轉土地可收入800萬元。另外,有近萬名貧困人口每年平均在海升集團務工100天以上。

合作建園是海升模式的另一個特點,土地入股、資金入股可以讓當地群眾通過分紅獲得更多的收益。寧縣早勝塬萬畝海升矮化自根砧蘋果基地就是通過股份合作制經營形式建立的,其中群眾入股40%。缺乏自主發展能力的貧困戶,通過流轉精準扶貧貸款給龍頭企業、合作社、產業大戶等,以資金入股的方式,三年一次性獲得7%的分紅收入,戶均分紅收入超過1萬元。缺乏勞動力或者不願意經營土地的貧困戶,通過土地入股的方式參與“海升蘋果”發展,每年可按照入股比例獲得穩定的土地分紅,畝均達到650元。

2016年,寧縣良平鎮老莊村村民李根紅向海升集團流轉承包地12.5畝。2017年3月份開始,李根紅在海升果園帶工,月收入2000元。李根紅的老婆牛會梅在果園從事除草、拉枝等工作,月收入1500元。2017年4月,李根紅又入股寧縣聚農蘋果產業資金專業合作社1萬元,這些資金還會有一定分紅收入。

另外,技術收益、饋贈收益等海升模式衍生的收益也成為群眾“錢袋子”的重要組成。

“同仁法則”成為扶貧鑰匙

把入股的貧困家庭、務工的貧困人員當成自己的合夥人,風險共擔、利益共享,是海升模式除了技術層面之外的一個顯著特點,而這種“同仁法則”的管理模式也成為產業扶貧的一把鑰匙。

記者在海升模式普及較高的寧縣採訪時瞭解到,在海升模式的示範帶動下,各種新型經營主體迅速壯大,這一新型生產模式由“一枝獨秀”變成“遍地開花”。

按照“企業+農戶”模式,寧縣流轉群眾土地和貧困群眾精準扶貧專項貸款建辦標準化示範園,就近吸納群眾入園務工,使農民變成了果農和產業工人。北國春農業、柰源農業、太陽聖火、茁林公司等15家企業在焦村、和盛、早勝等鄉鎮建辦海升模式果園2.8萬畝,示範帶動貧困群眾1560戶。按照“合作社+農戶”模式,以農民專業合作社為主體,貧困群眾通過土地、資金、技術、勞力合作入股,統栽、統管、統銷,發展海升模式蘋果園7400畝,870戶群眾成了這種合作社的主要成員。由家庭農場帶頭,貧困群眾結對幫帶,按照海升模式管理,建成30畝以上海升果園的產業大戶和家庭農場已有141個,果園面積6100畝,310戶貧困群眾從中受益。

石虎祥是寧縣新莊鎮東北門村黨支部書記,2015年,他帶領村上貧困群眾籌資建成20畝海升模式果園。

以海升模式為依託,由村黨支部牽頭,合作社經營,集體建辦,通過壯大村級集體經濟,增加群眾收益,是海升的另一種表現。對這種模式,寧縣為每個村提供30萬元到100萬元的專項貸款支持。目前,全縣以這種形式新建集體果園4300畝,帶動貧困群眾193戶。

記者瞭解到,除了以上形式,自願按照海升模式零散式建園的約有1400多戶,果園面積4200畝。

對廣大貧困戶來說,一種新的生產模式正在讓脫貧的步伐越來越快。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