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於印發山東省鄉村旅遊提檔升級工作方案的通知

農村 三農 農業 林業 未來網新聞 2017-06-08

山東省人民政府辦公廳

關於印發山東省鄉村旅遊提檔升級

工作方案的通知

魯政辦字〔2017〕84號

各市人民政府,各縣(市、區)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門、各直屬機構,各大企業,各高等院校:

經省政府同意,現將《山東省鄉村旅遊提檔升級工作方案》印發給你們,請認真組織實施。

山東省人民政府辦公廳

2017年5月23日

(此件公開發布)

山東省鄉村旅遊提檔升級工作方案

為貫徹落實省委、省政府關於加快旅遊強省建設的部署要求,充分發揮鄉村旅遊在新舊動能轉換工作中的重要作用,進一步調整優化農業產業結構,擴大農民就業,促進農民增收,傳承優秀傳統文化,促進新農村建設,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旅遊需求,加快鄉村旅遊提檔升級,制定本方案。

一、總體要求、基本原則和任務目標

(一)總體要求。深入貫徹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發展理念,堅持鄉村旅遊提檔升級與新型城鎮化、農業現代化以及美麗鄉村建設、鄉村記憶工程、鄉村旅遊扶貧工程相結合,與發展全域旅遊、生態旅遊和推進旅遊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相統一,把鄉村旅遊打造成生產美、生態美、生活美的全域旅遊發展主陣地,促進農村發展、農業轉型、農民增收。

(二)基本原則。

1.堅持資源整合。挖掘利用農業、農村各類資源向旅遊轉化,推進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豐富業態,拉長產業鏈,增加旅遊供給。

2.堅持規模化、品牌化發展。優先支持資源條件好的地區成方連片發展鄉村旅遊,帶動鄉村生態保護、生產發展、生活富裕,使鄉村旅遊成為農村經濟發展中最具活力的增長點。

3.堅持保護農民主體地位。正確處理農民主體與市場化發展的關係,通過鄉村旅遊提檔升級,讓農民成為發展鄉村旅遊的主體和最大受益者。

4.堅持讓遊客滿意。加強旅遊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建設,推行旅遊的標準化、個性化、細微化服務,規範旅遊市場秩序,為遊客創造安全、便捷、放心、舒適的旅遊環境。

(三)任務目標。到2020年,鄉村旅遊消費達到3600億元,年均增幅比全省社會消費總額高5個百分點,直接和間接吸納200萬農民就業。實施鄉村旅遊規模化工程、精品工程、效益提升工程,到“十三五”末,初步打造8個鄉村旅遊連綿帶、100個鄉村旅遊集群片區、300個鄉村旅遊園區和100個旅遊小鎮,建成一批精品酒店、精品民宿、精品節慶活動,規模不斷壯大、業態更加豐富、品質不斷提升、效益顯著增強,把我省打造成為國內領先、國際知名的鄉村休閒度假旅遊目的地。

二、重點工作任務

(一)加強規劃和標準引領。依據《山東省旅遊產業發展總體規劃》,科學安排鄉村旅遊整體佈局,沿交通主幹道、重要河流以及特色資源,構建沿京滬高速鐵路、沂蒙山脈、京杭大運河山東段、濱海沿線的“四縱”,以及沿濟青高速公路南線、濟青高速鐵路、齊長城、黃河的“四橫”旅遊連綿帶,使其相互聯結、相互帶動、相互補充。研究制定山東省鄉村旅遊發展規劃綱要,系統提升縣(市、區)現有鄉村旅遊發展規劃,在鄉村旅遊發展重點區域做好與城鄉總體規劃、土地利用規劃、交通運輸規劃、消防規劃等的銜接,做好與農業發展、環境保護、傳統村落保護等規劃的融合。市、縣政府每年對鄉村旅遊規劃執行情況進行評估並向社會公佈。完善鄉村旅遊標準化體系,制定省級鄉村旅遊強縣(市、區)、強鄉(鎮)、特色村評定標準,修訂完善精品民宿(客棧)和鄉村酒店等級評定標準,引導鄉村旅遊突出特色、做精做細。

(二)推動規模化發展。通過“合作社+農戶”“公司+農戶”“公司+合作社”等模式,在全省打造100個相對集中、業態豐富、功能完善、擁有核心吸引物與綜合競爭力的鄉村旅遊集群片區。其中,依託泰山、蒙山等山嶽資源,打造九女峰休閒度假、沂蒙紅色遊學、崮群觀光體驗等15個集群片區;依託微山湖、東平湖等湖區,打造微山島漁家休閒度假、東平水滸文化體驗等10個集群片區;依託黃河、沂河等重要河流,打造濱州黃河古村風情、臺兒莊運河溼地、沂蒙人家鄉村度假等10個集群片區;依託齊長城、儒家文化等文化資源,打造萊蕪“一線五村”、曲阜石門慢生活等10個集群片區;依託4A級以上旅遊景區,打造蓬萊葡萄酒古堡、淄川繪畫寫生等15個集群片區;依託各市人口、市場優勢,圍繞環城市遊憩帶,支持每個城市打造2-3處鄉村旅遊集群片區。各相關部門要依託自身優勢資源,建設鄉村旅遊園區,水利部門推動現有水利風景區的改造與提升,沿河、湖、渠建設一批水利風景帶,督促、指導戴村壩水利博物館的建設,打造15家省級以上水利風景區。國土資源部門推動沂蒙山國家地質公園創建世界地質公園,指導現有地質公園完善旅遊功能,打造10處地質科普類旅遊園區。農業部門結合農業結構調整,推動各類家庭農場、農業園區和規模化基地提檔升級,拓展觀光采摘、休閒體驗、科普教育、文化創意等功能,打造100個齊魯美麗田園、100個省級休閒農業示範園區。林業部門指導黃河入海口等溼地創建國家5A級景區或生態旅遊示範區,推出15家森林公園。體育部門加快推進青島、煙臺、威海、日照海上運動基地建設;依託黃河、淮河、沂河、小清河以及京杭大運河山東段等重點流域,發展皮劃賽艇、摩托艇、滑水等水上休閒運動項目;加快航空、山地、露營、冰雪、垂釣等戶外健身休閒基地建設;結合地方資源和文化,打造一批能帶動鄉村旅遊的品牌體育賽事,積極創建15個體育文化旅遊特色小鎮。海洋與漁業部門負責建設30處以上省級海洋牧場、10處以上省級休閒漁業公園。科技、旅遊部門合作拓展東營黃河三角洲農業高新技術產業示範區的旅遊功能,依託省級以上農業科技園區打造15處創意農業、休閒農業、高科技農業等新業態園區。旅遊部門重點打造30處鄉村旅遊度假區。住房城鄉建設、旅遊部門按照特色景觀旅遊名鎮標準或3A級以上景區標準,推動省政府確定的100個特色小鎮建成旅遊小鎮。

(三)豐富鄉村旅遊文化內涵。借鑑西班牙等鄉村旅遊發達國家“以利用促保護”的辦法,加大對古村落、古街區、古民居等的保護利用,推出一批古村落度假村、古民居精品民宿。依託非物質文化遺產資源,培育一批陶瓷琉璃村、木版年畫村、刺繡剪紙村、傳統民俗表演村、手工藝製作村等“非遺”村落。依託歷史文化生態資源,融入現代科技,打造一批畫家村、美食村、影視村、藝術村、健身休閒村。充分挖掘農耕文化資源,利用農民傳統的生產和生活方式,推出一批體現山東特色的文化生態博物館、慢生活村落、鄉村慢城,打造一批山會、廟會、鄉村大集等精品鄉村文化活動。開發傳統民族體育項目,推出一批具有地方特色的生日祝壽、婚慶等人生禮儀產品。支持鄉村旅遊點引入呂劇、柳琴、梆子、山東評書等藝術形式,活躍遊客文化生活。文化部門將“文化下鄉”活動與鄉村旅遊結合起來,每年將不少於1/3的文化下鄉活動安排在鄉村旅遊點,定期組織作家、畫家、文藝工作者、非遺項目傳承人等在鄉村旅遊區設點展演和傳技。文物部門要積極推動眾多館藏文物向社會開放。

(四)實施鄉村旅遊精品工程。結合300個鄉村旅遊園區建設,按照國家相關標準,重點打造60個國家級精品園區。住房城鄉建設、旅遊部門以旅遊類小鎮為基礎,創建20個達到國家級特色景觀旅遊名鎮標準或國家5A級景區標準的精品旅遊小鎮。林業、國土資源、海洋與漁業等部門要積極引入旅遊理念,按照各自建設標準和規劃要求,對森林公園、地質公園、海洋公園等進行改造提升,按照不低於20%的比例打造旅遊精品項目。旅遊、文化、住房城鄉建設等部門在濟南周邊、東部沿海以及其他具備條件的地區,按照高端鄉村酒店標準打造20個與鄉村環境融為一體的精品鄉村旅遊酒店。按照外部體現鄉土氣息,衛生間、廚房等內部設施達到五星級標準的要求,改造建設一批精品民宿。文化部門會同旅遊部門挖掘特色民俗,策劃推出具有典型山東特色的10個精品文化旅遊民俗活動、10個精品農事活動。

(五)改善基礎設施條件。鞏固提升“改廚改廁”成果,全面實施餐飲質量安全提升工程,推進“明廚亮灶”、色標管理,開展“清潔廚房”行動,推動食品安全信息公開,做到衛生整潔、標識清晰、生熟分開。80%農村景區內餐飲單位要達到餐飲服務食品安全量化等級B級以上(含B級)標準。持續推動廁所革命,到2018年年底前成方連片地區鄉村旅遊廁所要達到國家三星級標準。積極改善鄉村旅遊道路交通條件,交通運輸部門負責抓好交通主幹道以及機場、高鐵、城市客運與鄉村旅遊點的道路無縫連接,重點片區旅遊交通條件要達到四級以上公路標準,會同旅遊部門於2018年年底前設置完成省道、縣道、鄉道的旅遊交通標識,在主要交通節點建設一批旅遊集散中心,推動重點旅遊城市開通城區通往主要鄉村旅遊點的“旅遊直通車”。住房城鄉建設部門圍繞環城市遊憩帶和100個鄉村旅遊集群片區,編制鄉村旅遊綠道建設規劃,到2018年年底前初步建成部分生態、騎行綠道。在鄉村旅遊成方連片地區配套完善汙水、垃圾處理處置設施,實現達標排放或集中處理。環保部門負責加強自然生態保護,監督鄉村旅遊的環境保護工作。旅遊、住房城鄉建設、國土資源部門共同推動鄉村旅遊諮詢、集散體系和停車場建設。2017年每個縣至少建成一處遊客綜合服務中心,規模較大的鄉村旅遊點要有諮詢中心,免費提供旅遊地圖、產品信息等資料。旅遊、通信管理部門共同推進智慧鄉村旅遊工程,到2018年年底前獲得省級以上稱謂的鄉村旅遊鎮、村、點要實現移動數據網絡、電子講解等功能覆蓋。

(六)推進精準扶貧。實施公益旅遊扶貧行動,組織一批專業化旅遊規劃團隊免費為400個旅遊扶貧村編制鄉村旅遊規劃,免費納入對外營銷平臺,組織旅行社編排線路,幫助開發市場。鼓勵政府機關及涉旅企事業單位與貧困村開展結對幫扶活動。2017年,扶貧機構會同旅遊部門選擇149個貧困人口較多、旅遊資源稟賦好、發展旅遊積極性高的重點村實施旅遊扶貧項目。省婦聯聯合省扶貧辦、省旅遊發展委組織實施“巾幗鄉村旅遊扶貧行動”,圍繞旅遊扶貧,建立巾幗居家創業就業示範基地,發展“大姐農家樂”“大姐工坊”等居家創業就業旅遊項目服務點,促進婦女居家就業增收脫貧。

(七)實施“鄉村旅遊後備箱”工程。支持各地推動農林牧漁等產品向旅遊商品轉化,鼓勵開發具有觀賞性、藝術性、實用性和地方特點的鄉村旅遊商品。海洋與漁業部門負責打造“膠東參”等山東水產旅遊商品品牌,農業部門做大做強煙臺蘋果、萊蕪生薑、金鄉大蒜等一批知名農產品區域公用品牌,做精做細地方特色農產品品牌,不斷提升農業旅遊商品的知名度和美譽度。林業部門負責打造菏澤牡丹、萊州月季、平陰玫瑰、平邑金銀花、沾化冬棗、樂陵金絲小棗等林業旅遊商品品牌。加快鄉村旅遊購物網點建設,支持鄉村旅遊重點村在鄰近的景區景點、高速公路服務區、主要交通幹道遊客集散點等設立農副土特產品銷售展臺,支持有條件的村建設鄉村旅遊淘寶村。重點培育3-5家大型旅遊商品生產經營企業、1-2家有實力的本土旅遊電商企業,整合全省豐富的旅遊商品,線上線下聯動,打造“山東鄉村禮物”旅遊商品品牌。到2020年,全省建設100家“鄉村旅遊後備箱”工程示範基地、100個鄉村旅遊扶貧電商示範村。

(八)強化宣傳營銷。省主流媒體要將鄉村旅遊納入全省公益宣傳,開設公益性鄉村旅遊專題欄目,積極利用歌曲、影視作品宣傳營銷鄉村旅遊。旅遊、宣傳、體育、文化、商務、新聞出版廣電、農業等部門要利用各自的政務微信、微博以及微電影、微視頻等新媒體渠道,推介營銷鄉村旅遊產品,打造“山東鄉村更好客”品牌。旅遊、商務部門負責培育本土鄉村旅遊電商。利用網絡平臺組織開展“千萬市民遊鄉村”活動。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