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本培元——省扶貧開發辦駐浦市鎮長坪村精準扶貧走筆

農村 農村改革 三農 畜牧業 湘西網 2017-05-15

唐正海

在精準脫貧攻堅中,如果把貧困村比喻成一個身體抱恙的病人,那麼想要貧困村儘快脫貧致富,找出致貧根本原因所在,對症施策尤為重要。省扶貧開發辦工作隊進駐瀘溪縣浦市鎮長坪村兩年多時間裡,扶持幫助為輔,自力更生為主,改善基礎條件,因地、因戶、因人對症施計、施策發展生產,為該村開出了 “固本培元”精準扶貧脫貧良方。

5月7日一大早,家住長坪村四組的村民王尚鐵就忙活了起來,給豬餵食,清掃圈舍。今年54歲的他與年邁的父母一起生活,因缺乏勞力、資金和點子,一直處在貧困線下。省扶貧開發辦工作隊駐村後,按照“兩不愁、三保障”的標準,為他落實了危房改造、醫療救助、兜底保障等政策。王尚鐵身患殘疾,父母年齡均已80多歲。工作隊得知他有養豬的習慣,在綜合分析其家庭情況後,便把生豬養殖作為他的幫扶產業。去年,王尚鐵養殖出欄生豬25頭,剔除成本後純收入近萬元。今年,在工作隊幫助下,他獲得了3萬元金融扶貧貸款,新建了200多平方米的養殖場,訂購了30頭豬崽和300只山雞苗。王尚鐵告訴筆者,今年如不出意外,純收入起碼有2到3萬元。

這些天,村民向玉生每天都要打開手機,查看網店和電話、短信的訂單情況,然後將自家產的麻鴨蛋包裝好,按訂單發貨配送到周邊地區市場,麻鴨養殖讓他一家開始有了收益。9年前,向玉生因母親長年臥病在床家庭生活拮据,不到16歲就離鄉打工。駐村工作隊經過多次走訪瞭解,幫助他協調金融扶貧貸款,利用村裡地多水豐的優勢發展養殖業。去年下半年,一直在外打工的他和哥哥回到了家鄉,採購了第一批500只麻鴨,在村旁的小溪放養。今年2月開始, 500只麻鴨陸陸續續進入產蛋期,現在每天都能賣出兩三百顆鴨蛋,僅銷售鴨蛋月收入就達6000多元。除了麻鴨,向玉生還養殖了5頭水牛、1匹馬。展望未來,向玉生滿懷憧憬地說:“我打算今年再養一千隻鴨子,進一步擴大規模,加上利用馬搬運創收,一年行情好的話,可以掙到10萬塊左右。”

該村豐堆自然寨的山坡上,連片的玉竹、白芨花競相綻放,村民們忙而有序地鬆土、鋤草,紅、黃、藍、白、紫五彩繽紛的花海,成了大山深處一道靚麗的風景。長坪村海拔高、氣候溫暖溼潤,土地多為砂質土壤且富含腐殖質,非常適合玉竹等中藥材生長。年初,工作隊通過土地流轉、整合發展生產扶助金委託幫扶等形式,按“公司+合作社+基地 +農戶+貧困戶”模式運作,186戶貧困戶合作開發中藥材基地200多畝,產業收益按公司25%、村集體10%、貧困戶65%分成,打造村集體、村民共享支柱產業,增強整村脫貧後勁。省扶貧開發辦駐長坪村扶貧工作隊隊長王斌說:“200多畝的中藥材基地,3年之後產生收益,可以帶動全村186戶貧困戶666人,人均年收益可以達1000元以上。”

扶持幫助為輔,改善基礎條件“固本”。自力更生為主,發展生產“培元”。 現在,長坪村公路硬化到了每個村組,在公共服務基礎設施不斷完善中,貧困人口實現了“兩不愁、三保障”。工作隊針對村情、民情發展產業,引導村民成立了7個種養殖合作社,打造了蛋雞、山雞、生豬、黑斑蛙、泥鰍、中藥材、太空蓮、烤煙、60千瓦光伏發電等多個產業基地。貧困村民不僅有了適合自身發展的個性化產業,還擁有與公司、集體合作共享的大產業。

(湘西網-團結報)

(唐正海)

(滕佳)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