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漫扶貧路 殷殷巾幗情——記榆樹市大嶺鎮民主村駐村第一書記何世華

榆樹市大嶺鎮民主村位於吉黑兩省交界處,雖然依山傍水,但村民的生活卻並不富裕。

由於村黨支部凝聚力不強,黨員隊伍人心渙散,村幹部缺想法、缺幹勁,黨員開會難、議事難,群眾不支持、不買賬;村裡沒啥像樣的產業,村集體經濟薄弱,村民大多缺乏勤勞實幹精神,“等靠要”的消極懈怠思想廣泛存在……

這一切,在她到來後出現了轉機。

2016年1月,長春市委宣傳部新聞處處長何世華被選派到民主村擔任駐村第一書記。帶著脫貧攻堅這份沉甸甸的責任,她以建設美麗鄉村為抓手,創新基層組織建設,發展致富產業項目,使民主村發生了巨大的變化。

何世華認為,轉變貧困戶思維,發揮黨員作用是關鍵。她探索發展新路徑,讓基層黨組織煥發新活力,引領黨員活躍起來,成為群眾的先鋒。

民主村共有黨員60多人,這在農村是一支龐大的黨員隊伍。“我們有許多黨員勤奮創業,在群眾中發揮了帶頭作用。但這遠遠不夠,大家還應該發揮幫扶作用,帶動貧困群眾擺脫貧窮,引領更多群眾走上致富之路。”在黨組織生活會上,何世華的一番話擲地有聲。

2017年,在組織部門和上級黨委的支持下,民主村率先在全鎮推行黨小組工作模式。村黨總支下設兩個黨支部,一個黨支部下設三個黨小組,從而形成了完整的村級黨建工作鏈條。黨小組組長在自己家中建立“黨員服務群眾示範點”,組織有能力的黨員通過體力幫扶、智力幫扶、就近幫扶的方式,結對幫助貧困戶。

一位老黨員感慨地說:“有了黨小組真是不一樣,以前各幹各的,現在屯裡的黨員隔三差五就到我家碰碰頭,誰家有事幫一把,大家團結一致抱成團,幹啥都有勁!”

何世華趁熱打鐵,爭分奪秒謀劃產業發展。在綜合考慮耕地條件、勞動力水平等諸多因素後,她計劃通過黑木耳種植、成立巾幗草編合作社等項目改變村集體經濟薄弱、產業結構單一的現狀,讓村民早日脫貧致富。

建設深水井、蓄水池,鋪設供水管道,到蛟河、五常等地精心挑選菌種……在推進黑木耳種植的日子裡,何世華每天都親力親為。給木耳澆水、看護菌棒成長、採摘木耳並進行晾晒……一個個步驟、一幕幕場景,她的拼勁幹勁讓村民更加堅定了脫貧致富的信心。

艱苦和辛勞沒有白費,第一年栽種的6萬袋木耳收穫了成耳4000斤,解決了145名困難勞動力的就業問題,50名貧困戶學習培育技術並掌握了相關技能。

依託榆樹市草編產業的良好基礎和優勢,何世華又準備帶領村民發展草編產業。可如何把村裡的婦女特別是貧困婦女組織起來,選好項目帶頭人呢?當時,村裡舉辦了一期草編培訓班,參加培訓的村民周豔華讓何世華眼前一亮。周豔華精明強幹,平時在外地打工,回家時正趕上培訓班就來湊了個熱鬧,幾小時的培訓讓她對草編產生了濃厚的興趣。

“你打過工,一看就能做點事。這項產業在炕頭上就能賺錢,而且冬閒季節有事可做。回家創業吧,把咱這兒的貧困婦女都帶動起來。”在何世華的鼓勵下,周豔華決定回鄉創業。

從編小件賺錢補貼家用,到編大件有了不錯的收入,如今,在周豔華的帶領下,全村200多名婦女掌握了草編技能,用巧手編出了美好生活。何世華多次帶著草編產品參加省、市舉辦的各類展銷會,產品深受消費者喜愛。

面對貧困群眾的每一個問題、每一項訴求,何世華都力求做到事事有迴音、件件有著落。民主村老弱病殘人口多,這讓何世華最為牽掛,她利用“黨員服務群眾示範點”“婦女之家”等平臺,動員全體村民開展互助活動,取得明顯成效。

漫漫扶貧路,任重而道遠。3年來,何世華以只爭朝夕的精神、堅韌不拔的毅力,一步一個腳印,為建設美麗鄉村貢獻著自己的力量。今後,她將繼續帶著熱忱和信心,全力以赴,讓民主村的脫貧攻堅工作再上一個新臺階。

來源:吉網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