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陽:凌源確保年內萬人穩定脫貧

農村 三農 農村改革 農民 東北新聞網 東北新聞網 2017-09-08
朝陽:凌源確保年內萬人穩定脫貧

凌源劉杖子鄉黨員張建(右)指導貧困戶種植葡萄。

今年以來,為確保全市41個貧困村銷號,5548戶10306人如期完成脫貧任務,凌源市委從副縣級以上領導班子做起,堅持以黨建為統領,以產業脫貧為抓手,“黨建統領脫貧攻堅”工作紮實有效。

抓實責任,建立了脫貧攻堅聯動機制。按照《關於以黨建為統領深入推進脫貧攻堅的實施意見》,凌源市委提出從市委到各村,一把手負總責,主要領導親自抓。各鄉鎮街道堅持黨建與扶貧工作同步部署、責任同步落實、考核同步推進。在具體措施上,出臺了《凌源市2017年度脫貧攻堅工作考核辦法》和行業扶貧、駐村幫扶、結對幫扶工作一系列考評辦法,將考核結果作為幹部獎懲、選拔任用的重要依據,不斷調動基層黨組織統領脫貧攻堅工作的積極性。

建強隊伍,集聚脫貧攻堅一線力量。一是獎懲結合。凌源市已經對換屆以來18名不勝任脫貧攻堅工作的村書記給予了調整或免職處理,僅今年上半年,就在全市調整8名村書記,並對所有村書記進行了兩次集中培訓。對於在脫貧攻堅中敢於擔當的幹部,給予表彰獎勵。目前,凌源市多數鄉鎮都制定了村幹部獎勵辦法。二是發揮駐村工作隊作用。全市22支駐村工作隊已累計向貧困村投入資金3108萬元、新增項目77個。三是培養脫貧攻堅人才。從農民、鄉鎮幹部、農口機關專業人員中培養了一批“土專家”,並深入一線開展各類培訓206場,培訓農民3.8萬人次,為貧困戶脫貧提供助力。

集中行動,推進脫貧攻堅任務落實。一是讓貧困戶在村集體經濟成長中受益。各貧困村通過領辦創辦合作社、發展特色農業產業、盤活閒置資產、土地流轉、興辦專業市場、規範承包合同、招商引資項目等多種途徑,實現了村集體經濟持續發展壯大。二是堅持扶貧與扶志相結合。組織貧困戶開展“比干勁奔小康”活動,截至6月末,全市已評選表彰村級三星級示範戶326戶、鄉鎮級四星級示範戶120戶。三是行業對口幫扶形成合力。交通、住建、衛計、文化、教育和農林水等部門注重發揮各自的黨組織作用,加強政策、資金和項目統籌擺佈,把資源優先向貧困村集中傾斜,形成了脫貧攻堅強大的工作合力。

突出特色,提升脫貧攻堅整體水平。凌源市依託農民專業合作社,建立了“公司+合作社黨支部+貧困戶”的扶貧模式,鼓勵貧困村黨組織領辦創辦合作社,將村集體的土地、資產等以融資、入股等共營制方式,參與合作社經營,村集體按所佔股份進行分紅,使全市由村黨組織領辦創辦的農民專業合作社達到132家,在壯大村集體經濟的同時,帶動貧困人口實現穩定增收。

“智慧扶貧”實現黨建扶貧網上網下同抓同推。圍繞“智慧黨建+智慧扶貧”的工作思路,建立了以“旗幟引領攻堅路”為主題的微信公眾號、微信群、APP“三位一體”智慧平臺。把微信公眾號真正打造成“信息發佈臺”,傳遞各類黨建及脫貧攻堅政策資訊400餘條,為鄉村幹部和貧困戶提供精準的信息服務。把微信群打造成“互動空間站”,組織市、鄉、村三級451名黨建及扶貧人員進群實名互動交流,每天交流典型經驗做法,村支部書記對關心的問題主動進行提問,各相關部門專業性地積極迴應、直接回答,扶貧效率不斷提升;把APP打造成數據資源庫,目前已完成196萬條信息、32萬張圖片的採集分析,駐村工作隊和第一書記也深入進駐村裡進行GPS定位,以精準的數據服務於全市黨建和扶貧工作。□薄熙惠/本報記者/張旭/張輝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