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縣聚力發展鄉村旅遊綠了山川 美了農村富了農家

農村 三農 農民 農業 隴南康縣發佈 2017-05-21
康縣聚力發展鄉村旅遊綠了山川 美了農村富了農家

康縣聚力發展鄉村旅遊綠了山川

美了農村富了農家

康縣聚力發展鄉村旅遊綠了山川 美了農村富了農家

近年來,康縣在美麗鄉村建設上,按照打造經營綜合體的要求,配套完善文體、衛生、商業等公共服務設施,生活垃圾集中處理、生活汙水淨化排放設施,升級拓展美麗鄉村的產業功能、旅遊功能、生態功能,全縣直接和間接從事鄉村旅遊的貧困戶達5176戶,佔1.2萬建檔立卡貧困戶的51.4%,戶均增收1萬元以上,達到旅遊興百業興,一村帶一片、一片帶全鎮,就業就近化、就地城鎮化的脫貧效應。

康縣聚力發展鄉村旅遊綠了山川 美了農村富了農家

一、強化頂層設計,創新旅遊扶貧大思路。康縣面對山大溝深耕地少的劣勢和綠水青山資源多的優勢,反彈琵琶創新思路,因地制宜揚長避短,擺脫就扶貧抓扶貧、就農業抓扶貧的束縛,把鄉村旅遊作為後發趕超的新業態、新產業,與脫貧攻堅、美麗鄉村建設、環境保護、城鎮建設、產業結構調整相結合,確立了“統籌城鄉一體發展、建設小康美麗康縣”和打造全縣生態旅遊大景區的旅遊扶貧新思路,對全縣350個村整體規劃,一張藍圖繪到底、一年連著一年抓,產業圍繞旅遊調結構,交通圍繞旅遊保暢通,城建圍繞旅遊提品味,水利、林業圍繞旅遊造景觀,農牧、扶貧圍繞旅遊打基礎,工商、衛生圍繞旅遊強服務,文化圍繞旅遊鑄靈魂,宣傳圍繞旅遊造聲勢,全縣圍繞旅遊聚合力,著力營造鄉村旅遊的生態、交通、人文大環境。

康縣聚力發展鄉村旅遊綠了山川 美了農村富了農家

二、整合各類資源,打造全域旅遊大景區。一是依託美麗鄉村,培育鄉村旅遊升級版。把美麗鄉村作為鄉村生產生活要素的聚集點、鄉村旅遊遊客的集散點、吃住娛購的承接點、鄉村文化的體驗點、鄉村生活的參與點,依託建成的262個美麗鄉村和三百里生態旅遊文化風情線,建成69個鄉村旅遊示範村,建成2個國家4A級旅遊景區、2個國家3A級旅遊村景區,有1鎮3村評選為中國最美村鎮,2個村評選為甘肅十大美麗鄉村,全面提升了鄉村旅遊的發展層次。二是聚焦“文旅融合”,增強鄉村旅遊吸引力。挖掘整理茶馬古道、紅軍長征、男嫁女娶、民風民俗等康縣特色文化,建成鄉村舞臺343個、村級文化大院和村史館166 處、村級文化小廣場667 個,村級組織活動室、文化活動室、農家書屋達到行政村全覆蓋,保護了文化根脈,留住了鄉音鄉愁,打造了“一村一品”的特色文化品牌,營造了旅遊文化氛圍,增強了鄉村旅遊魅力。三是完善“六個要素”,提升鄉村旅遊競爭力。圍繞提升吃、住、行、遊、購、娛旅遊要素,實施了“十村百戶千床”鄉村旅遊示範工程,發展農家樂和農家客棧317戶、鄉村賓館7家,打造康縣“智慧旅遊”網上平臺,實施了“北茶綠洲”“茶博園”、國家級溼地公園建設和古街改造等工程,集省市縣鄉村五級資源,進一步完善提升花橋示範基地建設,建成了融鄉村旅遊培訓基地、遊客服務中心、房車營地、中醫藥養生和茶馬古道文化於一體的國家4A級景區,形成了南有陽壩、北有花橋、中有鳳凰谷、大水溝和白雲山森林公園、整縣由美麗鄉村串點成線的生態旅遊大景區,北向西峽頌、麥積山延伸,南與萬象洞、九寨溝連線,東與漢中、關中互動,打造全域旅遊集散地和目的地。四是破解“‘旅’長‘遊’短”,打造串珠成鏈風情線。自2012年起,康縣自籌資金,採取給縣直單位和鄉鎮劃段包乾的辦法實施,參與幹部五千人,發動沿線8鄉鎮110個村16268戶的群眾56469萬人,投工投勞投資38020萬元,以縣城為紐帶,西起望關、北至雲臺、南至陽壩為主軸,對白望路、康陽路130公里公路沿線10米以內全面進行綠化,建設體現康縣歷史沿革的廊亭、旅遊步道、休閒健身廣場、公廁等各類構造物節點15處,綠化美化節點27處,栽植斑竹、金竹、楠竹120萬株,松樹、銀杏、桂花、垂柳、紫薇、紅葉石楠、金葉女貞等各類喬灌花木37.5萬株,形成了竹海、美麗鄉村、旅遊節點交相輝映,串珠成鏈,連線成片的三百里生態旅遊風情線。五是塑造“貫通主軸”,綠化美化白雲山森林公園。以縣城為軸心,在白雲山至孫家院生態休閒景區長約4公里環山路沿線新建亭臺、步道,栽植綠化花草樹木,總綠化面積達到6000多畝,置放標識石142座,打造環城旅遊休閒帶,沿線四季有花,花中有草,草中有路,路中有石,把公園與鄉村有機連接起來,有效提升全縣旅遊承載能力。

康縣聚力發展鄉村旅遊綠了山川 美了農村富了農家

三、突出帶貧效應,發展生態旅遊大產業。按照“生態建設產業化、產業發展生態化”的要求,著力發展旅遊扶貧大產業。一是開發“多元產品”穩定增收。全縣已累計發展核桃、茶葉、花椒、蠶桑、食用菌、天麻等特色經濟林99.96萬畝,貧困戶戶均6畝;依託生態工業園區,建成了年產5萬噸的核桃露生產線、50萬公斤茶葉生產線,開發了一批特色鮮明、攜帶方便、適應網購的旅遊產品、手工藝品和土法制品;發揮“互聯網+”的優勢,發展電商網店892家、電商企業20家、物流快遞企業38家,擴大了農產品銷售,拓寬了群眾增收渠道。二是培育“五大品牌”擴大效應。依託景區景點、美麗鄉村、特色產業,打造了美麗鄉村感受型、生態農莊體驗型、特色農業觀光型、環保工業展示型、景區休閒養生型等五個經濟效益高、脫貧成效好的旅遊扶貧品牌,建成了一批產業明晰、特色突出、輻射力強的特色旅遊度假村。花橋村由貧困山村轉變為康縣全域旅遊的名片之一,成為全省鄉村旅遊示範村,帶動本村及周邊村社建檔立卡貧困戶155戶680多人增收,平均每戶農家樂、農家客棧帶動3-5戶貧困戶出售農特產品、提供服務,達到了一村帶一片、一片帶全鎮和城鄉一體化的效果。三是探索“五種模式”提升效益。探索完善“政府引導+公司運營+協會管理+農戶聯動”“協會+農家客棧+農戶(貧困戶)”“支部+雙聯單位+公司+農戶(貧困戶)”“能人大戶+企業+貧困戶”“電商+鄉村旅遊+產業開發”五種旅遊扶貧模式,城關鳳凰谷村自2015年4月鄉村旅遊度假公司組建以來,連續兩年對貧困戶和群眾進行入股分紅和獎勵,兩年盈利分紅160萬元,激發了群眾創業致富的熱情,起到了精準扶貧的集聚效應和示範引領效應。

康縣聚力發展鄉村旅遊綠了山川 美了農村富了農家

鄉村旅遊已成為康縣農村群眾脫貧致富奔小康的有力推手,全縣直接和間接從事鄉村旅遊的貧困戶達5176戶,佔1.2萬建檔立卡貧困戶的51.4%,戶均增收1萬元以上,達到旅遊興百業興,一村帶一片、一片帶全鎮,就業就近化、就地城鎮化的脫貧效應。

康縣聚力發展鄉村旅遊綠了山川 美了農村富了農家

監製:胡志文 審核:郭博 編輯:崔麗紅

康縣聚力發展鄉村旅遊綠了山川 美了農村富了農家康縣聚力發展鄉村旅遊綠了山川 美了農村富了農家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