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河口“三個一”強壯農村基層黨組織

農村 三農 農民 經濟 襄陽政府網 襄陽政府網 2017-08-30

  【襄陽政府網消息】8月8日,在老河口市仙人渡鎮白鶴崗村,正是紅提採摘的旺季。該村黨支部書記闕龍兵向記者介紹,紅提項目發展得好,這都是農村黨建“三個一”工程帶給他們的發展機遇。村裡正是利用這個有利時機,啟動了新一輪村級集體經濟發展。

老河口“三個一”強壯農村基層黨組織

以“基層黨建年”“作風建設年”為契機,老河口市圍繞“抓住‘關鍵少數’、抓實基層黨組織”,在村(社區)黨組織推出了“三個一”(一隻羊,抓班子帶隊伍;一把米,抓發展壯實力;一份情,抓作風增感情)基層黨建管理模式,加強農村基層黨組織建設。

村黨組織書記做“領頭羊”

今年1月,作為村裡的致富能人,劉新平臨危受命。當了半年多的村官,如何當好一名村黨支部書記,劉新平有了切身感受。

劉新平說:“做人做事公平、公正、有擔當,才能得到大家的信任。有了群眾的支持,村裡才能穩定,才能談發展。”

“村看村,戶看戶,群眾看的是幹部。而在幹部當中,老百姓最看重的是村黨支部書記。”仙人渡鎮黃營村黨支部書記王順佩說,2014年年底,他接任該村黨支部書記時,村級黨組織軟弱渙散,村集體賬上僅有124元,是個地道的空殼村。

“班子不團結,村級事務不公開。”王順佩說,這樣一來導致幹部分工不明確、管理上“眉毛鬍子一把抓”,不僅難以發揮基層黨組織的應有作用,還讓百姓產生了很多怨氣。

在找準了癥結之後,該村村支兩委進行了重新分工,從百姓關心的事情入手,解決了17戶群眾的住房難題,維修了1500米的“搓板路”和300米的“斷頭路”,在村裡主要路口安裝了路燈、探頭……

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

3年前,薛集鎮馬崗村還是老河口市重點貧困村,村集體經濟收入不足5萬元。如今,村集體經濟收入將突破50萬元。

馬崗村是上世紀六十年代的移民村,地處偏僻、信息閉塞,295戶人家中有46戶精準扶貧戶。

2014年10月,張新號擔任村黨支部書記,引進的第一個扶貧項目是代料香菇種植。可等香菇大棚建好對外發包時,卻遇到了困難,沒有人願意承包。

怎麼辦?村支兩委經過協商,發動幹部帶頭承包。“目前,代料香菇開始有了收益。根據目前的行情,今年,百姓的收入可突破20萬元,村裡收入可達2萬多元。”張新號說,第一次“吃螃蟹”就嚐到了甜頭,於是村裡又引進了光伏發電、有機水產養殖、花卉苗木等項目。

馬崗村五組村民劉保山說:“現在村裡變化可大了,建了村民文化廣場,有了專職保潔員,路燈實現了全覆蓋,還修了5公里的通組公路……”

白鶴崗村成立了“仙風小鎮”生態農業旅遊開發有限公司,村集體投入60萬元、吸引社會資本96萬元,開始了“仙風小鎮”生態農業項目建設。目前,“仙風小鎮”項目日均接待客流量達200餘人,今年村集體收入可突破30萬元。

“村裡富了,對民生項目的投入力度也越來越大。”闕龍兵說,今年,村裡對五組和六組的泵站進行改造,維修了兩座便民橋,打通了600多米的通組公路……

密切與群眾的血肉聯繫

李樓鎮張莊村是先進村,群眾基礎好,其中主要原因源於村黨支部對百姓的關心關愛。

把群眾的小事當成大事來辦。2013年,該村四組村民曾毅辦了個養豬場,可是有5萬錢的資金缺口讓他犯難。為此,他找到了村黨支部書記巴紅林。

“巴書記當即聯繫了鎮農商行,給我弄來了5萬元貸款。”曾毅說,現在他的養豬場發展起來了,養了40頭母豬、100多頭肉豬。

友誼路社區有著“全國和諧社區”“全省綜合治理先進單位”等多個榮譽稱號。而這一切的得來,不得不提一個人。

他叫牛國林,是友誼路社區居委會的黨委書記。2007年12月,牛國林上任後,開始半個月的走訪調查,隨後解決了居民們關心的養老、社區建設、集體資產處置、企業改制四個方面的問題。難題解決了,黨組織的威信又重新樹立了起來,友誼路社區經濟也穩步發展。如今,該社區集體固定資產達到1600萬元。

2015年,社區投資70多萬元,對黨員群眾服務中心進行了改擴建,建成了4層總面積超過1000平方米的新場所,組建了京劇社、老人舞蹈團、絲絃演出隊、漢江書院等9個民間文化團體,豐富了群眾的文化生活,使社區真正成為居民之家。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