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氏家規影響下的新家規、新家風

農村 農民 成風 時政 廉潔安康 2017-06-14

“家族成員非婚喪嫁娶不辦喜會;逢年過節走動,不送禮不回禮,不發紅包;統一成立基金會,慰問老人、困難家庭……” 這是 2017年2月28日 中央紀委監察部網站頭條頭圖發佈“陝西嵐皋杜氏家規”專題後,嵐皋縣孟石嶺鎮周氏家族針對農村辦“喜會”成風、攀比浪費現象嚴重等現象,學習借鑑“杜氏家規”的做法,經全族200餘人的家族會議決定後,制定的旨在規範操辦婚喪喜慶事宜和人情往來的“新家規”。“杜氏家規蘊含的防患未萌、抓早抓小的家族管理智慧和提倡勤儉節約、杜絕鋪張浪費的思想文化內涵引起了當地群眾的高度關注。在杜氏家規影響下形成的周氏家族新家規,對推動當地的社風、民風轉變有極大地促進作用。”嵐皋縣縣委常委、紀委書記吳世珍介紹說。

操辦喜會有了“門檻”

周氏家族居住在嵐皋縣孟石嶺鎮豐坪村一帶,近年來,村裡外出務工的年輕人多了,一部分人先富裕了起來,紛紛建起了樓房、開上了小車,生活條件一天比一天好。隨著生活條件的日益改善,村上相互攀比“辦喜會”的不良社會風氣卻滋生蔓延開來:婚喪嫁娶要辦,生孩子、過生日、考大學要辦,當兵、新居落成、搬家、病癒出院也要辦。誰家辦喜會都由村幹部出面召集各家各戶輪流幫忙,白天推杯換盞,晚上打牌賭博,有錢的大辦,沒錢的借錢也要大辦。家族裡大辦喜會、濫辦喜會的不正之風,群眾深感重負和焦慮……

家規的首要一條就是:非婚喪嫁娶事宜不得操辦,提倡喜事簡辦。為此,村上還專門成立了紅白理事會,對硬要操辦喜慶事宜的,先是說服教育,同時規定村組幹部不送禮,不到場。沒有了支書當“督管”,沒有了村主任當“支客”,沒有了會計當“賬 房 先生”,老百姓辦喜會的興趣就少了七分,同時家族內不再“捧場”,那些可辦可不辦的喜會,基本上就 “瓦解”了。

向逢年過節送禮、發紅包亮“劍”

“你提點菸酒水果來,走的時候,我得回你點不一樣的東西,還得打聽一下價錢,首先不能少,當然也不願意多得太多!”周文說:“每次為這個事情都傷腦筋,別人送的東西堆了幾大山,可為了不重複,有時還要專門去買,最惱火的是,眼前這些別人送的東西,許多自都用不上,沒得哪個吃,哪個喝,結果還是糟蹋了。”

封紅包是親戚間走動的的標配,別人給你封多少,你還得再原來的基礎上加一點封回去,隨著生活水平的逐年提高,紅包裡金額也是“水漲船高”。“周家家族大,一個年過下來,我的錢包由鼓囊囊的變成了乾癟癟的。”周家女婿劉偉無奈地說。“新家規一宣佈,大家都輕鬆了,既減輕了負擔,又糾正了農村群眾的攀比心理和‘面子’觀念,建立了文明、健康、向上的村風民俗。”鎮包村幹部說。

家族裡有了“基金會”

為了不讓大家因為缺少“禮上往來”變得人情淡漠,家族建立了微信群,大事小事在群裡討論交流,一家有難,大家積極獻策施以援手,保障信息暢通,溝通及時。周氏家族還通過自願捐款的方式,成立了基金會,由基金會統一慰問70歲以上的老人、留守兒童和困難家庭。據悉,目前周氏家庭基金會已經集資一萬多元,用於最需要幫助的族人,真正讓親情迴歸了本質。

“早在2014年,我縣就結合實際出臺了《黨員幹部和國家公職人員操辦婚喪嫁娶事宜暫行規定》,但該項規定主要針對的是公職人員,在杜氏家規影響下形成的周氏家族新家規,約束的是普通群眾,紀律規定與家規家訓的有效結合,為我們推進黨風、政風特別是社風、民風轉變起到了積極的促進作用。”嵐皋縣縣委常委、紀委書記吳世珍同志介紹說。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