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敬老院集中建設改造:把養老資源用在“刀刃”上

農村 農業 投資 農民 萊蕪新聞網 2017-05-11

2008年,我市投資3億元,對全市20處敬老院全部進行了新建和擴建,集中供養能力達到90%以上。為進一步提高敬老院管理服務水平,確保五保老人生活質量,4月19日,我市召開全市中心敬老院改造調度會,決定將全市20處鎮(街道)敬老院合併為7處敬老院。

為什麼要建設區域性中心敬老院?建成後的中心敬老院將為老人們帶來什麼樣的服務?目前的建設進展如何?帶著這些問題,近日,記者進行了採訪———

“自從來了這裡,我一天三頓都能吃上熱乎飯了。”今年91歲的李瑞懷說。石花園社區的李瑞懷和老伴兒沒有孩子,老伴兒去世後,他一人獨居,無人照顧。2010年,他住進了鳳城街道敬老院,從此不再為一日三餐發愁。

從1995年起,我市進入了人口老齡化社會。統計數據顯示,截至2016年底,我市60歲以上老人有27.9萬人,佔全市總人口的21.64%。平均不到5個人中就有1個老年人。截至2015年時,我市農村老人就已經有11.9萬人,佔老年人總數的44.91%。農村空巢老人9.13萬人,佔老年人總數的34.46%。

在採訪中,記者從民政部門瞭解到:目前,全市共有農村五保對象3320人,其中集中供養對象639人,分散供養對象2681人;20處鎮(街道)敬老院,集中供養率19%。

我市連續9年將提高農村五保供養標準列為為民辦的十件實事之一。各級民政部門也將農村五保工作特別是敬老院建設管理列為重點工作,努力保障農村五保對象的生活。

2008年,市、區、鎮投資3億元,全市20處敬老院全部實現新建和擴建,集中供養能力達到90%以上。2014年以來,市民政局積極爭取資金460餘萬元,對敬老院的餐廳、浴室等基礎設施進行改造升級,敬老院管理服務水平有了很大提升。同時,我市還不斷提高農村五保供養標準,集中供養標準從建制之初每人每年2000元提高到現在的每人每年5900元。努力提升五保老人生活、醫療、娛樂、健身等方面的服務水平,較好地保障了五保老人的生活。2014年,11處敬老院被評為“全國三星級農村五保供養服務機構”,三星級達標率為55%,居全省前列。

儘管我市敬老院工作取得了較好成績,集中供養老人生活得到較好保障,但是隨著時間形勢的變化和社會發展,現實需求對“一鎮一院”的敬老院管理機制和傳統運作模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關注敬老院集中建設改造:把養老資源用在“刀刃”上

鳳城街道敬老院早期的平房,現在已經停用

關注敬老院集中建設改造:把養老資源用在“刀刃”上

鳳城街道敬老院工作人員為老人測量血壓

關注敬老院集中建設改造:把養老資源用在“刀刃”上

鳳城街道敬老院一角

“麻雀”雖小,資源需求一樣也不能少

從我市目前的狀況來看,現存敬老院房間閒置率高、重複投入建設問題普遍存在。鳳城街道敬老院之前有12個老人居住,原屬於泰鋼工業園的7個老人轉到經濟開發區張家窪街道敬老院集中供養後,還剩5個老人。即使僅有5個老人,敬老院裡該配備的設施、該投入的資金一點都不能少。“每年冬天,光取暖費就在3.8萬到4萬元之間。”院長劉燕介紹說。不光如此,因為老人少了,在飲食搭配上也面臨現實問題。“菜炒得少了,搭配不勻;炒得多了,又容易浪費。”劉燕說。

目前,全市3320名五保老人,在敬老院實行集中供養的僅有639人,床位利用率為17%。儘管個別敬老院利用閒置房間搞社會化養老,仍有2000多張床位處於閒置狀態,造成資源巨大浪費。

我市的20處敬老院,麻雀雖小,五臟俱全,即使一處敬老院規模再小、供養人員再少,也要進行基礎設施、配套設施、安全消防設施等方面的建設和投入,每年的供養資金、人員工資、供暖等經費也不能短缺。在鳳城街道敬老院,老人雖然不多,但一般護理員、廚師、特護人員一個都不能少。2015年,投入了2萬多元,配備了煙感報警器等消防配套設施。老院長亓雲峰介紹說:“除了這些,之前老人居住的平房,都是1987年蓋的老房子,每年在房屋防水、牆面粉刷等方面也有不小的花費。”

其實,每年省、市、區、鎮都投入大量資金,用於敬老院設施改造、機構運轉、老人取暖等。在採訪中記者瞭解到,2012年以來,省、市兩級財政下撥敬老院補助資金623萬元,專項用於敬老院基礎設施、消防安全設施配備;區、鎮也不斷加大投入,特別是鎮(街道)級,每年敬老院運轉費用是筆不小的支出。但是資金投入量再大,分配到20處敬老院就像撒芝麻鹽。

合併改造,整合資源提高服務水平

記者在採訪中瞭解到,當前的“一鎮一院”敬老院管理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敬老院管理服務水平的提高。

集中供養人員少,集中供養率低。2010年,我市集中供養率在44%左右,2013年下降到30%左右。目前我市3320名農村五保供養對象中,僅有639名集中供養人員,集中供養率下降到了19%,與全省目前61.1%的集中供養率差距很大。

法人地位不明確,運作不規範。2014年,市民政局與市編辦聯合制定下發了《關於敬老院辦理事業單位法人登記的通知》。3年來,各級民政部門一直致力於敬老院事業單位法人登記,付出了不少努力。但由於我市敬老院建設較早,當時未辦理消防設計審核、驗收手續,再次改造消防設施需要大量資金,鎮(街道)難以承受,加上缺乏竣工驗收合格證明、不動產產權證明、環境評價文件等相關資料,無法辦理養老許可證,成為法人登記的主要制約因素,敬老院事業單位法人登記工作至今尚未破題。

隨著時間推移,部分敬老院設施逐漸陳舊,管理服務也有了缺位現象,如少數敬老院設施維護不善、修繕不及時,廚房、儲物間髒、亂、差,給老人生活造成諸多不便。

敬老院沒有辦理事業單位法人登記,導致資金撥付到位、管理服務能力和水平也大受影響。辦理敬老院事業單位法人登記的制約瓶頸是辦理養老許可證,辦理養老許可證的前提條件和重點是消防設施的改造、達標。在同等資金量的情況下,對現有20處敬老院進行合併,集中財力建設中心敬老院,能較好地解決消防設施改造達標、養老許可及事業單位法人登記的問題。

制定規劃,將20處敬老院合併

由此看來,當前“一鎮一院”的敬老院管理體制和運作模式已不適應當前形勢需要。對現有敬老院按區域進行合併,建設打造中心敬老院,集合市、區、鎮三級財力、物力、人力,按區域將老人集中起來供養,提升管理服務水平,提高老人生活質量,不失為解決問題的辦法。

為了能進一步提高敬老院管理服務水平,確保老人生活質量,我市開始積極規劃建設中心敬老院和探索公辦民營模式。在不斷協商論證的基礎上,制定出臺了《萊蕪市中心敬老院建設改造工作方案》。計劃將全市20處敬老院合併為7處敬老院,其中4處中心敬老院,1處敬老院保留,2處敬老院探索公辦民營運作模式。中心敬老院根據交通便利、地勢平坦、風景優美、治安和生活條件良好的需要進行選址。

按照方案規劃,萊城區現有7處敬老院,其中6處合併到口鎮敬老院,羊裡鎮敬老院保留。鋼城區現有5處敬老院合併到汶源敬老院。雪野旅遊區現有3處敬老院合併到雪野鎮敬老院。農高區現有3處敬老院合併到寨裡鎮敬老院。高新區鵬泉街道敬老院、經濟開發區張家窪街道敬老院分別探索公辦民營運作模式。

隨著經濟社會發展,我市空巢老人數量還將會進一步增加。這就要求傳統養老方式應向社會養老轉變,加快中心敬老院建設,能充分整合資源,利用閒置敬老院開展社會化養老,是應對人口老齡化的客觀需要。建設中心敬老院也是應對人口老齡化的客觀需要。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