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希望的田野上

農村 農村改革 種植業 合作社 未來網新聞 2017-05-18

本報記者 溫躍 趙小亮

通訊員 公為強 公瑋 龔豔豔

節氣已到立夏,正在桃園裡忙活的山東省蒙陰縣岱崮鎮茶局峪村村民張兆文抹了一把額頭上的汗水,看著樹枝上的新果。這片丘陵上種植著2畝桃、3畝蘋果,這5畝果園是他家的主要收入來源。“去年夏天的時候,我要在山上建蓄水池,還要買農藥和化肥,一時間錢不湊手,銀行給我發放了‘果農貸’,救了急。去年俺家收入超過了5萬元,期望今年還能有個好收成。”張兆文高興地告訴記者。

在蒙陰縣,像張兆文這樣取得“果農貸”的貧困戶還有很多。“若要發,果當家”,這是蒙陰縣貧困群眾脫貧致富的祕訣。蒙陰縣地處沂蒙山區腹地,山地丘陵面積佔總面積的94%,是北方落葉果樹最佳適宜區之一。全縣果園面積110多萬畝,其中蜜桃65萬畝,面積和產量均居全國縣級首位,被譽為“世界最大桃園”、“中國最大桃鄉”、“山東最大果區”,發展果業扶貧有著得天獨厚的條件。2016年以來,人民銀行蒙陰縣支行引導全縣金融機構創新信貸產品與服務方式,通過扶持貧困戶種植果樹、扶持果品專業合作社發展、健全產業鏈等多種形式,帶動貧困戶脫貧致富。2016年,全縣金融系統已經為115個村的1045戶貧困戶授信5869萬元、貸款2754萬元,全縣發放17286萬元的果品產業扶貧貸款,帶動了4242戶貧困戶。2016年,依靠林果業的帶動,蒙陰縣32個貧困村、2.2萬名貧困群眾順利脫貧“摘帽”,超額完成了年度任務。

“在支持果品業發展過程中,我縣金融機構在精準施策上出實招,在精準推進上下實功,在精準落地上見實效,不斷提高信貸產品精準度,讓貧困群眾最大限度地參與到果品產業中來。”蒙陰縣縣長王麗雲告訴記者。2016年以來,圍繞全縣16636戶建檔立卡貧困戶,人行蒙陰縣支行指導轄內金融機構立足65個省市定貧困村集體經濟發展,研發推廣了3款扶貧小額信貸產品、6款差異化信貸產品,由縣財政列支1164萬元用於風險補償、財政貼息等措施,全縣2016年共發放各類扶貧貸款20040萬元。全縣銀行機構在確保貸款回收情況下,用足用活信貸政策,“一把鑰匙開一把鎖”,農行蒙陰縣支行的“果農貸”、“扶貧四聯貸”,蒙陰農商行的“富民農戶貸”、“富民生產貸”等金融產品受到了貧困戶的極大歡迎。

在宗路果品專業合作社倉庫的門口,記者看到4名工人正在從貨車上卸蘋果,這是合作社剛從貧困戶手中以高於市場價收購的蘋果。高於市場價收購果品,只是宗路果品專業合作社幫扶項目中的一項。宗路果品專業合作社負責人劉宗路告訴記者,2016年,他們從農商行取得1200萬元扶貧生產貸款,貸款利息由財政全額補貼,合作社通過免費提供部分農資、高價收購果品、吸收貧困戶入社等多種形式,對390個貧困戶進行全方位的幫扶,一年時間全部達到脫貧線。

為鼓勵涉農銀行機構加大精準扶貧信貸投放,人民銀行蒙陰縣支行積極爭取並加大支農再貸款投放量,發揮支農再貸款對金融精準扶貧工作的“撬動”作用,截至2016年末,蒙陰縣支農再貸款額度達4億元,較年初增加3億元,無論是支農再貸款規模還是增幅,均創歷史新高。“根據人民銀行要求,蒙陰農商行強化甄別、穩步推進、加大力度,力爭做到扶貧對象精準、扶貧產業精準、扶貧方式精準。”蒙陰農商行董事長劉桂華說。“以前在果樹施肥、開花授粉時節,俺往往是找人借錢購買農資和僱工,去年農行到村裡來推廣‘金穗快農貸’,在村裡的惠農通服務點就可以放貸款,俺貸了5萬元,申請成功後,十來分鐘錢就打到了卡上。”蒙陰縣野店鎮毛坪村果農王立水微笑著說,兩年前,他通過土地流轉建起了60畝的大果園,栽種了蘋果、蜜桃等果樹。在老王的果園裡打工的人平時有四五個,忙的時候有10多個,兩個忙季下來,每人一年能拿到8000多元的工錢。這些在這裡打工的貧困戶,2016年也都脫了貧,日子很快有了起色。

在蒙陰縣桃墟鎮金鑫社區一座普通農舍裡,30多歲的農家女王敏正領著幾名婦女在電腦前忙活,她在淘寶網開設了“糧捨生香”網點,主要銷售當地的蜜桃、板栗等農副產品,吸納周邊20名貧困婦女就業。“去年旺季,俺單個蜜桃最高都賣到30元,月銷售額突破100萬元,被淘寶網評為‘五鑽網點’。”王敏驕傲地對記者說。據瞭解,人行蒙陰縣支行聯合財政部門進一步完善小額貼息擔保貸款管理辦法,新增小額擔保貸款優先支持電商業發展,2016年末,全縣累計發放電商創業者小額貼息貸款127戶、資金870萬元。創業者們利用“互聯網+蜜桃”新模式拓寬銷售渠道,推動了果業供給側改革,在普通蜜桃產能過剩的市場行情下,蒙陰蜜桃卻賣上了好價錢,讓貧困戶直接得到了更多的“真金白銀”。

蒙陰縣扶貧辦主任張廣寶表示,金融支持林果業的發展,促進了“綠富美”蒙陰建設,也帶動了全縣的扶貧開發。2016年,全縣32個貧困村、2.2萬名貧困群眾順利“摘帽”,超額完成年度任務。今後,扶貧部門要進一步強化和金融部門的合作,強化產業帶動,確保在全面建設小康道路上“不掉一村、不漏一戶、不落一人”。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