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土麥田”開啟精準扶貧 “海歸”模式

農村 三農 創業 大學生村官 三湘統戰 2017-06-09

編者按

留學人員是統戰工作新的著力點。近年來,衡陽市委統戰部認真貫徹落實中央和省委統戰工作會議精神,加強歸國留學人員思想政治引導,主動服務其創新創業,充分發揮海歸智力優勢,助力農村脫貧攻堅,讓歸國留學人員不但能夠在基層扎得下根,而且能夠幹得好、幹出成績。耶魯大學畢業生、現任衡山縣福田鋪鄉白雲村第一書記秦玥飛及其發起創辦的“黑土麥田”公益組織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

紮根衡山鄉村的留洋學生

2017年2月,耶魯大學留學歸國人員,湖南省衡山縣福田鋪鄉白雲村大學生村官、“黑土麥田”公益聯合發起人秦玥飛當選“感動中國”2016年度人物。一時間,秦玥飛及其發起創辦的“黑土麥田”公益組織受到人們廣泛關注。

“黑土麥田”開啟精準扶貧 “海歸”模式

秦玥飛

1985年,出生在重慶的一個普通工人家庭,2005年,獲得全額獎學金赴美國耶魯大學留學,2010年,從耶魯大學本科畢業。2011年,通過省、市組織部門公開選聘考試和崗前培訓,擔任衡山縣賀家山村村主任助理兼團支部書記。

從聲名遠播的美國耶魯大學到默默無聞的衡山鄉村,他在人們的不解與質疑中完成了角色的成功轉變;從海外求學的遊子到農村海歸村官,他帶著全球化的視野思考改變鄉村面貌的對策;從暢遊在知識的海洋到埋頭于田疇鄉野,他用踏實勤奮的態度為基層群眾奉獻自己的青春和才智。

上任一年內,秦玥飛為村裡籌集到80萬元資金,修葺了一條水渠;修建了村級道路,改善了村裡的環境;還幫村裡擴建了敬老院……村民親暱地稱他“耶魯哥”。

“黑土麥田”開啟精準扶貧 “海歸”模式

2012年,作為海外留學生和優秀村官代表,秦玥飛被提名為縣人大代表候選人併成功當選。2014年1月17日,又被選舉為衡陽市第十四屆人大代表,成為了全國首位在基層直選中當選市、縣人大代表的留學歸國人員。同時,經組織推薦,秦玥飛還先後獲評“湖南省五四青年獎章”和全國“最美村官”等榮譽稱號,被省人民政府記一等功。

致力於鄉村扶貧的“黑土麥田”公益

從喝“洋墨水”的留學生到偏遠鄉村村官,秦玥飛也有過諸多不適。市、縣兩級統戰部門通過走訪談心、組織座談等方式,及時化解其思想困惑,協調解決工作困難,為他紮根農村扶上馬、送一程。在歐美同學會成立100週年慶祝大會召開後,衡山縣委統戰部及時聯繫秦玥飛,專門向其傳達會議和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為其加油鼓勁,勉勵再立新功。統戰部門細緻入微的關心引導,堅定了秦玥飛服務農村、紮根農村的信心,幫助他找到了理想與現實的最佳結合點。

“黑土麥田”開啟精準扶貧 “海歸”模式

2014年8月,秦玥飛在賀家山村服務期滿後,他又主動申請到衡山縣福田鋪鄉白雲村當大學生村官。賀家山村的幾年村官經歷,秦玥飛意識到只有可持續發展才是幫扶的根本,農村扶貧必須實現由“造血”到“輸血”的轉變。同時,要發展產業也離不開優秀創客的牽頭引領。為吸引更多優秀人才服務鄉村,2015年秦玥飛與耶魯大學、哈佛大學的中國同學發起“黑土麥田”公益項目,旨在培育傑出的鄉村創客,為中國農村的發展造就一批引領者、帶頭人。

“黑土麥田”開啟精準扶貧 “海歸”模式

根據該項目“鄉村創客計劃”,“黑土麥田”每年資助一批優秀高校畢業生到國家級貧困縣從事為期2年精準扶貧和創業創新,併為入選的“鄉村創客”提供薪資福利、專業培訓,以及多元的就業選擇,讓有志青年能安心服務農村,改善鄉村面貌。派駐到村的鄉村創客在服務期內,帶領貧困戶開辦農民專業合作社,發展特色種植和養殖產業,開發和利用自然資源,開展“互聯網+鄉村”等項目,帶動當地貧困戶脫貧。

“黑土麥田”開啟精準扶貧 “海歸”模式

服務期滿後,表現特別優異的創客,可獲得知名人士撰寫的特別推薦信,有機會直接進入知名企業年度招聘的末輪面試,自主創業的創客可獲“黑土麥田”為其對接有合作關係的投資機構,爭取創業幫扶資金。2016年9月,首批來自北大、清華、復旦等高校的30名畢業生,經過任前培訓後,已前往湖南、江西、山東等地15個貧困鄉村,投入精準扶貧工作。

一場脫貧攻堅的團隊接力

2017年,黑土麥田“鄉村創客”面向海內外高校招募100人,並在清華大學、北京大學、復旦大學、上海交通大學、浙江大學等知名高校舉辦校園宣講會。一大批優秀大學畢業生和年輕創客踴躍加入“黑土麥田”計劃。


“黑土麥田”開啟精準扶貧 “海歸”模式

“我選擇加入‘黑土麥田’,希望能深入中國農村,探索用創新創業的方式解決貧困問題。”今年3月29日,省委常委、省委統戰部部長黃蘭香來到衡山縣福田鋪鄉白雲村,考察黑土麥田公益組織,和駐紮在這裡的鄉村創客們交流談心,一名畢業於清華大學的鄉村創客如是說。

“黑土麥田”開啟精準扶貧 “海歸”模式

如今,僅在湖南湘西州花垣縣,就有來自中國人民大學、澳大利亞國立大學等12所名校的15名畢業生,分別進駐邊城鎮南太村、磨老村、長老墳村,補抽鄉水桶村,吉衛鎮夯來村,雙龍鎮小洞衝村和雅酉鎮捫岱村,通過“造血”方式,利用當地資源創新創業,致力幫助貧困村民精準脫貧。這批創客駐村半年來,協助當地建立起種植、養殖專業合作社8個,引導貧困戶開展特色養殖種植、農產品加工、古村落旅遊等產業項目14個,並建立電商平臺,打通農產品銷售渠道,起到了良好的示範作用。

“黑土麥田”開啟精準扶貧 “海歸”模式

“黑土麥田”開啟精準扶貧 “海歸”模式

  • 駐磨老村的張雪婷等3名創客,帶領該村13戶貧困戶組建“磨老人家”種養合作社,主營苞谷酸生產加工,實現銷售4萬餘元,惠及村民50多人;

  • 駐水桶村的楊琪等3名創客,採取自有微店、公司團購等方式,幫扶貧困村民營銷野生獼猴桃,完成銷售突破10萬元。

◆供稿:衡陽市委統戰部

◆編輯整理:湖南省委統戰部宣傳信息處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