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電影《銀河補習班》,看如何幫孩子成功逆襲'

"
"
從電影《銀河補習班》,看如何幫孩子成功逆襲

《銀河補習班》電影劇照,圖片來源網絡。

暑假,無數中小學生奔波在補習班的路上,爭分奪秒地為了提高分數不懼烈日酷暑,那麼,上這樣的補習班效果到底怎麼樣?正在熱映的電影《銀河補習班》,從另一個角度給出了自己的回答。

這部影片由鄧超、俞白眉聯合執導,鄧超領銜主演,講述了男孩馬飛從成績“墊底”到年級前十的的逆襲,並最終成為航天員的故事。這個補習班的“老師”,是馬飛的爸爸馬皓文(鄧超飾)——一個被人陷害坐監7年剛剛出獄的橋樑設計師。

馬飛之所以成功逆襲,在記者看來,爸爸主要在生活中給兒子上了三節課。

“你是地球上最聰明的孩子”

——父母要永遠對孩子充滿信心

“不是從孩子身上看到了希望,你才相信孩子;而是你相信了孩子,孩子才有希望。”這句短詩,是馬皓文和兒子相處的底色。出獄後馬皓文見到兒子的第一個場景,就是教導主任在訓馬飛。因為成績墊底,在宿舍看武俠小說,馬飛面臨被學校開除的尷尬。

在學校裡,馬飛被牢牢地打上了“笨蛋”“廢物”“缺根弦”等標籤,在馬飛媽媽低三下四哀求教導主任時,馬皓文推門而入,“馬飛沒問題的!我不允許你們這麼說他。”當場,馬皓文給教導主任打了一個賭:一年之內,馬飛的考試成績能從班級倒數第一考到年級前十,前提條件是不再寄宿改為走讀。

“我為什麼這麼笨?為什麼學不會?”馬飛自怨自艾,連媽媽都說他,“他本來就笨”。但馬皓文一臉深情地對兒子說:“你是這個地球上最聰明的孩子。”“只要你的腦子一直想,一直想,你就可以幹這個地球上的所有事情。”

不參加任何課外補習班,馬飛真的開始了想,“我一天難道還弄不懂半毫米的書本知識嗎?”期中考試,馬飛的成績並沒有明顯起色,只從倒數第一前進到倒數第五。質疑聲接踵而來。教導主任斷言:煤球再怎麼洗,也永遠變不成鑽石。前妻給了馬皓文一個嘴巴,怒吼“馬飛不是你的試驗品!你的教育方法正在毀掉孩子”。馬飛也灰心喪氣:“太難了,爸爸!我還是去賣煎餅吧,太難了!”

馬皓文卻將這前進當做偉大的進步,瘋狂地誇讚兒子,堅信兒子是最棒的。為了以最快的速度滿足兒子的願望,他在熬夜搞設計的同時,還賣血、撿廢品,給兒子買了一臺電腦。

“人生就像射箭,

夢想就像箭靶子”

——幫孩子找到人生的夢想和目標

在教導主任面前誇下海口,馬飛以為爸爸會為他報補習班。在他為先補什麼科目而發愁的時候,爸爸問了他一個問題:“你有沒有想過,長大要幹什麼?”

“考清華、北大啊!”馬飛隨即搬出了媽媽和學校的答案。馬皓文卻說:“清華北大隻是過程,不是目的。人生就像射箭,夢想就像箭靶子。如果連箭靶子也找不到的話,你每天拉弓有什麼意義?”

爸爸的回答,讓馬飛第一次開始認真思索起“夢想”,而尋找夢想、明確目標並不是簡單的過程,更不可能一蹴而就。

馬皓文找工作領著兒子,共同面對嘲笑和難堪——讓兒子感受人生的艱難;

路遇嘲笑自己的工頭,馬皓文只用一個簡單的連通器原理,就解決了工程難題,2分鐘內賺到800元錢——讓兒子親眼目睹了知識的力量;

利用上學路上的幾分鐘,馬皓文領兒子躺在草地上感受草香、微風和暖陽——讓兒子體悟語文與生活的關係。

臨近期末考試,兒子心心念唸的航空展要在南方舉辦,馬皓文決定藉此機會帶兒子來一趟開闊視野的旅行。班主任阻攔、教導主任恫嚇,馬皓文卻依然堅持:“我希望他學的不止是知識,他必須知道人活著為什麼!”

當這對父子終於在山頂看到壯觀的飛行表演時,馬飛的眼睛閃出了從未有過的光芒。這個孩子,彷彿也看清了自己的夢想、自己的未來。

……

在父親的用心陪伴下,不知不覺,馬飛內在的動力被喚醒,成績突飛猛進。一年後,成績放榜時成為年級第65名。思想保守的教導主任,給馬飛的作文打了0分,仍然堅持開除他;在馬皓文的要求下,10多位老師同時對馬飛的作文打分,最後馬飛名次進入年級前十,得以繼續留校。

“不要別人說什麼就信什麼,

你的腦子要一直想”

——培養孩子獨立思考的習慣

“我真得很笨嗎?”面對兒子對自我的懷疑,馬皓文回答:“別別人說什麼就信什麼。只要你的腦子一直想,一直想,你就可以幹這個地球上所有的事情。”

有獨立的思考、有創新精神、有直面困難的生氣、有改變處境的能力,這是馬皓文對馬飛的希望,與現下傳統教育理念截然不同的希望。

洪水來臨,父子被衝散,馬飛被困在洪水中。馬皓文拿起喇叭在大堤上嘶喊:“馬飛,如果你可以聽見,看看你的周圍有什麼?想辦法,動動你的腦子,你能出來!你一定能出來!”聽到爸爸的喊聲,馬飛不再無助地哀嚎,腦中閃過自己寫下的紙條——“爸爸,我要像你一樣,永不認輸。”他把門板拆下來用窗簾紮成木筏,吹著口哨,打開手電筒,一邊呼救一邊划向堤壩,最終救了自己一命。成年後已經成為航天員的馬飛回憶道:這是一個初中孩子能想出來的辦法,但前提條件是,他要有獨立思考的習慣和麵對生活的勇氣。

當同齡人被淹沒在書山題海、為考高分玩命學習時,馬飛在爸爸的陪伴和引導下,通過不斷拓展生命體驗,有了自己的思考和夢想,形成了自己的人生觀和價值觀,不再“別人說什麼就信什麼”。幾年後,馬飛成為學校裡最出色的學生,教導主任乞求他參加高考,為學校摘取高考狀元的榮譽勳章。馬飛卻淡然拒絕,提前參加了飛行員招考,沿著他的夢想,從飛行員到航天員,從地球暢遊到了太空。

在影片中,導演兼主演的鄧超,這樣借馬皓文之口點題:補習班不只是語文數學,如果你是個一直思考的人,整個銀河系都可以是你的補習班。

“我們不是教育專家,

只是表達自己最重要的感受”

——讓時間告訴我們答案

《銀河補習班》自7月18日上映以來,口碑兩極分化。讚揚者認為,鄧超為焦慮的爸爸媽媽們,開了一個家庭教育“補習班”,為反抗應試教育發出了振聾發聵的吶喊;貶斥者認為,影片太過理想化,心靈雞湯的味道太濃,尤其是考試成績哪會這麼容易就從墊底變成年級前十。

面對質疑,鄧超在接受鳳凰衛視訪談節目時表示,“我們不是教育專家,只是表達自己最重要的感受。”鄧超回憶:自己青春期時非常叛逆,多次被學校處分,父母為了自己曾一夜白頭;但即便是這樣,父親也很尊重自己的愛好,自己也是在父親再三引導和不斷鼓勵下,才考上了中央戲劇學院。

影片中表達的感受,除了父子之情,更重要的是對教育現狀的焦慮。電影中,前妻看到馬皓文不給兒子報補習班,質問他:“現在競爭多激烈啊,將來他被社會淘汰了,你說怎麼辦?”馬皓文說:“我不能回答你。一切交給時間。”

時間,會給出最好的答案。因為,孩子真正的競爭,並不是高考那3天,而是生活中的時時處處,人生中的每一個階段。如果父母能像影片中的馬皓文一樣,認識到這一點,就不會只盯著孩子眼前的成績,就不會為了緩解自己的焦慮把孩子送到各種各樣的補習班,就不會被學校、被老師指揮得團團轉。

影片中的結尾,時間設置在2019年12月份,寓意“寄希望於未來”,但我們每個人都生活在今天。今天的學校教育現狀,依然在以工廠化的方式培養不同的孩子,依然在一定程度上在抹殺孩子的個性、創造性、思考能力,作為父母,為了孩子的健康及未來,依然需要像魯迅先生說的那樣,“自己揹著因襲的重擔,肩住了黑暗的閘門,放他們到寬闊光明的地方去”。

(農村大眾報記者 魏新美)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