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LF意外被“取代”!降準之後債市更糾結了'

"

9日MLF續做並未如期而至,取而代之的是不足額的央行逆回購操作,受此影響,債券市場震盪走弱。此前市場曾預期9月17日MLF大概率續做且操作利率下調,但“突然”的降準讓市場產生分歧。同時,機構對於降準對債市影響的看法不一,擾動項的存在更是讓債市走向成謎。

MLF意外被“取代”

央行9日開展了1200億元7天逆回購操作,當日有1765億元MLF到期,因此實現淨回籠565億元。

當日,資金面較平穩。貨幣中介機構稱,資金面呈現從均衡偏緊逐漸回暖的態勢,早盤銀行間市場流動性供給均衡偏緊,臨近中午,資金開始逐漸轉鬆。截至9日收盤,銀行間市場上債券質押式回購利率漲跌互現,DR001、DR0014分別上行1.09bp和1.08bp,DR007、DR021分別下行0.93bp和8.5bp。

上週央行連續停做逆回購操作,直到上週五才重啟,當時多方觀點認為央行大概率會在9日續做到期MLF。值得注意的是,上週五央行降準未提置換MLF,部分人士認為此舉預留了MLF操作空間。央行9日通過逆回購來對衝MLF到期,一方面實際回籠565億元資金,另一方面投放的1200億元將於9月16日到期,而當日正是降準實施日期。分析人士指出,考慮到16日降准將釋放8000億元資金,該筆逆回購將不會再續做。

在普遍降準實施後一日的9月17日,將有2650億元MLF到期。此前分析人士已經提示,重點關注當日MLF操作利率情況。但降準意外地迅速到來,讓分析人士猜測,9月17日的利率調整將大概率不會發生。“有可能連MLF都不會續做,何談調整利率”,該人士表示。

拋開降準不談,央行今年的公開市場操作一直較穩健。Wind數據顯示,今年截至9月9日,共有13筆MLF到期,若不考慮到期日逆回購和TMLF等公開市場操作情況,其中8筆均為到期直接續做,這8筆之中又有6筆為超額續做,但超額規模均在到期資金30%以內,絕對量上看均不超過450億元。

債市震盪走弱

在央行即將實施雙降的背景下,貨幣政策走向被認為是影響債市走勢的重要因素。聯訊證券李奇霖團隊認為,短期內,降準帶來的情緒上的刺激已減弱,市場將把焦點放在MLF利率是否調整上,若MLF利率不進行調整而選擇壓縮利差的形式降低LPR,則債券市場存在調整的可能。

9日債市震盪走弱,國債期貨幾乎全線收跌,10年期、5年期、2年期期債主力合約分別跌0.12%、0.07%、0.01%。現券市場上,截至收盤,10年期國債活躍券190006成交利率小幅上行0.75bp,10年期國開債活躍券190210成交利率小幅上行0.44bp。

不少分析人士認為,若“降息”落地,債券市場將有較大上漲空間,但關於後期央行是否會“降息”,市場意見不一。

機構人士預測,由於降準已經實施,且美聯儲降息預期在市場中已經充分反映,若美聯儲降息幅度不超預期,央行將大概率不會續做MLF,降低操作利率的概率則更低。

也有觀點認為,9月國內仍存“降息”可能。中信建投黃文濤團隊認為,本次降準降低了降息的迫切性,但並不代表9月一定不降息。該團隊在其研報中指出,當前融資成本仍然偏高,要進一步降低貸款利率則需要降低MLF利率,或是用降準置換銀行高成本的負債推動LPR溢價的走低。

“9月是否一定不降息?或許需進一步觀察美聯儲降息預期的轉變,降息25bp和50bp對國內政策的影響應是不一樣的。”該團隊認為。

降準之後仍有擾動項

目前看,市場對於未來債市走向分歧不小。從預期的角度考慮,降準利多是否出盡是爭議的關鍵之一。一些分析人士認為,7月已有降準預期,此次降準利多已經充分反映在市場之中,後續債市面臨調整。

天風證券孫彬彬團隊則認為,本次降準只是降準週期中的一步,離結束尚遠,可持續看多利率債。全球經濟週期向下疊加國內各種複雜的宏觀狀態,經濟可能會呈現反覆築底態勢,貨幣政策在實際操作中有必要維持偏寬鬆的狀態。

此外,降準釋放的資金部分可能流入債券市場,從而推動收益率下行。國盛證券劉鬱團隊認為,在地產融資需求受限的背景下,若小微企業、民營企業和部分基建項目的融資需求相對不足,銀行可能增配債券。

同時,債市面臨的擾動項猶存。華泰證券固定收益團隊指出,年底CPI漲幅突破3%的可能性較大,屆時會對政策選擇和債市造成一定擾動。“一旦CPI漲幅突破3%,容易引發通脹預期,會對政策刺激的力度構成制約。不難預計,未來結構性政策為主的特徵仍會大體保持。”

專項債供給增加也成為制約債市上漲的關鍵因素。機構人士認為,此次降準目的之一就是為專項債的發行保駕護航。華泰證券固收團隊預計,四季度專項債發行規模可能達到6000億元左右,平均每月新增發行2000億元,債券市場可能面臨超過往年的供給壓力。

本文源自中國證券報

更多精彩資訊,請來金融界網站(www.jrj.com.cn)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