琥珀中竟然發現了白堊紀的小鳥!

白堊紀 琥珀 邢立達 古生物探索 2017-06-10

琥珀中竟然發現了白堊紀的小鳥!

琥珀中竟然發現了白堊紀的小鳥!

圖片:琥珀中的鳥類骨骼及復原圖,圖片來自網絡

2017年6月9日,各大中文網站上都被一條與古生物有關的新發現刷屏,在一塊9900萬年前的琥珀中發現了泡椒鳳爪。不對,是一隻小鳥。公佈這項發現的包括了中國古生物學家邢立達、加拿大薩斯喀徹溫省皇家博物館瑞安·麥凱勒(Ryan C. McKellar)等人。就在去年冬天,這個研究團隊公佈了琥珀中的恐龍尾巴,震驚了整個世界,這次他們又帶來了一隻小鳥。

琥珀中竟然發現了白堊紀的小鳥!

圖注:邢立達和瑞安·麥凱勒教授在加拿大薩斯喀徹溫省皇家博物館,圖片來源:邢立達

琥珀中竟然發現了白堊紀的小鳥!

圖注:邢立達團隊發現的古鳥類琥珀。圖片來源:邢立達

琥珀中竟然發現了白堊紀的小鳥!

圖注:比龍標本的足部細節。圖片來源:白明

包含白堊紀小鳥的琥珀來自緬甸北部的胡康河谷,當人們發現這塊長9釐米的琥珀時就注意到裡面保存清晰的小爪子。起初人們以為那是蜥蜴的爪子,而這並不算是罕見的發現。當古生物學家看到保存在琥珀中的小爪子後立即判斷出這是鳥類的爪子,這可就是罕見啦。

琥珀中竟然發現了白堊紀的小鳥!

圖注:標本整體的CT重建數據。圖片來源:白明

確定了琥珀中的包含物之後,古生物學家立即對琥珀進行了CT掃描成像,他們發現在琥珀中還藏著鳥類的頭骨、脊椎骨等部分。除了骨骼,包括眼瞼、耳朵、鱗片、羽毛等軟組織也得以很好的保存。以保存下來的部分為基礎,古生物學家推測這隻小鳥的體長只有6釐米,剛剛出生才幾個星期,還是一隻雛鳥!

為了讓化石能夠更容易被人們記住,邢立達的夫人給這隻小鳥起了個暱稱叫“比龍”,來自緬甸語中小云雀的發音。

“比龍”屬於鳥類中的反鳥家族,這個家族在白堊紀結束時的大滅絕中與恐龍一起消失了,而更先進的今鳥類一直生存至今。從外形上看,“比龍”與常見的鳥類似乎也沒有什麼不同,反鳥和今鳥到底有什麼不同呢?反鳥類的肩胛骨和烏喙骨的連接方式與現代鳥類正好相反,因此而得名,它們嘴中長有細小的牙齒,能夠飛行的翅膀上還有爪子,腳趾能夠對握。反鳥類在白堊紀早期甚至更早的時候就已經出現了,它們是中生代時期最常見的鳥類。

琥珀中竟然發現了白堊紀的小鳥!

圖注:比龍標本的羽毛細節。圖片來源:白明

作為剛剛出殼的雛鳥,“比龍”的羽毛成為研究的重點,畢竟這還是人類第一次找到反鳥雛鳥的羽毛啊。在分析中,古生物學家發現“比龍”的羽毛混合了早熟性和晚熟性的特徵,其腿上、腳上和尾巴上的雛絨羽與今天鳥類身上的廓羽類似。在“比龍”身上還保存了絲狀羽毛,這種羽毛與獸腳類恐龍身上的羽毛更為接近。

封印在琥珀當中的“比龍”讓人們大開眼界,畢竟這是人類第一次看到生活在9900萬年前反鳥類。從保存的姿態上看,“比龍”張著嘴巴,翅膀向後,雙腳向前,長著鉤爪的腳趾好像要抓住什麼前面的獵物一般。有人發揮想象力認為“比龍”是在捕獵的時候突然被從天而降的樹脂粘住,然後被定格在這一瞬間。

琥珀中竟然發現了白堊紀的小鳥!

圖注:形態復原圖。圖片來源:Cheung Chung Tat

其實根據復原圖來看,“比龍”很可能是被順著樹幹流下來的樹脂先粘住了雙腳,驚恐的“比龍”一邊叫著一邊拍打翅膀掙扎。不斷流下來的樹脂很快包裹住它張著嘴巴的腦袋和背後的翅膀。跟著我的描述再看看復原圖,是不是可以感到“比龍”死前絕望的掙扎。

儘管“比龍”在剛出生不久就被樹脂包裹而丟掉了性命,但是它卻成為我們瞭解反鳥類最直觀最珍貴的化石。如此看來,“比龍”之死意義非凡,死即永生!

這隻琥珀中的小鳥一定讓你大開眼界吧,先是琥珀中的鳥翅膀、然後是琥珀中的恐龍尾巴,這次又是琥珀中的小鳥,誰知道古生物學家下次在琥珀中又會發現什麼!無論發現什麼,肯定都是爆炸性的大新聞。

琥珀中竟然發現了白堊紀的小鳥!

圖注:下一個琥珀裡會不會有完整的恐龍呢,圖片來自網絡


參考資料:

1.Lida Xing, Jingmai K. O'Connor, Ryan C. McKellar, Luis M. Chiappe, Kuowei Tseng, Gang Li, Ming Bai , A mid-Cretaceous enantiornithine (Aves) hatchling preserved in Burmese amber with unusual plumage, (2017), doi: 10.1016/ j.gr.2017.06.001

2.果殼網

3.騰訊網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