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懷融日曆」農曆八月十五“中秋節”,瞭解下各地中秋習俗

今天農曆八月十五,是中國的傳統佳節“中秋節”。

中秋節,又稱月夕、秋節、仲秋節、八月節、八月會、追月節、玩月節、拜月節、女兒節或團圓節,是流行於中國眾多民族與漢字文化圈諸國的傳統文化節日。

中秋節始於唐朝初年,盛行於宋朝,至明清時,已成為與春節齊名的中國傳統節日之一。受中華文化的影響,中秋節也是東亞和東南亞一些國家尤其是當地的華人華僑的傳統節日。自2008年起中秋節被列為國家法定節假日。2006年5月20日,國務院列入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
「懷融日曆」農曆八月十五“中秋節”,瞭解下各地中秋習俗

今天農曆八月十五,是中國的傳統佳節“中秋節”。

中秋節,又稱月夕、秋節、仲秋節、八月節、八月會、追月節、玩月節、拜月節、女兒節或團圓節,是流行於中國眾多民族與漢字文化圈諸國的傳統文化節日。

中秋節始於唐朝初年,盛行於宋朝,至明清時,已成為與春節齊名的中國傳統節日之一。受中華文化的影響,中秋節也是東亞和東南亞一些國家尤其是當地的華人華僑的傳統節日。自2008年起中秋節被列為國家法定節假日。2006年5月20日,國務院列入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懷融日曆」農曆八月十五“中秋節”,瞭解下各地中秋習俗

中秋節自古便有祭月、賞月、拜月、吃月餅、賞桂花、飲桂花酒等習俗,流傳至今,經久不息。中秋節以月之圓兆人之團圓,為寄託思念故鄉,思念親人之情,祈盼豐收、幸福,成為豐富多彩、彌足珍貴的文化遺產。

"
「懷融日曆」農曆八月十五“中秋節”,瞭解下各地中秋習俗

今天農曆八月十五,是中國的傳統佳節“中秋節”。

中秋節,又稱月夕、秋節、仲秋節、八月節、八月會、追月節、玩月節、拜月節、女兒節或團圓節,是流行於中國眾多民族與漢字文化圈諸國的傳統文化節日。

中秋節始於唐朝初年,盛行於宋朝,至明清時,已成為與春節齊名的中國傳統節日之一。受中華文化的影響,中秋節也是東亞和東南亞一些國家尤其是當地的華人華僑的傳統節日。自2008年起中秋節被列為國家法定節假日。2006年5月20日,國務院列入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懷融日曆」農曆八月十五“中秋節”,瞭解下各地中秋習俗

中秋節自古便有祭月、賞月、拜月、吃月餅、賞桂花、飲桂花酒等習俗,流傳至今,經久不息。中秋節以月之圓兆人之團圓,為寄託思念故鄉,思念親人之情,祈盼豐收、幸福,成為豐富多彩、彌足珍貴的文化遺產。

「懷融日曆」農曆八月十五“中秋節”,瞭解下各地中秋習俗

習俗

祭月、賞月、拜月

《禮記》早有記載“秋暮夕月”,意為拜祭月神,逢此時則要舉迎寒和祭月,設香案。到了周代,每逢中秋夜都要舉行迎寒和祭月。設大香案,擺上月餅、西瓜、蘋果、紅棗、李子、葡萄等祭品,其中月餅和西瓜是絕對不能少的,西瓜還要切成蓮花狀。在月下,將月亮神像放在月亮的那個方向,紅燭高燃,全家人依次拜祭月亮,然後由當家主婦切開團圓月餅。切的人預先算好全家共有多少人,在家的,在外地的,都要算在一起,不能切多也不能切少,大小要一樣。在少數民族中,同樣盛行祭月的風習。

"
「懷融日曆」農曆八月十五“中秋節”,瞭解下各地中秋習俗

今天農曆八月十五,是中國的傳統佳節“中秋節”。

中秋節,又稱月夕、秋節、仲秋節、八月節、八月會、追月節、玩月節、拜月節、女兒節或團圓節,是流行於中國眾多民族與漢字文化圈諸國的傳統文化節日。

中秋節始於唐朝初年,盛行於宋朝,至明清時,已成為與春節齊名的中國傳統節日之一。受中華文化的影響,中秋節也是東亞和東南亞一些國家尤其是當地的華人華僑的傳統節日。自2008年起中秋節被列為國家法定節假日。2006年5月20日,國務院列入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懷融日曆」農曆八月十五“中秋節”,瞭解下各地中秋習俗

中秋節自古便有祭月、賞月、拜月、吃月餅、賞桂花、飲桂花酒等習俗,流傳至今,經久不息。中秋節以月之圓兆人之團圓,為寄託思念故鄉,思念親人之情,祈盼豐收、幸福,成為豐富多彩、彌足珍貴的文化遺產。

「懷融日曆」農曆八月十五“中秋節”,瞭解下各地中秋習俗

習俗

祭月、賞月、拜月

《禮記》早有記載“秋暮夕月”,意為拜祭月神,逢此時則要舉迎寒和祭月,設香案。到了周代,每逢中秋夜都要舉行迎寒和祭月。設大香案,擺上月餅、西瓜、蘋果、紅棗、李子、葡萄等祭品,其中月餅和西瓜是絕對不能少的,西瓜還要切成蓮花狀。在月下,將月亮神像放在月亮的那個方向,紅燭高燃,全家人依次拜祭月亮,然後由當家主婦切開團圓月餅。切的人預先算好全家共有多少人,在家的,在外地的,都要算在一起,不能切多也不能切少,大小要一樣。在少數民族中,同樣盛行祭月的風習。

「懷融日曆」農曆八月十五“中秋節”,瞭解下各地中秋習俗

吃月餅

中秋節賞月賞月和吃月餅是中國各地過中秋節的必備習俗,俗話說:“八月十五月正圓,中秋月餅香又甜”。月餅一詞,源於南宋吳自牧的《夢樑錄》,那時僅是一種點心食品。到後來人們逐漸把賞月與月餅結合在一起,寓意家人團圓,寄託思念。同時,月餅也是中秋時節朋友間用來聯絡感情的重要禮物。

在福建廈門地區還有博餅的習俗,而且博餅被列為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

"
「懷融日曆」農曆八月十五“中秋節”,瞭解下各地中秋習俗

今天農曆八月十五,是中國的傳統佳節“中秋節”。

中秋節,又稱月夕、秋節、仲秋節、八月節、八月會、追月節、玩月節、拜月節、女兒節或團圓節,是流行於中國眾多民族與漢字文化圈諸國的傳統文化節日。

中秋節始於唐朝初年,盛行於宋朝,至明清時,已成為與春節齊名的中國傳統節日之一。受中華文化的影響,中秋節也是東亞和東南亞一些國家尤其是當地的華人華僑的傳統節日。自2008年起中秋節被列為國家法定節假日。2006年5月20日,國務院列入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懷融日曆」農曆八月十五“中秋節”,瞭解下各地中秋習俗

中秋節自古便有祭月、賞月、拜月、吃月餅、賞桂花、飲桂花酒等習俗,流傳至今,經久不息。中秋節以月之圓兆人之團圓,為寄託思念故鄉,思念親人之情,祈盼豐收、幸福,成為豐富多彩、彌足珍貴的文化遺產。

「懷融日曆」農曆八月十五“中秋節”,瞭解下各地中秋習俗

習俗

祭月、賞月、拜月

《禮記》早有記載“秋暮夕月”,意為拜祭月神,逢此時則要舉迎寒和祭月,設香案。到了周代,每逢中秋夜都要舉行迎寒和祭月。設大香案,擺上月餅、西瓜、蘋果、紅棗、李子、葡萄等祭品,其中月餅和西瓜是絕對不能少的,西瓜還要切成蓮花狀。在月下,將月亮神像放在月亮的那個方向,紅燭高燃,全家人依次拜祭月亮,然後由當家主婦切開團圓月餅。切的人預先算好全家共有多少人,在家的,在外地的,都要算在一起,不能切多也不能切少,大小要一樣。在少數民族中,同樣盛行祭月的風習。

「懷融日曆」農曆八月十五“中秋節”,瞭解下各地中秋習俗

吃月餅

中秋節賞月賞月和吃月餅是中國各地過中秋節的必備習俗,俗話說:“八月十五月正圓,中秋月餅香又甜”。月餅一詞,源於南宋吳自牧的《夢樑錄》,那時僅是一種點心食品。到後來人們逐漸把賞月與月餅結合在一起,寓意家人團圓,寄託思念。同時,月餅也是中秋時節朋友間用來聯絡感情的重要禮物。

在福建廈門地區還有博餅的習俗,而且博餅被列為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

「懷融日曆」農曆八月十五“中秋節”,瞭解下各地中秋習俗

觀潮

在古代,浙江一帶除中秋賞月外,觀潮可謂是又一中秋盛事。中秋觀潮的風俗由來已久,早在漢代枚乘的《七發》賦中就有了相當詳盡的記述。漢以後,中秋觀潮之風更盛。明朱廷煥《增補武林舊事》和宋吳自牧《夢粱錄》也有觀潮記載。

"
「懷融日曆」農曆八月十五“中秋節”,瞭解下各地中秋習俗

今天農曆八月十五,是中國的傳統佳節“中秋節”。

中秋節,又稱月夕、秋節、仲秋節、八月節、八月會、追月節、玩月節、拜月節、女兒節或團圓節,是流行於中國眾多民族與漢字文化圈諸國的傳統文化節日。

中秋節始於唐朝初年,盛行於宋朝,至明清時,已成為與春節齊名的中國傳統節日之一。受中華文化的影響,中秋節也是東亞和東南亞一些國家尤其是當地的華人華僑的傳統節日。自2008年起中秋節被列為國家法定節假日。2006年5月20日,國務院列入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懷融日曆」農曆八月十五“中秋節”,瞭解下各地中秋習俗

中秋節自古便有祭月、賞月、拜月、吃月餅、賞桂花、飲桂花酒等習俗,流傳至今,經久不息。中秋節以月之圓兆人之團圓,為寄託思念故鄉,思念親人之情,祈盼豐收、幸福,成為豐富多彩、彌足珍貴的文化遺產。

「懷融日曆」農曆八月十五“中秋節”,瞭解下各地中秋習俗

習俗

祭月、賞月、拜月

《禮記》早有記載“秋暮夕月”,意為拜祭月神,逢此時則要舉迎寒和祭月,設香案。到了周代,每逢中秋夜都要舉行迎寒和祭月。設大香案,擺上月餅、西瓜、蘋果、紅棗、李子、葡萄等祭品,其中月餅和西瓜是絕對不能少的,西瓜還要切成蓮花狀。在月下,將月亮神像放在月亮的那個方向,紅燭高燃,全家人依次拜祭月亮,然後由當家主婦切開團圓月餅。切的人預先算好全家共有多少人,在家的,在外地的,都要算在一起,不能切多也不能切少,大小要一樣。在少數民族中,同樣盛行祭月的風習。

「懷融日曆」農曆八月十五“中秋節”,瞭解下各地中秋習俗

吃月餅

中秋節賞月賞月和吃月餅是中國各地過中秋節的必備習俗,俗話說:“八月十五月正圓,中秋月餅香又甜”。月餅一詞,源於南宋吳自牧的《夢樑錄》,那時僅是一種點心食品。到後來人們逐漸把賞月與月餅結合在一起,寓意家人團圓,寄託思念。同時,月餅也是中秋時節朋友間用來聯絡感情的重要禮物。

在福建廈門地區還有博餅的習俗,而且博餅被列為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

「懷融日曆」農曆八月十五“中秋節”,瞭解下各地中秋習俗

觀潮

在古代,浙江一帶除中秋賞月外,觀潮可謂是又一中秋盛事。中秋觀潮的風俗由來已久,早在漢代枚乘的《七發》賦中就有了相當詳盡的記述。漢以後,中秋觀潮之風更盛。明朱廷煥《增補武林舊事》和宋吳自牧《夢粱錄》也有觀潮記載。

「懷融日曆」農曆八月十五“中秋節”,瞭解下各地中秋習俗

燃燈

中秋之夜,有燃燈以助月色的風俗。如今湖廣一帶仍有用瓦片疊塔於塔上燃燈的節俗。江南一帶則有制燈船的節俗。近代中秋燃燈之俗更盛。今人周雲錦、何湘妃《閒情試說時節事》一文說:“廣東張燈最盛,各家於節前十幾天,就用竹條扎燈籠。做果品、鳥獸、魚蟲形及‘慶賀中秋’等字樣,上糊色紙繪各種顏色。中秋夜燈內燃燭用繩繫於竹竿上,高豎於瓦簷或露臺上,或用小燈砌成字形或種種形狀,掛於家屋高處,俗稱‘樹中秋’或‘豎中秋’。富貴之家所懸之燈,高可數丈,家人聚於燈下歡飲為樂,平常百姓則豎一旗杆,燈籠兩個,也自取其樂。滿城燈火不啻琉璃世界。”看來從古至今中秋燃燈之俗其規模似乎僅次於元宵燈節。

"
「懷融日曆」農曆八月十五“中秋節”,瞭解下各地中秋習俗

今天農曆八月十五,是中國的傳統佳節“中秋節”。

中秋節,又稱月夕、秋節、仲秋節、八月節、八月會、追月節、玩月節、拜月節、女兒節或團圓節,是流行於中國眾多民族與漢字文化圈諸國的傳統文化節日。

中秋節始於唐朝初年,盛行於宋朝,至明清時,已成為與春節齊名的中國傳統節日之一。受中華文化的影響,中秋節也是東亞和東南亞一些國家尤其是當地的華人華僑的傳統節日。自2008年起中秋節被列為國家法定節假日。2006年5月20日,國務院列入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懷融日曆」農曆八月十五“中秋節”,瞭解下各地中秋習俗

中秋節自古便有祭月、賞月、拜月、吃月餅、賞桂花、飲桂花酒等習俗,流傳至今,經久不息。中秋節以月之圓兆人之團圓,為寄託思念故鄉,思念親人之情,祈盼豐收、幸福,成為豐富多彩、彌足珍貴的文化遺產。

「懷融日曆」農曆八月十五“中秋節”,瞭解下各地中秋習俗

習俗

祭月、賞月、拜月

《禮記》早有記載“秋暮夕月”,意為拜祭月神,逢此時則要舉迎寒和祭月,設香案。到了周代,每逢中秋夜都要舉行迎寒和祭月。設大香案,擺上月餅、西瓜、蘋果、紅棗、李子、葡萄等祭品,其中月餅和西瓜是絕對不能少的,西瓜還要切成蓮花狀。在月下,將月亮神像放在月亮的那個方向,紅燭高燃,全家人依次拜祭月亮,然後由當家主婦切開團圓月餅。切的人預先算好全家共有多少人,在家的,在外地的,都要算在一起,不能切多也不能切少,大小要一樣。在少數民族中,同樣盛行祭月的風習。

「懷融日曆」農曆八月十五“中秋節”,瞭解下各地中秋習俗

吃月餅

中秋節賞月賞月和吃月餅是中國各地過中秋節的必備習俗,俗話說:“八月十五月正圓,中秋月餅香又甜”。月餅一詞,源於南宋吳自牧的《夢樑錄》,那時僅是一種點心食品。到後來人們逐漸把賞月與月餅結合在一起,寓意家人團圓,寄託思念。同時,月餅也是中秋時節朋友間用來聯絡感情的重要禮物。

在福建廈門地區還有博餅的習俗,而且博餅被列為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

「懷融日曆」農曆八月十五“中秋節”,瞭解下各地中秋習俗

觀潮

在古代,浙江一帶除中秋賞月外,觀潮可謂是又一中秋盛事。中秋觀潮的風俗由來已久,早在漢代枚乘的《七發》賦中就有了相當詳盡的記述。漢以後,中秋觀潮之風更盛。明朱廷煥《增補武林舊事》和宋吳自牧《夢粱錄》也有觀潮記載。

「懷融日曆」農曆八月十五“中秋節”,瞭解下各地中秋習俗

燃燈

中秋之夜,有燃燈以助月色的風俗。如今湖廣一帶仍有用瓦片疊塔於塔上燃燈的節俗。江南一帶則有制燈船的節俗。近代中秋燃燈之俗更盛。今人周雲錦、何湘妃《閒情試說時節事》一文說:“廣東張燈最盛,各家於節前十幾天,就用竹條扎燈籠。做果品、鳥獸、魚蟲形及‘慶賀中秋’等字樣,上糊色紙繪各種顏色。中秋夜燈內燃燭用繩繫於竹竿上,高豎於瓦簷或露臺上,或用小燈砌成字形或種種形狀,掛於家屋高處,俗稱‘樹中秋’或‘豎中秋’。富貴之家所懸之燈,高可數丈,家人聚於燈下歡飲為樂,平常百姓則豎一旗杆,燈籠兩個,也自取其樂。滿城燈火不啻琉璃世界。”看來從古至今中秋燃燈之俗其規模似乎僅次於元宵燈節。

「懷融日曆」農曆八月十五“中秋節”,瞭解下各地中秋習俗

猜謎

中秋月圓夜在公共場所掛著許多燈籠,人們都聚集在一起,猜燈籠身上寫的謎語,因為是大多數年輕男女喜愛的活動,同時在這些活動上也傳出愛情佳話,因此中秋猜燈謎也被衍生了一種男女相戀的形式。

"
「懷融日曆」農曆八月十五“中秋節”,瞭解下各地中秋習俗

今天農曆八月十五,是中國的傳統佳節“中秋節”。

中秋節,又稱月夕、秋節、仲秋節、八月節、八月會、追月節、玩月節、拜月節、女兒節或團圓節,是流行於中國眾多民族與漢字文化圈諸國的傳統文化節日。

中秋節始於唐朝初年,盛行於宋朝,至明清時,已成為與春節齊名的中國傳統節日之一。受中華文化的影響,中秋節也是東亞和東南亞一些國家尤其是當地的華人華僑的傳統節日。自2008年起中秋節被列為國家法定節假日。2006年5月20日,國務院列入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懷融日曆」農曆八月十五“中秋節”,瞭解下各地中秋習俗

中秋節自古便有祭月、賞月、拜月、吃月餅、賞桂花、飲桂花酒等習俗,流傳至今,經久不息。中秋節以月之圓兆人之團圓,為寄託思念故鄉,思念親人之情,祈盼豐收、幸福,成為豐富多彩、彌足珍貴的文化遺產。

「懷融日曆」農曆八月十五“中秋節”,瞭解下各地中秋習俗

習俗

祭月、賞月、拜月

《禮記》早有記載“秋暮夕月”,意為拜祭月神,逢此時則要舉迎寒和祭月,設香案。到了周代,每逢中秋夜都要舉行迎寒和祭月。設大香案,擺上月餅、西瓜、蘋果、紅棗、李子、葡萄等祭品,其中月餅和西瓜是絕對不能少的,西瓜還要切成蓮花狀。在月下,將月亮神像放在月亮的那個方向,紅燭高燃,全家人依次拜祭月亮,然後由當家主婦切開團圓月餅。切的人預先算好全家共有多少人,在家的,在外地的,都要算在一起,不能切多也不能切少,大小要一樣。在少數民族中,同樣盛行祭月的風習。

「懷融日曆」農曆八月十五“中秋節”,瞭解下各地中秋習俗

吃月餅

中秋節賞月賞月和吃月餅是中國各地過中秋節的必備習俗,俗話說:“八月十五月正圓,中秋月餅香又甜”。月餅一詞,源於南宋吳自牧的《夢樑錄》,那時僅是一種點心食品。到後來人們逐漸把賞月與月餅結合在一起,寓意家人團圓,寄託思念。同時,月餅也是中秋時節朋友間用來聯絡感情的重要禮物。

在福建廈門地區還有博餅的習俗,而且博餅被列為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

「懷融日曆」農曆八月十五“中秋節”,瞭解下各地中秋習俗

觀潮

在古代,浙江一帶除中秋賞月外,觀潮可謂是又一中秋盛事。中秋觀潮的風俗由來已久,早在漢代枚乘的《七發》賦中就有了相當詳盡的記述。漢以後,中秋觀潮之風更盛。明朱廷煥《增補武林舊事》和宋吳自牧《夢粱錄》也有觀潮記載。

「懷融日曆」農曆八月十五“中秋節”,瞭解下各地中秋習俗

燃燈

中秋之夜,有燃燈以助月色的風俗。如今湖廣一帶仍有用瓦片疊塔於塔上燃燈的節俗。江南一帶則有制燈船的節俗。近代中秋燃燈之俗更盛。今人周雲錦、何湘妃《閒情試說時節事》一文說:“廣東張燈最盛,各家於節前十幾天,就用竹條扎燈籠。做果品、鳥獸、魚蟲形及‘慶賀中秋’等字樣,上糊色紙繪各種顏色。中秋夜燈內燃燭用繩繫於竹竿上,高豎於瓦簷或露臺上,或用小燈砌成字形或種種形狀,掛於家屋高處,俗稱‘樹中秋’或‘豎中秋’。富貴之家所懸之燈,高可數丈,家人聚於燈下歡飲為樂,平常百姓則豎一旗杆,燈籠兩個,也自取其樂。滿城燈火不啻琉璃世界。”看來從古至今中秋燃燈之俗其規模似乎僅次於元宵燈節。

「懷融日曆」農曆八月十五“中秋節”,瞭解下各地中秋習俗

猜謎

中秋月圓夜在公共場所掛著許多燈籠,人們都聚集在一起,猜燈籠身上寫的謎語,因為是大多數年輕男女喜愛的活動,同時在這些活動上也傳出愛情佳話,因此中秋猜燈謎也被衍生了一種男女相戀的形式。

「懷融日曆」農曆八月十五“中秋節”,瞭解下各地中秋習俗

賞桂花、飲桂花酒

人們經常在中秋時吃月餅賞桂花,食用桂花製作的各種食品,以糕點、糖果最為多見。

中秋之夜,仰望著月中丹桂,聞著陣陣桂香,喝一杯桂花蜜酒,歡慶閤家甜甜蜜蜜,已成為節日一種美的享受。到了現代,人們多是拿紅酒代替。

"
「懷融日曆」農曆八月十五“中秋節”,瞭解下各地中秋習俗

今天農曆八月十五,是中國的傳統佳節“中秋節”。

中秋節,又稱月夕、秋節、仲秋節、八月節、八月會、追月節、玩月節、拜月節、女兒節或團圓節,是流行於中國眾多民族與漢字文化圈諸國的傳統文化節日。

中秋節始於唐朝初年,盛行於宋朝,至明清時,已成為與春節齊名的中國傳統節日之一。受中華文化的影響,中秋節也是東亞和東南亞一些國家尤其是當地的華人華僑的傳統節日。自2008年起中秋節被列為國家法定節假日。2006年5月20日,國務院列入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懷融日曆」農曆八月十五“中秋節”,瞭解下各地中秋習俗

中秋節自古便有祭月、賞月、拜月、吃月餅、賞桂花、飲桂花酒等習俗,流傳至今,經久不息。中秋節以月之圓兆人之團圓,為寄託思念故鄉,思念親人之情,祈盼豐收、幸福,成為豐富多彩、彌足珍貴的文化遺產。

「懷融日曆」農曆八月十五“中秋節”,瞭解下各地中秋習俗

習俗

祭月、賞月、拜月

《禮記》早有記載“秋暮夕月”,意為拜祭月神,逢此時則要舉迎寒和祭月,設香案。到了周代,每逢中秋夜都要舉行迎寒和祭月。設大香案,擺上月餅、西瓜、蘋果、紅棗、李子、葡萄等祭品,其中月餅和西瓜是絕對不能少的,西瓜還要切成蓮花狀。在月下,將月亮神像放在月亮的那個方向,紅燭高燃,全家人依次拜祭月亮,然後由當家主婦切開團圓月餅。切的人預先算好全家共有多少人,在家的,在外地的,都要算在一起,不能切多也不能切少,大小要一樣。在少數民族中,同樣盛行祭月的風習。

「懷融日曆」農曆八月十五“中秋節”,瞭解下各地中秋習俗

吃月餅

中秋節賞月賞月和吃月餅是中國各地過中秋節的必備習俗,俗話說:“八月十五月正圓,中秋月餅香又甜”。月餅一詞,源於南宋吳自牧的《夢樑錄》,那時僅是一種點心食品。到後來人們逐漸把賞月與月餅結合在一起,寓意家人團圓,寄託思念。同時,月餅也是中秋時節朋友間用來聯絡感情的重要禮物。

在福建廈門地區還有博餅的習俗,而且博餅被列為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

「懷融日曆」農曆八月十五“中秋節”,瞭解下各地中秋習俗

觀潮

在古代,浙江一帶除中秋賞月外,觀潮可謂是又一中秋盛事。中秋觀潮的風俗由來已久,早在漢代枚乘的《七發》賦中就有了相當詳盡的記述。漢以後,中秋觀潮之風更盛。明朱廷煥《增補武林舊事》和宋吳自牧《夢粱錄》也有觀潮記載。

「懷融日曆」農曆八月十五“中秋節”,瞭解下各地中秋習俗

燃燈

中秋之夜,有燃燈以助月色的風俗。如今湖廣一帶仍有用瓦片疊塔於塔上燃燈的節俗。江南一帶則有制燈船的節俗。近代中秋燃燈之俗更盛。今人周雲錦、何湘妃《閒情試說時節事》一文說:“廣東張燈最盛,各家於節前十幾天,就用竹條扎燈籠。做果品、鳥獸、魚蟲形及‘慶賀中秋’等字樣,上糊色紙繪各種顏色。中秋夜燈內燃燭用繩繫於竹竿上,高豎於瓦簷或露臺上,或用小燈砌成字形或種種形狀,掛於家屋高處,俗稱‘樹中秋’或‘豎中秋’。富貴之家所懸之燈,高可數丈,家人聚於燈下歡飲為樂,平常百姓則豎一旗杆,燈籠兩個,也自取其樂。滿城燈火不啻琉璃世界。”看來從古至今中秋燃燈之俗其規模似乎僅次於元宵燈節。

「懷融日曆」農曆八月十五“中秋節”,瞭解下各地中秋習俗

猜謎

中秋月圓夜在公共場所掛著許多燈籠,人們都聚集在一起,猜燈籠身上寫的謎語,因為是大多數年輕男女喜愛的活動,同時在這些活動上也傳出愛情佳話,因此中秋猜燈謎也被衍生了一種男女相戀的形式。

「懷融日曆」農曆八月十五“中秋節”,瞭解下各地中秋習俗

賞桂花、飲桂花酒

人們經常在中秋時吃月餅賞桂花,食用桂花製作的各種食品,以糕點、糖果最為多見。

中秋之夜,仰望著月中丹桂,聞著陣陣桂香,喝一杯桂花蜜酒,歡慶閤家甜甜蜜蜜,已成為節日一種美的享受。到了現代,人們多是拿紅酒代替。

「懷融日曆」農曆八月十五“中秋節”,瞭解下各地中秋習俗

玩花燈

中秋沒有像元宵節那樣的大型燈會,玩燈主要只是在家庭、兒童之間進行的。早在北宋《武林舊事》中,記載中秋夜節俗,就有‘將“一點紅”燈放入江中漂流玩耍的活動。中秋玩花燈,多集中在南方。如佛山秋色會上,就有各種各式的彩燈:芝麻燈、蛋殼燈、刨花燈、稻草燈、魚鱗燈、穀殼燈、瓜籽燈及鳥獸花樹燈等。

"
「懷融日曆」農曆八月十五“中秋節”,瞭解下各地中秋習俗

今天農曆八月十五,是中國的傳統佳節“中秋節”。

中秋節,又稱月夕、秋節、仲秋節、八月節、八月會、追月節、玩月節、拜月節、女兒節或團圓節,是流行於中國眾多民族與漢字文化圈諸國的傳統文化節日。

中秋節始於唐朝初年,盛行於宋朝,至明清時,已成為與春節齊名的中國傳統節日之一。受中華文化的影響,中秋節也是東亞和東南亞一些國家尤其是當地的華人華僑的傳統節日。自2008年起中秋節被列為國家法定節假日。2006年5月20日,國務院列入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懷融日曆」農曆八月十五“中秋節”,瞭解下各地中秋習俗

中秋節自古便有祭月、賞月、拜月、吃月餅、賞桂花、飲桂花酒等習俗,流傳至今,經久不息。中秋節以月之圓兆人之團圓,為寄託思念故鄉,思念親人之情,祈盼豐收、幸福,成為豐富多彩、彌足珍貴的文化遺產。

「懷融日曆」農曆八月十五“中秋節”,瞭解下各地中秋習俗

習俗

祭月、賞月、拜月

《禮記》早有記載“秋暮夕月”,意為拜祭月神,逢此時則要舉迎寒和祭月,設香案。到了周代,每逢中秋夜都要舉行迎寒和祭月。設大香案,擺上月餅、西瓜、蘋果、紅棗、李子、葡萄等祭品,其中月餅和西瓜是絕對不能少的,西瓜還要切成蓮花狀。在月下,將月亮神像放在月亮的那個方向,紅燭高燃,全家人依次拜祭月亮,然後由當家主婦切開團圓月餅。切的人預先算好全家共有多少人,在家的,在外地的,都要算在一起,不能切多也不能切少,大小要一樣。在少數民族中,同樣盛行祭月的風習。

「懷融日曆」農曆八月十五“中秋節”,瞭解下各地中秋習俗

吃月餅

中秋節賞月賞月和吃月餅是中國各地過中秋節的必備習俗,俗話說:“八月十五月正圓,中秋月餅香又甜”。月餅一詞,源於南宋吳自牧的《夢樑錄》,那時僅是一種點心食品。到後來人們逐漸把賞月與月餅結合在一起,寓意家人團圓,寄託思念。同時,月餅也是中秋時節朋友間用來聯絡感情的重要禮物。

在福建廈門地區還有博餅的習俗,而且博餅被列為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

「懷融日曆」農曆八月十五“中秋節”,瞭解下各地中秋習俗

觀潮

在古代,浙江一帶除中秋賞月外,觀潮可謂是又一中秋盛事。中秋觀潮的風俗由來已久,早在漢代枚乘的《七發》賦中就有了相當詳盡的記述。漢以後,中秋觀潮之風更盛。明朱廷煥《增補武林舊事》和宋吳自牧《夢粱錄》也有觀潮記載。

「懷融日曆」農曆八月十五“中秋節”,瞭解下各地中秋習俗

燃燈

中秋之夜,有燃燈以助月色的風俗。如今湖廣一帶仍有用瓦片疊塔於塔上燃燈的節俗。江南一帶則有制燈船的節俗。近代中秋燃燈之俗更盛。今人周雲錦、何湘妃《閒情試說時節事》一文說:“廣東張燈最盛,各家於節前十幾天,就用竹條扎燈籠。做果品、鳥獸、魚蟲形及‘慶賀中秋’等字樣,上糊色紙繪各種顏色。中秋夜燈內燃燭用繩繫於竹竿上,高豎於瓦簷或露臺上,或用小燈砌成字形或種種形狀,掛於家屋高處,俗稱‘樹中秋’或‘豎中秋’。富貴之家所懸之燈,高可數丈,家人聚於燈下歡飲為樂,平常百姓則豎一旗杆,燈籠兩個,也自取其樂。滿城燈火不啻琉璃世界。”看來從古至今中秋燃燈之俗其規模似乎僅次於元宵燈節。

「懷融日曆」農曆八月十五“中秋節”,瞭解下各地中秋習俗

猜謎

中秋月圓夜在公共場所掛著許多燈籠,人們都聚集在一起,猜燈籠身上寫的謎語,因為是大多數年輕男女喜愛的活動,同時在這些活動上也傳出愛情佳話,因此中秋猜燈謎也被衍生了一種男女相戀的形式。

「懷融日曆」農曆八月十五“中秋節”,瞭解下各地中秋習俗

賞桂花、飲桂花酒

人們經常在中秋時吃月餅賞桂花,食用桂花製作的各種食品,以糕點、糖果最為多見。

中秋之夜,仰望著月中丹桂,聞著陣陣桂香,喝一杯桂花蜜酒,歡慶閤家甜甜蜜蜜,已成為節日一種美的享受。到了現代,人們多是拿紅酒代替。

「懷融日曆」農曆八月十五“中秋節”,瞭解下各地中秋習俗

玩花燈

中秋沒有像元宵節那樣的大型燈會,玩燈主要只是在家庭、兒童之間進行的。早在北宋《武林舊事》中,記載中秋夜節俗,就有‘將“一點紅”燈放入江中漂流玩耍的活動。中秋玩花燈,多集中在南方。如佛山秋色會上,就有各種各式的彩燈:芝麻燈、蛋殼燈、刨花燈、稻草燈、魚鱗燈、穀殼燈、瓜籽燈及鳥獸花樹燈等。

「懷融日曆」農曆八月十五“中秋節”,瞭解下各地中秋習俗

民族特色

蒙古族

蒙古族人愛做“追月”的遊戲。人們跨上駿馬,在銀白色月光下,奔馳在草原上。他們朝西放馬奔馳,月亮由東方升起,墜落西方。執著的蒙古騎手,不到月亮西下,“追月”不止。

藏族

西藏一些地區的藏族同胞歡度中秋的習俗是“尋月”。是日夜晚,男女青年和娃娃們,沿著河流,跟著倒映水中的明月,把周圍河塘中的月影措遍,然後回家團圓吃月餅。

侗族

廣西侗族有“行月”的習俗。中秋夜臨,各山寨的蘆笙歌舞隊,踏著一路月光,行至臨近山寨,和那兒的寨民相聚賞月,賽歌賽舞,徹夜長歡。

德昂族

雲南德昂族“串月”。雲南潞西的德昂族青年男女,每逢中秋月明高掛,分外明亮的時候,山頭塞尾,不時傳來一陣悠揚動聽的葫蘆笙,男女青年在一起“串月亮”傾訴衷情。有的還通過“串月亮”送檳榔、送茶訂下婚約。

"
「懷融日曆」農曆八月十五“中秋節”,瞭解下各地中秋習俗

今天農曆八月十五,是中國的傳統佳節“中秋節”。

中秋節,又稱月夕、秋節、仲秋節、八月節、八月會、追月節、玩月節、拜月節、女兒節或團圓節,是流行於中國眾多民族與漢字文化圈諸國的傳統文化節日。

中秋節始於唐朝初年,盛行於宋朝,至明清時,已成為與春節齊名的中國傳統節日之一。受中華文化的影響,中秋節也是東亞和東南亞一些國家尤其是當地的華人華僑的傳統節日。自2008年起中秋節被列為國家法定節假日。2006年5月20日,國務院列入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懷融日曆」農曆八月十五“中秋節”,瞭解下各地中秋習俗

中秋節自古便有祭月、賞月、拜月、吃月餅、賞桂花、飲桂花酒等習俗,流傳至今,經久不息。中秋節以月之圓兆人之團圓,為寄託思念故鄉,思念親人之情,祈盼豐收、幸福,成為豐富多彩、彌足珍貴的文化遺產。

「懷融日曆」農曆八月十五“中秋節”,瞭解下各地中秋習俗

習俗

祭月、賞月、拜月

《禮記》早有記載“秋暮夕月”,意為拜祭月神,逢此時則要舉迎寒和祭月,設香案。到了周代,每逢中秋夜都要舉行迎寒和祭月。設大香案,擺上月餅、西瓜、蘋果、紅棗、李子、葡萄等祭品,其中月餅和西瓜是絕對不能少的,西瓜還要切成蓮花狀。在月下,將月亮神像放在月亮的那個方向,紅燭高燃,全家人依次拜祭月亮,然後由當家主婦切開團圓月餅。切的人預先算好全家共有多少人,在家的,在外地的,都要算在一起,不能切多也不能切少,大小要一樣。在少數民族中,同樣盛行祭月的風習。

「懷融日曆」農曆八月十五“中秋節”,瞭解下各地中秋習俗

吃月餅

中秋節賞月賞月和吃月餅是中國各地過中秋節的必備習俗,俗話說:“八月十五月正圓,中秋月餅香又甜”。月餅一詞,源於南宋吳自牧的《夢樑錄》,那時僅是一種點心食品。到後來人們逐漸把賞月與月餅結合在一起,寓意家人團圓,寄託思念。同時,月餅也是中秋時節朋友間用來聯絡感情的重要禮物。

在福建廈門地區還有博餅的習俗,而且博餅被列為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

「懷融日曆」農曆八月十五“中秋節”,瞭解下各地中秋習俗

觀潮

在古代,浙江一帶除中秋賞月外,觀潮可謂是又一中秋盛事。中秋觀潮的風俗由來已久,早在漢代枚乘的《七發》賦中就有了相當詳盡的記述。漢以後,中秋觀潮之風更盛。明朱廷煥《增補武林舊事》和宋吳自牧《夢粱錄》也有觀潮記載。

「懷融日曆」農曆八月十五“中秋節”,瞭解下各地中秋習俗

燃燈

中秋之夜,有燃燈以助月色的風俗。如今湖廣一帶仍有用瓦片疊塔於塔上燃燈的節俗。江南一帶則有制燈船的節俗。近代中秋燃燈之俗更盛。今人周雲錦、何湘妃《閒情試說時節事》一文說:“廣東張燈最盛,各家於節前十幾天,就用竹條扎燈籠。做果品、鳥獸、魚蟲形及‘慶賀中秋’等字樣,上糊色紙繪各種顏色。中秋夜燈內燃燭用繩繫於竹竿上,高豎於瓦簷或露臺上,或用小燈砌成字形或種種形狀,掛於家屋高處,俗稱‘樹中秋’或‘豎中秋’。富貴之家所懸之燈,高可數丈,家人聚於燈下歡飲為樂,平常百姓則豎一旗杆,燈籠兩個,也自取其樂。滿城燈火不啻琉璃世界。”看來從古至今中秋燃燈之俗其規模似乎僅次於元宵燈節。

「懷融日曆」農曆八月十五“中秋節”,瞭解下各地中秋習俗

猜謎

中秋月圓夜在公共場所掛著許多燈籠,人們都聚集在一起,猜燈籠身上寫的謎語,因為是大多數年輕男女喜愛的活動,同時在這些活動上也傳出愛情佳話,因此中秋猜燈謎也被衍生了一種男女相戀的形式。

「懷融日曆」農曆八月十五“中秋節”,瞭解下各地中秋習俗

賞桂花、飲桂花酒

人們經常在中秋時吃月餅賞桂花,食用桂花製作的各種食品,以糕點、糖果最為多見。

中秋之夜,仰望著月中丹桂,聞著陣陣桂香,喝一杯桂花蜜酒,歡慶閤家甜甜蜜蜜,已成為節日一種美的享受。到了現代,人們多是拿紅酒代替。

「懷融日曆」農曆八月十五“中秋節”,瞭解下各地中秋習俗

玩花燈

中秋沒有像元宵節那樣的大型燈會,玩燈主要只是在家庭、兒童之間進行的。早在北宋《武林舊事》中,記載中秋夜節俗,就有‘將“一點紅”燈放入江中漂流玩耍的活動。中秋玩花燈,多集中在南方。如佛山秋色會上,就有各種各式的彩燈:芝麻燈、蛋殼燈、刨花燈、稻草燈、魚鱗燈、穀殼燈、瓜籽燈及鳥獸花樹燈等。

「懷融日曆」農曆八月十五“中秋節”,瞭解下各地中秋習俗

民族特色

蒙古族

蒙古族人愛做“追月”的遊戲。人們跨上駿馬,在銀白色月光下,奔馳在草原上。他們朝西放馬奔馳,月亮由東方升起,墜落西方。執著的蒙古騎手,不到月亮西下,“追月”不止。

藏族

西藏一些地區的藏族同胞歡度中秋的習俗是“尋月”。是日夜晚,男女青年和娃娃們,沿著河流,跟著倒映水中的明月,把周圍河塘中的月影措遍,然後回家團圓吃月餅。

侗族

廣西侗族有“行月”的習俗。中秋夜臨,各山寨的蘆笙歌舞隊,踏著一路月光,行至臨近山寨,和那兒的寨民相聚賞月,賽歌賽舞,徹夜長歡。

德昂族

雲南德昂族“串月”。雲南潞西的德昂族青年男女,每逢中秋月明高掛,分外明亮的時候,山頭塞尾,不時傳來一陣悠揚動聽的葫蘆笙,男女青年在一起“串月亮”傾訴衷情。有的還通過“串月亮”送檳榔、送茶訂下婚約。

「懷融日曆」農曆八月十五“中秋節”,瞭解下各地中秋習俗

彝族

雲南彝族過中秋的傳統習俗是“跳月”。入夜,該族各個村寨的男女老幼都聚集在山村中的開闊地,一個個束腰披紗的姑娘們和頭纏布帶的小夥子們以及老頭、老太太、小娃子們都激情地載歌載舞,尤其是那些青年男女表達愛慕之情的對歌,彷彿月亮也聽得為之動情動容,越發顯得嫵媚皎潔。

"
「懷融日曆」農曆八月十五“中秋節”,瞭解下各地中秋習俗

今天農曆八月十五,是中國的傳統佳節“中秋節”。

中秋節,又稱月夕、秋節、仲秋節、八月節、八月會、追月節、玩月節、拜月節、女兒節或團圓節,是流行於中國眾多民族與漢字文化圈諸國的傳統文化節日。

中秋節始於唐朝初年,盛行於宋朝,至明清時,已成為與春節齊名的中國傳統節日之一。受中華文化的影響,中秋節也是東亞和東南亞一些國家尤其是當地的華人華僑的傳統節日。自2008年起中秋節被列為國家法定節假日。2006年5月20日,國務院列入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懷融日曆」農曆八月十五“中秋節”,瞭解下各地中秋習俗

中秋節自古便有祭月、賞月、拜月、吃月餅、賞桂花、飲桂花酒等習俗,流傳至今,經久不息。中秋節以月之圓兆人之團圓,為寄託思念故鄉,思念親人之情,祈盼豐收、幸福,成為豐富多彩、彌足珍貴的文化遺產。

「懷融日曆」農曆八月十五“中秋節”,瞭解下各地中秋習俗

習俗

祭月、賞月、拜月

《禮記》早有記載“秋暮夕月”,意為拜祭月神,逢此時則要舉迎寒和祭月,設香案。到了周代,每逢中秋夜都要舉行迎寒和祭月。設大香案,擺上月餅、西瓜、蘋果、紅棗、李子、葡萄等祭品,其中月餅和西瓜是絕對不能少的,西瓜還要切成蓮花狀。在月下,將月亮神像放在月亮的那個方向,紅燭高燃,全家人依次拜祭月亮,然後由當家主婦切開團圓月餅。切的人預先算好全家共有多少人,在家的,在外地的,都要算在一起,不能切多也不能切少,大小要一樣。在少數民族中,同樣盛行祭月的風習。

「懷融日曆」農曆八月十五“中秋節”,瞭解下各地中秋習俗

吃月餅

中秋節賞月賞月和吃月餅是中國各地過中秋節的必備習俗,俗話說:“八月十五月正圓,中秋月餅香又甜”。月餅一詞,源於南宋吳自牧的《夢樑錄》,那時僅是一種點心食品。到後來人們逐漸把賞月與月餅結合在一起,寓意家人團圓,寄託思念。同時,月餅也是中秋時節朋友間用來聯絡感情的重要禮物。

在福建廈門地區還有博餅的習俗,而且博餅被列為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

「懷融日曆」農曆八月十五“中秋節”,瞭解下各地中秋習俗

觀潮

在古代,浙江一帶除中秋賞月外,觀潮可謂是又一中秋盛事。中秋觀潮的風俗由來已久,早在漢代枚乘的《七發》賦中就有了相當詳盡的記述。漢以後,中秋觀潮之風更盛。明朱廷煥《增補武林舊事》和宋吳自牧《夢粱錄》也有觀潮記載。

「懷融日曆」農曆八月十五“中秋節”,瞭解下各地中秋習俗

燃燈

中秋之夜,有燃燈以助月色的風俗。如今湖廣一帶仍有用瓦片疊塔於塔上燃燈的節俗。江南一帶則有制燈船的節俗。近代中秋燃燈之俗更盛。今人周雲錦、何湘妃《閒情試說時節事》一文說:“廣東張燈最盛,各家於節前十幾天,就用竹條扎燈籠。做果品、鳥獸、魚蟲形及‘慶賀中秋’等字樣,上糊色紙繪各種顏色。中秋夜燈內燃燭用繩繫於竹竿上,高豎於瓦簷或露臺上,或用小燈砌成字形或種種形狀,掛於家屋高處,俗稱‘樹中秋’或‘豎中秋’。富貴之家所懸之燈,高可數丈,家人聚於燈下歡飲為樂,平常百姓則豎一旗杆,燈籠兩個,也自取其樂。滿城燈火不啻琉璃世界。”看來從古至今中秋燃燈之俗其規模似乎僅次於元宵燈節。

「懷融日曆」農曆八月十五“中秋節”,瞭解下各地中秋習俗

猜謎

中秋月圓夜在公共場所掛著許多燈籠,人們都聚集在一起,猜燈籠身上寫的謎語,因為是大多數年輕男女喜愛的活動,同時在這些活動上也傳出愛情佳話,因此中秋猜燈謎也被衍生了一種男女相戀的形式。

「懷融日曆」農曆八月十五“中秋節”,瞭解下各地中秋習俗

賞桂花、飲桂花酒

人們經常在中秋時吃月餅賞桂花,食用桂花製作的各種食品,以糕點、糖果最為多見。

中秋之夜,仰望著月中丹桂,聞著陣陣桂香,喝一杯桂花蜜酒,歡慶閤家甜甜蜜蜜,已成為節日一種美的享受。到了現代,人們多是拿紅酒代替。

「懷融日曆」農曆八月十五“中秋節”,瞭解下各地中秋習俗

玩花燈

中秋沒有像元宵節那樣的大型燈會,玩燈主要只是在家庭、兒童之間進行的。早在北宋《武林舊事》中,記載中秋夜節俗,就有‘將“一點紅”燈放入江中漂流玩耍的活動。中秋玩花燈,多集中在南方。如佛山秋色會上,就有各種各式的彩燈:芝麻燈、蛋殼燈、刨花燈、稻草燈、魚鱗燈、穀殼燈、瓜籽燈及鳥獸花樹燈等。

「懷融日曆」農曆八月十五“中秋節”,瞭解下各地中秋習俗

民族特色

蒙古族

蒙古族人愛做“追月”的遊戲。人們跨上駿馬,在銀白色月光下,奔馳在草原上。他們朝西放馬奔馳,月亮由東方升起,墜落西方。執著的蒙古騎手,不到月亮西下,“追月”不止。

藏族

西藏一些地區的藏族同胞歡度中秋的習俗是“尋月”。是日夜晚,男女青年和娃娃們,沿著河流,跟著倒映水中的明月,把周圍河塘中的月影措遍,然後回家團圓吃月餅。

侗族

廣西侗族有“行月”的習俗。中秋夜臨,各山寨的蘆笙歌舞隊,踏著一路月光,行至臨近山寨,和那兒的寨民相聚賞月,賽歌賽舞,徹夜長歡。

德昂族

雲南德昂族“串月”。雲南潞西的德昂族青年男女,每逢中秋月明高掛,分外明亮的時候,山頭塞尾,不時傳來一陣悠揚動聽的葫蘆笙,男女青年在一起“串月亮”傾訴衷情。有的還通過“串月亮”送檳榔、送茶訂下婚約。

「懷融日曆」農曆八月十五“中秋節”,瞭解下各地中秋習俗

彝族

雲南彝族過中秋的傳統習俗是“跳月”。入夜,該族各個村寨的男女老幼都聚集在山村中的開闊地,一個個束腰披紗的姑娘們和頭纏布帶的小夥子們以及老頭、老太太、小娃子們都激情地載歌載舞,尤其是那些青年男女表達愛慕之情的對歌,彷彿月亮也聽得為之動情動容,越發顯得嫵媚皎潔。

「懷融日曆」農曆八月十五“中秋節”,瞭解下各地中秋習俗

仡佬族

仡佬族在節前的“虎日”,全寨合宰一頭公牛,將牛心留到中秋夜祭祖靈、迎新谷,他們稱為“八月節”。

朝鮮族

朝鮮族則用木杆和松枝高搭“望月架”。當明月升空時,請數位被推選出來的老人攀上望月架。待老人望月之後,再點燃望月架,敲長鼓、吹洞簫,一起合跳《農家樂舞》。

壯族

廣西西部壯族的“祭月請神”活動更典型,每年夏曆八月中旬,有的就在中秋夜,人們在村頭村尾露天處,設一供桌,供放祭品和香爐,桌子右邊樹一高約一尺的樹枝或竹枝,象徵樹,亦作月神下凡與上天的梯子,這裡保存了古老的月亮神話因素。整個活動分為:請月神下凡,由一名或兩名婦女作為月神的代言人;神人對歌;月神卜卦算命;歌手唱送神咒歌,送月神迴天四個階段。

"
「懷融日曆」農曆八月十五“中秋節”,瞭解下各地中秋習俗

今天農曆八月十五,是中國的傳統佳節“中秋節”。

中秋節,又稱月夕、秋節、仲秋節、八月節、八月會、追月節、玩月節、拜月節、女兒節或團圓節,是流行於中國眾多民族與漢字文化圈諸國的傳統文化節日。

中秋節始於唐朝初年,盛行於宋朝,至明清時,已成為與春節齊名的中國傳統節日之一。受中華文化的影響,中秋節也是東亞和東南亞一些國家尤其是當地的華人華僑的傳統節日。自2008年起中秋節被列為國家法定節假日。2006年5月20日,國務院列入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懷融日曆」農曆八月十五“中秋節”,瞭解下各地中秋習俗

中秋節自古便有祭月、賞月、拜月、吃月餅、賞桂花、飲桂花酒等習俗,流傳至今,經久不息。中秋節以月之圓兆人之團圓,為寄託思念故鄉,思念親人之情,祈盼豐收、幸福,成為豐富多彩、彌足珍貴的文化遺產。

「懷融日曆」農曆八月十五“中秋節”,瞭解下各地中秋習俗

習俗

祭月、賞月、拜月

《禮記》早有記載“秋暮夕月”,意為拜祭月神,逢此時則要舉迎寒和祭月,設香案。到了周代,每逢中秋夜都要舉行迎寒和祭月。設大香案,擺上月餅、西瓜、蘋果、紅棗、李子、葡萄等祭品,其中月餅和西瓜是絕對不能少的,西瓜還要切成蓮花狀。在月下,將月亮神像放在月亮的那個方向,紅燭高燃,全家人依次拜祭月亮,然後由當家主婦切開團圓月餅。切的人預先算好全家共有多少人,在家的,在外地的,都要算在一起,不能切多也不能切少,大小要一樣。在少數民族中,同樣盛行祭月的風習。

「懷融日曆」農曆八月十五“中秋節”,瞭解下各地中秋習俗

吃月餅

中秋節賞月賞月和吃月餅是中國各地過中秋節的必備習俗,俗話說:“八月十五月正圓,中秋月餅香又甜”。月餅一詞,源於南宋吳自牧的《夢樑錄》,那時僅是一種點心食品。到後來人們逐漸把賞月與月餅結合在一起,寓意家人團圓,寄託思念。同時,月餅也是中秋時節朋友間用來聯絡感情的重要禮物。

在福建廈門地區還有博餅的習俗,而且博餅被列為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

「懷融日曆」農曆八月十五“中秋節”,瞭解下各地中秋習俗

觀潮

在古代,浙江一帶除中秋賞月外,觀潮可謂是又一中秋盛事。中秋觀潮的風俗由來已久,早在漢代枚乘的《七發》賦中就有了相當詳盡的記述。漢以後,中秋觀潮之風更盛。明朱廷煥《增補武林舊事》和宋吳自牧《夢粱錄》也有觀潮記載。

「懷融日曆」農曆八月十五“中秋節”,瞭解下各地中秋習俗

燃燈

中秋之夜,有燃燈以助月色的風俗。如今湖廣一帶仍有用瓦片疊塔於塔上燃燈的節俗。江南一帶則有制燈船的節俗。近代中秋燃燈之俗更盛。今人周雲錦、何湘妃《閒情試說時節事》一文說:“廣東張燈最盛,各家於節前十幾天,就用竹條扎燈籠。做果品、鳥獸、魚蟲形及‘慶賀中秋’等字樣,上糊色紙繪各種顏色。中秋夜燈內燃燭用繩繫於竹竿上,高豎於瓦簷或露臺上,或用小燈砌成字形或種種形狀,掛於家屋高處,俗稱‘樹中秋’或‘豎中秋’。富貴之家所懸之燈,高可數丈,家人聚於燈下歡飲為樂,平常百姓則豎一旗杆,燈籠兩個,也自取其樂。滿城燈火不啻琉璃世界。”看來從古至今中秋燃燈之俗其規模似乎僅次於元宵燈節。

「懷融日曆」農曆八月十五“中秋節”,瞭解下各地中秋習俗

猜謎

中秋月圓夜在公共場所掛著許多燈籠,人們都聚集在一起,猜燈籠身上寫的謎語,因為是大多數年輕男女喜愛的活動,同時在這些活動上也傳出愛情佳話,因此中秋猜燈謎也被衍生了一種男女相戀的形式。

「懷融日曆」農曆八月十五“中秋節”,瞭解下各地中秋習俗

賞桂花、飲桂花酒

人們經常在中秋時吃月餅賞桂花,食用桂花製作的各種食品,以糕點、糖果最為多見。

中秋之夜,仰望著月中丹桂,聞著陣陣桂香,喝一杯桂花蜜酒,歡慶閤家甜甜蜜蜜,已成為節日一種美的享受。到了現代,人們多是拿紅酒代替。

「懷融日曆」農曆八月十五“中秋節”,瞭解下各地中秋習俗

玩花燈

中秋沒有像元宵節那樣的大型燈會,玩燈主要只是在家庭、兒童之間進行的。早在北宋《武林舊事》中,記載中秋夜節俗,就有‘將“一點紅”燈放入江中漂流玩耍的活動。中秋玩花燈,多集中在南方。如佛山秋色會上,就有各種各式的彩燈:芝麻燈、蛋殼燈、刨花燈、稻草燈、魚鱗燈、穀殼燈、瓜籽燈及鳥獸花樹燈等。

「懷融日曆」農曆八月十五“中秋節”,瞭解下各地中秋習俗

民族特色

蒙古族

蒙古族人愛做“追月”的遊戲。人們跨上駿馬,在銀白色月光下,奔馳在草原上。他們朝西放馬奔馳,月亮由東方升起,墜落西方。執著的蒙古騎手,不到月亮西下,“追月”不止。

藏族

西藏一些地區的藏族同胞歡度中秋的習俗是“尋月”。是日夜晚,男女青年和娃娃們,沿著河流,跟著倒映水中的明月,把周圍河塘中的月影措遍,然後回家團圓吃月餅。

侗族

廣西侗族有“行月”的習俗。中秋夜臨,各山寨的蘆笙歌舞隊,踏著一路月光,行至臨近山寨,和那兒的寨民相聚賞月,賽歌賽舞,徹夜長歡。

德昂族

雲南德昂族“串月”。雲南潞西的德昂族青年男女,每逢中秋月明高掛,分外明亮的時候,山頭塞尾,不時傳來一陣悠揚動聽的葫蘆笙,男女青年在一起“串月亮”傾訴衷情。有的還通過“串月亮”送檳榔、送茶訂下婚約。

「懷融日曆」農曆八月十五“中秋節”,瞭解下各地中秋習俗

彝族

雲南彝族過中秋的傳統習俗是“跳月”。入夜,該族各個村寨的男女老幼都聚集在山村中的開闊地,一個個束腰披紗的姑娘們和頭纏布帶的小夥子們以及老頭、老太太、小娃子們都激情地載歌載舞,尤其是那些青年男女表達愛慕之情的對歌,彷彿月亮也聽得為之動情動容,越發顯得嫵媚皎潔。

「懷融日曆」農曆八月十五“中秋節”,瞭解下各地中秋習俗

仡佬族

仡佬族在節前的“虎日”,全寨合宰一頭公牛,將牛心留到中秋夜祭祖靈、迎新谷,他們稱為“八月節”。

朝鮮族

朝鮮族則用木杆和松枝高搭“望月架”。當明月升空時,請數位被推選出來的老人攀上望月架。待老人望月之後,再點燃望月架,敲長鼓、吹洞簫,一起合跳《農家樂舞》。

壯族

廣西西部壯族的“祭月請神”活動更典型,每年夏曆八月中旬,有的就在中秋夜,人們在村頭村尾露天處,設一供桌,供放祭品和香爐,桌子右邊樹一高約一尺的樹枝或竹枝,象徵樹,亦作月神下凡與上天的梯子,這裡保存了古老的月亮神話因素。整個活動分為:請月神下凡,由一名或兩名婦女作為月神的代言人;神人對歌;月神卜卦算命;歌手唱送神咒歌,送月神迴天四個階段。

「懷融日曆」農曆八月十五“中秋節”,瞭解下各地中秋習俗

黎族

黎族稱中秋節為“八月會”或“調聲節”。屆時各集鎮舉行歌舞聚會,每村由一“調聲頭”(即領隊)率領男女青年參加,互贈月餅、香糕、甜粑、花巾、彩扇和背心,成群結隊,川流不息。入夜便聚集在火旁,烤食野味,痛飲米酒,開展對歌演唱,未婚青年趁機挑尋未來的伴侶。

"
「懷融日曆」農曆八月十五“中秋節”,瞭解下各地中秋習俗

今天農曆八月十五,是中國的傳統佳節“中秋節”。

中秋節,又稱月夕、秋節、仲秋節、八月節、八月會、追月節、玩月節、拜月節、女兒節或團圓節,是流行於中國眾多民族與漢字文化圈諸國的傳統文化節日。

中秋節始於唐朝初年,盛行於宋朝,至明清時,已成為與春節齊名的中國傳統節日之一。受中華文化的影響,中秋節也是東亞和東南亞一些國家尤其是當地的華人華僑的傳統節日。自2008年起中秋節被列為國家法定節假日。2006年5月20日,國務院列入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懷融日曆」農曆八月十五“中秋節”,瞭解下各地中秋習俗

中秋節自古便有祭月、賞月、拜月、吃月餅、賞桂花、飲桂花酒等習俗,流傳至今,經久不息。中秋節以月之圓兆人之團圓,為寄託思念故鄉,思念親人之情,祈盼豐收、幸福,成為豐富多彩、彌足珍貴的文化遺產。

「懷融日曆」農曆八月十五“中秋節”,瞭解下各地中秋習俗

習俗

祭月、賞月、拜月

《禮記》早有記載“秋暮夕月”,意為拜祭月神,逢此時則要舉迎寒和祭月,設香案。到了周代,每逢中秋夜都要舉行迎寒和祭月。設大香案,擺上月餅、西瓜、蘋果、紅棗、李子、葡萄等祭品,其中月餅和西瓜是絕對不能少的,西瓜還要切成蓮花狀。在月下,將月亮神像放在月亮的那個方向,紅燭高燃,全家人依次拜祭月亮,然後由當家主婦切開團圓月餅。切的人預先算好全家共有多少人,在家的,在外地的,都要算在一起,不能切多也不能切少,大小要一樣。在少數民族中,同樣盛行祭月的風習。

「懷融日曆」農曆八月十五“中秋節”,瞭解下各地中秋習俗

吃月餅

中秋節賞月賞月和吃月餅是中國各地過中秋節的必備習俗,俗話說:“八月十五月正圓,中秋月餅香又甜”。月餅一詞,源於南宋吳自牧的《夢樑錄》,那時僅是一種點心食品。到後來人們逐漸把賞月與月餅結合在一起,寓意家人團圓,寄託思念。同時,月餅也是中秋時節朋友間用來聯絡感情的重要禮物。

在福建廈門地區還有博餅的習俗,而且博餅被列為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

「懷融日曆」農曆八月十五“中秋節”,瞭解下各地中秋習俗

觀潮

在古代,浙江一帶除中秋賞月外,觀潮可謂是又一中秋盛事。中秋觀潮的風俗由來已久,早在漢代枚乘的《七發》賦中就有了相當詳盡的記述。漢以後,中秋觀潮之風更盛。明朱廷煥《增補武林舊事》和宋吳自牧《夢粱錄》也有觀潮記載。

「懷融日曆」農曆八月十五“中秋節”,瞭解下各地中秋習俗

燃燈

中秋之夜,有燃燈以助月色的風俗。如今湖廣一帶仍有用瓦片疊塔於塔上燃燈的節俗。江南一帶則有制燈船的節俗。近代中秋燃燈之俗更盛。今人周雲錦、何湘妃《閒情試說時節事》一文說:“廣東張燈最盛,各家於節前十幾天,就用竹條扎燈籠。做果品、鳥獸、魚蟲形及‘慶賀中秋’等字樣,上糊色紙繪各種顏色。中秋夜燈內燃燭用繩繫於竹竿上,高豎於瓦簷或露臺上,或用小燈砌成字形或種種形狀,掛於家屋高處,俗稱‘樹中秋’或‘豎中秋’。富貴之家所懸之燈,高可數丈,家人聚於燈下歡飲為樂,平常百姓則豎一旗杆,燈籠兩個,也自取其樂。滿城燈火不啻琉璃世界。”看來從古至今中秋燃燈之俗其規模似乎僅次於元宵燈節。

「懷融日曆」農曆八月十五“中秋節”,瞭解下各地中秋習俗

猜謎

中秋月圓夜在公共場所掛著許多燈籠,人們都聚集在一起,猜燈籠身上寫的謎語,因為是大多數年輕男女喜愛的活動,同時在這些活動上也傳出愛情佳話,因此中秋猜燈謎也被衍生了一種男女相戀的形式。

「懷融日曆」農曆八月十五“中秋節”,瞭解下各地中秋習俗

賞桂花、飲桂花酒

人們經常在中秋時吃月餅賞桂花,食用桂花製作的各種食品,以糕點、糖果最為多見。

中秋之夜,仰望著月中丹桂,聞著陣陣桂香,喝一杯桂花蜜酒,歡慶閤家甜甜蜜蜜,已成為節日一種美的享受。到了現代,人們多是拿紅酒代替。

「懷融日曆」農曆八月十五“中秋節”,瞭解下各地中秋習俗

玩花燈

中秋沒有像元宵節那樣的大型燈會,玩燈主要只是在家庭、兒童之間進行的。早在北宋《武林舊事》中,記載中秋夜節俗,就有‘將“一點紅”燈放入江中漂流玩耍的活動。中秋玩花燈,多集中在南方。如佛山秋色會上,就有各種各式的彩燈:芝麻燈、蛋殼燈、刨花燈、稻草燈、魚鱗燈、穀殼燈、瓜籽燈及鳥獸花樹燈等。

「懷融日曆」農曆八月十五“中秋節”,瞭解下各地中秋習俗

民族特色

蒙古族

蒙古族人愛做“追月”的遊戲。人們跨上駿馬,在銀白色月光下,奔馳在草原上。他們朝西放馬奔馳,月亮由東方升起,墜落西方。執著的蒙古騎手,不到月亮西下,“追月”不止。

藏族

西藏一些地區的藏族同胞歡度中秋的習俗是“尋月”。是日夜晚,男女青年和娃娃們,沿著河流,跟著倒映水中的明月,把周圍河塘中的月影措遍,然後回家團圓吃月餅。

侗族

廣西侗族有“行月”的習俗。中秋夜臨,各山寨的蘆笙歌舞隊,踏著一路月光,行至臨近山寨,和那兒的寨民相聚賞月,賽歌賽舞,徹夜長歡。

德昂族

雲南德昂族“串月”。雲南潞西的德昂族青年男女,每逢中秋月明高掛,分外明亮的時候,山頭塞尾,不時傳來一陣悠揚動聽的葫蘆笙,男女青年在一起“串月亮”傾訴衷情。有的還通過“串月亮”送檳榔、送茶訂下婚約。

「懷融日曆」農曆八月十五“中秋節”,瞭解下各地中秋習俗

彝族

雲南彝族過中秋的傳統習俗是“跳月”。入夜,該族各個村寨的男女老幼都聚集在山村中的開闊地,一個個束腰披紗的姑娘們和頭纏布帶的小夥子們以及老頭、老太太、小娃子們都激情地載歌載舞,尤其是那些青年男女表達愛慕之情的對歌,彷彿月亮也聽得為之動情動容,越發顯得嫵媚皎潔。

「懷融日曆」農曆八月十五“中秋節”,瞭解下各地中秋習俗

仡佬族

仡佬族在節前的“虎日”,全寨合宰一頭公牛,將牛心留到中秋夜祭祖靈、迎新谷,他們稱為“八月節”。

朝鮮族

朝鮮族則用木杆和松枝高搭“望月架”。當明月升空時,請數位被推選出來的老人攀上望月架。待老人望月之後,再點燃望月架,敲長鼓、吹洞簫,一起合跳《農家樂舞》。

壯族

廣西西部壯族的“祭月請神”活動更典型,每年夏曆八月中旬,有的就在中秋夜,人們在村頭村尾露天處,設一供桌,供放祭品和香爐,桌子右邊樹一高約一尺的樹枝或竹枝,象徵樹,亦作月神下凡與上天的梯子,這裡保存了古老的月亮神話因素。整個活動分為:請月神下凡,由一名或兩名婦女作為月神的代言人;神人對歌;月神卜卦算命;歌手唱送神咒歌,送月神迴天四個階段。

「懷融日曆」農曆八月十五“中秋節”,瞭解下各地中秋習俗

黎族

黎族稱中秋節為“八月會”或“調聲節”。屆時各集鎮舉行歌舞聚會,每村由一“調聲頭”(即領隊)率領男女青年參加,互贈月餅、香糕、甜粑、花巾、彩扇和背心,成群結隊,川流不息。入夜便聚集在火旁,烤食野味,痛飲米酒,開展對歌演唱,未婚青年趁機挑尋未來的伴侶。

「懷融日曆」農曆八月十五“中秋節”,瞭解下各地中秋習俗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