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7月車市同比下降11.7%,豪華車與新能源漸成避風港

8月12日,中汽協對外公佈7月汽車銷量數據。 在傳統的銷售淡季,7月國內市場總計貢獻了152.3萬臺的乘用車銷量,同比下降11.7%,環比出現了4.7%的下滑。按車型分:

"
7月車市同比下降11.7%,豪華車與新能源漸成避風港

8月12日,中汽協對外公佈7月汽車銷量數據。 在傳統的銷售淡季,7月國內市場總計貢獻了152.3萬臺的乘用車銷量,同比下降11.7%,環比出現了4.7%的下滑。按車型分:

7月車市同比下降11.7%,豪華車與新能源漸成避風港

綜合中汽協發佈的數據以及各大車企公佈的銷量可以發現:在當前堪稱哀鴻一片的市場內,豪華品牌和新能源逐漸成為兩個亮點細分市場,成為不少品牌的避風港。對於外資品牌來說,如果無法在豪華品牌佔據一席之地,未來就無法在中國市場站穩腳跟;對於自主品牌來說,失去新能源汽車市場的支持,就會失去未來國內市場的定位。但是這兩個細分市場的競爭已經非常激烈,尤其是新能源補貼滑坡以及外資巨頭也開始加速電動車戰略部署的時候,都對我們的自主品牌以及造車新勢力發起新的挑戰。

7月車市持續低迷,豪華品牌一枝獨秀

根據行業統計及各大豪華品牌公佈的銷售數據,豪華品牌市場在國內消費升級的前提下,成功抵抗住了大環境的下跌,甚至穩中有升,成為車市一道獨特的風景線。7月份,豪華品牌市場份額已經突破10%,而且增勢不減,未來有望衝擊更大的市場份額。不過,豪華車整體細分市場的增長,並不意味著豪華品牌廠家都高枕無憂,事實上豪華品牌間的分化日益明顯,相反有些弱勢品牌已經到了必須醒醒的時候了。藉著大勢增長的機會,加緊在國內的戰略佈局才是持續發展的根本。

"
7月車市同比下降11.7%,豪華車與新能源漸成避風港

8月12日,中汽協對外公佈7月汽車銷量數據。 在傳統的銷售淡季,7月國內市場總計貢獻了152.3萬臺的乘用車銷量,同比下降11.7%,環比出現了4.7%的下滑。按車型分:

7月車市同比下降11.7%,豪華車與新能源漸成避風港

綜合中汽協發佈的數據以及各大車企公佈的銷量可以發現:在當前堪稱哀鴻一片的市場內,豪華品牌和新能源逐漸成為兩個亮點細分市場,成為不少品牌的避風港。對於外資品牌來說,如果無法在豪華品牌佔據一席之地,未來就無法在中國市場站穩腳跟;對於自主品牌來說,失去新能源汽車市場的支持,就會失去未來國內市場的定位。但是這兩個細分市場的競爭已經非常激烈,尤其是新能源補貼滑坡以及外資巨頭也開始加速電動車戰略部署的時候,都對我們的自主品牌以及造車新勢力發起新的挑戰。

7月車市持續低迷,豪華品牌一枝獨秀

根據行業統計及各大豪華品牌公佈的銷售數據,豪華品牌市場在國內消費升級的前提下,成功抵抗住了大環境的下跌,甚至穩中有升,成為車市一道獨特的風景線。7月份,豪華品牌市場份額已經突破10%,而且增勢不減,未來有望衝擊更大的市場份額。不過,豪華車整體細分市場的增長,並不意味著豪華品牌廠家都高枕無憂,事實上豪華品牌間的分化日益明顯,相反有些弱勢品牌已經到了必須醒醒的時候了。藉著大勢增長的機會,加緊在國內的戰略佈局才是持續發展的根本。

7月車市同比下降11.7%,豪華車與新能源漸成避風港

1. 豪華品牌持續增長可期。第一陣營的BBA已達到年銷60萬臺的體量,同時隨著國內豪華品牌汽車市場的市場份額的持續增長,其目標應該是衝擊80萬臺;二線豪華品牌來說,除了掉隊的捷豹路虎外,凱迪拉克、雷克薩斯以及沃爾沃同比都有增長,衝擊20萬臺的目標成為二線豪華品牌短期內必須完成的任務。

"
7月車市同比下降11.7%,豪華車與新能源漸成避風港

8月12日,中汽協對外公佈7月汽車銷量數據。 在傳統的銷售淡季,7月國內市場總計貢獻了152.3萬臺的乘用車銷量,同比下降11.7%,環比出現了4.7%的下滑。按車型分:

7月車市同比下降11.7%,豪華車與新能源漸成避風港

綜合中汽協發佈的數據以及各大車企公佈的銷量可以發現:在當前堪稱哀鴻一片的市場內,豪華品牌和新能源逐漸成為兩個亮點細分市場,成為不少品牌的避風港。對於外資品牌來說,如果無法在豪華品牌佔據一席之地,未來就無法在中國市場站穩腳跟;對於自主品牌來說,失去新能源汽車市場的支持,就會失去未來國內市場的定位。但是這兩個細分市場的競爭已經非常激烈,尤其是新能源補貼滑坡以及外資巨頭也開始加速電動車戰略部署的時候,都對我們的自主品牌以及造車新勢力發起新的挑戰。

7月車市持續低迷,豪華品牌一枝獨秀

根據行業統計及各大豪華品牌公佈的銷售數據,豪華品牌市場在國內消費升級的前提下,成功抵抗住了大環境的下跌,甚至穩中有升,成為車市一道獨特的風景線。7月份,豪華品牌市場份額已經突破10%,而且增勢不減,未來有望衝擊更大的市場份額。不過,豪華車整體細分市場的增長,並不意味著豪華品牌廠家都高枕無憂,事實上豪華品牌間的分化日益明顯,相反有些弱勢品牌已經到了必須醒醒的時候了。藉著大勢增長的機會,加緊在國內的戰略佈局才是持續發展的根本。

7月車市同比下降11.7%,豪華車與新能源漸成避風港

1. 豪華品牌持續增長可期。第一陣營的BBA已達到年銷60萬臺的體量,同時隨著國內豪華品牌汽車市場的市場份額的持續增長,其目標應該是衝擊80萬臺;二線豪華品牌來說,除了掉隊的捷豹路虎外,凱迪拉克、雷克薩斯以及沃爾沃同比都有增長,衝擊20萬臺的目標成為二線豪華品牌短期內必須完成的任務。

7月車市同比下降11.7%,豪華車與新能源漸成避風港

2. 強化戰略佈局,積極投放新車,豪華品牌都沒有閒著。向北汽轉讓一部分股權的奔馳,希望謀求在北京奔馳的控股權;完成對華晨寶馬75%控股的寶馬則希望在光束項目上放出風聲,獲得更大收益;奧迪則在緊鑼密鼓地準備向國內引入Q8和旅行車,形成更為完整的品牌和車型譜系上;凱迪拉克上市了全新XT6,通過國產化實現了對標競爭對手鉅額的價格優惠,成為下拉動下半年漲幅的重要動力;沃爾沃上市了V60,除了在四季度上市的S60外,沃爾沃全新一代產品已經基本集結完成;至於捷豹路虎,在全新的PTA橫置發動機平臺基礎上,結合起賴以成名的最新一代地形反饋系統,希望通過2年款新車來徹底扭轉自己的頹勢。

"
7月車市同比下降11.7%,豪華車與新能源漸成避風港

8月12日,中汽協對外公佈7月汽車銷量數據。 在傳統的銷售淡季,7月國內市場總計貢獻了152.3萬臺的乘用車銷量,同比下降11.7%,環比出現了4.7%的下滑。按車型分:

7月車市同比下降11.7%,豪華車與新能源漸成避風港

綜合中汽協發佈的數據以及各大車企公佈的銷量可以發現:在當前堪稱哀鴻一片的市場內,豪華品牌和新能源逐漸成為兩個亮點細分市場,成為不少品牌的避風港。對於外資品牌來說,如果無法在豪華品牌佔據一席之地,未來就無法在中國市場站穩腳跟;對於自主品牌來說,失去新能源汽車市場的支持,就會失去未來國內市場的定位。但是這兩個細分市場的競爭已經非常激烈,尤其是新能源補貼滑坡以及外資巨頭也開始加速電動車戰略部署的時候,都對我們的自主品牌以及造車新勢力發起新的挑戰。

7月車市持續低迷,豪華品牌一枝獨秀

根據行業統計及各大豪華品牌公佈的銷售數據,豪華品牌市場在國內消費升級的前提下,成功抵抗住了大環境的下跌,甚至穩中有升,成為車市一道獨特的風景線。7月份,豪華品牌市場份額已經突破10%,而且增勢不減,未來有望衝擊更大的市場份額。不過,豪華車整體細分市場的增長,並不意味著豪華品牌廠家都高枕無憂,事實上豪華品牌間的分化日益明顯,相反有些弱勢品牌已經到了必須醒醒的時候了。藉著大勢增長的機會,加緊在國內的戰略佈局才是持續發展的根本。

7月車市同比下降11.7%,豪華車與新能源漸成避風港

1. 豪華品牌持續增長可期。第一陣營的BBA已達到年銷60萬臺的體量,同時隨著國內豪華品牌汽車市場的市場份額的持續增長,其目標應該是衝擊80萬臺;二線豪華品牌來說,除了掉隊的捷豹路虎外,凱迪拉克、雷克薩斯以及沃爾沃同比都有增長,衝擊20萬臺的目標成為二線豪華品牌短期內必須完成的任務。

7月車市同比下降11.7%,豪華車與新能源漸成避風港

2. 強化戰略佈局,積極投放新車,豪華品牌都沒有閒著。向北汽轉讓一部分股權的奔馳,希望謀求在北京奔馳的控股權;完成對華晨寶馬75%控股的寶馬則希望在光束項目上放出風聲,獲得更大收益;奧迪則在緊鑼密鼓地準備向國內引入Q8和旅行車,形成更為完整的品牌和車型譜系上;凱迪拉克上市了全新XT6,通過國產化實現了對標競爭對手鉅額的價格優惠,成為下拉動下半年漲幅的重要動力;沃爾沃上市了V60,除了在四季度上市的S60外,沃爾沃全新一代產品已經基本集結完成;至於捷豹路虎,在全新的PTA橫置發動機平臺基礎上,結合起賴以成名的最新一代地形反饋系統,希望通過2年款新車來徹底扭轉自己的頹勢。

7月車市同比下降11.7%,豪華車與新能源漸成避風港

3. 高速增長之下隱憂不少。奔馳亟需導入大量的新車型,以贏得和寶馬與奧迪的冠軍爭奪戰,奧迪也需要儘快實現與上汽合資公司的項目落地,否則在產品國產化上的優勢遲早會被奔馳與寶馬填平;凱迪拉克以及沃爾沃需要解決終端優惠幅度過大的問題,而雷克薩斯需要解決國產化的議題,這些隱憂沒有辦法克服的話,會對未來的持續增長產生不小的影響。至於捷豹路虎,不僅是要解決產品質量不佳的口碑問題,其產品定位過於小眾,沒有辦法支撐更大體量才是制約捷豹路虎進一步發展的根本原因。

4. 紅旗能否扛起國產豪華品牌的大旗?在剛剛過去的7月,紅旗實現了8800輛的不俗成績,以H5轎車、HS5和HS7兩款SUV搭建起來的產品矩陣,讓紅旗得以覆蓋主流細分市場。

總體來說,當前的豪華品牌,在新四化的鉅額投入下,都面臨如何在傳統車型更新與前瞻技術投入之間平衡的重大難題。不斷惡化的財務數字,成為豪華品牌在新四化技術上投入的最大障礙。但是在新能源、無人駕駛這些技術上的落後,最終都將導致未來產品被競爭對手拉開代際上的差距。

新能源市場進入後補貼時代,中低端霸屏新勢力焦慮

根據中汽協的數據,7月國內新能源汽車銷量僅為8萬輛,環比有47.5%的下降,同比下降4.7%,這是國內新能源汽車市場首度出現下滑。究其根本原因在於6月25日是新能源補貼政策過渡期最後一天,因此在7月銷量受到6月份銷售的透支。按照乘聯會的銷售排行榜,目前仍然被中低端車型霸屏,北汽EU系列、比亞迪元EV以及寶駿新能源售價都比較低。本來被寄予厚望的造車新勢力並沒有辦法擠進排行榜的前十位,所以電動車市場主要還是集中在中低端,補貼的大幅滑坡,將對下半年的銷售產生比較大的影響。不過榜單之中廣汽AION s頗為亮眼,成為7月的銷售殿軍。相比而言,其主要競爭對手吉利幾何A的表現則遜色不少。

"
7月車市同比下降11.7%,豪華車與新能源漸成避風港

8月12日,中汽協對外公佈7月汽車銷量數據。 在傳統的銷售淡季,7月國內市場總計貢獻了152.3萬臺的乘用車銷量,同比下降11.7%,環比出現了4.7%的下滑。按車型分:

7月車市同比下降11.7%,豪華車與新能源漸成避風港

綜合中汽協發佈的數據以及各大車企公佈的銷量可以發現:在當前堪稱哀鴻一片的市場內,豪華品牌和新能源逐漸成為兩個亮點細分市場,成為不少品牌的避風港。對於外資品牌來說,如果無法在豪華品牌佔據一席之地,未來就無法在中國市場站穩腳跟;對於自主品牌來說,失去新能源汽車市場的支持,就會失去未來國內市場的定位。但是這兩個細分市場的競爭已經非常激烈,尤其是新能源補貼滑坡以及外資巨頭也開始加速電動車戰略部署的時候,都對我們的自主品牌以及造車新勢力發起新的挑戰。

7月車市持續低迷,豪華品牌一枝獨秀

根據行業統計及各大豪華品牌公佈的銷售數據,豪華品牌市場在國內消費升級的前提下,成功抵抗住了大環境的下跌,甚至穩中有升,成為車市一道獨特的風景線。7月份,豪華品牌市場份額已經突破10%,而且增勢不減,未來有望衝擊更大的市場份額。不過,豪華車整體細分市場的增長,並不意味著豪華品牌廠家都高枕無憂,事實上豪華品牌間的分化日益明顯,相反有些弱勢品牌已經到了必須醒醒的時候了。藉著大勢增長的機會,加緊在國內的戰略佈局才是持續發展的根本。

7月車市同比下降11.7%,豪華車與新能源漸成避風港

1. 豪華品牌持續增長可期。第一陣營的BBA已達到年銷60萬臺的體量,同時隨著國內豪華品牌汽車市場的市場份額的持續增長,其目標應該是衝擊80萬臺;二線豪華品牌來說,除了掉隊的捷豹路虎外,凱迪拉克、雷克薩斯以及沃爾沃同比都有增長,衝擊20萬臺的目標成為二線豪華品牌短期內必須完成的任務。

7月車市同比下降11.7%,豪華車與新能源漸成避風港

2. 強化戰略佈局,積極投放新車,豪華品牌都沒有閒著。向北汽轉讓一部分股權的奔馳,希望謀求在北京奔馳的控股權;完成對華晨寶馬75%控股的寶馬則希望在光束項目上放出風聲,獲得更大收益;奧迪則在緊鑼密鼓地準備向國內引入Q8和旅行車,形成更為完整的品牌和車型譜系上;凱迪拉克上市了全新XT6,通過國產化實現了對標競爭對手鉅額的價格優惠,成為下拉動下半年漲幅的重要動力;沃爾沃上市了V60,除了在四季度上市的S60外,沃爾沃全新一代產品已經基本集結完成;至於捷豹路虎,在全新的PTA橫置發動機平臺基礎上,結合起賴以成名的最新一代地形反饋系統,希望通過2年款新車來徹底扭轉自己的頹勢。

7月車市同比下降11.7%,豪華車與新能源漸成避風港

3. 高速增長之下隱憂不少。奔馳亟需導入大量的新車型,以贏得和寶馬與奧迪的冠軍爭奪戰,奧迪也需要儘快實現與上汽合資公司的項目落地,否則在產品國產化上的優勢遲早會被奔馳與寶馬填平;凱迪拉克以及沃爾沃需要解決終端優惠幅度過大的問題,而雷克薩斯需要解決國產化的議題,這些隱憂沒有辦法克服的話,會對未來的持續增長產生不小的影響。至於捷豹路虎,不僅是要解決產品質量不佳的口碑問題,其產品定位過於小眾,沒有辦法支撐更大體量才是制約捷豹路虎進一步發展的根本原因。

4. 紅旗能否扛起國產豪華品牌的大旗?在剛剛過去的7月,紅旗實現了8800輛的不俗成績,以H5轎車、HS5和HS7兩款SUV搭建起來的產品矩陣,讓紅旗得以覆蓋主流細分市場。

總體來說,當前的豪華品牌,在新四化的鉅額投入下,都面臨如何在傳統車型更新與前瞻技術投入之間平衡的重大難題。不斷惡化的財務數字,成為豪華品牌在新四化技術上投入的最大障礙。但是在新能源、無人駕駛這些技術上的落後,最終都將導致未來產品被競爭對手拉開代際上的差距。

新能源市場進入後補貼時代,中低端霸屏新勢力焦慮

根據中汽協的數據,7月國內新能源汽車銷量僅為8萬輛,環比有47.5%的下降,同比下降4.7%,這是國內新能源汽車市場首度出現下滑。究其根本原因在於6月25日是新能源補貼政策過渡期最後一天,因此在7月銷量受到6月份銷售的透支。按照乘聯會的銷售排行榜,目前仍然被中低端車型霸屏,北汽EU系列、比亞迪元EV以及寶駿新能源售價都比較低。本來被寄予厚望的造車新勢力並沒有辦法擠進排行榜的前十位,所以電動車市場主要還是集中在中低端,補貼的大幅滑坡,將對下半年的銷售產生比較大的影響。不過榜單之中廣汽AION s頗為亮眼,成為7月的銷售殿軍。相比而言,其主要競爭對手吉利幾何A的表現則遜色不少。

7月車市同比下降11.7%,豪華車與新能源漸成避風港

1. 純電動技術路線本身受到動力電池技術制約的根本問題並沒有得到有效解決。動力電池由於能量密度不夠而導致的續航里程不足、充電基礎設施有待彌補、充電時間過長等仍然有待新技術的應用,但三元鋰電的安全問題更是困擾一般的消費者。未來純電動汽車要想真正取得發展,走入更多消費者的佳通,並不是依靠政策,而是真正需要在電池技術上實現突破。

2. 豐田和比亞迪的合作能否改變現有的電動市場格局?根據相關新聞公報,比亞迪將和豐田聯合開發下一代純電動車型以及相應的動力電池技術,新車型將懸掛豐田的標誌。這意味著比亞迪的電動車研發能力,尤其是其在國內電動車運營上的能力得到豐田的認可。未來豐田能否藉助比亞迪的經驗後來居上,與大眾在國內的MEB平臺一較高下?而比亞迪能否藉助豐田的技術,構建起相比於其他自主品牌的技術優勢都是未來不小的看點。

"
7月車市同比下降11.7%,豪華車與新能源漸成避風港

8月12日,中汽協對外公佈7月汽車銷量數據。 在傳統的銷售淡季,7月國內市場總計貢獻了152.3萬臺的乘用車銷量,同比下降11.7%,環比出現了4.7%的下滑。按車型分:

7月車市同比下降11.7%,豪華車與新能源漸成避風港

綜合中汽協發佈的數據以及各大車企公佈的銷量可以發現:在當前堪稱哀鴻一片的市場內,豪華品牌和新能源逐漸成為兩個亮點細分市場,成為不少品牌的避風港。對於外資品牌來說,如果無法在豪華品牌佔據一席之地,未來就無法在中國市場站穩腳跟;對於自主品牌來說,失去新能源汽車市場的支持,就會失去未來國內市場的定位。但是這兩個細分市場的競爭已經非常激烈,尤其是新能源補貼滑坡以及外資巨頭也開始加速電動車戰略部署的時候,都對我們的自主品牌以及造車新勢力發起新的挑戰。

7月車市持續低迷,豪華品牌一枝獨秀

根據行業統計及各大豪華品牌公佈的銷售數據,豪華品牌市場在國內消費升級的前提下,成功抵抗住了大環境的下跌,甚至穩中有升,成為車市一道獨特的風景線。7月份,豪華品牌市場份額已經突破10%,而且增勢不減,未來有望衝擊更大的市場份額。不過,豪華車整體細分市場的增長,並不意味著豪華品牌廠家都高枕無憂,事實上豪華品牌間的分化日益明顯,相反有些弱勢品牌已經到了必須醒醒的時候了。藉著大勢增長的機會,加緊在國內的戰略佈局才是持續發展的根本。

7月車市同比下降11.7%,豪華車與新能源漸成避風港

1. 豪華品牌持續增長可期。第一陣營的BBA已達到年銷60萬臺的體量,同時隨著國內豪華品牌汽車市場的市場份額的持續增長,其目標應該是衝擊80萬臺;二線豪華品牌來說,除了掉隊的捷豹路虎外,凱迪拉克、雷克薩斯以及沃爾沃同比都有增長,衝擊20萬臺的目標成為二線豪華品牌短期內必須完成的任務。

7月車市同比下降11.7%,豪華車與新能源漸成避風港

2. 強化戰略佈局,積極投放新車,豪華品牌都沒有閒著。向北汽轉讓一部分股權的奔馳,希望謀求在北京奔馳的控股權;完成對華晨寶馬75%控股的寶馬則希望在光束項目上放出風聲,獲得更大收益;奧迪則在緊鑼密鼓地準備向國內引入Q8和旅行車,形成更為完整的品牌和車型譜系上;凱迪拉克上市了全新XT6,通過國產化實現了對標競爭對手鉅額的價格優惠,成為下拉動下半年漲幅的重要動力;沃爾沃上市了V60,除了在四季度上市的S60外,沃爾沃全新一代產品已經基本集結完成;至於捷豹路虎,在全新的PTA橫置發動機平臺基礎上,結合起賴以成名的最新一代地形反饋系統,希望通過2年款新車來徹底扭轉自己的頹勢。

7月車市同比下降11.7%,豪華車與新能源漸成避風港

3. 高速增長之下隱憂不少。奔馳亟需導入大量的新車型,以贏得和寶馬與奧迪的冠軍爭奪戰,奧迪也需要儘快實現與上汽合資公司的項目落地,否則在產品國產化上的優勢遲早會被奔馳與寶馬填平;凱迪拉克以及沃爾沃需要解決終端優惠幅度過大的問題,而雷克薩斯需要解決國產化的議題,這些隱憂沒有辦法克服的話,會對未來的持續增長產生不小的影響。至於捷豹路虎,不僅是要解決產品質量不佳的口碑問題,其產品定位過於小眾,沒有辦法支撐更大體量才是制約捷豹路虎進一步發展的根本原因。

4. 紅旗能否扛起國產豪華品牌的大旗?在剛剛過去的7月,紅旗實現了8800輛的不俗成績,以H5轎車、HS5和HS7兩款SUV搭建起來的產品矩陣,讓紅旗得以覆蓋主流細分市場。

總體來說,當前的豪華品牌,在新四化的鉅額投入下,都面臨如何在傳統車型更新與前瞻技術投入之間平衡的重大難題。不斷惡化的財務數字,成為豪華品牌在新四化技術上投入的最大障礙。但是在新能源、無人駕駛這些技術上的落後,最終都將導致未來產品被競爭對手拉開代際上的差距。

新能源市場進入後補貼時代,中低端霸屏新勢力焦慮

根據中汽協的數據,7月國內新能源汽車銷量僅為8萬輛,環比有47.5%的下降,同比下降4.7%,這是國內新能源汽車市場首度出現下滑。究其根本原因在於6月25日是新能源補貼政策過渡期最後一天,因此在7月銷量受到6月份銷售的透支。按照乘聯會的銷售排行榜,目前仍然被中低端車型霸屏,北汽EU系列、比亞迪元EV以及寶駿新能源售價都比較低。本來被寄予厚望的造車新勢力並沒有辦法擠進排行榜的前十位,所以電動車市場主要還是集中在中低端,補貼的大幅滑坡,將對下半年的銷售產生比較大的影響。不過榜單之中廣汽AION s頗為亮眼,成為7月的銷售殿軍。相比而言,其主要競爭對手吉利幾何A的表現則遜色不少。

7月車市同比下降11.7%,豪華車與新能源漸成避風港

1. 純電動技術路線本身受到動力電池技術制約的根本問題並沒有得到有效解決。動力電池由於能量密度不夠而導致的續航里程不足、充電基礎設施有待彌補、充電時間過長等仍然有待新技術的應用,但三元鋰電的安全問題更是困擾一般的消費者。未來純電動汽車要想真正取得發展,走入更多消費者的佳通,並不是依靠政策,而是真正需要在電池技術上實現突破。

2. 豐田和比亞迪的合作能否改變現有的電動市場格局?根據相關新聞公報,比亞迪將和豐田聯合開發下一代純電動車型以及相應的動力電池技術,新車型將懸掛豐田的標誌。這意味著比亞迪的電動車研發能力,尤其是其在國內電動車運營上的能力得到豐田的認可。未來豐田能否藉助比亞迪的經驗後來居上,與大眾在國內的MEB平臺一較高下?而比亞迪能否藉助豐田的技術,構建起相比於其他自主品牌的技術優勢都是未來不小的看點。

7月車市同比下降11.7%,豪華車與新能源漸成避風港

3. 至於深耕純電動市場的造車新勢力,尚無法擠進TOP10銷售榜單中。在渡過量產初期所需要克服的種種困難之後,表現最好的蔚來、威馬以及小鵬三家造車新勢力,在2019年上半年的銷量均為破萬,這不僅離開威馬沈暉所制定的全年10萬臺的銷售目標相去甚遠,對於這些造車新勢力來說,實現單車盈利的壓力都很大,更不用說整個企業實現自我造血的功能。不過銷量之外,小鵬汽車需要解決車型更新換代帶來的風波,蔚來則是內部裁員與甩賣FE車隊並行,威馬遲遲未能逃脫內飾做工粗糙的揶揄。一方面市場銷售形勢不佳,另外一方面豐田、大眾、通用、特斯拉等磨刀霍霍,準備在國內新能源汽車市場大幹一番。如今的造車新勢力,真正是內憂外患。但也只有經歷過這種洗禮,才能真正成為一個值得尊敬的企業。

"
7月車市同比下降11.7%,豪華車與新能源漸成避風港

8月12日,中汽協對外公佈7月汽車銷量數據。 在傳統的銷售淡季,7月國內市場總計貢獻了152.3萬臺的乘用車銷量,同比下降11.7%,環比出現了4.7%的下滑。按車型分:

7月車市同比下降11.7%,豪華車與新能源漸成避風港

綜合中汽協發佈的數據以及各大車企公佈的銷量可以發現:在當前堪稱哀鴻一片的市場內,豪華品牌和新能源逐漸成為兩個亮點細分市場,成為不少品牌的避風港。對於外資品牌來說,如果無法在豪華品牌佔據一席之地,未來就無法在中國市場站穩腳跟;對於自主品牌來說,失去新能源汽車市場的支持,就會失去未來國內市場的定位。但是這兩個細分市場的競爭已經非常激烈,尤其是新能源補貼滑坡以及外資巨頭也開始加速電動車戰略部署的時候,都對我們的自主品牌以及造車新勢力發起新的挑戰。

7月車市持續低迷,豪華品牌一枝獨秀

根據行業統計及各大豪華品牌公佈的銷售數據,豪華品牌市場在國內消費升級的前提下,成功抵抗住了大環境的下跌,甚至穩中有升,成為車市一道獨特的風景線。7月份,豪華品牌市場份額已經突破10%,而且增勢不減,未來有望衝擊更大的市場份額。不過,豪華車整體細分市場的增長,並不意味著豪華品牌廠家都高枕無憂,事實上豪華品牌間的分化日益明顯,相反有些弱勢品牌已經到了必須醒醒的時候了。藉著大勢增長的機會,加緊在國內的戰略佈局才是持續發展的根本。

7月車市同比下降11.7%,豪華車與新能源漸成避風港

1. 豪華品牌持續增長可期。第一陣營的BBA已達到年銷60萬臺的體量,同時隨著國內豪華品牌汽車市場的市場份額的持續增長,其目標應該是衝擊80萬臺;二線豪華品牌來說,除了掉隊的捷豹路虎外,凱迪拉克、雷克薩斯以及沃爾沃同比都有增長,衝擊20萬臺的目標成為二線豪華品牌短期內必須完成的任務。

7月車市同比下降11.7%,豪華車與新能源漸成避風港

2. 強化戰略佈局,積極投放新車,豪華品牌都沒有閒著。向北汽轉讓一部分股權的奔馳,希望謀求在北京奔馳的控股權;完成對華晨寶馬75%控股的寶馬則希望在光束項目上放出風聲,獲得更大收益;奧迪則在緊鑼密鼓地準備向國內引入Q8和旅行車,形成更為完整的品牌和車型譜系上;凱迪拉克上市了全新XT6,通過國產化實現了對標競爭對手鉅額的價格優惠,成為下拉動下半年漲幅的重要動力;沃爾沃上市了V60,除了在四季度上市的S60外,沃爾沃全新一代產品已經基本集結完成;至於捷豹路虎,在全新的PTA橫置發動機平臺基礎上,結合起賴以成名的最新一代地形反饋系統,希望通過2年款新車來徹底扭轉自己的頹勢。

7月車市同比下降11.7%,豪華車與新能源漸成避風港

3. 高速增長之下隱憂不少。奔馳亟需導入大量的新車型,以贏得和寶馬與奧迪的冠軍爭奪戰,奧迪也需要儘快實現與上汽合資公司的項目落地,否則在產品國產化上的優勢遲早會被奔馳與寶馬填平;凱迪拉克以及沃爾沃需要解決終端優惠幅度過大的問題,而雷克薩斯需要解決國產化的議題,這些隱憂沒有辦法克服的話,會對未來的持續增長產生不小的影響。至於捷豹路虎,不僅是要解決產品質量不佳的口碑問題,其產品定位過於小眾,沒有辦法支撐更大體量才是制約捷豹路虎進一步發展的根本原因。

4. 紅旗能否扛起國產豪華品牌的大旗?在剛剛過去的7月,紅旗實現了8800輛的不俗成績,以H5轎車、HS5和HS7兩款SUV搭建起來的產品矩陣,讓紅旗得以覆蓋主流細分市場。

總體來說,當前的豪華品牌,在新四化的鉅額投入下,都面臨如何在傳統車型更新與前瞻技術投入之間平衡的重大難題。不斷惡化的財務數字,成為豪華品牌在新四化技術上投入的最大障礙。但是在新能源、無人駕駛這些技術上的落後,最終都將導致未來產品被競爭對手拉開代際上的差距。

新能源市場進入後補貼時代,中低端霸屏新勢力焦慮

根據中汽協的數據,7月國內新能源汽車銷量僅為8萬輛,環比有47.5%的下降,同比下降4.7%,這是國內新能源汽車市場首度出現下滑。究其根本原因在於6月25日是新能源補貼政策過渡期最後一天,因此在7月銷量受到6月份銷售的透支。按照乘聯會的銷售排行榜,目前仍然被中低端車型霸屏,北汽EU系列、比亞迪元EV以及寶駿新能源售價都比較低。本來被寄予厚望的造車新勢力並沒有辦法擠進排行榜的前十位,所以電動車市場主要還是集中在中低端,補貼的大幅滑坡,將對下半年的銷售產生比較大的影響。不過榜單之中廣汽AION s頗為亮眼,成為7月的銷售殿軍。相比而言,其主要競爭對手吉利幾何A的表現則遜色不少。

7月車市同比下降11.7%,豪華車與新能源漸成避風港

1. 純電動技術路線本身受到動力電池技術制約的根本問題並沒有得到有效解決。動力電池由於能量密度不夠而導致的續航里程不足、充電基礎設施有待彌補、充電時間過長等仍然有待新技術的應用,但三元鋰電的安全問題更是困擾一般的消費者。未來純電動汽車要想真正取得發展,走入更多消費者的佳通,並不是依靠政策,而是真正需要在電池技術上實現突破。

2. 豐田和比亞迪的合作能否改變現有的電動市場格局?根據相關新聞公報,比亞迪將和豐田聯合開發下一代純電動車型以及相應的動力電池技術,新車型將懸掛豐田的標誌。這意味著比亞迪的電動車研發能力,尤其是其在國內電動車運營上的能力得到豐田的認可。未來豐田能否藉助比亞迪的經驗後來居上,與大眾在國內的MEB平臺一較高下?而比亞迪能否藉助豐田的技術,構建起相比於其他自主品牌的技術優勢都是未來不小的看點。

7月車市同比下降11.7%,豪華車與新能源漸成避風港

3. 至於深耕純電動市場的造車新勢力,尚無法擠進TOP10銷售榜單中。在渡過量產初期所需要克服的種種困難之後,表現最好的蔚來、威馬以及小鵬三家造車新勢力,在2019年上半年的銷量均為破萬,這不僅離開威馬沈暉所制定的全年10萬臺的銷售目標相去甚遠,對於這些造車新勢力來說,實現單車盈利的壓力都很大,更不用說整個企業實現自我造血的功能。不過銷量之外,小鵬汽車需要解決車型更新換代帶來的風波,蔚來則是內部裁員與甩賣FE車隊並行,威馬遲遲未能逃脫內飾做工粗糙的揶揄。一方面市場銷售形勢不佳,另外一方面豐田、大眾、通用、特斯拉等磨刀霍霍,準備在國內新能源汽車市場大幹一番。如今的造車新勢力,真正是內憂外患。但也只有經歷過這種洗禮,才能真正成為一個值得尊敬的企業。

7月車市同比下降11.7%,豪華車與新能源漸成避風港

4. 國產特斯拉成為新能源汽車市場的最大變數。國產特斯拉在第四季度就將上市,彼時不僅將沒有關稅的影響,同時也能通過本土化生產,在本土供應鏈和工程團隊的支持下,更好更快地響應市場的需求。在剛剛過去的7月,特斯拉在北美交出了超過1.6萬臺的成績,堪稱優異。如果在國內打氣電動汽車價格戰,以特斯拉的品牌號召力和技術儲備能力,無論是對於造車新勢力還是其他傳統車企的電動車,都將是一個不小的挑戰。

"
7月車市同比下降11.7%,豪華車與新能源漸成避風港

8月12日,中汽協對外公佈7月汽車銷量數據。 在傳統的銷售淡季,7月國內市場總計貢獻了152.3萬臺的乘用車銷量,同比下降11.7%,環比出現了4.7%的下滑。按車型分:

7月車市同比下降11.7%,豪華車與新能源漸成避風港

綜合中汽協發佈的數據以及各大車企公佈的銷量可以發現:在當前堪稱哀鴻一片的市場內,豪華品牌和新能源逐漸成為兩個亮點細分市場,成為不少品牌的避風港。對於外資品牌來說,如果無法在豪華品牌佔據一席之地,未來就無法在中國市場站穩腳跟;對於自主品牌來說,失去新能源汽車市場的支持,就會失去未來國內市場的定位。但是這兩個細分市場的競爭已經非常激烈,尤其是新能源補貼滑坡以及外資巨頭也開始加速電動車戰略部署的時候,都對我們的自主品牌以及造車新勢力發起新的挑戰。

7月車市持續低迷,豪華品牌一枝獨秀

根據行業統計及各大豪華品牌公佈的銷售數據,豪華品牌市場在國內消費升級的前提下,成功抵抗住了大環境的下跌,甚至穩中有升,成為車市一道獨特的風景線。7月份,豪華品牌市場份額已經突破10%,而且增勢不減,未來有望衝擊更大的市場份額。不過,豪華車整體細分市場的增長,並不意味著豪華品牌廠家都高枕無憂,事實上豪華品牌間的分化日益明顯,相反有些弱勢品牌已經到了必須醒醒的時候了。藉著大勢增長的機會,加緊在國內的戰略佈局才是持續發展的根本。

7月車市同比下降11.7%,豪華車與新能源漸成避風港

1. 豪華品牌持續增長可期。第一陣營的BBA已達到年銷60萬臺的體量,同時隨著國內豪華品牌汽車市場的市場份額的持續增長,其目標應該是衝擊80萬臺;二線豪華品牌來說,除了掉隊的捷豹路虎外,凱迪拉克、雷克薩斯以及沃爾沃同比都有增長,衝擊20萬臺的目標成為二線豪華品牌短期內必須完成的任務。

7月車市同比下降11.7%,豪華車與新能源漸成避風港

2. 強化戰略佈局,積極投放新車,豪華品牌都沒有閒著。向北汽轉讓一部分股權的奔馳,希望謀求在北京奔馳的控股權;完成對華晨寶馬75%控股的寶馬則希望在光束項目上放出風聲,獲得更大收益;奧迪則在緊鑼密鼓地準備向國內引入Q8和旅行車,形成更為完整的品牌和車型譜系上;凱迪拉克上市了全新XT6,通過國產化實現了對標競爭對手鉅額的價格優惠,成為下拉動下半年漲幅的重要動力;沃爾沃上市了V60,除了在四季度上市的S60外,沃爾沃全新一代產品已經基本集結完成;至於捷豹路虎,在全新的PTA橫置發動機平臺基礎上,結合起賴以成名的最新一代地形反饋系統,希望通過2年款新車來徹底扭轉自己的頹勢。

7月車市同比下降11.7%,豪華車與新能源漸成避風港

3. 高速增長之下隱憂不少。奔馳亟需導入大量的新車型,以贏得和寶馬與奧迪的冠軍爭奪戰,奧迪也需要儘快實現與上汽合資公司的項目落地,否則在產品國產化上的優勢遲早會被奔馳與寶馬填平;凱迪拉克以及沃爾沃需要解決終端優惠幅度過大的問題,而雷克薩斯需要解決國產化的議題,這些隱憂沒有辦法克服的話,會對未來的持續增長產生不小的影響。至於捷豹路虎,不僅是要解決產品質量不佳的口碑問題,其產品定位過於小眾,沒有辦法支撐更大體量才是制約捷豹路虎進一步發展的根本原因。

4. 紅旗能否扛起國產豪華品牌的大旗?在剛剛過去的7月,紅旗實現了8800輛的不俗成績,以H5轎車、HS5和HS7兩款SUV搭建起來的產品矩陣,讓紅旗得以覆蓋主流細分市場。

總體來說,當前的豪華品牌,在新四化的鉅額投入下,都面臨如何在傳統車型更新與前瞻技術投入之間平衡的重大難題。不斷惡化的財務數字,成為豪華品牌在新四化技術上投入的最大障礙。但是在新能源、無人駕駛這些技術上的落後,最終都將導致未來產品被競爭對手拉開代際上的差距。

新能源市場進入後補貼時代,中低端霸屏新勢力焦慮

根據中汽協的數據,7月國內新能源汽車銷量僅為8萬輛,環比有47.5%的下降,同比下降4.7%,這是國內新能源汽車市場首度出現下滑。究其根本原因在於6月25日是新能源補貼政策過渡期最後一天,因此在7月銷量受到6月份銷售的透支。按照乘聯會的銷售排行榜,目前仍然被中低端車型霸屏,北汽EU系列、比亞迪元EV以及寶駿新能源售價都比較低。本來被寄予厚望的造車新勢力並沒有辦法擠進排行榜的前十位,所以電動車市場主要還是集中在中低端,補貼的大幅滑坡,將對下半年的銷售產生比較大的影響。不過榜單之中廣汽AION s頗為亮眼,成為7月的銷售殿軍。相比而言,其主要競爭對手吉利幾何A的表現則遜色不少。

7月車市同比下降11.7%,豪華車與新能源漸成避風港

1. 純電動技術路線本身受到動力電池技術制約的根本問題並沒有得到有效解決。動力電池由於能量密度不夠而導致的續航里程不足、充電基礎設施有待彌補、充電時間過長等仍然有待新技術的應用,但三元鋰電的安全問題更是困擾一般的消費者。未來純電動汽車要想真正取得發展,走入更多消費者的佳通,並不是依靠政策,而是真正需要在電池技術上實現突破。

2. 豐田和比亞迪的合作能否改變現有的電動市場格局?根據相關新聞公報,比亞迪將和豐田聯合開發下一代純電動車型以及相應的動力電池技術,新車型將懸掛豐田的標誌。這意味著比亞迪的電動車研發能力,尤其是其在國內電動車運營上的能力得到豐田的認可。未來豐田能否藉助比亞迪的經驗後來居上,與大眾在國內的MEB平臺一較高下?而比亞迪能否藉助豐田的技術,構建起相比於其他自主品牌的技術優勢都是未來不小的看點。

7月車市同比下降11.7%,豪華車與新能源漸成避風港

3. 至於深耕純電動市場的造車新勢力,尚無法擠進TOP10銷售榜單中。在渡過量產初期所需要克服的種種困難之後,表現最好的蔚來、威馬以及小鵬三家造車新勢力,在2019年上半年的銷量均為破萬,這不僅離開威馬沈暉所制定的全年10萬臺的銷售目標相去甚遠,對於這些造車新勢力來說,實現單車盈利的壓力都很大,更不用說整個企業實現自我造血的功能。不過銷量之外,小鵬汽車需要解決車型更新換代帶來的風波,蔚來則是內部裁員與甩賣FE車隊並行,威馬遲遲未能逃脫內飾做工粗糙的揶揄。一方面市場銷售形勢不佳,另外一方面豐田、大眾、通用、特斯拉等磨刀霍霍,準備在國內新能源汽車市場大幹一番。如今的造車新勢力,真正是內憂外患。但也只有經歷過這種洗禮,才能真正成為一個值得尊敬的企業。

7月車市同比下降11.7%,豪華車與新能源漸成避風港

4. 國產特斯拉成為新能源汽車市場的最大變數。國產特斯拉在第四季度就將上市,彼時不僅將沒有關稅的影響,同時也能通過本土化生產,在本土供應鏈和工程團隊的支持下,更好更快地響應市場的需求。在剛剛過去的7月,特斯拉在北美交出了超過1.6萬臺的成績,堪稱優異。如果在國內打氣電動汽車價格戰,以特斯拉的品牌號召力和技術儲備能力,無論是對於造車新勢力還是其他傳統車企的電動車,都將是一個不小的挑戰。

7月車市同比下降11.7%,豪華車與新能源漸成避風港

對於車型產品集中在中低端的自主品牌車企來說,寄希望未來國家再給出鉅額補貼來刺激市場的可能已經微乎其微。隨著補貼的不斷滑坡,整個市場的競爭卻越來越激烈。日後能夠讓普通消費者下定決心購買電動車,必然是這款車型有著傳統燃油車型不具備的優異性能表現。將來誰能夠動力電池技術上實現突破,誰就能得到消費者的青睞。專注在整車集成上的主機廠們,也需要適時將目光投向電池技術。

從大環境來說,豪華品牌以及新能源在未來很長一段時間內,還是拉動國內汽車市場的兩個重要驅動。但要實現在豪華品牌以及新能源汽車市場的快速發展,說到底還是要在核心技術上實現突破。對於電池電芯技術、無人駕駛的軟件算法等全新領域,都對整車廠提出了全新的挑戰。相比於傳統的燃油車市場,這兩個細分市場更為誘人,但需要主機廠付出的努力也只會更多。但是誰能把握好機遇,誰就能主宰未來。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