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能源報:我國核能高質量發展步入戰略機遇期

來源:中國能源報

作者:汪永平、樊柳言

近日,國家發展改革委官網發佈《國家發展改革委關於全面放開經營性電力用戶發用電計劃的通知》。通知明確,核電機組發電量納入優先發電計劃,按照優先發電優先購電計劃管理有關工作要求做好保障消納工作。

為什麼將核電納入優先發展計劃?相較其它清潔能源,核電又有什麼特點?下面這篇文章,從能源結構合理化、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等方面做了詳細闡述。。


中國能源報:我國核能高質量發展步入戰略機遇期


近年來,我國核電裝機快速增長,在建規模世界第一,自主先進核電示範工程建設穩步推進,核能科技創新能力及安全性和經濟性持續提高,核電關鍵設備和材料自主化、國產化水平穩步提高,鈾資源、核燃料保障能力大幅提升,核能發展政策法規體系不斷完善,核能行業管理、核安全監管、核應急、核安保等相關能力進一步提升和完善,核能產業發展空間進一步拓寬,規模化發展基礎條件更加完善,為迎接核能產業新一輪高質量發展的戰略機遇期提供了基礎保障

未來全球能源發展的重要選擇

截至2018年底,全球在運機組454臺,總裝機容量4億千瓦,分佈在31個國家或地區;在建核電機組54臺,總裝機容量5501萬千瓦,分佈在17個國家或地區。2018年核電發電量已回到福島核事故前水平,佔比約11%。在全球範圍內,核能產生了近三分之一的清潔電力。在美國,這個比例超過50%。

雖然世界能源供需格局面臨諸多不確定因素,但核能仍是全球能源發展的重要選擇。2018年,第九屆世界清潔能源部長級會議明確將核能納入清潔能源,同時強調,必須共同努力確保所有清潔和創新技術都成為無排放未來的一部分,並倡議關注核電用於基荷電力,以及創新的下一代核能技術。

核電既可作為基荷供應易調度電力,又可參與調峰響應電能需求,與間斷性的可再生能源形成補充。實踐證明,在大多數國家,間歇性可再生能源在電力結構中的總體比重不能超過30%到40%,否則會產生不可接受的電力成本,並造成一定的電力供應安全風險。可再生能源應用的瓶頸,主要在於無法大規模儲存電能,該技術難題至今仍未突破。因此,核能產業在減緩氣候變化、確保能源安全和社會經濟效益方面的優勢,是許多國家(特別是發展中國家)計劃引入核電或擴大現有計劃的重要原因。

目前全球核能產業技術開發朝著“小型化、智能化、多功能化”的方向發展,而隨著技術的突破和安全性、經濟性進一步提升,除大型核電機組外,核能也將在工業領域形成新的應用空間。

另外,核能產業發展所需天然鈾在全球範圍內是有保障的,2050年前,在核能產業發展需求和市場價格競爭的驅動下,全球中低成本的鈾資源量有望持續增加,並滿足核能發展需求。全球鈾轉化、鈾濃縮,及核燃料製造領域未來仍將保持供應充分的狀態。目前,全球核燃料循環前後端發展、放射性廢物管理取得新進展,為產業可持續發展奠定了良好基礎。

能源結構合理化演進中不可或缺

在經濟新常態背景下,至2050年我國能源需求總量增速可能將持續放緩。目前,我國非化石能源電力增長強勁,佔一次能源消費比重大幅上升。尤其近年來,核電成為我國東部沿海地區清潔能源的主力之一,促進了能源消費和生產結構向低碳化和清潔化演進。

核能產業發展不僅可以緩解能源安全和環保壓力,而且鈾資源能量密度高、儲存空間小、便於運輸、管理和儲存成本低,其化學性質穩定,能夠長時間大量安全儲存。同時,由於今後一段時間,世界主要核電國家的核能發展需求相對低迷,為我國提高鈾資源及核燃料保障能力和水平,提供了良好機遇。

當前,核電及核動力的開發應用在我國現代能源體系建設中已不可或缺。核能可部分代替煤電、為電網提供穩定可靠的電力,而且其屬於高技術產業,有利於提高綜合國力、推動自主創新、拉動科技和區域經濟發展。中長期看,核能發展還可以向綜合利用、多功能化拓展。

可以說,核能是我國清潔低碳、安全高效的現代能源體系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面向2050年,核能將在保障國家能源安全、促進能源結構優化調整和向低碳轉型升級,以及深化能源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等方面發揮出重要的作用。

優化調整電力結構的基荷電力

縱觀我國各種電源的特點和制約因素,能源轉型對電力系統特徵的影響是巨大的。近期看,忽視整個能源和電力系統為消納清潔能源付出的努力和成本,是不可取的。特別是片面追求風電和太陽能等新能源的快速發展及百分之百消納,將極大提高系統的備用成本,限制電力系統可承載的新能源規模,反而會制約風、光等新能源發展。從中長期來看,即便在智能電網與能源互聯網環境下,供需雙向互動,通過可時移負荷和可削減負荷參與需求響應及能效電廠等需求側資源,增強電力系統的靈活性,以及採用新型儲能等建立電力系統保障體系,其作用有限,而且要有個漸進過程。

核能發電具有大容量、波動性小和可利用小時數高,可大規模可持續供電的獨特優勢。根據國際原子能機構(IAEA)統計,核能發電佔比較高的法國、韓國、美國核電機組的年負荷因子近年來平均約為75%、85%及90%。這些國家的核電機組上網對穩定本國電網以及整體電價水平發揮了積極的作用。

核能是世界上目前已知的最安全的提供穩定電力的能源,全球主要核電國家都將核電定位為基荷電源,儘可能保證按最大發電能力穩定運行。而當前我國核電裝機容量及發電量比例較低,應該有效替代一部分煤電承擔的基荷電力,核能應該具有超越當前預期的發展空間。

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選擇

積極應對氣候變化,強化清潔、低碳發展,是我國促進國家生態文明建設、實現可持續發展的內在要求,也是深度參與全球治理、打造人類命運共同體,推動全人類共同發展的責任擔當。按照國家生態文明建設戰略部署以及大氣汙染防治和應對氣候變化目標及《巴黎協定》中已經承諾了減排目標,我國加快低碳清潔能源發展勢在必行。

然而,近年來隨著清潔能源產業不斷髮展壯大,風電、光伏等裝機和發電量比重快速提升,風電、光伏等可再生能源的利用水平正逐步接近並部分超過國際公認的平均合理水平,風電、光伏發電的大規模集中併網,對電網的適應性和調頻調壓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

目前我國電力系統尚不完全適應更大規模波動性和隨機性強的新能源的快速接入。同時,考慮到後續水能、風能和太陽能等可再生能源開發的資源限制和生態環境制約,及其大規模發展帶來新挑戰,核能將在我國低碳清潔、安全高效的現代能源體系中扮演更加重要的角色。

(作者供職於中核工程諮詢公司)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