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部國漫之光,有多少父母看哭,是因為“家有魔童”'

""這部國漫之光,有多少父母看哭,是因為“家有魔童”

看點 電影“哪吒之魔童降世”正在熱映,新版哪吒不但顛覆了傳統形象,也引發了關於家庭教育的討論。當哪吒不是期待中的天選之子,而是不斷惹事的“魔童”,具有現代教育觀念的李靖夫婦如何應對?從這部電影出發,在現實生活中,也不乏被貼上種種標籤的孩子。在他們從自我探索到自我構建的成長之路上,父母能夠如何幫助他們?或許電影可以帶給我們一些思考。

本文轉載自公眾號:90分媽咪 (ID: eduMirror)

文丨90分媽咪 編丨Travis

一千個人眼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

我和女兒在《哪吒之魔童降世》和《獅子王》之間選了哪吒,我看哭了。

從電影院出來,我感慨地想,這真是一則絕好的教育隱喻。

然而回去後在網上搜了一圈評論,發現同一部國漫,大家看到的都是不一樣的光啊!

"這部國漫之光,有多少父母看哭,是因為“家有魔童”

看點 電影“哪吒之魔童降世”正在熱映,新版哪吒不但顛覆了傳統形象,也引發了關於家庭教育的討論。當哪吒不是期待中的天選之子,而是不斷惹事的“魔童”,具有現代教育觀念的李靖夫婦如何應對?從這部電影出發,在現實生活中,也不乏被貼上種種標籤的孩子。在他們從自我探索到自我構建的成長之路上,父母能夠如何幫助他們?或許電影可以帶給我們一些思考。

本文轉載自公眾號:90分媽咪 (ID: eduMirror)

文丨90分媽咪 編丨Travis

一千個人眼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

我和女兒在《哪吒之魔童降世》和《獅子王》之間選了哪吒,我看哭了。

從電影院出來,我感慨地想,這真是一則絕好的教育隱喻。

然而回去後在網上搜了一圈評論,發現同一部國漫,大家看到的都是不一樣的光啊!

這部國漫之光,有多少父母看哭,是因為“家有魔童”

哪吒和敖丙初遇之地

微博上全是哪吒和敖丙的CP情的番外,豆瓣上則是一群拿著放大鏡的電影史學家,在爭吵《哪吒》中的無厘頭和《大話西遊》中的無厘頭,哪個經典哪個更LOW。

而我,默默把頻道轉回到一個老母親的淚點。我從電影裡看到的,是一對父母陪孩子一路走過自我探索歷程的那些艱難時刻。

"這部國漫之光,有多少父母看哭,是因為“家有魔童”

看點 電影“哪吒之魔童降世”正在熱映,新版哪吒不但顛覆了傳統形象,也引發了關於家庭教育的討論。當哪吒不是期待中的天選之子,而是不斷惹事的“魔童”,具有現代教育觀念的李靖夫婦如何應對?從這部電影出發,在現實生活中,也不乏被貼上種種標籤的孩子。在他們從自我探索到自我構建的成長之路上,父母能夠如何幫助他們?或許電影可以帶給我們一些思考。

本文轉載自公眾號:90分媽咪 (ID: eduMirror)

文丨90分媽咪 編丨Travis

一千個人眼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

我和女兒在《哪吒之魔童降世》和《獅子王》之間選了哪吒,我看哭了。

從電影院出來,我感慨地想,這真是一則絕好的教育隱喻。

然而回去後在網上搜了一圈評論,發現同一部國漫,大家看到的都是不一樣的光啊!

這部國漫之光,有多少父母看哭,是因為“家有魔童”

哪吒和敖丙初遇之地

微博上全是哪吒和敖丙的CP情的番外,豆瓣上則是一群拿著放大鏡的電影史學家,在爭吵《哪吒》中的無厘頭和《大話西遊》中的無厘頭,哪個經典哪個更LOW。

而我,默默把頻道轉回到一個老母親的淚點。我從電影裡看到的,是一對父母陪孩子一路走過自我探索歷程的那些艱難時刻。

這部國漫之光,有多少父母看哭,是因為“家有魔童”"這部國漫之光,有多少父母看哭,是因為“家有魔童”

看點 電影“哪吒之魔童降世”正在熱映,新版哪吒不但顛覆了傳統形象,也引發了關於家庭教育的討論。當哪吒不是期待中的天選之子,而是不斷惹事的“魔童”,具有現代教育觀念的李靖夫婦如何應對?從這部電影出發,在現實生活中,也不乏被貼上種種標籤的孩子。在他們從自我探索到自我構建的成長之路上,父母能夠如何幫助他們?或許電影可以帶給我們一些思考。

本文轉載自公眾號:90分媽咪 (ID: eduMirror)

文丨90分媽咪 編丨Travis

一千個人眼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

我和女兒在《哪吒之魔童降世》和《獅子王》之間選了哪吒,我看哭了。

從電影院出來,我感慨地想,這真是一則絕好的教育隱喻。

然而回去後在網上搜了一圈評論,發現同一部國漫,大家看到的都是不一樣的光啊!

這部國漫之光,有多少父母看哭,是因為“家有魔童”

哪吒和敖丙初遇之地

微博上全是哪吒和敖丙的CP情的番外,豆瓣上則是一群拿著放大鏡的電影史學家,在爭吵《哪吒》中的無厘頭和《大話西遊》中的無厘頭,哪個經典哪個更LOW。

而我,默默把頻道轉回到一個老母親的淚點。我從電影裡看到的,是一對父母陪孩子一路走過自我探索歷程的那些艱難時刻。

這部國漫之光,有多少父母看哭,是因為“家有魔童”這部國漫之光,有多少父母看哭,是因為“家有魔童”

“魔童”小哪吒

故事開始:元始天尊從混元珠中煉化了一對神珠,一顆藍色,一顆紅色,藍色是靈丸,紅色是魔丸;靈丸集天地之精華,紅丸魔性強大,元神亦強大。

因為陳塘關李靖夫婦保家衛國,是天選之人,所以把靈丸賜給他們,投胎去做李家第三個孩子。

魔丸呢,因為估計連元始天尊也教化不了,所以施了天雷劫,三年之後將會被雷打風吹去。皆大歡喜。

"這部國漫之光,有多少父母看哭,是因為“家有魔童”

看點 電影“哪吒之魔童降世”正在熱映,新版哪吒不但顛覆了傳統形象,也引發了關於家庭教育的討論。當哪吒不是期待中的天選之子,而是不斷惹事的“魔童”,具有現代教育觀念的李靖夫婦如何應對?從這部電影出發,在現實生活中,也不乏被貼上種種標籤的孩子。在他們從自我探索到自我構建的成長之路上,父母能夠如何幫助他們?或許電影可以帶給我們一些思考。

本文轉載自公眾號:90分媽咪 (ID: eduMirror)

文丨90分媽咪 編丨Travis

一千個人眼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

我和女兒在《哪吒之魔童降世》和《獅子王》之間選了哪吒,我看哭了。

從電影院出來,我感慨地想,這真是一則絕好的教育隱喻。

然而回去後在網上搜了一圈評論,發現同一部國漫,大家看到的都是不一樣的光啊!

這部國漫之光,有多少父母看哭,是因為“家有魔童”

哪吒和敖丙初遇之地

微博上全是哪吒和敖丙的CP情的番外,豆瓣上則是一群拿著放大鏡的電影史學家,在爭吵《哪吒》中的無厘頭和《大話西遊》中的無厘頭,哪個經典哪個更LOW。

而我,默默把頻道轉回到一個老母親的淚點。我從電影裡看到的,是一對父母陪孩子一路走過自我探索歷程的那些艱難時刻。

這部國漫之光,有多少父母看哭,是因為“家有魔童”這部國漫之光,有多少父母看哭,是因為“家有魔童”

“魔童”小哪吒

故事開始:元始天尊從混元珠中煉化了一對神珠,一顆藍色,一顆紅色,藍色是靈丸,紅色是魔丸;靈丸集天地之精華,紅丸魔性強大,元神亦強大。

因為陳塘關李靖夫婦保家衛國,是天選之人,所以把靈丸賜給他們,投胎去做李家第三個孩子。

魔丸呢,因為估計連元始天尊也教化不了,所以施了天雷劫,三年之後將會被雷打風吹去。皆大歡喜。

這部國漫之光,有多少父母看哭,是因為“家有魔童”

然而作為李靖夫妻,當時的感覺不亞於一對清華北大常青藤背景的名校夫婦,已經做好全部準備,心心念念要迎接一個註定的狀元做兒子:從出生開始就能自學習、自修煉,直至進入封神殿堂——既享受許仙夫婦的清閒,又享受學霸家長的榮譽。

然而,生出來的卻是魔丸。

整件事充滿了戲劇化的變數。其中既有申公豹的陰謀,也有太乙真人的醉酒瀆職。豆瓣上的細節控嘖嘖稱怪,覺得靈丸投胎這麼大的事怎麼會被如此兒戲對待;中年人卻見怪不怪,毫不怨天尤人。

天下多少事在臨門一腳突然局面突變?甚至連“兒戲”的原因都找不到,也不多靈丸變魔丸這一樁。

"這部國漫之光,有多少父母看哭,是因為“家有魔童”

看點 電影“哪吒之魔童降世”正在熱映,新版哪吒不但顛覆了傳統形象,也引發了關於家庭教育的討論。當哪吒不是期待中的天選之子,而是不斷惹事的“魔童”,具有現代教育觀念的李靖夫婦如何應對?從這部電影出發,在現實生活中,也不乏被貼上種種標籤的孩子。在他們從自我探索到自我構建的成長之路上,父母能夠如何幫助他們?或許電影可以帶給我們一些思考。

本文轉載自公眾號:90分媽咪 (ID: eduMirror)

文丨90分媽咪 編丨Travis

一千個人眼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

我和女兒在《哪吒之魔童降世》和《獅子王》之間選了哪吒,我看哭了。

從電影院出來,我感慨地想,這真是一則絕好的教育隱喻。

然而回去後在網上搜了一圈評論,發現同一部國漫,大家看到的都是不一樣的光啊!

這部國漫之光,有多少父母看哭,是因為“家有魔童”

哪吒和敖丙初遇之地

微博上全是哪吒和敖丙的CP情的番外,豆瓣上則是一群拿著放大鏡的電影史學家,在爭吵《哪吒》中的無厘頭和《大話西遊》中的無厘頭,哪個經典哪個更LOW。

而我,默默把頻道轉回到一個老母親的淚點。我從電影裡看到的,是一對父母陪孩子一路走過自我探索歷程的那些艱難時刻。

這部國漫之光,有多少父母看哭,是因為“家有魔童”這部國漫之光,有多少父母看哭,是因為“家有魔童”

“魔童”小哪吒

故事開始:元始天尊從混元珠中煉化了一對神珠,一顆藍色,一顆紅色,藍色是靈丸,紅色是魔丸;靈丸集天地之精華,紅丸魔性強大,元神亦強大。

因為陳塘關李靖夫婦保家衛國,是天選之人,所以把靈丸賜給他們,投胎去做李家第三個孩子。

魔丸呢,因為估計連元始天尊也教化不了,所以施了天雷劫,三年之後將會被雷打風吹去。皆大歡喜。

這部國漫之光,有多少父母看哭,是因為“家有魔童”

然而作為李靖夫妻,當時的感覺不亞於一對清華北大常青藤背景的名校夫婦,已經做好全部準備,心心念念要迎接一個註定的狀元做兒子:從出生開始就能自學習、自修煉,直至進入封神殿堂——既享受許仙夫婦的清閒,又享受學霸家長的榮譽。

然而,生出來的卻是魔丸。

整件事充滿了戲劇化的變數。其中既有申公豹的陰謀,也有太乙真人的醉酒瀆職。豆瓣上的細節控嘖嘖稱怪,覺得靈丸投胎這麼大的事怎麼會被如此兒戲對待;中年人卻見怪不怪,毫不怨天尤人。

天下多少事在臨門一腳突然局面突變?甚至連“兒戲”的原因都找不到,也不多靈丸變魔丸這一樁。

這部國漫之光,有多少父母看哭,是因為“家有魔童”

不管是不是魔丸,孩子生下來,就是“親生的”,就算元始天尊、太乙真人和全陳塘關的百姓都說這孩子是“有害垃圾”,李靖夫婦也不能任由別人,隨便把自己娃給簡單粗暴分類了。

但“躺贏”狀元,別想了;不操心?也是白日夢!

元始天尊開頭就說,魔丸個性特別強,難教育是不可避免的了,最可怕的一樁是,這娃特別能闖禍!所以,半輩子從未體驗過成長煩惱的名校生李靖夫婦,開始新技能get——不停地給人道歉。

道完歉,還得關起家門陪孩子踢毽子、講道理,即使是哪吒他媽,也得平衡事業與家庭。一邊被哪吒虐完,一邊還要帶著愧疚,披起戰袍出門打怪。

成年人的艱難,有時候真是從老天想要獎勵你的時候開始的。

"這部國漫之光,有多少父母看哭,是因為“家有魔童”

看點 電影“哪吒之魔童降世”正在熱映,新版哪吒不但顛覆了傳統形象,也引發了關於家庭教育的討論。當哪吒不是期待中的天選之子,而是不斷惹事的“魔童”,具有現代教育觀念的李靖夫婦如何應對?從這部電影出發,在現實生活中,也不乏被貼上種種標籤的孩子。在他們從自我探索到自我構建的成長之路上,父母能夠如何幫助他們?或許電影可以帶給我們一些思考。

本文轉載自公眾號:90分媽咪 (ID: eduMirror)

文丨90分媽咪 編丨Travis

一千個人眼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

我和女兒在《哪吒之魔童降世》和《獅子王》之間選了哪吒,我看哭了。

從電影院出來,我感慨地想,這真是一則絕好的教育隱喻。

然而回去後在網上搜了一圈評論,發現同一部國漫,大家看到的都是不一樣的光啊!

這部國漫之光,有多少父母看哭,是因為“家有魔童”

哪吒和敖丙初遇之地

微博上全是哪吒和敖丙的CP情的番外,豆瓣上則是一群拿著放大鏡的電影史學家,在爭吵《哪吒》中的無厘頭和《大話西遊》中的無厘頭,哪個經典哪個更LOW。

而我,默默把頻道轉回到一個老母親的淚點。我從電影裡看到的,是一對父母陪孩子一路走過自我探索歷程的那些艱難時刻。

這部國漫之光,有多少父母看哭,是因為“家有魔童”這部國漫之光,有多少父母看哭,是因為“家有魔童”

“魔童”小哪吒

故事開始:元始天尊從混元珠中煉化了一對神珠,一顆藍色,一顆紅色,藍色是靈丸,紅色是魔丸;靈丸集天地之精華,紅丸魔性強大,元神亦強大。

因為陳塘關李靖夫婦保家衛國,是天選之人,所以把靈丸賜給他們,投胎去做李家第三個孩子。

魔丸呢,因為估計連元始天尊也教化不了,所以施了天雷劫,三年之後將會被雷打風吹去。皆大歡喜。

這部國漫之光,有多少父母看哭,是因為“家有魔童”

然而作為李靖夫妻,當時的感覺不亞於一對清華北大常青藤背景的名校夫婦,已經做好全部準備,心心念念要迎接一個註定的狀元做兒子:從出生開始就能自學習、自修煉,直至進入封神殿堂——既享受許仙夫婦的清閒,又享受學霸家長的榮譽。

然而,生出來的卻是魔丸。

整件事充滿了戲劇化的變數。其中既有申公豹的陰謀,也有太乙真人的醉酒瀆職。豆瓣上的細節控嘖嘖稱怪,覺得靈丸投胎這麼大的事怎麼會被如此兒戲對待;中年人卻見怪不怪,毫不怨天尤人。

天下多少事在臨門一腳突然局面突變?甚至連“兒戲”的原因都找不到,也不多靈丸變魔丸這一樁。

這部國漫之光,有多少父母看哭,是因為“家有魔童”

不管是不是魔丸,孩子生下來,就是“親生的”,就算元始天尊、太乙真人和全陳塘關的百姓都說這孩子是“有害垃圾”,李靖夫婦也不能任由別人,隨便把自己娃給簡單粗暴分類了。

但“躺贏”狀元,別想了;不操心?也是白日夢!

元始天尊開頭就說,魔丸個性特別強,難教育是不可避免的了,最可怕的一樁是,這娃特別能闖禍!所以,半輩子從未體驗過成長煩惱的名校生李靖夫婦,開始新技能get——不停地給人道歉。

道完歉,還得關起家門陪孩子踢毽子、講道理,即使是哪吒他媽,也得平衡事業與家庭。一邊被哪吒虐完,一邊還要帶著愧疚,披起戰袍出門打怪。

成年人的艱難,有時候真是從老天想要獎勵你的時候開始的。

這部國漫之光,有多少父母看哭,是因為“家有魔童”

說出“下次陪你玩”,媽媽也很心痛

"這部國漫之光,有多少父母看哭,是因為“家有魔童”

看點 電影“哪吒之魔童降世”正在熱映,新版哪吒不但顛覆了傳統形象,也引發了關於家庭教育的討論。當哪吒不是期待中的天選之子,而是不斷惹事的“魔童”,具有現代教育觀念的李靖夫婦如何應對?從這部電影出發,在現實生活中,也不乏被貼上種種標籤的孩子。在他們從自我探索到自我構建的成長之路上,父母能夠如何幫助他們?或許電影可以帶給我們一些思考。

本文轉載自公眾號:90分媽咪 (ID: eduMirror)

文丨90分媽咪 編丨Travis

一千個人眼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

我和女兒在《哪吒之魔童降世》和《獅子王》之間選了哪吒,我看哭了。

從電影院出來,我感慨地想,這真是一則絕好的教育隱喻。

然而回去後在網上搜了一圈評論,發現同一部國漫,大家看到的都是不一樣的光啊!

這部國漫之光,有多少父母看哭,是因為“家有魔童”

哪吒和敖丙初遇之地

微博上全是哪吒和敖丙的CP情的番外,豆瓣上則是一群拿著放大鏡的電影史學家,在爭吵《哪吒》中的無厘頭和《大話西遊》中的無厘頭,哪個經典哪個更LOW。

而我,默默把頻道轉回到一個老母親的淚點。我從電影裡看到的,是一對父母陪孩子一路走過自我探索歷程的那些艱難時刻。

這部國漫之光,有多少父母看哭,是因為“家有魔童”這部國漫之光,有多少父母看哭,是因為“家有魔童”

“魔童”小哪吒

故事開始:元始天尊從混元珠中煉化了一對神珠,一顆藍色,一顆紅色,藍色是靈丸,紅色是魔丸;靈丸集天地之精華,紅丸魔性強大,元神亦強大。

因為陳塘關李靖夫婦保家衛國,是天選之人,所以把靈丸賜給他們,投胎去做李家第三個孩子。

魔丸呢,因為估計連元始天尊也教化不了,所以施了天雷劫,三年之後將會被雷打風吹去。皆大歡喜。

這部國漫之光,有多少父母看哭,是因為“家有魔童”

然而作為李靖夫妻,當時的感覺不亞於一對清華北大常青藤背景的名校夫婦,已經做好全部準備,心心念念要迎接一個註定的狀元做兒子:從出生開始就能自學習、自修煉,直至進入封神殿堂——既享受許仙夫婦的清閒,又享受學霸家長的榮譽。

然而,生出來的卻是魔丸。

整件事充滿了戲劇化的變數。其中既有申公豹的陰謀,也有太乙真人的醉酒瀆職。豆瓣上的細節控嘖嘖稱怪,覺得靈丸投胎這麼大的事怎麼會被如此兒戲對待;中年人卻見怪不怪,毫不怨天尤人。

天下多少事在臨門一腳突然局面突變?甚至連“兒戲”的原因都找不到,也不多靈丸變魔丸這一樁。

這部國漫之光,有多少父母看哭,是因為“家有魔童”

不管是不是魔丸,孩子生下來,就是“親生的”,就算元始天尊、太乙真人和全陳塘關的百姓都說這孩子是“有害垃圾”,李靖夫婦也不能任由別人,隨便把自己娃給簡單粗暴分類了。

但“躺贏”狀元,別想了;不操心?也是白日夢!

元始天尊開頭就說,魔丸個性特別強,難教育是不可避免的了,最可怕的一樁是,這娃特別能闖禍!所以,半輩子從未體驗過成長煩惱的名校生李靖夫婦,開始新技能get——不停地給人道歉。

道完歉,還得關起家門陪孩子踢毽子、講道理,即使是哪吒他媽,也得平衡事業與家庭。一邊被哪吒虐完,一邊還要帶著愧疚,披起戰袍出門打怪。

成年人的艱難,有時候真是從老天想要獎勵你的時候開始的。

這部國漫之光,有多少父母看哭,是因為“家有魔童”

說出“下次陪你玩”,媽媽也很心痛

這部國漫之光,有多少父母看哭,是因為“家有魔童”

魔童成長“三部曲”

對於青年來說,哪吒是叛逆者的代言人,酷,自我,敢想敢做,燃得不能再燃;但哪吒成長之痛,我覺得只有為人父母之後,才能有更深切的領悟。

現實生活中到處充滿哪吒型人格的投影。

"這部國漫之光,有多少父母看哭,是因為“家有魔童”

看點 電影“哪吒之魔童降世”正在熱映,新版哪吒不但顛覆了傳統形象,也引發了關於家庭教育的討論。當哪吒不是期待中的天選之子,而是不斷惹事的“魔童”,具有現代教育觀念的李靖夫婦如何應對?從這部電影出發,在現實生活中,也不乏被貼上種種標籤的孩子。在他們從自我探索到自我構建的成長之路上,父母能夠如何幫助他們?或許電影可以帶給我們一些思考。

本文轉載自公眾號:90分媽咪 (ID: eduMirror)

文丨90分媽咪 編丨Travis

一千個人眼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

我和女兒在《哪吒之魔童降世》和《獅子王》之間選了哪吒,我看哭了。

從電影院出來,我感慨地想,這真是一則絕好的教育隱喻。

然而回去後在網上搜了一圈評論,發現同一部國漫,大家看到的都是不一樣的光啊!

這部國漫之光,有多少父母看哭,是因為“家有魔童”

哪吒和敖丙初遇之地

微博上全是哪吒和敖丙的CP情的番外,豆瓣上則是一群拿著放大鏡的電影史學家,在爭吵《哪吒》中的無厘頭和《大話西遊》中的無厘頭,哪個經典哪個更LOW。

而我,默默把頻道轉回到一個老母親的淚點。我從電影裡看到的,是一對父母陪孩子一路走過自我探索歷程的那些艱難時刻。

這部國漫之光,有多少父母看哭,是因為“家有魔童”這部國漫之光,有多少父母看哭,是因為“家有魔童”

“魔童”小哪吒

故事開始:元始天尊從混元珠中煉化了一對神珠,一顆藍色,一顆紅色,藍色是靈丸,紅色是魔丸;靈丸集天地之精華,紅丸魔性強大,元神亦強大。

因為陳塘關李靖夫婦保家衛國,是天選之人,所以把靈丸賜給他們,投胎去做李家第三個孩子。

魔丸呢,因為估計連元始天尊也教化不了,所以施了天雷劫,三年之後將會被雷打風吹去。皆大歡喜。

這部國漫之光,有多少父母看哭,是因為“家有魔童”

然而作為李靖夫妻,當時的感覺不亞於一對清華北大常青藤背景的名校夫婦,已經做好全部準備,心心念念要迎接一個註定的狀元做兒子:從出生開始就能自學習、自修煉,直至進入封神殿堂——既享受許仙夫婦的清閒,又享受學霸家長的榮譽。

然而,生出來的卻是魔丸。

整件事充滿了戲劇化的變數。其中既有申公豹的陰謀,也有太乙真人的醉酒瀆職。豆瓣上的細節控嘖嘖稱怪,覺得靈丸投胎這麼大的事怎麼會被如此兒戲對待;中年人卻見怪不怪,毫不怨天尤人。

天下多少事在臨門一腳突然局面突變?甚至連“兒戲”的原因都找不到,也不多靈丸變魔丸這一樁。

這部國漫之光,有多少父母看哭,是因為“家有魔童”

不管是不是魔丸,孩子生下來,就是“親生的”,就算元始天尊、太乙真人和全陳塘關的百姓都說這孩子是“有害垃圾”,李靖夫婦也不能任由別人,隨便把自己娃給簡單粗暴分類了。

但“躺贏”狀元,別想了;不操心?也是白日夢!

元始天尊開頭就說,魔丸個性特別強,難教育是不可避免的了,最可怕的一樁是,這娃特別能闖禍!所以,半輩子從未體驗過成長煩惱的名校生李靖夫婦,開始新技能get——不停地給人道歉。

道完歉,還得關起家門陪孩子踢毽子、講道理,即使是哪吒他媽,也得平衡事業與家庭。一邊被哪吒虐完,一邊還要帶著愧疚,披起戰袍出門打怪。

成年人的艱難,有時候真是從老天想要獎勵你的時候開始的。

這部國漫之光,有多少父母看哭,是因為“家有魔童”

說出“下次陪你玩”,媽媽也很心痛

這部國漫之光,有多少父母看哭,是因為“家有魔童”

魔童成長“三部曲”

對於青年來說,哪吒是叛逆者的代言人,酷,自我,敢想敢做,燃得不能再燃;但哪吒成長之痛,我覺得只有為人父母之後,才能有更深切的領悟。

現實生活中到處充滿哪吒型人格的投影。

這部國漫之光,有多少父母看哭,是因為“家有魔童”

出不去、沒玩伴的哪吒,對著結界發呆

他聰明,但也自負到自我為中心,除非有高度認同感,否則很難與別人共情;

他善良敏感但這種善良敏感掩蓋在他頑固自大的表象性格之下,也很難喚發別人的共情;

他固執莽進,這種勁頭同樣是來自於自負與對他者的輕視,覺得他人不值得介懷。

這樣的人一旦進入青年階段,很可能會成為網絡上的有態度的人,成為意見領袖,受百千萬粉絲追捧,但不幸的是,如果他是一個孩子,那麼他就只能繩之於單一評估方式,繩之於“好學生”的準則。

這種在單一評價體系下“不夠格”的孩子,難道我們見得少嗎?除了那種視他人底線如草芥的真正熊孩子外,現在我們所謂叛逆有個性的孩子,身上或多或少,都有“魔童”的特徵。

和哪吒一樣,對這類有個性的孩子來說,所能想象的最大傷害,便是那枚過早被貼在身上的魔童標籤。

這樣的孩子通常有兩種處境,一種比較慘,父母也站著準繩的一面,讓孩子長時間處於自我評估的最低點,另一種就是儘可能讓孩子繼續海闊天空,父母頂了大部分壓力。

"這部國漫之光,有多少父母看哭,是因為“家有魔童”

看點 電影“哪吒之魔童降世”正在熱映,新版哪吒不但顛覆了傳統形象,也引發了關於家庭教育的討論。當哪吒不是期待中的天選之子,而是不斷惹事的“魔童”,具有現代教育觀念的李靖夫婦如何應對?從這部電影出發,在現實生活中,也不乏被貼上種種標籤的孩子。在他們從自我探索到自我構建的成長之路上,父母能夠如何幫助他們?或許電影可以帶給我們一些思考。

本文轉載自公眾號:90分媽咪 (ID: eduMirror)

文丨90分媽咪 編丨Travis

一千個人眼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

我和女兒在《哪吒之魔童降世》和《獅子王》之間選了哪吒,我看哭了。

從電影院出來,我感慨地想,這真是一則絕好的教育隱喻。

然而回去後在網上搜了一圈評論,發現同一部國漫,大家看到的都是不一樣的光啊!

這部國漫之光,有多少父母看哭,是因為“家有魔童”

哪吒和敖丙初遇之地

微博上全是哪吒和敖丙的CP情的番外,豆瓣上則是一群拿著放大鏡的電影史學家,在爭吵《哪吒》中的無厘頭和《大話西遊》中的無厘頭,哪個經典哪個更LOW。

而我,默默把頻道轉回到一個老母親的淚點。我從電影裡看到的,是一對父母陪孩子一路走過自我探索歷程的那些艱難時刻。

這部國漫之光,有多少父母看哭,是因為“家有魔童”這部國漫之光,有多少父母看哭,是因為“家有魔童”

“魔童”小哪吒

故事開始:元始天尊從混元珠中煉化了一對神珠,一顆藍色,一顆紅色,藍色是靈丸,紅色是魔丸;靈丸集天地之精華,紅丸魔性強大,元神亦強大。

因為陳塘關李靖夫婦保家衛國,是天選之人,所以把靈丸賜給他們,投胎去做李家第三個孩子。

魔丸呢,因為估計連元始天尊也教化不了,所以施了天雷劫,三年之後將會被雷打風吹去。皆大歡喜。

這部國漫之光,有多少父母看哭,是因為“家有魔童”

然而作為李靖夫妻,當時的感覺不亞於一對清華北大常青藤背景的名校夫婦,已經做好全部準備,心心念念要迎接一個註定的狀元做兒子:從出生開始就能自學習、自修煉,直至進入封神殿堂——既享受許仙夫婦的清閒,又享受學霸家長的榮譽。

然而,生出來的卻是魔丸。

整件事充滿了戲劇化的變數。其中既有申公豹的陰謀,也有太乙真人的醉酒瀆職。豆瓣上的細節控嘖嘖稱怪,覺得靈丸投胎這麼大的事怎麼會被如此兒戲對待;中年人卻見怪不怪,毫不怨天尤人。

天下多少事在臨門一腳突然局面突變?甚至連“兒戲”的原因都找不到,也不多靈丸變魔丸這一樁。

這部國漫之光,有多少父母看哭,是因為“家有魔童”

不管是不是魔丸,孩子生下來,就是“親生的”,就算元始天尊、太乙真人和全陳塘關的百姓都說這孩子是“有害垃圾”,李靖夫婦也不能任由別人,隨便把自己娃給簡單粗暴分類了。

但“躺贏”狀元,別想了;不操心?也是白日夢!

元始天尊開頭就說,魔丸個性特別強,難教育是不可避免的了,最可怕的一樁是,這娃特別能闖禍!所以,半輩子從未體驗過成長煩惱的名校生李靖夫婦,開始新技能get——不停地給人道歉。

道完歉,還得關起家門陪孩子踢毽子、講道理,即使是哪吒他媽,也得平衡事業與家庭。一邊被哪吒虐完,一邊還要帶著愧疚,披起戰袍出門打怪。

成年人的艱難,有時候真是從老天想要獎勵你的時候開始的。

這部國漫之光,有多少父母看哭,是因為“家有魔童”

說出“下次陪你玩”,媽媽也很心痛

這部國漫之光,有多少父母看哭,是因為“家有魔童”

魔童成長“三部曲”

對於青年來說,哪吒是叛逆者的代言人,酷,自我,敢想敢做,燃得不能再燃;但哪吒成長之痛,我覺得只有為人父母之後,才能有更深切的領悟。

現實生活中到處充滿哪吒型人格的投影。

這部國漫之光,有多少父母看哭,是因為“家有魔童”

出不去、沒玩伴的哪吒,對著結界發呆

他聰明,但也自負到自我為中心,除非有高度認同感,否則很難與別人共情;

他善良敏感但這種善良敏感掩蓋在他頑固自大的表象性格之下,也很難喚發別人的共情;

他固執莽進,這種勁頭同樣是來自於自負與對他者的輕視,覺得他人不值得介懷。

這樣的人一旦進入青年階段,很可能會成為網絡上的有態度的人,成為意見領袖,受百千萬粉絲追捧,但不幸的是,如果他是一個孩子,那麼他就只能繩之於單一評估方式,繩之於“好學生”的準則。

這種在單一評價體系下“不夠格”的孩子,難道我們見得少嗎?除了那種視他人底線如草芥的真正熊孩子外,現在我們所謂叛逆有個性的孩子,身上或多或少,都有“魔童”的特徵。

和哪吒一樣,對這類有個性的孩子來說,所能想象的最大傷害,便是那枚過早被貼在身上的魔童標籤。

這樣的孩子通常有兩種處境,一種比較慘,父母也站著準繩的一面,讓孩子長時間處於自我評估的最低點,另一種就是儘可能讓孩子繼續海闊天空,父母頂了大部分壓力。

這部國漫之光,有多少父母看哭,是因為“家有魔童”

1979年版的哪吒,最後只有“剔肉還骨”了

在1979年版本的《哪吒腦海》中,李靖屬於前者,今年的這版《哪吒》,則把這種矛盾撕開到更徹底的地步。

李靖夫婦的選擇,顯示了50年間親子觀點的進步:從人的角度培養人,接納與引導,才能帶給孩子真正的人格成長。

從魔童哪吒,到喊出“我命由我不由天”的哪吒,他的自我探索與自我構建之路,經歷了這樣三個階段:

"這部國漫之光,有多少父母看哭,是因為“家有魔童”

看點 電影“哪吒之魔童降世”正在熱映,新版哪吒不但顛覆了傳統形象,也引發了關於家庭教育的討論。當哪吒不是期待中的天選之子,而是不斷惹事的“魔童”,具有現代教育觀念的李靖夫婦如何應對?從這部電影出發,在現實生活中,也不乏被貼上種種標籤的孩子。在他們從自我探索到自我構建的成長之路上,父母能夠如何幫助他們?或許電影可以帶給我們一些思考。

本文轉載自公眾號:90分媽咪 (ID: eduMirror)

文丨90分媽咪 編丨Travis

一千個人眼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

我和女兒在《哪吒之魔童降世》和《獅子王》之間選了哪吒,我看哭了。

從電影院出來,我感慨地想,這真是一則絕好的教育隱喻。

然而回去後在網上搜了一圈評論,發現同一部國漫,大家看到的都是不一樣的光啊!

這部國漫之光,有多少父母看哭,是因為“家有魔童”

哪吒和敖丙初遇之地

微博上全是哪吒和敖丙的CP情的番外,豆瓣上則是一群拿著放大鏡的電影史學家,在爭吵《哪吒》中的無厘頭和《大話西遊》中的無厘頭,哪個經典哪個更LOW。

而我,默默把頻道轉回到一個老母親的淚點。我從電影裡看到的,是一對父母陪孩子一路走過自我探索歷程的那些艱難時刻。

這部國漫之光,有多少父母看哭,是因為“家有魔童”這部國漫之光,有多少父母看哭,是因為“家有魔童”

“魔童”小哪吒

故事開始:元始天尊從混元珠中煉化了一對神珠,一顆藍色,一顆紅色,藍色是靈丸,紅色是魔丸;靈丸集天地之精華,紅丸魔性強大,元神亦強大。

因為陳塘關李靖夫婦保家衛國,是天選之人,所以把靈丸賜給他們,投胎去做李家第三個孩子。

魔丸呢,因為估計連元始天尊也教化不了,所以施了天雷劫,三年之後將會被雷打風吹去。皆大歡喜。

這部國漫之光,有多少父母看哭,是因為“家有魔童”

然而作為李靖夫妻,當時的感覺不亞於一對清華北大常青藤背景的名校夫婦,已經做好全部準備,心心念念要迎接一個註定的狀元做兒子:從出生開始就能自學習、自修煉,直至進入封神殿堂——既享受許仙夫婦的清閒,又享受學霸家長的榮譽。

然而,生出來的卻是魔丸。

整件事充滿了戲劇化的變數。其中既有申公豹的陰謀,也有太乙真人的醉酒瀆職。豆瓣上的細節控嘖嘖稱怪,覺得靈丸投胎這麼大的事怎麼會被如此兒戲對待;中年人卻見怪不怪,毫不怨天尤人。

天下多少事在臨門一腳突然局面突變?甚至連“兒戲”的原因都找不到,也不多靈丸變魔丸這一樁。

這部國漫之光,有多少父母看哭,是因為“家有魔童”

不管是不是魔丸,孩子生下來,就是“親生的”,就算元始天尊、太乙真人和全陳塘關的百姓都說這孩子是“有害垃圾”,李靖夫婦也不能任由別人,隨便把自己娃給簡單粗暴分類了。

但“躺贏”狀元,別想了;不操心?也是白日夢!

元始天尊開頭就說,魔丸個性特別強,難教育是不可避免的了,最可怕的一樁是,這娃特別能闖禍!所以,半輩子從未體驗過成長煩惱的名校生李靖夫婦,開始新技能get——不停地給人道歉。

道完歉,還得關起家門陪孩子踢毽子、講道理,即使是哪吒他媽,也得平衡事業與家庭。一邊被哪吒虐完,一邊還要帶著愧疚,披起戰袍出門打怪。

成年人的艱難,有時候真是從老天想要獎勵你的時候開始的。

這部國漫之光,有多少父母看哭,是因為“家有魔童”

說出“下次陪你玩”,媽媽也很心痛

這部國漫之光,有多少父母看哭,是因為“家有魔童”

魔童成長“三部曲”

對於青年來說,哪吒是叛逆者的代言人,酷,自我,敢想敢做,燃得不能再燃;但哪吒成長之痛,我覺得只有為人父母之後,才能有更深切的領悟。

現實生活中到處充滿哪吒型人格的投影。

這部國漫之光,有多少父母看哭,是因為“家有魔童”

出不去、沒玩伴的哪吒,對著結界發呆

他聰明,但也自負到自我為中心,除非有高度認同感,否則很難與別人共情;

他善良敏感但這種善良敏感掩蓋在他頑固自大的表象性格之下,也很難喚發別人的共情;

他固執莽進,這種勁頭同樣是來自於自負與對他者的輕視,覺得他人不值得介懷。

這樣的人一旦進入青年階段,很可能會成為網絡上的有態度的人,成為意見領袖,受百千萬粉絲追捧,但不幸的是,如果他是一個孩子,那麼他就只能繩之於單一評估方式,繩之於“好學生”的準則。

這種在單一評價體系下“不夠格”的孩子,難道我們見得少嗎?除了那種視他人底線如草芥的真正熊孩子外,現在我們所謂叛逆有個性的孩子,身上或多或少,都有“魔童”的特徵。

和哪吒一樣,對這類有個性的孩子來說,所能想象的最大傷害,便是那枚過早被貼在身上的魔童標籤。

這樣的孩子通常有兩種處境,一種比較慘,父母也站著準繩的一面,讓孩子長時間處於自我評估的最低點,另一種就是儘可能讓孩子繼續海闊天空,父母頂了大部分壓力。

這部國漫之光,有多少父母看哭,是因為“家有魔童”

1979年版的哪吒,最後只有“剔肉還骨”了

在1979年版本的《哪吒腦海》中,李靖屬於前者,今年的這版《哪吒》,則把這種矛盾撕開到更徹底的地步。

李靖夫婦的選擇,顯示了50年間親子觀點的進步:從人的角度培養人,接納與引導,才能帶給孩子真正的人格成長。

從魔童哪吒,到喊出“我命由我不由天”的哪吒,他的自我探索與自我構建之路,經歷了這樣三個階段:

這部國漫之光,有多少父母看哭,是因為“家有魔童”

1.無知者的叛逆階段

當我們說小孩子是一張白紙的時候,我們常常覺得是教育者要去描畫這張白紙,但其實真正執筆的人,是孩子自己,所以對這張白紙感知最深的,也是他們自己。

哪吒降生之初,魔童這個標籤,李靖夫婦知道、陳塘關居民知道,但哪吒不知道。

在這種無知狀態中,魔童哪吒的世界裡有憂愁而忙碌的父母,完全針對他而設的結界,以及根深蒂固地敵視他的陳塘關居民。

"這部國漫之光,有多少父母看哭,是因為“家有魔童”

看點 電影“哪吒之魔童降世”正在熱映,新版哪吒不但顛覆了傳統形象,也引發了關於家庭教育的討論。當哪吒不是期待中的天選之子,而是不斷惹事的“魔童”,具有現代教育觀念的李靖夫婦如何應對?從這部電影出發,在現實生活中,也不乏被貼上種種標籤的孩子。在他們從自我探索到自我構建的成長之路上,父母能夠如何幫助他們?或許電影可以帶給我們一些思考。

本文轉載自公眾號:90分媽咪 (ID: eduMirror)

文丨90分媽咪 編丨Travis

一千個人眼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

我和女兒在《哪吒之魔童降世》和《獅子王》之間選了哪吒,我看哭了。

從電影院出來,我感慨地想,這真是一則絕好的教育隱喻。

然而回去後在網上搜了一圈評論,發現同一部國漫,大家看到的都是不一樣的光啊!

這部國漫之光,有多少父母看哭,是因為“家有魔童”

哪吒和敖丙初遇之地

微博上全是哪吒和敖丙的CP情的番外,豆瓣上則是一群拿著放大鏡的電影史學家,在爭吵《哪吒》中的無厘頭和《大話西遊》中的無厘頭,哪個經典哪個更LOW。

而我,默默把頻道轉回到一個老母親的淚點。我從電影裡看到的,是一對父母陪孩子一路走過自我探索歷程的那些艱難時刻。

這部國漫之光,有多少父母看哭,是因為“家有魔童”這部國漫之光,有多少父母看哭,是因為“家有魔童”

“魔童”小哪吒

故事開始:元始天尊從混元珠中煉化了一對神珠,一顆藍色,一顆紅色,藍色是靈丸,紅色是魔丸;靈丸集天地之精華,紅丸魔性強大,元神亦強大。

因為陳塘關李靖夫婦保家衛國,是天選之人,所以把靈丸賜給他們,投胎去做李家第三個孩子。

魔丸呢,因為估計連元始天尊也教化不了,所以施了天雷劫,三年之後將會被雷打風吹去。皆大歡喜。

這部國漫之光,有多少父母看哭,是因為“家有魔童”

然而作為李靖夫妻,當時的感覺不亞於一對清華北大常青藤背景的名校夫婦,已經做好全部準備,心心念念要迎接一個註定的狀元做兒子:從出生開始就能自學習、自修煉,直至進入封神殿堂——既享受許仙夫婦的清閒,又享受學霸家長的榮譽。

然而,生出來的卻是魔丸。

整件事充滿了戲劇化的變數。其中既有申公豹的陰謀,也有太乙真人的醉酒瀆職。豆瓣上的細節控嘖嘖稱怪,覺得靈丸投胎這麼大的事怎麼會被如此兒戲對待;中年人卻見怪不怪,毫不怨天尤人。

天下多少事在臨門一腳突然局面突變?甚至連“兒戲”的原因都找不到,也不多靈丸變魔丸這一樁。

這部國漫之光,有多少父母看哭,是因為“家有魔童”

不管是不是魔丸,孩子生下來,就是“親生的”,就算元始天尊、太乙真人和全陳塘關的百姓都說這孩子是“有害垃圾”,李靖夫婦也不能任由別人,隨便把自己娃給簡單粗暴分類了。

但“躺贏”狀元,別想了;不操心?也是白日夢!

元始天尊開頭就說,魔丸個性特別強,難教育是不可避免的了,最可怕的一樁是,這娃特別能闖禍!所以,半輩子從未體驗過成長煩惱的名校生李靖夫婦,開始新技能get——不停地給人道歉。

道完歉,還得關起家門陪孩子踢毽子、講道理,即使是哪吒他媽,也得平衡事業與家庭。一邊被哪吒虐完,一邊還要帶著愧疚,披起戰袍出門打怪。

成年人的艱難,有時候真是從老天想要獎勵你的時候開始的。

這部國漫之光,有多少父母看哭,是因為“家有魔童”

說出“下次陪你玩”,媽媽也很心痛

這部國漫之光,有多少父母看哭,是因為“家有魔童”

魔童成長“三部曲”

對於青年來說,哪吒是叛逆者的代言人,酷,自我,敢想敢做,燃得不能再燃;但哪吒成長之痛,我覺得只有為人父母之後,才能有更深切的領悟。

現實生活中到處充滿哪吒型人格的投影。

這部國漫之光,有多少父母看哭,是因為“家有魔童”

出不去、沒玩伴的哪吒,對著結界發呆

他聰明,但也自負到自我為中心,除非有高度認同感,否則很難與別人共情;

他善良敏感但這種善良敏感掩蓋在他頑固自大的表象性格之下,也很難喚發別人的共情;

他固執莽進,這種勁頭同樣是來自於自負與對他者的輕視,覺得他人不值得介懷。

這樣的人一旦進入青年階段,很可能會成為網絡上的有態度的人,成為意見領袖,受百千萬粉絲追捧,但不幸的是,如果他是一個孩子,那麼他就只能繩之於單一評估方式,繩之於“好學生”的準則。

這種在單一評價體系下“不夠格”的孩子,難道我們見得少嗎?除了那種視他人底線如草芥的真正熊孩子外,現在我們所謂叛逆有個性的孩子,身上或多或少,都有“魔童”的特徵。

和哪吒一樣,對這類有個性的孩子來說,所能想象的最大傷害,便是那枚過早被貼在身上的魔童標籤。

這樣的孩子通常有兩種處境,一種比較慘,父母也站著準繩的一面,讓孩子長時間處於自我評估的最低點,另一種就是儘可能讓孩子繼續海闊天空,父母頂了大部分壓力。

這部國漫之光,有多少父母看哭,是因為“家有魔童”

1979年版的哪吒,最後只有“剔肉還骨”了

在1979年版本的《哪吒腦海》中,李靖屬於前者,今年的這版《哪吒》,則把這種矛盾撕開到更徹底的地步。

李靖夫婦的選擇,顯示了50年間親子觀點的進步:從人的角度培養人,接納與引導,才能帶給孩子真正的人格成長。

從魔童哪吒,到喊出“我命由我不由天”的哪吒,他的自我探索與自我構建之路,經歷了這樣三個階段:

這部國漫之光,有多少父母看哭,是因為“家有魔童”

1.無知者的叛逆階段

當我們說小孩子是一張白紙的時候,我們常常覺得是教育者要去描畫這張白紙,但其實真正執筆的人,是孩子自己,所以對這張白紙感知最深的,也是他們自己。

哪吒降生之初,魔童這個標籤,李靖夫婦知道、陳塘關居民知道,但哪吒不知道。

在這種無知狀態中,魔童哪吒的世界裡有憂愁而忙碌的父母,完全針對他而設的結界,以及根深蒂固地敵視他的陳塘關居民。

這部國漫之光,有多少父母看哭,是因為“家有魔童”

一個孩子從嬰兒狀態發展成有自我意識的個體,一般都會經歷這樣一種過程:體驗自我——體驗他人——體驗自我與他人的關係。

一個人最初的自我體驗,是一種不加反思的體驗,是對自己慾望與情緒的直接體驗。

所以兒童認知發展裡有一個建議是:在3歲之前,給孩子“自我中心”狀態一個寬容的空間。因為如果TA不能充分體驗自己的慾望與情緒,真正的自我人格,也很難發展起來。

魔丸真的很像一個人“自我中心”的隱喻。

從體驗自我,到體驗他人,人和人的差異性就體現出來的。

的確會有一些孩子天生能感知他人的需求和情緒,共情能力很強,但是,那些自我意志強大的孩子,就要多花很多時間,才能將認知慢慢從內部世界遷移到外部世界去。

"這部國漫之光,有多少父母看哭,是因為“家有魔童”

看點 電影“哪吒之魔童降世”正在熱映,新版哪吒不但顛覆了傳統形象,也引發了關於家庭教育的討論。當哪吒不是期待中的天選之子,而是不斷惹事的“魔童”,具有現代教育觀念的李靖夫婦如何應對?從這部電影出發,在現實生活中,也不乏被貼上種種標籤的孩子。在他們從自我探索到自我構建的成長之路上,父母能夠如何幫助他們?或許電影可以帶給我們一些思考。

本文轉載自公眾號:90分媽咪 (ID: eduMirror)

文丨90分媽咪 編丨Travis

一千個人眼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

我和女兒在《哪吒之魔童降世》和《獅子王》之間選了哪吒,我看哭了。

從電影院出來,我感慨地想,這真是一則絕好的教育隱喻。

然而回去後在網上搜了一圈評論,發現同一部國漫,大家看到的都是不一樣的光啊!

這部國漫之光,有多少父母看哭,是因為“家有魔童”

哪吒和敖丙初遇之地

微博上全是哪吒和敖丙的CP情的番外,豆瓣上則是一群拿著放大鏡的電影史學家,在爭吵《哪吒》中的無厘頭和《大話西遊》中的無厘頭,哪個經典哪個更LOW。

而我,默默把頻道轉回到一個老母親的淚點。我從電影裡看到的,是一對父母陪孩子一路走過自我探索歷程的那些艱難時刻。

這部國漫之光,有多少父母看哭,是因為“家有魔童”這部國漫之光,有多少父母看哭,是因為“家有魔童”

“魔童”小哪吒

故事開始:元始天尊從混元珠中煉化了一對神珠,一顆藍色,一顆紅色,藍色是靈丸,紅色是魔丸;靈丸集天地之精華,紅丸魔性強大,元神亦強大。

因為陳塘關李靖夫婦保家衛國,是天選之人,所以把靈丸賜給他們,投胎去做李家第三個孩子。

魔丸呢,因為估計連元始天尊也教化不了,所以施了天雷劫,三年之後將會被雷打風吹去。皆大歡喜。

這部國漫之光,有多少父母看哭,是因為“家有魔童”

然而作為李靖夫妻,當時的感覺不亞於一對清華北大常青藤背景的名校夫婦,已經做好全部準備,心心念念要迎接一個註定的狀元做兒子:從出生開始就能自學習、自修煉,直至進入封神殿堂——既享受許仙夫婦的清閒,又享受學霸家長的榮譽。

然而,生出來的卻是魔丸。

整件事充滿了戲劇化的變數。其中既有申公豹的陰謀,也有太乙真人的醉酒瀆職。豆瓣上的細節控嘖嘖稱怪,覺得靈丸投胎這麼大的事怎麼會被如此兒戲對待;中年人卻見怪不怪,毫不怨天尤人。

天下多少事在臨門一腳突然局面突變?甚至連“兒戲”的原因都找不到,也不多靈丸變魔丸這一樁。

這部國漫之光,有多少父母看哭,是因為“家有魔童”

不管是不是魔丸,孩子生下來,就是“親生的”,就算元始天尊、太乙真人和全陳塘關的百姓都說這孩子是“有害垃圾”,李靖夫婦也不能任由別人,隨便把自己娃給簡單粗暴分類了。

但“躺贏”狀元,別想了;不操心?也是白日夢!

元始天尊開頭就說,魔丸個性特別強,難教育是不可避免的了,最可怕的一樁是,這娃特別能闖禍!所以,半輩子從未體驗過成長煩惱的名校生李靖夫婦,開始新技能get——不停地給人道歉。

道完歉,還得關起家門陪孩子踢毽子、講道理,即使是哪吒他媽,也得平衡事業與家庭。一邊被哪吒虐完,一邊還要帶著愧疚,披起戰袍出門打怪。

成年人的艱難,有時候真是從老天想要獎勵你的時候開始的。

這部國漫之光,有多少父母看哭,是因為“家有魔童”

說出“下次陪你玩”,媽媽也很心痛

這部國漫之光,有多少父母看哭,是因為“家有魔童”

魔童成長“三部曲”

對於青年來說,哪吒是叛逆者的代言人,酷,自我,敢想敢做,燃得不能再燃;但哪吒成長之痛,我覺得只有為人父母之後,才能有更深切的領悟。

現實生活中到處充滿哪吒型人格的投影。

這部國漫之光,有多少父母看哭,是因為“家有魔童”

出不去、沒玩伴的哪吒,對著結界發呆

他聰明,但也自負到自我為中心,除非有高度認同感,否則很難與別人共情;

他善良敏感但這種善良敏感掩蓋在他頑固自大的表象性格之下,也很難喚發別人的共情;

他固執莽進,這種勁頭同樣是來自於自負與對他者的輕視,覺得他人不值得介懷。

這樣的人一旦進入青年階段,很可能會成為網絡上的有態度的人,成為意見領袖,受百千萬粉絲追捧,但不幸的是,如果他是一個孩子,那麼他就只能繩之於單一評估方式,繩之於“好學生”的準則。

這種在單一評價體系下“不夠格”的孩子,難道我們見得少嗎?除了那種視他人底線如草芥的真正熊孩子外,現在我們所謂叛逆有個性的孩子,身上或多或少,都有“魔童”的特徵。

和哪吒一樣,對這類有個性的孩子來說,所能想象的最大傷害,便是那枚過早被貼在身上的魔童標籤。

這樣的孩子通常有兩種處境,一種比較慘,父母也站著準繩的一面,讓孩子長時間處於自我評估的最低點,另一種就是儘可能讓孩子繼續海闊天空,父母頂了大部分壓力。

這部國漫之光,有多少父母看哭,是因為“家有魔童”

1979年版的哪吒,最後只有“剔肉還骨”了

在1979年版本的《哪吒腦海》中,李靖屬於前者,今年的這版《哪吒》,則把這種矛盾撕開到更徹底的地步。

李靖夫婦的選擇,顯示了50年間親子觀點的進步:從人的角度培養人,接納與引導,才能帶給孩子真正的人格成長。

從魔童哪吒,到喊出“我命由我不由天”的哪吒,他的自我探索與自我構建之路,經歷了這樣三個階段:

這部國漫之光,有多少父母看哭,是因為“家有魔童”

1.無知者的叛逆階段

當我們說小孩子是一張白紙的時候,我們常常覺得是教育者要去描畫這張白紙,但其實真正執筆的人,是孩子自己,所以對這張白紙感知最深的,也是他們自己。

哪吒降生之初,魔童這個標籤,李靖夫婦知道、陳塘關居民知道,但哪吒不知道。

在這種無知狀態中,魔童哪吒的世界裡有憂愁而忙碌的父母,完全針對他而設的結界,以及根深蒂固地敵視他的陳塘關居民。

這部國漫之光,有多少父母看哭,是因為“家有魔童”

一個孩子從嬰兒狀態發展成有自我意識的個體,一般都會經歷這樣一種過程:體驗自我——體驗他人——體驗自我與他人的關係。

一個人最初的自我體驗,是一種不加反思的體驗,是對自己慾望與情緒的直接體驗。

所以兒童認知發展裡有一個建議是:在3歲之前,給孩子“自我中心”狀態一個寬容的空間。因為如果TA不能充分體驗自己的慾望與情緒,真正的自我人格,也很難發展起來。

魔丸真的很像一個人“自我中心”的隱喻。

從體驗自我,到體驗他人,人和人的差異性就體現出來的。

的確會有一些孩子天生能感知他人的需求和情緒,共情能力很強,但是,那些自我意志強大的孩子,就要多花很多時間,才能將認知慢慢從內部世界遷移到外部世界去。

這部國漫之光,有多少父母看哭,是因為“家有魔童”

到了第三個階段,便是反思能力的形成。通過對他人反應的感知,調整自己的思維方式與行為,直到進入一種協調模式。

如果對國際化教育有一些瞭解,就會發現在很多K12課程中,都有關於自我探索、自我建構的部分,國內課程其實也有相關設計,但多數是歸結在德育課程中,更關注行為的規範的,很少會觸及孩子的內在世界成長。

哪吒的早期叛逆,也正是因為“魔丸”屬性,導致他的後兩種認知發展進程比較慢,而結界(禁令型規矩)和來自陳塘關居民的敵對(標籤與刻板印象)一定程度關閉了他探索他人、形成反思能力的機會,加劇了他的困惑與叛逆。

這段時間的哪吒,會表現得特別不懂事,而且會用一種變本加厲的方式繼續讓事情往壞的方向發展。

這就是無知者的叛逆階段。

"這部國漫之光,有多少父母看哭,是因為“家有魔童”

看點 電影“哪吒之魔童降世”正在熱映,新版哪吒不但顛覆了傳統形象,也引發了關於家庭教育的討論。當哪吒不是期待中的天選之子,而是不斷惹事的“魔童”,具有現代教育觀念的李靖夫婦如何應對?從這部電影出發,在現實生活中,也不乏被貼上種種標籤的孩子。在他們從自我探索到自我構建的成長之路上,父母能夠如何幫助他們?或許電影可以帶給我們一些思考。

本文轉載自公眾號:90分媽咪 (ID: eduMirror)

文丨90分媽咪 編丨Travis

一千個人眼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

我和女兒在《哪吒之魔童降世》和《獅子王》之間選了哪吒,我看哭了。

從電影院出來,我感慨地想,這真是一則絕好的教育隱喻。

然而回去後在網上搜了一圈評論,發現同一部國漫,大家看到的都是不一樣的光啊!

這部國漫之光,有多少父母看哭,是因為“家有魔童”

哪吒和敖丙初遇之地

微博上全是哪吒和敖丙的CP情的番外,豆瓣上則是一群拿著放大鏡的電影史學家,在爭吵《哪吒》中的無厘頭和《大話西遊》中的無厘頭,哪個經典哪個更LOW。

而我,默默把頻道轉回到一個老母親的淚點。我從電影裡看到的,是一對父母陪孩子一路走過自我探索歷程的那些艱難時刻。

這部國漫之光,有多少父母看哭,是因為“家有魔童”這部國漫之光,有多少父母看哭,是因為“家有魔童”

“魔童”小哪吒

故事開始:元始天尊從混元珠中煉化了一對神珠,一顆藍色,一顆紅色,藍色是靈丸,紅色是魔丸;靈丸集天地之精華,紅丸魔性強大,元神亦強大。

因為陳塘關李靖夫婦保家衛國,是天選之人,所以把靈丸賜給他們,投胎去做李家第三個孩子。

魔丸呢,因為估計連元始天尊也教化不了,所以施了天雷劫,三年之後將會被雷打風吹去。皆大歡喜。

這部國漫之光,有多少父母看哭,是因為“家有魔童”

然而作為李靖夫妻,當時的感覺不亞於一對清華北大常青藤背景的名校夫婦,已經做好全部準備,心心念念要迎接一個註定的狀元做兒子:從出生開始就能自學習、自修煉,直至進入封神殿堂——既享受許仙夫婦的清閒,又享受學霸家長的榮譽。

然而,生出來的卻是魔丸。

整件事充滿了戲劇化的變數。其中既有申公豹的陰謀,也有太乙真人的醉酒瀆職。豆瓣上的細節控嘖嘖稱怪,覺得靈丸投胎這麼大的事怎麼會被如此兒戲對待;中年人卻見怪不怪,毫不怨天尤人。

天下多少事在臨門一腳突然局面突變?甚至連“兒戲”的原因都找不到,也不多靈丸變魔丸這一樁。

這部國漫之光,有多少父母看哭,是因為“家有魔童”

不管是不是魔丸,孩子生下來,就是“親生的”,就算元始天尊、太乙真人和全陳塘關的百姓都說這孩子是“有害垃圾”,李靖夫婦也不能任由別人,隨便把自己娃給簡單粗暴分類了。

但“躺贏”狀元,別想了;不操心?也是白日夢!

元始天尊開頭就說,魔丸個性特別強,難教育是不可避免的了,最可怕的一樁是,這娃特別能闖禍!所以,半輩子從未體驗過成長煩惱的名校生李靖夫婦,開始新技能get——不停地給人道歉。

道完歉,還得關起家門陪孩子踢毽子、講道理,即使是哪吒他媽,也得平衡事業與家庭。一邊被哪吒虐完,一邊還要帶著愧疚,披起戰袍出門打怪。

成年人的艱難,有時候真是從老天想要獎勵你的時候開始的。

這部國漫之光,有多少父母看哭,是因為“家有魔童”

說出“下次陪你玩”,媽媽也很心痛

這部國漫之光,有多少父母看哭,是因為“家有魔童”

魔童成長“三部曲”

對於青年來說,哪吒是叛逆者的代言人,酷,自我,敢想敢做,燃得不能再燃;但哪吒成長之痛,我覺得只有為人父母之後,才能有更深切的領悟。

現實生活中到處充滿哪吒型人格的投影。

這部國漫之光,有多少父母看哭,是因為“家有魔童”

出不去、沒玩伴的哪吒,對著結界發呆

他聰明,但也自負到自我為中心,除非有高度認同感,否則很難與別人共情;

他善良敏感但這種善良敏感掩蓋在他頑固自大的表象性格之下,也很難喚發別人的共情;

他固執莽進,這種勁頭同樣是來自於自負與對他者的輕視,覺得他人不值得介懷。

這樣的人一旦進入青年階段,很可能會成為網絡上的有態度的人,成為意見領袖,受百千萬粉絲追捧,但不幸的是,如果他是一個孩子,那麼他就只能繩之於單一評估方式,繩之於“好學生”的準則。

這種在單一評價體系下“不夠格”的孩子,難道我們見得少嗎?除了那種視他人底線如草芥的真正熊孩子外,現在我們所謂叛逆有個性的孩子,身上或多或少,都有“魔童”的特徵。

和哪吒一樣,對這類有個性的孩子來說,所能想象的最大傷害,便是那枚過早被貼在身上的魔童標籤。

這樣的孩子通常有兩種處境,一種比較慘,父母也站著準繩的一面,讓孩子長時間處於自我評估的最低點,另一種就是儘可能讓孩子繼續海闊天空,父母頂了大部分壓力。

這部國漫之光,有多少父母看哭,是因為“家有魔童”

1979年版的哪吒,最後只有“剔肉還骨”了

在1979年版本的《哪吒腦海》中,李靖屬於前者,今年的這版《哪吒》,則把這種矛盾撕開到更徹底的地步。

李靖夫婦的選擇,顯示了50年間親子觀點的進步:從人的角度培養人,接納與引導,才能帶給孩子真正的人格成長。

從魔童哪吒,到喊出“我命由我不由天”的哪吒,他的自我探索與自我構建之路,經歷了這樣三個階段:

這部國漫之光,有多少父母看哭,是因為“家有魔童”

1.無知者的叛逆階段

當我們說小孩子是一張白紙的時候,我們常常覺得是教育者要去描畫這張白紙,但其實真正執筆的人,是孩子自己,所以對這張白紙感知最深的,也是他們自己。

哪吒降生之初,魔童這個標籤,李靖夫婦知道、陳塘關居民知道,但哪吒不知道。

在這種無知狀態中,魔童哪吒的世界裡有憂愁而忙碌的父母,完全針對他而設的結界,以及根深蒂固地敵視他的陳塘關居民。

這部國漫之光,有多少父母看哭,是因為“家有魔童”

一個孩子從嬰兒狀態發展成有自我意識的個體,一般都會經歷這樣一種過程:體驗自我——體驗他人——體驗自我與他人的關係。

一個人最初的自我體驗,是一種不加反思的體驗,是對自己慾望與情緒的直接體驗。

所以兒童認知發展裡有一個建議是:在3歲之前,給孩子“自我中心”狀態一個寬容的空間。因為如果TA不能充分體驗自己的慾望與情緒,真正的自我人格,也很難發展起來。

魔丸真的很像一個人“自我中心”的隱喻。

從體驗自我,到體驗他人,人和人的差異性就體現出來的。

的確會有一些孩子天生能感知他人的需求和情緒,共情能力很強,但是,那些自我意志強大的孩子,就要多花很多時間,才能將認知慢慢從內部世界遷移到外部世界去。

這部國漫之光,有多少父母看哭,是因為“家有魔童”

到了第三個階段,便是反思能力的形成。通過對他人反應的感知,調整自己的思維方式與行為,直到進入一種協調模式。

如果對國際化教育有一些瞭解,就會發現在很多K12課程中,都有關於自我探索、自我建構的部分,國內課程其實也有相關設計,但多數是歸結在德育課程中,更關注行為的規範的,很少會觸及孩子的內在世界成長。

哪吒的早期叛逆,也正是因為“魔丸”屬性,導致他的後兩種認知發展進程比較慢,而結界(禁令型規矩)和來自陳塘關居民的敵對(標籤與刻板印象)一定程度關閉了他探索他人、形成反思能力的機會,加劇了他的困惑與叛逆。

這段時間的哪吒,會表現得特別不懂事,而且會用一種變本加厲的方式繼續讓事情往壞的方向發展。

這就是無知者的叛逆階段。

這部國漫之光,有多少父母看哭,是因為“家有魔童”

2.虛空的使命感階段

魔童哪吒成長過程中的第一個轉機,是李靖騙他是“靈珠轉世”。

當一個孩子因為個性很強,而無法跟群體歸類的時候,家長除了慢慢引導之外,其實需要給孩子建立一個“合理化解釋”。

這一段設計得很妙。其實看到李靖被哪吒逼到別無選擇,觀眾和殷夫人都覺得他要說出那個魔丸標籤的時候,一種絕望又緊張的情緒被調動出來,結果李靖靈機一動,給了一個相反的說法。

“因為你是靈丸轉世,所以你力量大、氣性大,所以陳塘關百姓懼怕你,所以才躲避你。”

這個說法讓哪吒對自己的“不一樣”,有了一個自我接納,也讓太乙真人得以勸服哪吒去太乙真人的《千里江山圖》中修煉,去接受一種將來要斬妖除魔、保家衛國的使命感。

"這部國漫之光,有多少父母看哭,是因為“家有魔童”

看點 電影“哪吒之魔童降世”正在熱映,新版哪吒不但顛覆了傳統形象,也引發了關於家庭教育的討論。當哪吒不是期待中的天選之子,而是不斷惹事的“魔童”,具有現代教育觀念的李靖夫婦如何應對?從這部電影出發,在現實生活中,也不乏被貼上種種標籤的孩子。在他們從自我探索到自我構建的成長之路上,父母能夠如何幫助他們?或許電影可以帶給我們一些思考。

本文轉載自公眾號:90分媽咪 (ID: eduMirror)

文丨90分媽咪 編丨Travis

一千個人眼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

我和女兒在《哪吒之魔童降世》和《獅子王》之間選了哪吒,我看哭了。

從電影院出來,我感慨地想,這真是一則絕好的教育隱喻。

然而回去後在網上搜了一圈評論,發現同一部國漫,大家看到的都是不一樣的光啊!

這部國漫之光,有多少父母看哭,是因為“家有魔童”

哪吒和敖丙初遇之地

微博上全是哪吒和敖丙的CP情的番外,豆瓣上則是一群拿著放大鏡的電影史學家,在爭吵《哪吒》中的無厘頭和《大話西遊》中的無厘頭,哪個經典哪個更LOW。

而我,默默把頻道轉回到一個老母親的淚點。我從電影裡看到的,是一對父母陪孩子一路走過自我探索歷程的那些艱難時刻。

這部國漫之光,有多少父母看哭,是因為“家有魔童”這部國漫之光,有多少父母看哭,是因為“家有魔童”

“魔童”小哪吒

故事開始:元始天尊從混元珠中煉化了一對神珠,一顆藍色,一顆紅色,藍色是靈丸,紅色是魔丸;靈丸集天地之精華,紅丸魔性強大,元神亦強大。

因為陳塘關李靖夫婦保家衛國,是天選之人,所以把靈丸賜給他們,投胎去做李家第三個孩子。

魔丸呢,因為估計連元始天尊也教化不了,所以施了天雷劫,三年之後將會被雷打風吹去。皆大歡喜。

這部國漫之光,有多少父母看哭,是因為“家有魔童”

然而作為李靖夫妻,當時的感覺不亞於一對清華北大常青藤背景的名校夫婦,已經做好全部準備,心心念念要迎接一個註定的狀元做兒子:從出生開始就能自學習、自修煉,直至進入封神殿堂——既享受許仙夫婦的清閒,又享受學霸家長的榮譽。

然而,生出來的卻是魔丸。

整件事充滿了戲劇化的變數。其中既有申公豹的陰謀,也有太乙真人的醉酒瀆職。豆瓣上的細節控嘖嘖稱怪,覺得靈丸投胎這麼大的事怎麼會被如此兒戲對待;中年人卻見怪不怪,毫不怨天尤人。

天下多少事在臨門一腳突然局面突變?甚至連“兒戲”的原因都找不到,也不多靈丸變魔丸這一樁。

這部國漫之光,有多少父母看哭,是因為“家有魔童”

不管是不是魔丸,孩子生下來,就是“親生的”,就算元始天尊、太乙真人和全陳塘關的百姓都說這孩子是“有害垃圾”,李靖夫婦也不能任由別人,隨便把自己娃給簡單粗暴分類了。

但“躺贏”狀元,別想了;不操心?也是白日夢!

元始天尊開頭就說,魔丸個性特別強,難教育是不可避免的了,最可怕的一樁是,這娃特別能闖禍!所以,半輩子從未體驗過成長煩惱的名校生李靖夫婦,開始新技能get——不停地給人道歉。

道完歉,還得關起家門陪孩子踢毽子、講道理,即使是哪吒他媽,也得平衡事業與家庭。一邊被哪吒虐完,一邊還要帶著愧疚,披起戰袍出門打怪。

成年人的艱難,有時候真是從老天想要獎勵你的時候開始的。

這部國漫之光,有多少父母看哭,是因為“家有魔童”

說出“下次陪你玩”,媽媽也很心痛

這部國漫之光,有多少父母看哭,是因為“家有魔童”

魔童成長“三部曲”

對於青年來說,哪吒是叛逆者的代言人,酷,自我,敢想敢做,燃得不能再燃;但哪吒成長之痛,我覺得只有為人父母之後,才能有更深切的領悟。

現實生活中到處充滿哪吒型人格的投影。

這部國漫之光,有多少父母看哭,是因為“家有魔童”

出不去、沒玩伴的哪吒,對著結界發呆

他聰明,但也自負到自我為中心,除非有高度認同感,否則很難與別人共情;

他善良敏感但這種善良敏感掩蓋在他頑固自大的表象性格之下,也很難喚發別人的共情;

他固執莽進,這種勁頭同樣是來自於自負與對他者的輕視,覺得他人不值得介懷。

這樣的人一旦進入青年階段,很可能會成為網絡上的有態度的人,成為意見領袖,受百千萬粉絲追捧,但不幸的是,如果他是一個孩子,那麼他就只能繩之於單一評估方式,繩之於“好學生”的準則。

這種在單一評價體系下“不夠格”的孩子,難道我們見得少嗎?除了那種視他人底線如草芥的真正熊孩子外,現在我們所謂叛逆有個性的孩子,身上或多或少,都有“魔童”的特徵。

和哪吒一樣,對這類有個性的孩子來說,所能想象的最大傷害,便是那枚過早被貼在身上的魔童標籤。

這樣的孩子通常有兩種處境,一種比較慘,父母也站著準繩的一面,讓孩子長時間處於自我評估的最低點,另一種就是儘可能讓孩子繼續海闊天空,父母頂了大部分壓力。

這部國漫之光,有多少父母看哭,是因為“家有魔童”

1979年版的哪吒,最後只有“剔肉還骨”了

在1979年版本的《哪吒腦海》中,李靖屬於前者,今年的這版《哪吒》,則把這種矛盾撕開到更徹底的地步。

李靖夫婦的選擇,顯示了50年間親子觀點的進步:從人的角度培養人,接納與引導,才能帶給孩子真正的人格成長。

從魔童哪吒,到喊出“我命由我不由天”的哪吒,他的自我探索與自我構建之路,經歷了這樣三個階段:

這部國漫之光,有多少父母看哭,是因為“家有魔童”

1.無知者的叛逆階段

當我們說小孩子是一張白紙的時候,我們常常覺得是教育者要去描畫這張白紙,但其實真正執筆的人,是孩子自己,所以對這張白紙感知最深的,也是他們自己。

哪吒降生之初,魔童這個標籤,李靖夫婦知道、陳塘關居民知道,但哪吒不知道。

在這種無知狀態中,魔童哪吒的世界裡有憂愁而忙碌的父母,完全針對他而設的結界,以及根深蒂固地敵視他的陳塘關居民。

這部國漫之光,有多少父母看哭,是因為“家有魔童”

一個孩子從嬰兒狀態發展成有自我意識的個體,一般都會經歷這樣一種過程:體驗自我——體驗他人——體驗自我與他人的關係。

一個人最初的自我體驗,是一種不加反思的體驗,是對自己慾望與情緒的直接體驗。

所以兒童認知發展裡有一個建議是:在3歲之前,給孩子“自我中心”狀態一個寬容的空間。因為如果TA不能充分體驗自己的慾望與情緒,真正的自我人格,也很難發展起來。

魔丸真的很像一個人“自我中心”的隱喻。

從體驗自我,到體驗他人,人和人的差異性就體現出來的。

的確會有一些孩子天生能感知他人的需求和情緒,共情能力很強,但是,那些自我意志強大的孩子,就要多花很多時間,才能將認知慢慢從內部世界遷移到外部世界去。

這部國漫之光,有多少父母看哭,是因為“家有魔童”

到了第三個階段,便是反思能力的形成。通過對他人反應的感知,調整自己的思維方式與行為,直到進入一種協調模式。

如果對國際化教育有一些瞭解,就會發現在很多K12課程中,都有關於自我探索、自我建構的部分,國內課程其實也有相關設計,但多數是歸結在德育課程中,更關注行為的規範的,很少會觸及孩子的內在世界成長。

哪吒的早期叛逆,也正是因為“魔丸”屬性,導致他的後兩種認知發展進程比較慢,而結界(禁令型規矩)和來自陳塘關居民的敵對(標籤與刻板印象)一定程度關閉了他探索他人、形成反思能力的機會,加劇了他的困惑與叛逆。

這段時間的哪吒,會表現得特別不懂事,而且會用一種變本加厲的方式繼續讓事情往壞的方向發展。

這就是無知者的叛逆階段。

這部國漫之光,有多少父母看哭,是因為“家有魔童”

2.虛空的使命感階段

魔童哪吒成長過程中的第一個轉機,是李靖騙他是“靈珠轉世”。

當一個孩子因為個性很強,而無法跟群體歸類的時候,家長除了慢慢引導之外,其實需要給孩子建立一個“合理化解釋”。

這一段設計得很妙。其實看到李靖被哪吒逼到別無選擇,觀眾和殷夫人都覺得他要說出那個魔丸標籤的時候,一種絕望又緊張的情緒被調動出來,結果李靖靈機一動,給了一個相反的說法。

“因為你是靈丸轉世,所以你力量大、氣性大,所以陳塘關百姓懼怕你,所以才躲避你。”

這個說法讓哪吒對自己的“不一樣”,有了一個自我接納,也讓太乙真人得以勸服哪吒去太乙真人的《千里江山圖》中修煉,去接受一種將來要斬妖除魔、保家衛國的使命感。

這部國漫之光,有多少父母看哭,是因為“家有魔童”

《千里江山圖》的圖中世界,哪吒修煉的“校園”

為什麼說這個使命感是虛空的呢?因為首先這裡並不是真相,而更深層次的虛空在於:哪吒接受這樣的使命感,卻並沒有真正認同這種使命感背後的意義,只是希望通過成為英雄,證明從前敵視他的人都錯了。

這一階段的成長,非常“少年人”,其實證明自己了不起,證明自己高出眾人一頭,的確是少年立志的一個原始出發點。沒有這個出發點,人生更宏大的自我探索之旅是很難開啟的。

不過從某種程度上說,有多少成年人立志奮發,最終也沒高過這樣一個出發點,這是另一個很有意思的討論。

之所以說虛空,實際上與務實相對。這一個高於現實生活與當下狀態的目標。

中國古時候自蒙童(指知識未開的兒童)開始,教育有塊很重要的內容就是立志。兒童的啟蒙書,也會有大量的我們今天所謂“role model”的內容。

"這部國漫之光,有多少父母看哭,是因為“家有魔童”

看點 電影“哪吒之魔童降世”正在熱映,新版哪吒不但顛覆了傳統形象,也引發了關於家庭教育的討論。當哪吒不是期待中的天選之子,而是不斷惹事的“魔童”,具有現代教育觀念的李靖夫婦如何應對?從這部電影出發,在現實生活中,也不乏被貼上種種標籤的孩子。在他們從自我探索到自我構建的成長之路上,父母能夠如何幫助他們?或許電影可以帶給我們一些思考。

本文轉載自公眾號:90分媽咪 (ID: eduMirror)

文丨90分媽咪 編丨Travis

一千個人眼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

我和女兒在《哪吒之魔童降世》和《獅子王》之間選了哪吒,我看哭了。

從電影院出來,我感慨地想,這真是一則絕好的教育隱喻。

然而回去後在網上搜了一圈評論,發現同一部國漫,大家看到的都是不一樣的光啊!

這部國漫之光,有多少父母看哭,是因為“家有魔童”

哪吒和敖丙初遇之地

微博上全是哪吒和敖丙的CP情的番外,豆瓣上則是一群拿著放大鏡的電影史學家,在爭吵《哪吒》中的無厘頭和《大話西遊》中的無厘頭,哪個經典哪個更LOW。

而我,默默把頻道轉回到一個老母親的淚點。我從電影裡看到的,是一對父母陪孩子一路走過自我探索歷程的那些艱難時刻。

這部國漫之光,有多少父母看哭,是因為“家有魔童”這部國漫之光,有多少父母看哭,是因為“家有魔童”

“魔童”小哪吒

故事開始:元始天尊從混元珠中煉化了一對神珠,一顆藍色,一顆紅色,藍色是靈丸,紅色是魔丸;靈丸集天地之精華,紅丸魔性強大,元神亦強大。

因為陳塘關李靖夫婦保家衛國,是天選之人,所以把靈丸賜給他們,投胎去做李家第三個孩子。

魔丸呢,因為估計連元始天尊也教化不了,所以施了天雷劫,三年之後將會被雷打風吹去。皆大歡喜。

這部國漫之光,有多少父母看哭,是因為“家有魔童”

然而作為李靖夫妻,當時的感覺不亞於一對清華北大常青藤背景的名校夫婦,已經做好全部準備,心心念念要迎接一個註定的狀元做兒子:從出生開始就能自學習、自修煉,直至進入封神殿堂——既享受許仙夫婦的清閒,又享受學霸家長的榮譽。

然而,生出來的卻是魔丸。

整件事充滿了戲劇化的變數。其中既有申公豹的陰謀,也有太乙真人的醉酒瀆職。豆瓣上的細節控嘖嘖稱怪,覺得靈丸投胎這麼大的事怎麼會被如此兒戲對待;中年人卻見怪不怪,毫不怨天尤人。

天下多少事在臨門一腳突然局面突變?甚至連“兒戲”的原因都找不到,也不多靈丸變魔丸這一樁。

這部國漫之光,有多少父母看哭,是因為“家有魔童”

不管是不是魔丸,孩子生下來,就是“親生的”,就算元始天尊、太乙真人和全陳塘關的百姓都說這孩子是“有害垃圾”,李靖夫婦也不能任由別人,隨便把自己娃給簡單粗暴分類了。

但“躺贏”狀元,別想了;不操心?也是白日夢!

元始天尊開頭就說,魔丸個性特別強,難教育是不可避免的了,最可怕的一樁是,這娃特別能闖禍!所以,半輩子從未體驗過成長煩惱的名校生李靖夫婦,開始新技能get——不停地給人道歉。

道完歉,還得關起家門陪孩子踢毽子、講道理,即使是哪吒他媽,也得平衡事業與家庭。一邊被哪吒虐完,一邊還要帶著愧疚,披起戰袍出門打怪。

成年人的艱難,有時候真是從老天想要獎勵你的時候開始的。

這部國漫之光,有多少父母看哭,是因為“家有魔童”

說出“下次陪你玩”,媽媽也很心痛

這部國漫之光,有多少父母看哭,是因為“家有魔童”

魔童成長“三部曲”

對於青年來說,哪吒是叛逆者的代言人,酷,自我,敢想敢做,燃得不能再燃;但哪吒成長之痛,我覺得只有為人父母之後,才能有更深切的領悟。

現實生活中到處充滿哪吒型人格的投影。

這部國漫之光,有多少父母看哭,是因為“家有魔童”

出不去、沒玩伴的哪吒,對著結界發呆

他聰明,但也自負到自我為中心,除非有高度認同感,否則很難與別人共情;

他善良敏感但這種善良敏感掩蓋在他頑固自大的表象性格之下,也很難喚發別人的共情;

他固執莽進,這種勁頭同樣是來自於自負與對他者的輕視,覺得他人不值得介懷。

這樣的人一旦進入青年階段,很可能會成為網絡上的有態度的人,成為意見領袖,受百千萬粉絲追捧,但不幸的是,如果他是一個孩子,那麼他就只能繩之於單一評估方式,繩之於“好學生”的準則。

這種在單一評價體系下“不夠格”的孩子,難道我們見得少嗎?除了那種視他人底線如草芥的真正熊孩子外,現在我們所謂叛逆有個性的孩子,身上或多或少,都有“魔童”的特徵。

和哪吒一樣,對這類有個性的孩子來說,所能想象的最大傷害,便是那枚過早被貼在身上的魔童標籤。

這樣的孩子通常有兩種處境,一種比較慘,父母也站著準繩的一面,讓孩子長時間處於自我評估的最低點,另一種就是儘可能讓孩子繼續海闊天空,父母頂了大部分壓力。

這部國漫之光,有多少父母看哭,是因為“家有魔童”

1979年版的哪吒,最後只有“剔肉還骨”了

在1979年版本的《哪吒腦海》中,李靖屬於前者,今年的這版《哪吒》,則把這種矛盾撕開到更徹底的地步。

李靖夫婦的選擇,顯示了50年間親子觀點的進步:從人的角度培養人,接納與引導,才能帶給孩子真正的人格成長。

從魔童哪吒,到喊出“我命由我不由天”的哪吒,他的自我探索與自我構建之路,經歷了這樣三個階段:

這部國漫之光,有多少父母看哭,是因為“家有魔童”

1.無知者的叛逆階段

當我們說小孩子是一張白紙的時候,我們常常覺得是教育者要去描畫這張白紙,但其實真正執筆的人,是孩子自己,所以對這張白紙感知最深的,也是他們自己。

哪吒降生之初,魔童這個標籤,李靖夫婦知道、陳塘關居民知道,但哪吒不知道。

在這種無知狀態中,魔童哪吒的世界裡有憂愁而忙碌的父母,完全針對他而設的結界,以及根深蒂固地敵視他的陳塘關居民。

這部國漫之光,有多少父母看哭,是因為“家有魔童”

一個孩子從嬰兒狀態發展成有自我意識的個體,一般都會經歷這樣一種過程:體驗自我——體驗他人——體驗自我與他人的關係。

一個人最初的自我體驗,是一種不加反思的體驗,是對自己慾望與情緒的直接體驗。

所以兒童認知發展裡有一個建議是:在3歲之前,給孩子“自我中心”狀態一個寬容的空間。因為如果TA不能充分體驗自己的慾望與情緒,真正的自我人格,也很難發展起來。

魔丸真的很像一個人“自我中心”的隱喻。

從體驗自我,到體驗他人,人和人的差異性就體現出來的。

的確會有一些孩子天生能感知他人的需求和情緒,共情能力很強,但是,那些自我意志強大的孩子,就要多花很多時間,才能將認知慢慢從內部世界遷移到外部世界去。

這部國漫之光,有多少父母看哭,是因為“家有魔童”

到了第三個階段,便是反思能力的形成。通過對他人反應的感知,調整自己的思維方式與行為,直到進入一種協調模式。

如果對國際化教育有一些瞭解,就會發現在很多K12課程中,都有關於自我探索、自我建構的部分,國內課程其實也有相關設計,但多數是歸結在德育課程中,更關注行為的規範的,很少會觸及孩子的內在世界成長。

哪吒的早期叛逆,也正是因為“魔丸”屬性,導致他的後兩種認知發展進程比較慢,而結界(禁令型規矩)和來自陳塘關居民的敵對(標籤與刻板印象)一定程度關閉了他探索他人、形成反思能力的機會,加劇了他的困惑與叛逆。

這段時間的哪吒,會表現得特別不懂事,而且會用一種變本加厲的方式繼續讓事情往壞的方向發展。

這就是無知者的叛逆階段。

這部國漫之光,有多少父母看哭,是因為“家有魔童”

2.虛空的使命感階段

魔童哪吒成長過程中的第一個轉機,是李靖騙他是“靈珠轉世”。

當一個孩子因為個性很強,而無法跟群體歸類的時候,家長除了慢慢引導之外,其實需要給孩子建立一個“合理化解釋”。

這一段設計得很妙。其實看到李靖被哪吒逼到別無選擇,觀眾和殷夫人都覺得他要說出那個魔丸標籤的時候,一種絕望又緊張的情緒被調動出來,結果李靖靈機一動,給了一個相反的說法。

“因為你是靈丸轉世,所以你力量大、氣性大,所以陳塘關百姓懼怕你,所以才躲避你。”

這個說法讓哪吒對自己的“不一樣”,有了一個自我接納,也讓太乙真人得以勸服哪吒去太乙真人的《千里江山圖》中修煉,去接受一種將來要斬妖除魔、保家衛國的使命感。

這部國漫之光,有多少父母看哭,是因為“家有魔童”

《千里江山圖》的圖中世界,哪吒修煉的“校園”

為什麼說這個使命感是虛空的呢?因為首先這裡並不是真相,而更深層次的虛空在於:哪吒接受這樣的使命感,卻並沒有真正認同這種使命感背後的意義,只是希望通過成為英雄,證明從前敵視他的人都錯了。

這一階段的成長,非常“少年人”,其實證明自己了不起,證明自己高出眾人一頭,的確是少年立志的一個原始出發點。沒有這個出發點,人生更宏大的自我探索之旅是很難開啟的。

不過從某種程度上說,有多少成年人立志奮發,最終也沒高過這樣一個出發點,這是另一個很有意思的討論。

之所以說虛空,實際上與務實相對。這一個高於現實生活與當下狀態的目標。

中國古時候自蒙童(指知識未開的兒童)開始,教育有塊很重要的內容就是立志。兒童的啟蒙書,也會有大量的我們今天所謂“role model”的內容。

這部國漫之光,有多少父母看哭,是因為“家有魔童”

但有趣的事,就在最近一兩代人之間,這些志向教育,都被去掉了。

小孩子不要去想什麼成為岳飛李四光了,有時間去想想怎麼考進好的初中和高中;漫威英雄和哈利波特,一定程度上填補了孩子對理想人格的想象。

但說實話,文化差異的關係,這樣的偶像很難形成有凝聚力的民族精神。

所以在電影裡,當李靖說出靈童的答案時,其用心,挺讓人感動的。他給了哪吒一種意義感,他可以成為像自己父母一樣的人,並且有可能超越他們做得更好。

他所有的“不一樣”,其實都是他尚未發揮出來的優勢,而不是需要痛苦剪掉、斫去的東西。

在一切現實條件都沒有變化的狀態下,他領受了這個使命感,向成長邁出一大步。

"這部國漫之光,有多少父母看哭,是因為“家有魔童”

看點 電影“哪吒之魔童降世”正在熱映,新版哪吒不但顛覆了傳統形象,也引發了關於家庭教育的討論。當哪吒不是期待中的天選之子,而是不斷惹事的“魔童”,具有現代教育觀念的李靖夫婦如何應對?從這部電影出發,在現實生活中,也不乏被貼上種種標籤的孩子。在他們從自我探索到自我構建的成長之路上,父母能夠如何幫助他們?或許電影可以帶給我們一些思考。

本文轉載自公眾號:90分媽咪 (ID: eduMirror)

文丨90分媽咪 編丨Travis

一千個人眼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

我和女兒在《哪吒之魔童降世》和《獅子王》之間選了哪吒,我看哭了。

從電影院出來,我感慨地想,這真是一則絕好的教育隱喻。

然而回去後在網上搜了一圈評論,發現同一部國漫,大家看到的都是不一樣的光啊!

這部國漫之光,有多少父母看哭,是因為“家有魔童”

哪吒和敖丙初遇之地

微博上全是哪吒和敖丙的CP情的番外,豆瓣上則是一群拿著放大鏡的電影史學家,在爭吵《哪吒》中的無厘頭和《大話西遊》中的無厘頭,哪個經典哪個更LOW。

而我,默默把頻道轉回到一個老母親的淚點。我從電影裡看到的,是一對父母陪孩子一路走過自我探索歷程的那些艱難時刻。

這部國漫之光,有多少父母看哭,是因為“家有魔童”這部國漫之光,有多少父母看哭,是因為“家有魔童”

“魔童”小哪吒

故事開始:元始天尊從混元珠中煉化了一對神珠,一顆藍色,一顆紅色,藍色是靈丸,紅色是魔丸;靈丸集天地之精華,紅丸魔性強大,元神亦強大。

因為陳塘關李靖夫婦保家衛國,是天選之人,所以把靈丸賜給他們,投胎去做李家第三個孩子。

魔丸呢,因為估計連元始天尊也教化不了,所以施了天雷劫,三年之後將會被雷打風吹去。皆大歡喜。

這部國漫之光,有多少父母看哭,是因為“家有魔童”

然而作為李靖夫妻,當時的感覺不亞於一對清華北大常青藤背景的名校夫婦,已經做好全部準備,心心念念要迎接一個註定的狀元做兒子:從出生開始就能自學習、自修煉,直至進入封神殿堂——既享受許仙夫婦的清閒,又享受學霸家長的榮譽。

然而,生出來的卻是魔丸。

整件事充滿了戲劇化的變數。其中既有申公豹的陰謀,也有太乙真人的醉酒瀆職。豆瓣上的細節控嘖嘖稱怪,覺得靈丸投胎這麼大的事怎麼會被如此兒戲對待;中年人卻見怪不怪,毫不怨天尤人。

天下多少事在臨門一腳突然局面突變?甚至連“兒戲”的原因都找不到,也不多靈丸變魔丸這一樁。

這部國漫之光,有多少父母看哭,是因為“家有魔童”

不管是不是魔丸,孩子生下來,就是“親生的”,就算元始天尊、太乙真人和全陳塘關的百姓都說這孩子是“有害垃圾”,李靖夫婦也不能任由別人,隨便把自己娃給簡單粗暴分類了。

但“躺贏”狀元,別想了;不操心?也是白日夢!

元始天尊開頭就說,魔丸個性特別強,難教育是不可避免的了,最可怕的一樁是,這娃特別能闖禍!所以,半輩子從未體驗過成長煩惱的名校生李靖夫婦,開始新技能get——不停地給人道歉。

道完歉,還得關起家門陪孩子踢毽子、講道理,即使是哪吒他媽,也得平衡事業與家庭。一邊被哪吒虐完,一邊還要帶著愧疚,披起戰袍出門打怪。

成年人的艱難,有時候真是從老天想要獎勵你的時候開始的。

這部國漫之光,有多少父母看哭,是因為“家有魔童”

說出“下次陪你玩”,媽媽也很心痛

這部國漫之光,有多少父母看哭,是因為“家有魔童”

魔童成長“三部曲”

對於青年來說,哪吒是叛逆者的代言人,酷,自我,敢想敢做,燃得不能再燃;但哪吒成長之痛,我覺得只有為人父母之後,才能有更深切的領悟。

現實生活中到處充滿哪吒型人格的投影。

這部國漫之光,有多少父母看哭,是因為“家有魔童”

出不去、沒玩伴的哪吒,對著結界發呆

他聰明,但也自負到自我為中心,除非有高度認同感,否則很難與別人共情;

他善良敏感但這種善良敏感掩蓋在他頑固自大的表象性格之下,也很難喚發別人的共情;

他固執莽進,這種勁頭同樣是來自於自負與對他者的輕視,覺得他人不值得介懷。

這樣的人一旦進入青年階段,很可能會成為網絡上的有態度的人,成為意見領袖,受百千萬粉絲追捧,但不幸的是,如果他是一個孩子,那麼他就只能繩之於單一評估方式,繩之於“好學生”的準則。

這種在單一評價體系下“不夠格”的孩子,難道我們見得少嗎?除了那種視他人底線如草芥的真正熊孩子外,現在我們所謂叛逆有個性的孩子,身上或多或少,都有“魔童”的特徵。

和哪吒一樣,對這類有個性的孩子來說,所能想象的最大傷害,便是那枚過早被貼在身上的魔童標籤。

這樣的孩子通常有兩種處境,一種比較慘,父母也站著準繩的一面,讓孩子長時間處於自我評估的最低點,另一種就是儘可能讓孩子繼續海闊天空,父母頂了大部分壓力。

這部國漫之光,有多少父母看哭,是因為“家有魔童”

1979年版的哪吒,最後只有“剔肉還骨”了

在1979年版本的《哪吒腦海》中,李靖屬於前者,今年的這版《哪吒》,則把這種矛盾撕開到更徹底的地步。

李靖夫婦的選擇,顯示了50年間親子觀點的進步:從人的角度培養人,接納與引導,才能帶給孩子真正的人格成長。

從魔童哪吒,到喊出“我命由我不由天”的哪吒,他的自我探索與自我構建之路,經歷了這樣三個階段:

這部國漫之光,有多少父母看哭,是因為“家有魔童”

1.無知者的叛逆階段

當我們說小孩子是一張白紙的時候,我們常常覺得是教育者要去描畫這張白紙,但其實真正執筆的人,是孩子自己,所以對這張白紙感知最深的,也是他們自己。

哪吒降生之初,魔童這個標籤,李靖夫婦知道、陳塘關居民知道,但哪吒不知道。

在這種無知狀態中,魔童哪吒的世界裡有憂愁而忙碌的父母,完全針對他而設的結界,以及根深蒂固地敵視他的陳塘關居民。

這部國漫之光,有多少父母看哭,是因為“家有魔童”

一個孩子從嬰兒狀態發展成有自我意識的個體,一般都會經歷這樣一種過程:體驗自我——體驗他人——體驗自我與他人的關係。

一個人最初的自我體驗,是一種不加反思的體驗,是對自己慾望與情緒的直接體驗。

所以兒童認知發展裡有一個建議是:在3歲之前,給孩子“自我中心”狀態一個寬容的空間。因為如果TA不能充分體驗自己的慾望與情緒,真正的自我人格,也很難發展起來。

魔丸真的很像一個人“自我中心”的隱喻。

從體驗自我,到體驗他人,人和人的差異性就體現出來的。

的確會有一些孩子天生能感知他人的需求和情緒,共情能力很強,但是,那些自我意志強大的孩子,就要多花很多時間,才能將認知慢慢從內部世界遷移到外部世界去。

這部國漫之光,有多少父母看哭,是因為“家有魔童”

到了第三個階段,便是反思能力的形成。通過對他人反應的感知,調整自己的思維方式與行為,直到進入一種協調模式。

如果對國際化教育有一些瞭解,就會發現在很多K12課程中,都有關於自我探索、自我建構的部分,國內課程其實也有相關設計,但多數是歸結在德育課程中,更關注行為的規範的,很少會觸及孩子的內在世界成長。

哪吒的早期叛逆,也正是因為“魔丸”屬性,導致他的後兩種認知發展進程比較慢,而結界(禁令型規矩)和來自陳塘關居民的敵對(標籤與刻板印象)一定程度關閉了他探索他人、形成反思能力的機會,加劇了他的困惑與叛逆。

這段時間的哪吒,會表現得特別不懂事,而且會用一種變本加厲的方式繼續讓事情往壞的方向發展。

這就是無知者的叛逆階段。

這部國漫之光,有多少父母看哭,是因為“家有魔童”

2.虛空的使命感階段

魔童哪吒成長過程中的第一個轉機,是李靖騙他是“靈珠轉世”。

當一個孩子因為個性很強,而無法跟群體歸類的時候,家長除了慢慢引導之外,其實需要給孩子建立一個“合理化解釋”。

這一段設計得很妙。其實看到李靖被哪吒逼到別無選擇,觀眾和殷夫人都覺得他要說出那個魔丸標籤的時候,一種絕望又緊張的情緒被調動出來,結果李靖靈機一動,給了一個相反的說法。

“因為你是靈丸轉世,所以你力量大、氣性大,所以陳塘關百姓懼怕你,所以才躲避你。”

這個說法讓哪吒對自己的“不一樣”,有了一個自我接納,也讓太乙真人得以勸服哪吒去太乙真人的《千里江山圖》中修煉,去接受一種將來要斬妖除魔、保家衛國的使命感。

這部國漫之光,有多少父母看哭,是因為“家有魔童”

《千里江山圖》的圖中世界,哪吒修煉的“校園”

為什麼說這個使命感是虛空的呢?因為首先這裡並不是真相,而更深層次的虛空在於:哪吒接受這樣的使命感,卻並沒有真正認同這種使命感背後的意義,只是希望通過成為英雄,證明從前敵視他的人都錯了。

這一階段的成長,非常“少年人”,其實證明自己了不起,證明自己高出眾人一頭,的確是少年立志的一個原始出發點。沒有這個出發點,人生更宏大的自我探索之旅是很難開啟的。

不過從某種程度上說,有多少成年人立志奮發,最終也沒高過這樣一個出發點,這是另一個很有意思的討論。

之所以說虛空,實際上與務實相對。這一個高於現實生活與當下狀態的目標。

中國古時候自蒙童(指知識未開的兒童)開始,教育有塊很重要的內容就是立志。兒童的啟蒙書,也會有大量的我們今天所謂“role model”的內容。

這部國漫之光,有多少父母看哭,是因為“家有魔童”

但有趣的事,就在最近一兩代人之間,這些志向教育,都被去掉了。

小孩子不要去想什麼成為岳飛李四光了,有時間去想想怎麼考進好的初中和高中;漫威英雄和哈利波特,一定程度上填補了孩子對理想人格的想象。

但說實話,文化差異的關係,這樣的偶像很難形成有凝聚力的民族精神。

所以在電影裡,當李靖說出靈童的答案時,其用心,挺讓人感動的。他給了哪吒一種意義感,他可以成為像自己父母一樣的人,並且有可能超越他們做得更好。

他所有的“不一樣”,其實都是他尚未發揮出來的優勢,而不是需要痛苦剪掉、斫去的東西。

在一切現實條件都沒有變化的狀態下,他領受了這個使命感,向成長邁出一大步。

這部國漫之光,有多少父母看哭,是因為“家有魔童”

3.自我覺醒階段

真正的自我覺醒是痛苦的,他需要在第一階段認清自己的慾望與性情,區分哪些是合理性,哪些是可能傷害別人,所以需要收斂的,並從中領悟到自由的邊界。

第二階段實際上是另一個幻夢。從少年時代進入成年人狀態的一個重要變化就是,將那些不可一世的躊躇滿志,沉澱成情懷,然後踏踏實實地從能做的事情開始做起。

繼續沉沒在少年夢境中不肯出來,是不成熟;但如果從少年時都沒經歷過那些虛空的夢想,中年的人生很容易“危機”,對生活的意義發出質疑。

所以,在從少年時代發展為成年人的這個過程,才是一個真正自我覺醒,形成獨立判斷能力的過程。

"這部國漫之光,有多少父母看哭,是因為“家有魔童”

看點 電影“哪吒之魔童降世”正在熱映,新版哪吒不但顛覆了傳統形象,也引發了關於家庭教育的討論。當哪吒不是期待中的天選之子,而是不斷惹事的“魔童”,具有現代教育觀念的李靖夫婦如何應對?從這部電影出發,在現實生活中,也不乏被貼上種種標籤的孩子。在他們從自我探索到自我構建的成長之路上,父母能夠如何幫助他們?或許電影可以帶給我們一些思考。

本文轉載自公眾號:90分媽咪 (ID: eduMirror)

文丨90分媽咪 編丨Travis

一千個人眼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

我和女兒在《哪吒之魔童降世》和《獅子王》之間選了哪吒,我看哭了。

從電影院出來,我感慨地想,這真是一則絕好的教育隱喻。

然而回去後在網上搜了一圈評論,發現同一部國漫,大家看到的都是不一樣的光啊!

這部國漫之光,有多少父母看哭,是因為“家有魔童”

哪吒和敖丙初遇之地

微博上全是哪吒和敖丙的CP情的番外,豆瓣上則是一群拿著放大鏡的電影史學家,在爭吵《哪吒》中的無厘頭和《大話西遊》中的無厘頭,哪個經典哪個更LOW。

而我,默默把頻道轉回到一個老母親的淚點。我從電影裡看到的,是一對父母陪孩子一路走過自我探索歷程的那些艱難時刻。

這部國漫之光,有多少父母看哭,是因為“家有魔童”這部國漫之光,有多少父母看哭,是因為“家有魔童”

“魔童”小哪吒

故事開始:元始天尊從混元珠中煉化了一對神珠,一顆藍色,一顆紅色,藍色是靈丸,紅色是魔丸;靈丸集天地之精華,紅丸魔性強大,元神亦強大。

因為陳塘關李靖夫婦保家衛國,是天選之人,所以把靈丸賜給他們,投胎去做李家第三個孩子。

魔丸呢,因為估計連元始天尊也教化不了,所以施了天雷劫,三年之後將會被雷打風吹去。皆大歡喜。

這部國漫之光,有多少父母看哭,是因為“家有魔童”

然而作為李靖夫妻,當時的感覺不亞於一對清華北大常青藤背景的名校夫婦,已經做好全部準備,心心念念要迎接一個註定的狀元做兒子:從出生開始就能自學習、自修煉,直至進入封神殿堂——既享受許仙夫婦的清閒,又享受學霸家長的榮譽。

然而,生出來的卻是魔丸。

整件事充滿了戲劇化的變數。其中既有申公豹的陰謀,也有太乙真人的醉酒瀆職。豆瓣上的細節控嘖嘖稱怪,覺得靈丸投胎這麼大的事怎麼會被如此兒戲對待;中年人卻見怪不怪,毫不怨天尤人。

天下多少事在臨門一腳突然局面突變?甚至連“兒戲”的原因都找不到,也不多靈丸變魔丸這一樁。

這部國漫之光,有多少父母看哭,是因為“家有魔童”

不管是不是魔丸,孩子生下來,就是“親生的”,就算元始天尊、太乙真人和全陳塘關的百姓都說這孩子是“有害垃圾”,李靖夫婦也不能任由別人,隨便把自己娃給簡單粗暴分類了。

但“躺贏”狀元,別想了;不操心?也是白日夢!

元始天尊開頭就說,魔丸個性特別強,難教育是不可避免的了,最可怕的一樁是,這娃特別能闖禍!所以,半輩子從未體驗過成長煩惱的名校生李靖夫婦,開始新技能get——不停地給人道歉。

道完歉,還得關起家門陪孩子踢毽子、講道理,即使是哪吒他媽,也得平衡事業與家庭。一邊被哪吒虐完,一邊還要帶著愧疚,披起戰袍出門打怪。

成年人的艱難,有時候真是從老天想要獎勵你的時候開始的。

這部國漫之光,有多少父母看哭,是因為“家有魔童”

說出“下次陪你玩”,媽媽也很心痛

這部國漫之光,有多少父母看哭,是因為“家有魔童”

魔童成長“三部曲”

對於青年來說,哪吒是叛逆者的代言人,酷,自我,敢想敢做,燃得不能再燃;但哪吒成長之痛,我覺得只有為人父母之後,才能有更深切的領悟。

現實生活中到處充滿哪吒型人格的投影。

這部國漫之光,有多少父母看哭,是因為“家有魔童”

出不去、沒玩伴的哪吒,對著結界發呆

他聰明,但也自負到自我為中心,除非有高度認同感,否則很難與別人共情;

他善良敏感但這種善良敏感掩蓋在他頑固自大的表象性格之下,也很難喚發別人的共情;

他固執莽進,這種勁頭同樣是來自於自負與對他者的輕視,覺得他人不值得介懷。

這樣的人一旦進入青年階段,很可能會成為網絡上的有態度的人,成為意見領袖,受百千萬粉絲追捧,但不幸的是,如果他是一個孩子,那麼他就只能繩之於單一評估方式,繩之於“好學生”的準則。

這種在單一評價體系下“不夠格”的孩子,難道我們見得少嗎?除了那種視他人底線如草芥的真正熊孩子外,現在我們所謂叛逆有個性的孩子,身上或多或少,都有“魔童”的特徵。

和哪吒一樣,對這類有個性的孩子來說,所能想象的最大傷害,便是那枚過早被貼在身上的魔童標籤。

這樣的孩子通常有兩種處境,一種比較慘,父母也站著準繩的一面,讓孩子長時間處於自我評估的最低點,另一種就是儘可能讓孩子繼續海闊天空,父母頂了大部分壓力。

這部國漫之光,有多少父母看哭,是因為“家有魔童”

1979年版的哪吒,最後只有“剔肉還骨”了

在1979年版本的《哪吒腦海》中,李靖屬於前者,今年的這版《哪吒》,則把這種矛盾撕開到更徹底的地步。

李靖夫婦的選擇,顯示了50年間親子觀點的進步:從人的角度培養人,接納與引導,才能帶給孩子真正的人格成長。

從魔童哪吒,到喊出“我命由我不由天”的哪吒,他的自我探索與自我構建之路,經歷了這樣三個階段:

這部國漫之光,有多少父母看哭,是因為“家有魔童”

1.無知者的叛逆階段

當我們說小孩子是一張白紙的時候,我們常常覺得是教育者要去描畫這張白紙,但其實真正執筆的人,是孩子自己,所以對這張白紙感知最深的,也是他們自己。

哪吒降生之初,魔童這個標籤,李靖夫婦知道、陳塘關居民知道,但哪吒不知道。

在這種無知狀態中,魔童哪吒的世界裡有憂愁而忙碌的父母,完全針對他而設的結界,以及根深蒂固地敵視他的陳塘關居民。

這部國漫之光,有多少父母看哭,是因為“家有魔童”

一個孩子從嬰兒狀態發展成有自我意識的個體,一般都會經歷這樣一種過程:體驗自我——體驗他人——體驗自我與他人的關係。

一個人最初的自我體驗,是一種不加反思的體驗,是對自己慾望與情緒的直接體驗。

所以兒童認知發展裡有一個建議是:在3歲之前,給孩子“自我中心”狀態一個寬容的空間。因為如果TA不能充分體驗自己的慾望與情緒,真正的自我人格,也很難發展起來。

魔丸真的很像一個人“自我中心”的隱喻。

從體驗自我,到體驗他人,人和人的差異性就體現出來的。

的確會有一些孩子天生能感知他人的需求和情緒,共情能力很強,但是,那些自我意志強大的孩子,就要多花很多時間,才能將認知慢慢從內部世界遷移到外部世界去。

這部國漫之光,有多少父母看哭,是因為“家有魔童”

到了第三個階段,便是反思能力的形成。通過對他人反應的感知,調整自己的思維方式與行為,直到進入一種協調模式。

如果對國際化教育有一些瞭解,就會發現在很多K12課程中,都有關於自我探索、自我建構的部分,國內課程其實也有相關設計,但多數是歸結在德育課程中,更關注行為的規範的,很少會觸及孩子的內在世界成長。

哪吒的早期叛逆,也正是因為“魔丸”屬性,導致他的後兩種認知發展進程比較慢,而結界(禁令型規矩)和來自陳塘關居民的敵對(標籤與刻板印象)一定程度關閉了他探索他人、形成反思能力的機會,加劇了他的困惑與叛逆。

這段時間的哪吒,會表現得特別不懂事,而且會用一種變本加厲的方式繼續讓事情往壞的方向發展。

這就是無知者的叛逆階段。

這部國漫之光,有多少父母看哭,是因為“家有魔童”

2.虛空的使命感階段

魔童哪吒成長過程中的第一個轉機,是李靖騙他是“靈珠轉世”。

當一個孩子因為個性很強,而無法跟群體歸類的時候,家長除了慢慢引導之外,其實需要給孩子建立一個“合理化解釋”。

這一段設計得很妙。其實看到李靖被哪吒逼到別無選擇,觀眾和殷夫人都覺得他要說出那個魔丸標籤的時候,一種絕望又緊張的情緒被調動出來,結果李靖靈機一動,給了一個相反的說法。

“因為你是靈丸轉世,所以你力量大、氣性大,所以陳塘關百姓懼怕你,所以才躲避你。”

這個說法讓哪吒對自己的“不一樣”,有了一個自我接納,也讓太乙真人得以勸服哪吒去太乙真人的《千里江山圖》中修煉,去接受一種將來要斬妖除魔、保家衛國的使命感。

這部國漫之光,有多少父母看哭,是因為“家有魔童”

《千里江山圖》的圖中世界,哪吒修煉的“校園”

為什麼說這個使命感是虛空的呢?因為首先這裡並不是真相,而更深層次的虛空在於:哪吒接受這樣的使命感,卻並沒有真正認同這種使命感背後的意義,只是希望通過成為英雄,證明從前敵視他的人都錯了。

這一階段的成長,非常“少年人”,其實證明自己了不起,證明自己高出眾人一頭,的確是少年立志的一個原始出發點。沒有這個出發點,人生更宏大的自我探索之旅是很難開啟的。

不過從某種程度上說,有多少成年人立志奮發,最終也沒高過這樣一個出發點,這是另一個很有意思的討論。

之所以說虛空,實際上與務實相對。這一個高於現實生活與當下狀態的目標。

中國古時候自蒙童(指知識未開的兒童)開始,教育有塊很重要的內容就是立志。兒童的啟蒙書,也會有大量的我們今天所謂“role model”的內容。

這部國漫之光,有多少父母看哭,是因為“家有魔童”

但有趣的事,就在最近一兩代人之間,這些志向教育,都被去掉了。

小孩子不要去想什麼成為岳飛李四光了,有時間去想想怎麼考進好的初中和高中;漫威英雄和哈利波特,一定程度上填補了孩子對理想人格的想象。

但說實話,文化差異的關係,這樣的偶像很難形成有凝聚力的民族精神。

所以在電影裡,當李靖說出靈童的答案時,其用心,挺讓人感動的。他給了哪吒一種意義感,他可以成為像自己父母一樣的人,並且有可能超越他們做得更好。

他所有的“不一樣”,其實都是他尚未發揮出來的優勢,而不是需要痛苦剪掉、斫去的東西。

在一切現實條件都沒有變化的狀態下,他領受了這個使命感,向成長邁出一大步。

這部國漫之光,有多少父母看哭,是因為“家有魔童”

3.自我覺醒階段

真正的自我覺醒是痛苦的,他需要在第一階段認清自己的慾望與性情,區分哪些是合理性,哪些是可能傷害別人,所以需要收斂的,並從中領悟到自由的邊界。

第二階段實際上是另一個幻夢。從少年時代進入成年人狀態的一個重要變化就是,將那些不可一世的躊躇滿志,沉澱成情懷,然後踏踏實實地從能做的事情開始做起。

繼續沉沒在少年夢境中不肯出來,是不成熟;但如果從少年時都沒經歷過那些虛空的夢想,中年的人生很容易“危機”,對生活的意義發出質疑。

所以,在從少年時代發展為成年人的這個過程,才是一個真正自我覺醒,形成獨立判斷能力的過程。

這部國漫之光,有多少父母看哭,是因為“家有魔童”

哪吒的自我覺醒經過兩個戲劇化的逆轉。

第一個逆轉,是申公豹告訴他的真實身份是魔丸轉世,並且被施加了天雷劫咒,這個事實對哪吒這樣的孩子來說,基本相當於這樣兩條結論:

  • 我是壞人。

  • 所有人都想放棄我。

在這種認知之下,他選擇解除乾坤圈,真正變成魔王。

一場惡戰之後,乾坤圈的本體飛豬,告訴他一樁祕密,李靖其實偷偷求了替身咒,準備在雷劫當天替哪吒去領受毀滅。這事連殷夫人都不知道。

這是第二個逆轉。這讓哪吒體會到父母那種無條件的接納和愛,以及相信:李靖肯做出這樣的決定,內心是不相信哪吒最終會變成塗炭生靈的惡魔。

"這部國漫之光,有多少父母看哭,是因為“家有魔童”

看點 電影“哪吒之魔童降世”正在熱映,新版哪吒不但顛覆了傳統形象,也引發了關於家庭教育的討論。當哪吒不是期待中的天選之子,而是不斷惹事的“魔童”,具有現代教育觀念的李靖夫婦如何應對?從這部電影出發,在現實生活中,也不乏被貼上種種標籤的孩子。在他們從自我探索到自我構建的成長之路上,父母能夠如何幫助他們?或許電影可以帶給我們一些思考。

本文轉載自公眾號:90分媽咪 (ID: eduMirror)

文丨90分媽咪 編丨Travis

一千個人眼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

我和女兒在《哪吒之魔童降世》和《獅子王》之間選了哪吒,我看哭了。

從電影院出來,我感慨地想,這真是一則絕好的教育隱喻。

然而回去後在網上搜了一圈評論,發現同一部國漫,大家看到的都是不一樣的光啊!

這部國漫之光,有多少父母看哭,是因為“家有魔童”

哪吒和敖丙初遇之地

微博上全是哪吒和敖丙的CP情的番外,豆瓣上則是一群拿著放大鏡的電影史學家,在爭吵《哪吒》中的無厘頭和《大話西遊》中的無厘頭,哪個經典哪個更LOW。

而我,默默把頻道轉回到一個老母親的淚點。我從電影裡看到的,是一對父母陪孩子一路走過自我探索歷程的那些艱難時刻。

這部國漫之光,有多少父母看哭,是因為“家有魔童”這部國漫之光,有多少父母看哭,是因為“家有魔童”

“魔童”小哪吒

故事開始:元始天尊從混元珠中煉化了一對神珠,一顆藍色,一顆紅色,藍色是靈丸,紅色是魔丸;靈丸集天地之精華,紅丸魔性強大,元神亦強大。

因為陳塘關李靖夫婦保家衛國,是天選之人,所以把靈丸賜給他們,投胎去做李家第三個孩子。

魔丸呢,因為估計連元始天尊也教化不了,所以施了天雷劫,三年之後將會被雷打風吹去。皆大歡喜。

這部國漫之光,有多少父母看哭,是因為“家有魔童”

然而作為李靖夫妻,當時的感覺不亞於一對清華北大常青藤背景的名校夫婦,已經做好全部準備,心心念念要迎接一個註定的狀元做兒子:從出生開始就能自學習、自修煉,直至進入封神殿堂——既享受許仙夫婦的清閒,又享受學霸家長的榮譽。

然而,生出來的卻是魔丸。

整件事充滿了戲劇化的變數。其中既有申公豹的陰謀,也有太乙真人的醉酒瀆職。豆瓣上的細節控嘖嘖稱怪,覺得靈丸投胎這麼大的事怎麼會被如此兒戲對待;中年人卻見怪不怪,毫不怨天尤人。

天下多少事在臨門一腳突然局面突變?甚至連“兒戲”的原因都找不到,也不多靈丸變魔丸這一樁。

這部國漫之光,有多少父母看哭,是因為“家有魔童”

不管是不是魔丸,孩子生下來,就是“親生的”,就算元始天尊、太乙真人和全陳塘關的百姓都說這孩子是“有害垃圾”,李靖夫婦也不能任由別人,隨便把自己娃給簡單粗暴分類了。

但“躺贏”狀元,別想了;不操心?也是白日夢!

元始天尊開頭就說,魔丸個性特別強,難教育是不可避免的了,最可怕的一樁是,這娃特別能闖禍!所以,半輩子從未體驗過成長煩惱的名校生李靖夫婦,開始新技能get——不停地給人道歉。

道完歉,還得關起家門陪孩子踢毽子、講道理,即使是哪吒他媽,也得平衡事業與家庭。一邊被哪吒虐完,一邊還要帶著愧疚,披起戰袍出門打怪。

成年人的艱難,有時候真是從老天想要獎勵你的時候開始的。

這部國漫之光,有多少父母看哭,是因為“家有魔童”

說出“下次陪你玩”,媽媽也很心痛

這部國漫之光,有多少父母看哭,是因為“家有魔童”

魔童成長“三部曲”

對於青年來說,哪吒是叛逆者的代言人,酷,自我,敢想敢做,燃得不能再燃;但哪吒成長之痛,我覺得只有為人父母之後,才能有更深切的領悟。

現實生活中到處充滿哪吒型人格的投影。

這部國漫之光,有多少父母看哭,是因為“家有魔童”

出不去、沒玩伴的哪吒,對著結界發呆

他聰明,但也自負到自我為中心,除非有高度認同感,否則很難與別人共情;

他善良敏感但這種善良敏感掩蓋在他頑固自大的表象性格之下,也很難喚發別人的共情;

他固執莽進,這種勁頭同樣是來自於自負與對他者的輕視,覺得他人不值得介懷。

這樣的人一旦進入青年階段,很可能會成為網絡上的有態度的人,成為意見領袖,受百千萬粉絲追捧,但不幸的是,如果他是一個孩子,那麼他就只能繩之於單一評估方式,繩之於“好學生”的準則。

這種在單一評價體系下“不夠格”的孩子,難道我們見得少嗎?除了那種視他人底線如草芥的真正熊孩子外,現在我們所謂叛逆有個性的孩子,身上或多或少,都有“魔童”的特徵。

和哪吒一樣,對這類有個性的孩子來說,所能想象的最大傷害,便是那枚過早被貼在身上的魔童標籤。

這樣的孩子通常有兩種處境,一種比較慘,父母也站著準繩的一面,讓孩子長時間處於自我評估的最低點,另一種就是儘可能讓孩子繼續海闊天空,父母頂了大部分壓力。

這部國漫之光,有多少父母看哭,是因為“家有魔童”

1979年版的哪吒,最後只有“剔肉還骨”了

在1979年版本的《哪吒腦海》中,李靖屬於前者,今年的這版《哪吒》,則把這種矛盾撕開到更徹底的地步。

李靖夫婦的選擇,顯示了50年間親子觀點的進步:從人的角度培養人,接納與引導,才能帶給孩子真正的人格成長。

從魔童哪吒,到喊出“我命由我不由天”的哪吒,他的自我探索與自我構建之路,經歷了這樣三個階段:

這部國漫之光,有多少父母看哭,是因為“家有魔童”

1.無知者的叛逆階段

當我們說小孩子是一張白紙的時候,我們常常覺得是教育者要去描畫這張白紙,但其實真正執筆的人,是孩子自己,所以對這張白紙感知最深的,也是他們自己。

哪吒降生之初,魔童這個標籤,李靖夫婦知道、陳塘關居民知道,但哪吒不知道。

在這種無知狀態中,魔童哪吒的世界裡有憂愁而忙碌的父母,完全針對他而設的結界,以及根深蒂固地敵視他的陳塘關居民。

這部國漫之光,有多少父母看哭,是因為“家有魔童”

一個孩子從嬰兒狀態發展成有自我意識的個體,一般都會經歷這樣一種過程:體驗自我——體驗他人——體驗自我與他人的關係。

一個人最初的自我體驗,是一種不加反思的體驗,是對自己慾望與情緒的直接體驗。

所以兒童認知發展裡有一個建議是:在3歲之前,給孩子“自我中心”狀態一個寬容的空間。因為如果TA不能充分體驗自己的慾望與情緒,真正的自我人格,也很難發展起來。

魔丸真的很像一個人“自我中心”的隱喻。

從體驗自我,到體驗他人,人和人的差異性就體現出來的。

的確會有一些孩子天生能感知他人的需求和情緒,共情能力很強,但是,那些自我意志強大的孩子,就要多花很多時間,才能將認知慢慢從內部世界遷移到外部世界去。

這部國漫之光,有多少父母看哭,是因為“家有魔童”

到了第三個階段,便是反思能力的形成。通過對他人反應的感知,調整自己的思維方式與行為,直到進入一種協調模式。

如果對國際化教育有一些瞭解,就會發現在很多K12課程中,都有關於自我探索、自我建構的部分,國內課程其實也有相關設計,但多數是歸結在德育課程中,更關注行為的規範的,很少會觸及孩子的內在世界成長。

哪吒的早期叛逆,也正是因為“魔丸”屬性,導致他的後兩種認知發展進程比較慢,而結界(禁令型規矩)和來自陳塘關居民的敵對(標籤與刻板印象)一定程度關閉了他探索他人、形成反思能力的機會,加劇了他的困惑與叛逆。

這段時間的哪吒,會表現得特別不懂事,而且會用一種變本加厲的方式繼續讓事情往壞的方向發展。

這就是無知者的叛逆階段。

這部國漫之光,有多少父母看哭,是因為“家有魔童”

2.虛空的使命感階段

魔童哪吒成長過程中的第一個轉機,是李靖騙他是“靈珠轉世”。

當一個孩子因為個性很強,而無法跟群體歸類的時候,家長除了慢慢引導之外,其實需要給孩子建立一個“合理化解釋”。

這一段設計得很妙。其實看到李靖被哪吒逼到別無選擇,觀眾和殷夫人都覺得他要說出那個魔丸標籤的時候,一種絕望又緊張的情緒被調動出來,結果李靖靈機一動,給了一個相反的說法。

“因為你是靈丸轉世,所以你力量大、氣性大,所以陳塘關百姓懼怕你,所以才躲避你。”

這個說法讓哪吒對自己的“不一樣”,有了一個自我接納,也讓太乙真人得以勸服哪吒去太乙真人的《千里江山圖》中修煉,去接受一種將來要斬妖除魔、保家衛國的使命感。

這部國漫之光,有多少父母看哭,是因為“家有魔童”

《千里江山圖》的圖中世界,哪吒修煉的“校園”

為什麼說這個使命感是虛空的呢?因為首先這裡並不是真相,而更深層次的虛空在於:哪吒接受這樣的使命感,卻並沒有真正認同這種使命感背後的意義,只是希望通過成為英雄,證明從前敵視他的人都錯了。

這一階段的成長,非常“少年人”,其實證明自己了不起,證明自己高出眾人一頭,的確是少年立志的一個原始出發點。沒有這個出發點,人生更宏大的自我探索之旅是很難開啟的。

不過從某種程度上說,有多少成年人立志奮發,最終也沒高過這樣一個出發點,這是另一個很有意思的討論。

之所以說虛空,實際上與務實相對。這一個高於現實生活與當下狀態的目標。

中國古時候自蒙童(指知識未開的兒童)開始,教育有塊很重要的內容就是立志。兒童的啟蒙書,也會有大量的我們今天所謂“role model”的內容。

這部國漫之光,有多少父母看哭,是因為“家有魔童”

但有趣的事,就在最近一兩代人之間,這些志向教育,都被去掉了。

小孩子不要去想什麼成為岳飛李四光了,有時間去想想怎麼考進好的初中和高中;漫威英雄和哈利波特,一定程度上填補了孩子對理想人格的想象。

但說實話,文化差異的關係,這樣的偶像很難形成有凝聚力的民族精神。

所以在電影裡,當李靖說出靈童的答案時,其用心,挺讓人感動的。他給了哪吒一種意義感,他可以成為像自己父母一樣的人,並且有可能超越他們做得更好。

他所有的“不一樣”,其實都是他尚未發揮出來的優勢,而不是需要痛苦剪掉、斫去的東西。

在一切現實條件都沒有變化的狀態下,他領受了這個使命感,向成長邁出一大步。

這部國漫之光,有多少父母看哭,是因為“家有魔童”

3.自我覺醒階段

真正的自我覺醒是痛苦的,他需要在第一階段認清自己的慾望與性情,區分哪些是合理性,哪些是可能傷害別人,所以需要收斂的,並從中領悟到自由的邊界。

第二階段實際上是另一個幻夢。從少年時代進入成年人狀態的一個重要變化就是,將那些不可一世的躊躇滿志,沉澱成情懷,然後踏踏實實地從能做的事情開始做起。

繼續沉沒在少年夢境中不肯出來,是不成熟;但如果從少年時都沒經歷過那些虛空的夢想,中年的人生很容易“危機”,對生活的意義發出質疑。

所以,在從少年時代發展為成年人的這個過程,才是一個真正自我覺醒,形成獨立判斷能力的過程。

這部國漫之光,有多少父母看哭,是因為“家有魔童”

哪吒的自我覺醒經過兩個戲劇化的逆轉。

第一個逆轉,是申公豹告訴他的真實身份是魔丸轉世,並且被施加了天雷劫咒,這個事實對哪吒這樣的孩子來說,基本相當於這樣兩條結論:

  • 我是壞人。

  • 所有人都想放棄我。

在這種認知之下,他選擇解除乾坤圈,真正變成魔王。

一場惡戰之後,乾坤圈的本體飛豬,告訴他一樁祕密,李靖其實偷偷求了替身咒,準備在雷劫當天替哪吒去領受毀滅。這事連殷夫人都不知道。

這是第二個逆轉。這讓哪吒體會到父母那種無條件的接納和愛,以及相信:李靖肯做出這樣的決定,內心是不相信哪吒最終會變成塗炭生靈的惡魔。

這部國漫之光,有多少父母看哭,是因為“家有魔童”

乾坤圈鎖住魔性,也鎖住了哪吒的成長過程

李靖在求替身咒的時候,說要用兩年時間把哪吒引上正路,這種決心也是來自對孩子的信。

所以,在知道李靖真正的選擇之後,哪吒開始第一次領悟到自我存在與他人的關係,一種對他人的責任感。

他要去領受自己註定要領受的挑戰雷劫,但領受的心理狀態已經完全不同了,正因為此,哪吒生出一種未必不能戰勝之的豪情。

他已經從內心撕掉了貼在他身上的魔丸或靈丸的標籤,開始進入到一種“是魔是仙我自己說了算”的自由意志當中。

這種自由意志,不再是來自外在的賦予,甚至也不是為了證明自己,僅僅為了:當做,去做!

往往就是這種自由意志,讓人能在絕境處,找到另一條出路;而這種自由意志,在中國的傳統中一直在場,便是那句“知其不可而為之”

"這部國漫之光,有多少父母看哭,是因為“家有魔童”

看點 電影“哪吒之魔童降世”正在熱映,新版哪吒不但顛覆了傳統形象,也引發了關於家庭教育的討論。當哪吒不是期待中的天選之子,而是不斷惹事的“魔童”,具有現代教育觀念的李靖夫婦如何應對?從這部電影出發,在現實生活中,也不乏被貼上種種標籤的孩子。在他們從自我探索到自我構建的成長之路上,父母能夠如何幫助他們?或許電影可以帶給我們一些思考。

本文轉載自公眾號:90分媽咪 (ID: eduMirror)

文丨90分媽咪 編丨Travis

一千個人眼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

我和女兒在《哪吒之魔童降世》和《獅子王》之間選了哪吒,我看哭了。

從電影院出來,我感慨地想,這真是一則絕好的教育隱喻。

然而回去後在網上搜了一圈評論,發現同一部國漫,大家看到的都是不一樣的光啊!

這部國漫之光,有多少父母看哭,是因為“家有魔童”

哪吒和敖丙初遇之地

微博上全是哪吒和敖丙的CP情的番外,豆瓣上則是一群拿著放大鏡的電影史學家,在爭吵《哪吒》中的無厘頭和《大話西遊》中的無厘頭,哪個經典哪個更LOW。

而我,默默把頻道轉回到一個老母親的淚點。我從電影裡看到的,是一對父母陪孩子一路走過自我探索歷程的那些艱難時刻。

這部國漫之光,有多少父母看哭,是因為“家有魔童”這部國漫之光,有多少父母看哭,是因為“家有魔童”

“魔童”小哪吒

故事開始:元始天尊從混元珠中煉化了一對神珠,一顆藍色,一顆紅色,藍色是靈丸,紅色是魔丸;靈丸集天地之精華,紅丸魔性強大,元神亦強大。

因為陳塘關李靖夫婦保家衛國,是天選之人,所以把靈丸賜給他們,投胎去做李家第三個孩子。

魔丸呢,因為估計連元始天尊也教化不了,所以施了天雷劫,三年之後將會被雷打風吹去。皆大歡喜。

這部國漫之光,有多少父母看哭,是因為“家有魔童”

然而作為李靖夫妻,當時的感覺不亞於一對清華北大常青藤背景的名校夫婦,已經做好全部準備,心心念念要迎接一個註定的狀元做兒子:從出生開始就能自學習、自修煉,直至進入封神殿堂——既享受許仙夫婦的清閒,又享受學霸家長的榮譽。

然而,生出來的卻是魔丸。

整件事充滿了戲劇化的變數。其中既有申公豹的陰謀,也有太乙真人的醉酒瀆職。豆瓣上的細節控嘖嘖稱怪,覺得靈丸投胎這麼大的事怎麼會被如此兒戲對待;中年人卻見怪不怪,毫不怨天尤人。

天下多少事在臨門一腳突然局面突變?甚至連“兒戲”的原因都找不到,也不多靈丸變魔丸這一樁。

這部國漫之光,有多少父母看哭,是因為“家有魔童”

不管是不是魔丸,孩子生下來,就是“親生的”,就算元始天尊、太乙真人和全陳塘關的百姓都說這孩子是“有害垃圾”,李靖夫婦也不能任由別人,隨便把自己娃給簡單粗暴分類了。

但“躺贏”狀元,別想了;不操心?也是白日夢!

元始天尊開頭就說,魔丸個性特別強,難教育是不可避免的了,最可怕的一樁是,這娃特別能闖禍!所以,半輩子從未體驗過成長煩惱的名校生李靖夫婦,開始新技能get——不停地給人道歉。

道完歉,還得關起家門陪孩子踢毽子、講道理,即使是哪吒他媽,也得平衡事業與家庭。一邊被哪吒虐完,一邊還要帶著愧疚,披起戰袍出門打怪。

成年人的艱難,有時候真是從老天想要獎勵你的時候開始的。

這部國漫之光,有多少父母看哭,是因為“家有魔童”

說出“下次陪你玩”,媽媽也很心痛

這部國漫之光,有多少父母看哭,是因為“家有魔童”

魔童成長“三部曲”

對於青年來說,哪吒是叛逆者的代言人,酷,自我,敢想敢做,燃得不能再燃;但哪吒成長之痛,我覺得只有為人父母之後,才能有更深切的領悟。

現實生活中到處充滿哪吒型人格的投影。

這部國漫之光,有多少父母看哭,是因為“家有魔童”

出不去、沒玩伴的哪吒,對著結界發呆

他聰明,但也自負到自我為中心,除非有高度認同感,否則很難與別人共情;

他善良敏感但這種善良敏感掩蓋在他頑固自大的表象性格之下,也很難喚發別人的共情;

他固執莽進,這種勁頭同樣是來自於自負與對他者的輕視,覺得他人不值得介懷。

這樣的人一旦進入青年階段,很可能會成為網絡上的有態度的人,成為意見領袖,受百千萬粉絲追捧,但不幸的是,如果他是一個孩子,那麼他就只能繩之於單一評估方式,繩之於“好學生”的準則。

這種在單一評價體系下“不夠格”的孩子,難道我們見得少嗎?除了那種視他人底線如草芥的真正熊孩子外,現在我們所謂叛逆有個性的孩子,身上或多或少,都有“魔童”的特徵。

和哪吒一樣,對這類有個性的孩子來說,所能想象的最大傷害,便是那枚過早被貼在身上的魔童標籤。

這樣的孩子通常有兩種處境,一種比較慘,父母也站著準繩的一面,讓孩子長時間處於自我評估的最低點,另一種就是儘可能讓孩子繼續海闊天空,父母頂了大部分壓力。

這部國漫之光,有多少父母看哭,是因為“家有魔童”

1979年版的哪吒,最後只有“剔肉還骨”了

在1979年版本的《哪吒腦海》中,李靖屬於前者,今年的這版《哪吒》,則把這種矛盾撕開到更徹底的地步。

李靖夫婦的選擇,顯示了50年間親子觀點的進步:從人的角度培養人,接納與引導,才能帶給孩子真正的人格成長。

從魔童哪吒,到喊出“我命由我不由天”的哪吒,他的自我探索與自我構建之路,經歷了這樣三個階段:

這部國漫之光,有多少父母看哭,是因為“家有魔童”

1.無知者的叛逆階段

當我們說小孩子是一張白紙的時候,我們常常覺得是教育者要去描畫這張白紙,但其實真正執筆的人,是孩子自己,所以對這張白紙感知最深的,也是他們自己。

哪吒降生之初,魔童這個標籤,李靖夫婦知道、陳塘關居民知道,但哪吒不知道。

在這種無知狀態中,魔童哪吒的世界裡有憂愁而忙碌的父母,完全針對他而設的結界,以及根深蒂固地敵視他的陳塘關居民。

這部國漫之光,有多少父母看哭,是因為“家有魔童”

一個孩子從嬰兒狀態發展成有自我意識的個體,一般都會經歷這樣一種過程:體驗自我——體驗他人——體驗自我與他人的關係。

一個人最初的自我體驗,是一種不加反思的體驗,是對自己慾望與情緒的直接體驗。

所以兒童認知發展裡有一個建議是:在3歲之前,給孩子“自我中心”狀態一個寬容的空間。因為如果TA不能充分體驗自己的慾望與情緒,真正的自我人格,也很難發展起來。

魔丸真的很像一個人“自我中心”的隱喻。

從體驗自我,到體驗他人,人和人的差異性就體現出來的。

的確會有一些孩子天生能感知他人的需求和情緒,共情能力很強,但是,那些自我意志強大的孩子,就要多花很多時間,才能將認知慢慢從內部世界遷移到外部世界去。

這部國漫之光,有多少父母看哭,是因為“家有魔童”

到了第三個階段,便是反思能力的形成。通過對他人反應的感知,調整自己的思維方式與行為,直到進入一種協調模式。

如果對國際化教育有一些瞭解,就會發現在很多K12課程中,都有關於自我探索、自我建構的部分,國內課程其實也有相關設計,但多數是歸結在德育課程中,更關注行為的規範的,很少會觸及孩子的內在世界成長。

哪吒的早期叛逆,也正是因為“魔丸”屬性,導致他的後兩種認知發展進程比較慢,而結界(禁令型規矩)和來自陳塘關居民的敵對(標籤與刻板印象)一定程度關閉了他探索他人、形成反思能力的機會,加劇了他的困惑與叛逆。

這段時間的哪吒,會表現得特別不懂事,而且會用一種變本加厲的方式繼續讓事情往壞的方向發展。

這就是無知者的叛逆階段。

這部國漫之光,有多少父母看哭,是因為“家有魔童”

2.虛空的使命感階段

魔童哪吒成長過程中的第一個轉機,是李靖騙他是“靈珠轉世”。

當一個孩子因為個性很強,而無法跟群體歸類的時候,家長除了慢慢引導之外,其實需要給孩子建立一個“合理化解釋”。

這一段設計得很妙。其實看到李靖被哪吒逼到別無選擇,觀眾和殷夫人都覺得他要說出那個魔丸標籤的時候,一種絕望又緊張的情緒被調動出來,結果李靖靈機一動,給了一個相反的說法。

“因為你是靈丸轉世,所以你力量大、氣性大,所以陳塘關百姓懼怕你,所以才躲避你。”

這個說法讓哪吒對自己的“不一樣”,有了一個自我接納,也讓太乙真人得以勸服哪吒去太乙真人的《千里江山圖》中修煉,去接受一種將來要斬妖除魔、保家衛國的使命感。

這部國漫之光,有多少父母看哭,是因為“家有魔童”

《千里江山圖》的圖中世界,哪吒修煉的“校園”

為什麼說這個使命感是虛空的呢?因為首先這裡並不是真相,而更深層次的虛空在於:哪吒接受這樣的使命感,卻並沒有真正認同這種使命感背後的意義,只是希望通過成為英雄,證明從前敵視他的人都錯了。

這一階段的成長,非常“少年人”,其實證明自己了不起,證明自己高出眾人一頭,的確是少年立志的一個原始出發點。沒有這個出發點,人生更宏大的自我探索之旅是很難開啟的。

不過從某種程度上說,有多少成年人立志奮發,最終也沒高過這樣一個出發點,這是另一個很有意思的討論。

之所以說虛空,實際上與務實相對。這一個高於現實生活與當下狀態的目標。

中國古時候自蒙童(指知識未開的兒童)開始,教育有塊很重要的內容就是立志。兒童的啟蒙書,也會有大量的我們今天所謂“role model”的內容。

這部國漫之光,有多少父母看哭,是因為“家有魔童”

但有趣的事,就在最近一兩代人之間,這些志向教育,都被去掉了。

小孩子不要去想什麼成為岳飛李四光了,有時間去想想怎麼考進好的初中和高中;漫威英雄和哈利波特,一定程度上填補了孩子對理想人格的想象。

但說實話,文化差異的關係,這樣的偶像很難形成有凝聚力的民族精神。

所以在電影裡,當李靖說出靈童的答案時,其用心,挺讓人感動的。他給了哪吒一種意義感,他可以成為像自己父母一樣的人,並且有可能超越他們做得更好。

他所有的“不一樣”,其實都是他尚未發揮出來的優勢,而不是需要痛苦剪掉、斫去的東西。

在一切現實條件都沒有變化的狀態下,他領受了這個使命感,向成長邁出一大步。

這部國漫之光,有多少父母看哭,是因為“家有魔童”

3.自我覺醒階段

真正的自我覺醒是痛苦的,他需要在第一階段認清自己的慾望與性情,區分哪些是合理性,哪些是可能傷害別人,所以需要收斂的,並從中領悟到自由的邊界。

第二階段實際上是另一個幻夢。從少年時代進入成年人狀態的一個重要變化就是,將那些不可一世的躊躇滿志,沉澱成情懷,然後踏踏實實地從能做的事情開始做起。

繼續沉沒在少年夢境中不肯出來,是不成熟;但如果從少年時都沒經歷過那些虛空的夢想,中年的人生很容易“危機”,對生活的意義發出質疑。

所以,在從少年時代發展為成年人的這個過程,才是一個真正自我覺醒,形成獨立判斷能力的過程。

這部國漫之光,有多少父母看哭,是因為“家有魔童”

哪吒的自我覺醒經過兩個戲劇化的逆轉。

第一個逆轉,是申公豹告訴他的真實身份是魔丸轉世,並且被施加了天雷劫咒,這個事實對哪吒這樣的孩子來說,基本相當於這樣兩條結論:

  • 我是壞人。

  • 所有人都想放棄我。

在這種認知之下,他選擇解除乾坤圈,真正變成魔王。

一場惡戰之後,乾坤圈的本體飛豬,告訴他一樁祕密,李靖其實偷偷求了替身咒,準備在雷劫當天替哪吒去領受毀滅。這事連殷夫人都不知道。

這是第二個逆轉。這讓哪吒體會到父母那種無條件的接納和愛,以及相信:李靖肯做出這樣的決定,內心是不相信哪吒最終會變成塗炭生靈的惡魔。

這部國漫之光,有多少父母看哭,是因為“家有魔童”

乾坤圈鎖住魔性,也鎖住了哪吒的成長過程

李靖在求替身咒的時候,說要用兩年時間把哪吒引上正路,這種決心也是來自對孩子的信。

所以,在知道李靖真正的選擇之後,哪吒開始第一次領悟到自我存在與他人的關係,一種對他人的責任感。

他要去領受自己註定要領受的挑戰雷劫,但領受的心理狀態已經完全不同了,正因為此,哪吒生出一種未必不能戰勝之的豪情。

他已經從內心撕掉了貼在他身上的魔丸或靈丸的標籤,開始進入到一種“是魔是仙我自己說了算”的自由意志當中。

這種自由意志,不再是來自外在的賦予,甚至也不是為了證明自己,僅僅為了:當做,去做!

往往就是這種自由意志,讓人能在絕境處,找到另一條出路;而這種自由意志,在中國的傳統中一直在場,便是那句“知其不可而為之”

這部國漫之光,有多少父母看哭,是因為“家有魔童”

這是哪吒的覺醒時刻。

其實,每個人都會在生活中經歷類似的時刻,說這種時刻才是人生的意義,我覺得都並不為過。經歷過這樣的時刻,一個人所做的事才能稱得上自我實現,與成功與否、光鮮與否都沒有關係。

再說回促成孩子覺醒的“愛與相信”,很有趣。

從觀念上來說,多數人都覺得自己對孩子是無條件的愛和相信,毫無問題,但一旦進入現實的行動與選擇,大家都會自動進入另一種模式:我愛你,也相信你,但你要先證明給我看你是不是值得被愛與被相信。

所以,並不是孩子有魔童與靈童的差別,而是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必然會經歷一些類似魔童的時刻,在其中自我探索、自我建立,只是這樣一個過程,成年人往往不夠耐心,也不知道如何給以引導與幫助。

"這部國漫之光,有多少父母看哭,是因為“家有魔童”

看點 電影“哪吒之魔童降世”正在熱映,新版哪吒不但顛覆了傳統形象,也引發了關於家庭教育的討論。當哪吒不是期待中的天選之子,而是不斷惹事的“魔童”,具有現代教育觀念的李靖夫婦如何應對?從這部電影出發,在現實生活中,也不乏被貼上種種標籤的孩子。在他們從自我探索到自我構建的成長之路上,父母能夠如何幫助他們?或許電影可以帶給我們一些思考。

本文轉載自公眾號:90分媽咪 (ID: eduMirror)

文丨90分媽咪 編丨Travis

一千個人眼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

我和女兒在《哪吒之魔童降世》和《獅子王》之間選了哪吒,我看哭了。

從電影院出來,我感慨地想,這真是一則絕好的教育隱喻。

然而回去後在網上搜了一圈評論,發現同一部國漫,大家看到的都是不一樣的光啊!

這部國漫之光,有多少父母看哭,是因為“家有魔童”

哪吒和敖丙初遇之地

微博上全是哪吒和敖丙的CP情的番外,豆瓣上則是一群拿著放大鏡的電影史學家,在爭吵《哪吒》中的無厘頭和《大話西遊》中的無厘頭,哪個經典哪個更LOW。

而我,默默把頻道轉回到一個老母親的淚點。我從電影裡看到的,是一對父母陪孩子一路走過自我探索歷程的那些艱難時刻。

這部國漫之光,有多少父母看哭,是因為“家有魔童”這部國漫之光,有多少父母看哭,是因為“家有魔童”

“魔童”小哪吒

故事開始:元始天尊從混元珠中煉化了一對神珠,一顆藍色,一顆紅色,藍色是靈丸,紅色是魔丸;靈丸集天地之精華,紅丸魔性強大,元神亦強大。

因為陳塘關李靖夫婦保家衛國,是天選之人,所以把靈丸賜給他們,投胎去做李家第三個孩子。

魔丸呢,因為估計連元始天尊也教化不了,所以施了天雷劫,三年之後將會被雷打風吹去。皆大歡喜。

這部國漫之光,有多少父母看哭,是因為“家有魔童”

然而作為李靖夫妻,當時的感覺不亞於一對清華北大常青藤背景的名校夫婦,已經做好全部準備,心心念念要迎接一個註定的狀元做兒子:從出生開始就能自學習、自修煉,直至進入封神殿堂——既享受許仙夫婦的清閒,又享受學霸家長的榮譽。

然而,生出來的卻是魔丸。

整件事充滿了戲劇化的變數。其中既有申公豹的陰謀,也有太乙真人的醉酒瀆職。豆瓣上的細節控嘖嘖稱怪,覺得靈丸投胎這麼大的事怎麼會被如此兒戲對待;中年人卻見怪不怪,毫不怨天尤人。

天下多少事在臨門一腳突然局面突變?甚至連“兒戲”的原因都找不到,也不多靈丸變魔丸這一樁。

這部國漫之光,有多少父母看哭,是因為“家有魔童”

不管是不是魔丸,孩子生下來,就是“親生的”,就算元始天尊、太乙真人和全陳塘關的百姓都說這孩子是“有害垃圾”,李靖夫婦也不能任由別人,隨便把自己娃給簡單粗暴分類了。

但“躺贏”狀元,別想了;不操心?也是白日夢!

元始天尊開頭就說,魔丸個性特別強,難教育是不可避免的了,最可怕的一樁是,這娃特別能闖禍!所以,半輩子從未體驗過成長煩惱的名校生李靖夫婦,開始新技能get——不停地給人道歉。

道完歉,還得關起家門陪孩子踢毽子、講道理,即使是哪吒他媽,也得平衡事業與家庭。一邊被哪吒虐完,一邊還要帶著愧疚,披起戰袍出門打怪。

成年人的艱難,有時候真是從老天想要獎勵你的時候開始的。

這部國漫之光,有多少父母看哭,是因為“家有魔童”

說出“下次陪你玩”,媽媽也很心痛

這部國漫之光,有多少父母看哭,是因為“家有魔童”

魔童成長“三部曲”

對於青年來說,哪吒是叛逆者的代言人,酷,自我,敢想敢做,燃得不能再燃;但哪吒成長之痛,我覺得只有為人父母之後,才能有更深切的領悟。

現實生活中到處充滿哪吒型人格的投影。

這部國漫之光,有多少父母看哭,是因為“家有魔童”

出不去、沒玩伴的哪吒,對著結界發呆

他聰明,但也自負到自我為中心,除非有高度認同感,否則很難與別人共情;

他善良敏感但這種善良敏感掩蓋在他頑固自大的表象性格之下,也很難喚發別人的共情;

他固執莽進,這種勁頭同樣是來自於自負與對他者的輕視,覺得他人不值得介懷。

這樣的人一旦進入青年階段,很可能會成為網絡上的有態度的人,成為意見領袖,受百千萬粉絲追捧,但不幸的是,如果他是一個孩子,那麼他就只能繩之於單一評估方式,繩之於“好學生”的準則。

這種在單一評價體系下“不夠格”的孩子,難道我們見得少嗎?除了那種視他人底線如草芥的真正熊孩子外,現在我們所謂叛逆有個性的孩子,身上或多或少,都有“魔童”的特徵。

和哪吒一樣,對這類有個性的孩子來說,所能想象的最大傷害,便是那枚過早被貼在身上的魔童標籤。

這樣的孩子通常有兩種處境,一種比較慘,父母也站著準繩的一面,讓孩子長時間處於自我評估的最低點,另一種就是儘可能讓孩子繼續海闊天空,父母頂了大部分壓力。

這部國漫之光,有多少父母看哭,是因為“家有魔童”

1979年版的哪吒,最後只有“剔肉還骨”了

在1979年版本的《哪吒腦海》中,李靖屬於前者,今年的這版《哪吒》,則把這種矛盾撕開到更徹底的地步。

李靖夫婦的選擇,顯示了50年間親子觀點的進步:從人的角度培養人,接納與引導,才能帶給孩子真正的人格成長。

從魔童哪吒,到喊出“我命由我不由天”的哪吒,他的自我探索與自我構建之路,經歷了這樣三個階段:

這部國漫之光,有多少父母看哭,是因為“家有魔童”

1.無知者的叛逆階段

當我們說小孩子是一張白紙的時候,我們常常覺得是教育者要去描畫這張白紙,但其實真正執筆的人,是孩子自己,所以對這張白紙感知最深的,也是他們自己。

哪吒降生之初,魔童這個標籤,李靖夫婦知道、陳塘關居民知道,但哪吒不知道。

在這種無知狀態中,魔童哪吒的世界裡有憂愁而忙碌的父母,完全針對他而設的結界,以及根深蒂固地敵視他的陳塘關居民。

這部國漫之光,有多少父母看哭,是因為“家有魔童”

一個孩子從嬰兒狀態發展成有自我意識的個體,一般都會經歷這樣一種過程:體驗自我——體驗他人——體驗自我與他人的關係。

一個人最初的自我體驗,是一種不加反思的體驗,是對自己慾望與情緒的直接體驗。

所以兒童認知發展裡有一個建議是:在3歲之前,給孩子“自我中心”狀態一個寬容的空間。因為如果TA不能充分體驗自己的慾望與情緒,真正的自我人格,也很難發展起來。

魔丸真的很像一個人“自我中心”的隱喻。

從體驗自我,到體驗他人,人和人的差異性就體現出來的。

的確會有一些孩子天生能感知他人的需求和情緒,共情能力很強,但是,那些自我意志強大的孩子,就要多花很多時間,才能將認知慢慢從內部世界遷移到外部世界去。

這部國漫之光,有多少父母看哭,是因為“家有魔童”

到了第三個階段,便是反思能力的形成。通過對他人反應的感知,調整自己的思維方式與行為,直到進入一種協調模式。

如果對國際化教育有一些瞭解,就會發現在很多K12課程中,都有關於自我探索、自我建構的部分,國內課程其實也有相關設計,但多數是歸結在德育課程中,更關注行為的規範的,很少會觸及孩子的內在世界成長。

哪吒的早期叛逆,也正是因為“魔丸”屬性,導致他的後兩種認知發展進程比較慢,而結界(禁令型規矩)和來自陳塘關居民的敵對(標籤與刻板印象)一定程度關閉了他探索他人、形成反思能力的機會,加劇了他的困惑與叛逆。

這段時間的哪吒,會表現得特別不懂事,而且會用一種變本加厲的方式繼續讓事情往壞的方向發展。

這就是無知者的叛逆階段。

這部國漫之光,有多少父母看哭,是因為“家有魔童”

2.虛空的使命感階段

魔童哪吒成長過程中的第一個轉機,是李靖騙他是“靈珠轉世”。

當一個孩子因為個性很強,而無法跟群體歸類的時候,家長除了慢慢引導之外,其實需要給孩子建立一個“合理化解釋”。

這一段設計得很妙。其實看到李靖被哪吒逼到別無選擇,觀眾和殷夫人都覺得他要說出那個魔丸標籤的時候,一種絕望又緊張的情緒被調動出來,結果李靖靈機一動,給了一個相反的說法。

“因為你是靈丸轉世,所以你力量大、氣性大,所以陳塘關百姓懼怕你,所以才躲避你。”

這個說法讓哪吒對自己的“不一樣”,有了一個自我接納,也讓太乙真人得以勸服哪吒去太乙真人的《千里江山圖》中修煉,去接受一種將來要斬妖除魔、保家衛國的使命感。

這部國漫之光,有多少父母看哭,是因為“家有魔童”

《千里江山圖》的圖中世界,哪吒修煉的“校園”

為什麼說這個使命感是虛空的呢?因為首先這裡並不是真相,而更深層次的虛空在於:哪吒接受這樣的使命感,卻並沒有真正認同這種使命感背後的意義,只是希望通過成為英雄,證明從前敵視他的人都錯了。

這一階段的成長,非常“少年人”,其實證明自己了不起,證明自己高出眾人一頭,的確是少年立志的一個原始出發點。沒有這個出發點,人生更宏大的自我探索之旅是很難開啟的。

不過從某種程度上說,有多少成年人立志奮發,最終也沒高過這樣一個出發點,這是另一個很有意思的討論。

之所以說虛空,實際上與務實相對。這一個高於現實生活與當下狀態的目標。

中國古時候自蒙童(指知識未開的兒童)開始,教育有塊很重要的內容就是立志。兒童的啟蒙書,也會有大量的我們今天所謂“role model”的內容。

這部國漫之光,有多少父母看哭,是因為“家有魔童”

但有趣的事,就在最近一兩代人之間,這些志向教育,都被去掉了。

小孩子不要去想什麼成為岳飛李四光了,有時間去想想怎麼考進好的初中和高中;漫威英雄和哈利波特,一定程度上填補了孩子對理想人格的想象。

但說實話,文化差異的關係,這樣的偶像很難形成有凝聚力的民族精神。

所以在電影裡,當李靖說出靈童的答案時,其用心,挺讓人感動的。他給了哪吒一種意義感,他可以成為像自己父母一樣的人,並且有可能超越他們做得更好。

他所有的“不一樣”,其實都是他尚未發揮出來的優勢,而不是需要痛苦剪掉、斫去的東西。

在一切現實條件都沒有變化的狀態下,他領受了這個使命感,向成長邁出一大步。

這部國漫之光,有多少父母看哭,是因為“家有魔童”

3.自我覺醒階段

真正的自我覺醒是痛苦的,他需要在第一階段認清自己的慾望與性情,區分哪些是合理性,哪些是可能傷害別人,所以需要收斂的,並從中領悟到自由的邊界。

第二階段實際上是另一個幻夢。從少年時代進入成年人狀態的一個重要變化就是,將那些不可一世的躊躇滿志,沉澱成情懷,然後踏踏實實地從能做的事情開始做起。

繼續沉沒在少年夢境中不肯出來,是不成熟;但如果從少年時都沒經歷過那些虛空的夢想,中年的人生很容易“危機”,對生活的意義發出質疑。

所以,在從少年時代發展為成年人的這個過程,才是一個真正自我覺醒,形成獨立判斷能力的過程。

這部國漫之光,有多少父母看哭,是因為“家有魔童”

哪吒的自我覺醒經過兩個戲劇化的逆轉。

第一個逆轉,是申公豹告訴他的真實身份是魔丸轉世,並且被施加了天雷劫咒,這個事實對哪吒這樣的孩子來說,基本相當於這樣兩條結論:

  • 我是壞人。

  • 所有人都想放棄我。

在這種認知之下,他選擇解除乾坤圈,真正變成魔王。

一場惡戰之後,乾坤圈的本體飛豬,告訴他一樁祕密,李靖其實偷偷求了替身咒,準備在雷劫當天替哪吒去領受毀滅。這事連殷夫人都不知道。

這是第二個逆轉。這讓哪吒體會到父母那種無條件的接納和愛,以及相信:李靖肯做出這樣的決定,內心是不相信哪吒最終會變成塗炭生靈的惡魔。

這部國漫之光,有多少父母看哭,是因為“家有魔童”

乾坤圈鎖住魔性,也鎖住了哪吒的成長過程

李靖在求替身咒的時候,說要用兩年時間把哪吒引上正路,這種決心也是來自對孩子的信。

所以,在知道李靖真正的選擇之後,哪吒開始第一次領悟到自我存在與他人的關係,一種對他人的責任感。

他要去領受自己註定要領受的挑戰雷劫,但領受的心理狀態已經完全不同了,正因為此,哪吒生出一種未必不能戰勝之的豪情。

他已經從內心撕掉了貼在他身上的魔丸或靈丸的標籤,開始進入到一種“是魔是仙我自己說了算”的自由意志當中。

這種自由意志,不再是來自外在的賦予,甚至也不是為了證明自己,僅僅為了:當做,去做!

往往就是這種自由意志,讓人能在絕境處,找到另一條出路;而這種自由意志,在中國的傳統中一直在場,便是那句“知其不可而為之”

這部國漫之光,有多少父母看哭,是因為“家有魔童”

這是哪吒的覺醒時刻。

其實,每個人都會在生活中經歷類似的時刻,說這種時刻才是人生的意義,我覺得都並不為過。經歷過這樣的時刻,一個人所做的事才能稱得上自我實現,與成功與否、光鮮與否都沒有關係。

再說回促成孩子覺醒的“愛與相信”,很有趣。

從觀念上來說,多數人都覺得自己對孩子是無條件的愛和相信,毫無問題,但一旦進入現實的行動與選擇,大家都會自動進入另一種模式:我愛你,也相信你,但你要先證明給我看你是不是值得被愛與被相信。

所以,並不是孩子有魔童與靈童的差別,而是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必然會經歷一些類似魔童的時刻,在其中自我探索、自我建立,只是這樣一個過程,成年人往往不夠耐心,也不知道如何給以引導與幫助。

這部國漫之光,有多少父母看哭,是因為“家有魔童”"這部國漫之光,有多少父母看哭,是因為“家有魔童”

看點 電影“哪吒之魔童降世”正在熱映,新版哪吒不但顛覆了傳統形象,也引發了關於家庭教育的討論。當哪吒不是期待中的天選之子,而是不斷惹事的“魔童”,具有現代教育觀念的李靖夫婦如何應對?從這部電影出發,在現實生活中,也不乏被貼上種種標籤的孩子。在他們從自我探索到自我構建的成長之路上,父母能夠如何幫助他們?或許電影可以帶給我們一些思考。

本文轉載自公眾號:90分媽咪 (ID: eduMirror)

文丨90分媽咪 編丨Travis

一千個人眼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

我和女兒在《哪吒之魔童降世》和《獅子王》之間選了哪吒,我看哭了。

從電影院出來,我感慨地想,這真是一則絕好的教育隱喻。

然而回去後在網上搜了一圈評論,發現同一部國漫,大家看到的都是不一樣的光啊!

這部國漫之光,有多少父母看哭,是因為“家有魔童”

哪吒和敖丙初遇之地

微博上全是哪吒和敖丙的CP情的番外,豆瓣上則是一群拿著放大鏡的電影史學家,在爭吵《哪吒》中的無厘頭和《大話西遊》中的無厘頭,哪個經典哪個更LOW。

而我,默默把頻道轉回到一個老母親的淚點。我從電影裡看到的,是一對父母陪孩子一路走過自我探索歷程的那些艱難時刻。

這部國漫之光,有多少父母看哭,是因為“家有魔童”這部國漫之光,有多少父母看哭,是因為“家有魔童”

“魔童”小哪吒

故事開始:元始天尊從混元珠中煉化了一對神珠,一顆藍色,一顆紅色,藍色是靈丸,紅色是魔丸;靈丸集天地之精華,紅丸魔性強大,元神亦強大。

因為陳塘關李靖夫婦保家衛國,是天選之人,所以把靈丸賜給他們,投胎去做李家第三個孩子。

魔丸呢,因為估計連元始天尊也教化不了,所以施了天雷劫,三年之後將會被雷打風吹去。皆大歡喜。

這部國漫之光,有多少父母看哭,是因為“家有魔童”

然而作為李靖夫妻,當時的感覺不亞於一對清華北大常青藤背景的名校夫婦,已經做好全部準備,心心念念要迎接一個註定的狀元做兒子:從出生開始就能自學習、自修煉,直至進入封神殿堂——既享受許仙夫婦的清閒,又享受學霸家長的榮譽。

然而,生出來的卻是魔丸。

整件事充滿了戲劇化的變數。其中既有申公豹的陰謀,也有太乙真人的醉酒瀆職。豆瓣上的細節控嘖嘖稱怪,覺得靈丸投胎這麼大的事怎麼會被如此兒戲對待;中年人卻見怪不怪,毫不怨天尤人。

天下多少事在臨門一腳突然局面突變?甚至連“兒戲”的原因都找不到,也不多靈丸變魔丸這一樁。

這部國漫之光,有多少父母看哭,是因為“家有魔童”

不管是不是魔丸,孩子生下來,就是“親生的”,就算元始天尊、太乙真人和全陳塘關的百姓都說這孩子是“有害垃圾”,李靖夫婦也不能任由別人,隨便把自己娃給簡單粗暴分類了。

但“躺贏”狀元,別想了;不操心?也是白日夢!

元始天尊開頭就說,魔丸個性特別強,難教育是不可避免的了,最可怕的一樁是,這娃特別能闖禍!所以,半輩子從未體驗過成長煩惱的名校生李靖夫婦,開始新技能get——不停地給人道歉。

道完歉,還得關起家門陪孩子踢毽子、講道理,即使是哪吒他媽,也得平衡事業與家庭。一邊被哪吒虐完,一邊還要帶著愧疚,披起戰袍出門打怪。

成年人的艱難,有時候真是從老天想要獎勵你的時候開始的。

這部國漫之光,有多少父母看哭,是因為“家有魔童”

說出“下次陪你玩”,媽媽也很心痛

這部國漫之光,有多少父母看哭,是因為“家有魔童”

魔童成長“三部曲”

對於青年來說,哪吒是叛逆者的代言人,酷,自我,敢想敢做,燃得不能再燃;但哪吒成長之痛,我覺得只有為人父母之後,才能有更深切的領悟。

現實生活中到處充滿哪吒型人格的投影。

這部國漫之光,有多少父母看哭,是因為“家有魔童”

出不去、沒玩伴的哪吒,對著結界發呆

他聰明,但也自負到自我為中心,除非有高度認同感,否則很難與別人共情;

他善良敏感但這種善良敏感掩蓋在他頑固自大的表象性格之下,也很難喚發別人的共情;

他固執莽進,這種勁頭同樣是來自於自負與對他者的輕視,覺得他人不值得介懷。

這樣的人一旦進入青年階段,很可能會成為網絡上的有態度的人,成為意見領袖,受百千萬粉絲追捧,但不幸的是,如果他是一個孩子,那麼他就只能繩之於單一評估方式,繩之於“好學生”的準則。

這種在單一評價體系下“不夠格”的孩子,難道我們見得少嗎?除了那種視他人底線如草芥的真正熊孩子外,現在我們所謂叛逆有個性的孩子,身上或多或少,都有“魔童”的特徵。

和哪吒一樣,對這類有個性的孩子來說,所能想象的最大傷害,便是那枚過早被貼在身上的魔童標籤。

這樣的孩子通常有兩種處境,一種比較慘,父母也站著準繩的一面,讓孩子長時間處於自我評估的最低點,另一種就是儘可能讓孩子繼續海闊天空,父母頂了大部分壓力。

這部國漫之光,有多少父母看哭,是因為“家有魔童”

1979年版的哪吒,最後只有“剔肉還骨”了

在1979年版本的《哪吒腦海》中,李靖屬於前者,今年的這版《哪吒》,則把這種矛盾撕開到更徹底的地步。

李靖夫婦的選擇,顯示了50年間親子觀點的進步:從人的角度培養人,接納與引導,才能帶給孩子真正的人格成長。

從魔童哪吒,到喊出“我命由我不由天”的哪吒,他的自我探索與自我構建之路,經歷了這樣三個階段:

這部國漫之光,有多少父母看哭,是因為“家有魔童”

1.無知者的叛逆階段

當我們說小孩子是一張白紙的時候,我們常常覺得是教育者要去描畫這張白紙,但其實真正執筆的人,是孩子自己,所以對這張白紙感知最深的,也是他們自己。

哪吒降生之初,魔童這個標籤,李靖夫婦知道、陳塘關居民知道,但哪吒不知道。

在這種無知狀態中,魔童哪吒的世界裡有憂愁而忙碌的父母,完全針對他而設的結界,以及根深蒂固地敵視他的陳塘關居民。

這部國漫之光,有多少父母看哭,是因為“家有魔童”

一個孩子從嬰兒狀態發展成有自我意識的個體,一般都會經歷這樣一種過程:體驗自我——體驗他人——體驗自我與他人的關係。

一個人最初的自我體驗,是一種不加反思的體驗,是對自己慾望與情緒的直接體驗。

所以兒童認知發展裡有一個建議是:在3歲之前,給孩子“自我中心”狀態一個寬容的空間。因為如果TA不能充分體驗自己的慾望與情緒,真正的自我人格,也很難發展起來。

魔丸真的很像一個人“自我中心”的隱喻。

從體驗自我,到體驗他人,人和人的差異性就體現出來的。

的確會有一些孩子天生能感知他人的需求和情緒,共情能力很強,但是,那些自我意志強大的孩子,就要多花很多時間,才能將認知慢慢從內部世界遷移到外部世界去。

這部國漫之光,有多少父母看哭,是因為“家有魔童”

到了第三個階段,便是反思能力的形成。通過對他人反應的感知,調整自己的思維方式與行為,直到進入一種協調模式。

如果對國際化教育有一些瞭解,就會發現在很多K12課程中,都有關於自我探索、自我建構的部分,國內課程其實也有相關設計,但多數是歸結在德育課程中,更關注行為的規範的,很少會觸及孩子的內在世界成長。

哪吒的早期叛逆,也正是因為“魔丸”屬性,導致他的後兩種認知發展進程比較慢,而結界(禁令型規矩)和來自陳塘關居民的敵對(標籤與刻板印象)一定程度關閉了他探索他人、形成反思能力的機會,加劇了他的困惑與叛逆。

這段時間的哪吒,會表現得特別不懂事,而且會用一種變本加厲的方式繼續讓事情往壞的方向發展。

這就是無知者的叛逆階段。

這部國漫之光,有多少父母看哭,是因為“家有魔童”

2.虛空的使命感階段

魔童哪吒成長過程中的第一個轉機,是李靖騙他是“靈珠轉世”。

當一個孩子因為個性很強,而無法跟群體歸類的時候,家長除了慢慢引導之外,其實需要給孩子建立一個“合理化解釋”。

這一段設計得很妙。其實看到李靖被哪吒逼到別無選擇,觀眾和殷夫人都覺得他要說出那個魔丸標籤的時候,一種絕望又緊張的情緒被調動出來,結果李靖靈機一動,給了一個相反的說法。

“因為你是靈丸轉世,所以你力量大、氣性大,所以陳塘關百姓懼怕你,所以才躲避你。”

這個說法讓哪吒對自己的“不一樣”,有了一個自我接納,也讓太乙真人得以勸服哪吒去太乙真人的《千里江山圖》中修煉,去接受一種將來要斬妖除魔、保家衛國的使命感。

這部國漫之光,有多少父母看哭,是因為“家有魔童”

《千里江山圖》的圖中世界,哪吒修煉的“校園”

為什麼說這個使命感是虛空的呢?因為首先這裡並不是真相,而更深層次的虛空在於:哪吒接受這樣的使命感,卻並沒有真正認同這種使命感背後的意義,只是希望通過成為英雄,證明從前敵視他的人都錯了。

這一階段的成長,非常“少年人”,其實證明自己了不起,證明自己高出眾人一頭,的確是少年立志的一個原始出發點。沒有這個出發點,人生更宏大的自我探索之旅是很難開啟的。

不過從某種程度上說,有多少成年人立志奮發,最終也沒高過這樣一個出發點,這是另一個很有意思的討論。

之所以說虛空,實際上與務實相對。這一個高於現實生活與當下狀態的目標。

中國古時候自蒙童(指知識未開的兒童)開始,教育有塊很重要的內容就是立志。兒童的啟蒙書,也會有大量的我們今天所謂“role model”的內容。

這部國漫之光,有多少父母看哭,是因為“家有魔童”

但有趣的事,就在最近一兩代人之間,這些志向教育,都被去掉了。

小孩子不要去想什麼成為岳飛李四光了,有時間去想想怎麼考進好的初中和高中;漫威英雄和哈利波特,一定程度上填補了孩子對理想人格的想象。

但說實話,文化差異的關係,這樣的偶像很難形成有凝聚力的民族精神。

所以在電影裡,當李靖說出靈童的答案時,其用心,挺讓人感動的。他給了哪吒一種意義感,他可以成為像自己父母一樣的人,並且有可能超越他們做得更好。

他所有的“不一樣”,其實都是他尚未發揮出來的優勢,而不是需要痛苦剪掉、斫去的東西。

在一切現實條件都沒有變化的狀態下,他領受了這個使命感,向成長邁出一大步。

這部國漫之光,有多少父母看哭,是因為“家有魔童”

3.自我覺醒階段

真正的自我覺醒是痛苦的,他需要在第一階段認清自己的慾望與性情,區分哪些是合理性,哪些是可能傷害別人,所以需要收斂的,並從中領悟到自由的邊界。

第二階段實際上是另一個幻夢。從少年時代進入成年人狀態的一個重要變化就是,將那些不可一世的躊躇滿志,沉澱成情懷,然後踏踏實實地從能做的事情開始做起。

繼續沉沒在少年夢境中不肯出來,是不成熟;但如果從少年時都沒經歷過那些虛空的夢想,中年的人生很容易“危機”,對生活的意義發出質疑。

所以,在從少年時代發展為成年人的這個過程,才是一個真正自我覺醒,形成獨立判斷能力的過程。

這部國漫之光,有多少父母看哭,是因為“家有魔童”

哪吒的自我覺醒經過兩個戲劇化的逆轉。

第一個逆轉,是申公豹告訴他的真實身份是魔丸轉世,並且被施加了天雷劫咒,這個事實對哪吒這樣的孩子來說,基本相當於這樣兩條結論:

  • 我是壞人。

  • 所有人都想放棄我。

在這種認知之下,他選擇解除乾坤圈,真正變成魔王。

一場惡戰之後,乾坤圈的本體飛豬,告訴他一樁祕密,李靖其實偷偷求了替身咒,準備在雷劫當天替哪吒去領受毀滅。這事連殷夫人都不知道。

這是第二個逆轉。這讓哪吒體會到父母那種無條件的接納和愛,以及相信:李靖肯做出這樣的決定,內心是不相信哪吒最終會變成塗炭生靈的惡魔。

這部國漫之光,有多少父母看哭,是因為“家有魔童”

乾坤圈鎖住魔性,也鎖住了哪吒的成長過程

李靖在求替身咒的時候,說要用兩年時間把哪吒引上正路,這種決心也是來自對孩子的信。

所以,在知道李靖真正的選擇之後,哪吒開始第一次領悟到自我存在與他人的關係,一種對他人的責任感。

他要去領受自己註定要領受的挑戰雷劫,但領受的心理狀態已經完全不同了,正因為此,哪吒生出一種未必不能戰勝之的豪情。

他已經從內心撕掉了貼在他身上的魔丸或靈丸的標籤,開始進入到一種“是魔是仙我自己說了算”的自由意志當中。

這種自由意志,不再是來自外在的賦予,甚至也不是為了證明自己,僅僅為了:當做,去做!

往往就是這種自由意志,讓人能在絕境處,找到另一條出路;而這種自由意志,在中國的傳統中一直在場,便是那句“知其不可而為之”

這部國漫之光,有多少父母看哭,是因為“家有魔童”

這是哪吒的覺醒時刻。

其實,每個人都會在生活中經歷類似的時刻,說這種時刻才是人生的意義,我覺得都並不為過。經歷過這樣的時刻,一個人所做的事才能稱得上自我實現,與成功與否、光鮮與否都沒有關係。

再說回促成孩子覺醒的“愛與相信”,很有趣。

從觀念上來說,多數人都覺得自己對孩子是無條件的愛和相信,毫無問題,但一旦進入現實的行動與選擇,大家都會自動進入另一種模式:我愛你,也相信你,但你要先證明給我看你是不是值得被愛與被相信。

所以,並不是孩子有魔童與靈童的差別,而是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必然會經歷一些類似魔童的時刻,在其中自我探索、自我建立,只是這樣一個過程,成年人往往不夠耐心,也不知道如何給以引導與幫助。

這部國漫之光,有多少父母看哭,是因為“家有魔童”這部國漫之光,有多少父母看哭,是因為“家有魔童”

陪魔童慢慢長大

培養一個魔童,並等待他覺醒,自我實現,的確是一段讓人操碎心的過程,但這個問題的另一面是,我們真的想養一個靈丸轉世般的孩子嗎?

做家長,我們的第一反應一定是:想啊想啊!讓我跟著靈丸躺贏。

但靈丸真的能躺贏嗎?除了敖丙的顏值這回事,當哪吒和敖丙最後站在一起的時候,做父母的,是不是多少更為哪吒驕傲?

"這部國漫之光,有多少父母看哭,是因為“家有魔童”

看點 電影“哪吒之魔童降世”正在熱映,新版哪吒不但顛覆了傳統形象,也引發了關於家庭教育的討論。當哪吒不是期待中的天選之子,而是不斷惹事的“魔童”,具有現代教育觀念的李靖夫婦如何應對?從這部電影出發,在現實生活中,也不乏被貼上種種標籤的孩子。在他們從自我探索到自我構建的成長之路上,父母能夠如何幫助他們?或許電影可以帶給我們一些思考。

本文轉載自公眾號:90分媽咪 (ID: eduMirror)

文丨90分媽咪 編丨Travis

一千個人眼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

我和女兒在《哪吒之魔童降世》和《獅子王》之間選了哪吒,我看哭了。

從電影院出來,我感慨地想,這真是一則絕好的教育隱喻。

然而回去後在網上搜了一圈評論,發現同一部國漫,大家看到的都是不一樣的光啊!

這部國漫之光,有多少父母看哭,是因為“家有魔童”

哪吒和敖丙初遇之地

微博上全是哪吒和敖丙的CP情的番外,豆瓣上則是一群拿著放大鏡的電影史學家,在爭吵《哪吒》中的無厘頭和《大話西遊》中的無厘頭,哪個經典哪個更LOW。

而我,默默把頻道轉回到一個老母親的淚點。我從電影裡看到的,是一對父母陪孩子一路走過自我探索歷程的那些艱難時刻。

這部國漫之光,有多少父母看哭,是因為“家有魔童”這部國漫之光,有多少父母看哭,是因為“家有魔童”

“魔童”小哪吒

故事開始:元始天尊從混元珠中煉化了一對神珠,一顆藍色,一顆紅色,藍色是靈丸,紅色是魔丸;靈丸集天地之精華,紅丸魔性強大,元神亦強大。

因為陳塘關李靖夫婦保家衛國,是天選之人,所以把靈丸賜給他們,投胎去做李家第三個孩子。

魔丸呢,因為估計連元始天尊也教化不了,所以施了天雷劫,三年之後將會被雷打風吹去。皆大歡喜。

這部國漫之光,有多少父母看哭,是因為“家有魔童”

然而作為李靖夫妻,當時的感覺不亞於一對清華北大常青藤背景的名校夫婦,已經做好全部準備,心心念念要迎接一個註定的狀元做兒子:從出生開始就能自學習、自修煉,直至進入封神殿堂——既享受許仙夫婦的清閒,又享受學霸家長的榮譽。

然而,生出來的卻是魔丸。

整件事充滿了戲劇化的變數。其中既有申公豹的陰謀,也有太乙真人的醉酒瀆職。豆瓣上的細節控嘖嘖稱怪,覺得靈丸投胎這麼大的事怎麼會被如此兒戲對待;中年人卻見怪不怪,毫不怨天尤人。

天下多少事在臨門一腳突然局面突變?甚至連“兒戲”的原因都找不到,也不多靈丸變魔丸這一樁。

這部國漫之光,有多少父母看哭,是因為“家有魔童”

不管是不是魔丸,孩子生下來,就是“親生的”,就算元始天尊、太乙真人和全陳塘關的百姓都說這孩子是“有害垃圾”,李靖夫婦也不能任由別人,隨便把自己娃給簡單粗暴分類了。

但“躺贏”狀元,別想了;不操心?也是白日夢!

元始天尊開頭就說,魔丸個性特別強,難教育是不可避免的了,最可怕的一樁是,這娃特別能闖禍!所以,半輩子從未體驗過成長煩惱的名校生李靖夫婦,開始新技能get——不停地給人道歉。

道完歉,還得關起家門陪孩子踢毽子、講道理,即使是哪吒他媽,也得平衡事業與家庭。一邊被哪吒虐完,一邊還要帶著愧疚,披起戰袍出門打怪。

成年人的艱難,有時候真是從老天想要獎勵你的時候開始的。

這部國漫之光,有多少父母看哭,是因為“家有魔童”

說出“下次陪你玩”,媽媽也很心痛

這部國漫之光,有多少父母看哭,是因為“家有魔童”

魔童成長“三部曲”

對於青年來說,哪吒是叛逆者的代言人,酷,自我,敢想敢做,燃得不能再燃;但哪吒成長之痛,我覺得只有為人父母之後,才能有更深切的領悟。

現實生活中到處充滿哪吒型人格的投影。

這部國漫之光,有多少父母看哭,是因為“家有魔童”

出不去、沒玩伴的哪吒,對著結界發呆

他聰明,但也自負到自我為中心,除非有高度認同感,否則很難與別人共情;

他善良敏感但這種善良敏感掩蓋在他頑固自大的表象性格之下,也很難喚發別人的共情;

他固執莽進,這種勁頭同樣是來自於自負與對他者的輕視,覺得他人不值得介懷。

這樣的人一旦進入青年階段,很可能會成為網絡上的有態度的人,成為意見領袖,受百千萬粉絲追捧,但不幸的是,如果他是一個孩子,那麼他就只能繩之於單一評估方式,繩之於“好學生”的準則。

這種在單一評價體系下“不夠格”的孩子,難道我們見得少嗎?除了那種視他人底線如草芥的真正熊孩子外,現在我們所謂叛逆有個性的孩子,身上或多或少,都有“魔童”的特徵。

和哪吒一樣,對這類有個性的孩子來說,所能想象的最大傷害,便是那枚過早被貼在身上的魔童標籤。

這樣的孩子通常有兩種處境,一種比較慘,父母也站著準繩的一面,讓孩子長時間處於自我評估的最低點,另一種就是儘可能讓孩子繼續海闊天空,父母頂了大部分壓力。

這部國漫之光,有多少父母看哭,是因為“家有魔童”

1979年版的哪吒,最後只有“剔肉還骨”了

在1979年版本的《哪吒腦海》中,李靖屬於前者,今年的這版《哪吒》,則把這種矛盾撕開到更徹底的地步。

李靖夫婦的選擇,顯示了50年間親子觀點的進步:從人的角度培養人,接納與引導,才能帶給孩子真正的人格成長。

從魔童哪吒,到喊出“我命由我不由天”的哪吒,他的自我探索與自我構建之路,經歷了這樣三個階段:

這部國漫之光,有多少父母看哭,是因為“家有魔童”

1.無知者的叛逆階段

當我們說小孩子是一張白紙的時候,我們常常覺得是教育者要去描畫這張白紙,但其實真正執筆的人,是孩子自己,所以對這張白紙感知最深的,也是他們自己。

哪吒降生之初,魔童這個標籤,李靖夫婦知道、陳塘關居民知道,但哪吒不知道。

在這種無知狀態中,魔童哪吒的世界裡有憂愁而忙碌的父母,完全針對他而設的結界,以及根深蒂固地敵視他的陳塘關居民。

這部國漫之光,有多少父母看哭,是因為“家有魔童”

一個孩子從嬰兒狀態發展成有自我意識的個體,一般都會經歷這樣一種過程:體驗自我——體驗他人——體驗自我與他人的關係。

一個人最初的自我體驗,是一種不加反思的體驗,是對自己慾望與情緒的直接體驗。

所以兒童認知發展裡有一個建議是:在3歲之前,給孩子“自我中心”狀態一個寬容的空間。因為如果TA不能充分體驗自己的慾望與情緒,真正的自我人格,也很難發展起來。

魔丸真的很像一個人“自我中心”的隱喻。

從體驗自我,到體驗他人,人和人的差異性就體現出來的。

的確會有一些孩子天生能感知他人的需求和情緒,共情能力很強,但是,那些自我意志強大的孩子,就要多花很多時間,才能將認知慢慢從內部世界遷移到外部世界去。

這部國漫之光,有多少父母看哭,是因為“家有魔童”

到了第三個階段,便是反思能力的形成。通過對他人反應的感知,調整自己的思維方式與行為,直到進入一種協調模式。

如果對國際化教育有一些瞭解,就會發現在很多K12課程中,都有關於自我探索、自我建構的部分,國內課程其實也有相關設計,但多數是歸結在德育課程中,更關注行為的規範的,很少會觸及孩子的內在世界成長。

哪吒的早期叛逆,也正是因為“魔丸”屬性,導致他的後兩種認知發展進程比較慢,而結界(禁令型規矩)和來自陳塘關居民的敵對(標籤與刻板印象)一定程度關閉了他探索他人、形成反思能力的機會,加劇了他的困惑與叛逆。

這段時間的哪吒,會表現得特別不懂事,而且會用一種變本加厲的方式繼續讓事情往壞的方向發展。

這就是無知者的叛逆階段。

這部國漫之光,有多少父母看哭,是因為“家有魔童”

2.虛空的使命感階段

魔童哪吒成長過程中的第一個轉機,是李靖騙他是“靈珠轉世”。

當一個孩子因為個性很強,而無法跟群體歸類的時候,家長除了慢慢引導之外,其實需要給孩子建立一個“合理化解釋”。

這一段設計得很妙。其實看到李靖被哪吒逼到別無選擇,觀眾和殷夫人都覺得他要說出那個魔丸標籤的時候,一種絕望又緊張的情緒被調動出來,結果李靖靈機一動,給了一個相反的說法。

“因為你是靈丸轉世,所以你力量大、氣性大,所以陳塘關百姓懼怕你,所以才躲避你。”

這個說法讓哪吒對自己的“不一樣”,有了一個自我接納,也讓太乙真人得以勸服哪吒去太乙真人的《千里江山圖》中修煉,去接受一種將來要斬妖除魔、保家衛國的使命感。

這部國漫之光,有多少父母看哭,是因為“家有魔童”

《千里江山圖》的圖中世界,哪吒修煉的“校園”

為什麼說這個使命感是虛空的呢?因為首先這裡並不是真相,而更深層次的虛空在於:哪吒接受這樣的使命感,卻並沒有真正認同這種使命感背後的意義,只是希望通過成為英雄,證明從前敵視他的人都錯了。

這一階段的成長,非常“少年人”,其實證明自己了不起,證明自己高出眾人一頭,的確是少年立志的一個原始出發點。沒有這個出發點,人生更宏大的自我探索之旅是很難開啟的。

不過從某種程度上說,有多少成年人立志奮發,最終也沒高過這樣一個出發點,這是另一個很有意思的討論。

之所以說虛空,實際上與務實相對。這一個高於現實生活與當下狀態的目標。

中國古時候自蒙童(指知識未開的兒童)開始,教育有塊很重要的內容就是立志。兒童的啟蒙書,也會有大量的我們今天所謂“role model”的內容。

這部國漫之光,有多少父母看哭,是因為“家有魔童”

但有趣的事,就在最近一兩代人之間,這些志向教育,都被去掉了。

小孩子不要去想什麼成為岳飛李四光了,有時間去想想怎麼考進好的初中和高中;漫威英雄和哈利波特,一定程度上填補了孩子對理想人格的想象。

但說實話,文化差異的關係,這樣的偶像很難形成有凝聚力的民族精神。

所以在電影裡,當李靖說出靈童的答案時,其用心,挺讓人感動的。他給了哪吒一種意義感,他可以成為像自己父母一樣的人,並且有可能超越他們做得更好。

他所有的“不一樣”,其實都是他尚未發揮出來的優勢,而不是需要痛苦剪掉、斫去的東西。

在一切現實條件都沒有變化的狀態下,他領受了這個使命感,向成長邁出一大步。

這部國漫之光,有多少父母看哭,是因為“家有魔童”

3.自我覺醒階段

真正的自我覺醒是痛苦的,他需要在第一階段認清自己的慾望與性情,區分哪些是合理性,哪些是可能傷害別人,所以需要收斂的,並從中領悟到自由的邊界。

第二階段實際上是另一個幻夢。從少年時代進入成年人狀態的一個重要變化就是,將那些不可一世的躊躇滿志,沉澱成情懷,然後踏踏實實地從能做的事情開始做起。

繼續沉沒在少年夢境中不肯出來,是不成熟;但如果從少年時都沒經歷過那些虛空的夢想,中年的人生很容易“危機”,對生活的意義發出質疑。

所以,在從少年時代發展為成年人的這個過程,才是一個真正自我覺醒,形成獨立判斷能力的過程。

這部國漫之光,有多少父母看哭,是因為“家有魔童”

哪吒的自我覺醒經過兩個戲劇化的逆轉。

第一個逆轉,是申公豹告訴他的真實身份是魔丸轉世,並且被施加了天雷劫咒,這個事實對哪吒這樣的孩子來說,基本相當於這樣兩條結論:

  • 我是壞人。

  • 所有人都想放棄我。

在這種認知之下,他選擇解除乾坤圈,真正變成魔王。

一場惡戰之後,乾坤圈的本體飛豬,告訴他一樁祕密,李靖其實偷偷求了替身咒,準備在雷劫當天替哪吒去領受毀滅。這事連殷夫人都不知道。

這是第二個逆轉。這讓哪吒體會到父母那種無條件的接納和愛,以及相信:李靖肯做出這樣的決定,內心是不相信哪吒最終會變成塗炭生靈的惡魔。

這部國漫之光,有多少父母看哭,是因為“家有魔童”

乾坤圈鎖住魔性,也鎖住了哪吒的成長過程

李靖在求替身咒的時候,說要用兩年時間把哪吒引上正路,這種決心也是來自對孩子的信。

所以,在知道李靖真正的選擇之後,哪吒開始第一次領悟到自我存在與他人的關係,一種對他人的責任感。

他要去領受自己註定要領受的挑戰雷劫,但領受的心理狀態已經完全不同了,正因為此,哪吒生出一種未必不能戰勝之的豪情。

他已經從內心撕掉了貼在他身上的魔丸或靈丸的標籤,開始進入到一種“是魔是仙我自己說了算”的自由意志當中。

這種自由意志,不再是來自外在的賦予,甚至也不是為了證明自己,僅僅為了:當做,去做!

往往就是這種自由意志,讓人能在絕境處,找到另一條出路;而這種自由意志,在中國的傳統中一直在場,便是那句“知其不可而為之”

這部國漫之光,有多少父母看哭,是因為“家有魔童”

這是哪吒的覺醒時刻。

其實,每個人都會在生活中經歷類似的時刻,說這種時刻才是人生的意義,我覺得都並不為過。經歷過這樣的時刻,一個人所做的事才能稱得上自我實現,與成功與否、光鮮與否都沒有關係。

再說回促成孩子覺醒的“愛與相信”,很有趣。

從觀念上來說,多數人都覺得自己對孩子是無條件的愛和相信,毫無問題,但一旦進入現實的行動與選擇,大家都會自動進入另一種模式:我愛你,也相信你,但你要先證明給我看你是不是值得被愛與被相信。

所以,並不是孩子有魔童與靈童的差別,而是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必然會經歷一些類似魔童的時刻,在其中自我探索、自我建立,只是這樣一個過程,成年人往往不夠耐心,也不知道如何給以引導與幫助。

這部國漫之光,有多少父母看哭,是因為“家有魔童”這部國漫之光,有多少父母看哭,是因為“家有魔童”

陪魔童慢慢長大

培養一個魔童,並等待他覺醒,自我實現,的確是一段讓人操碎心的過程,但這個問題的另一面是,我們真的想養一個靈丸轉世般的孩子嗎?

做家長,我們的第一反應一定是:想啊想啊!讓我跟著靈丸躺贏。

但靈丸真的能躺贏嗎?除了敖丙的顏值這回事,當哪吒和敖丙最後站在一起的時候,做父母的,是不是多少更為哪吒驕傲?

這部國漫之光,有多少父母看哭,是因為“家有魔童”

因為,有個性的人更有能量點燃別人,而完美到敖丙的樣子,其實有點讓人同情的。

對比哪吒成長的三階段,典型的敖丙式成長,實際上是壓縮了自我體驗的第一階段,迅速跳轉到揹負起他人期待的狀態中去。

他所體會到的父愛是沉重的,且無時無刻不傳遞著巨大壓力;師傅申公豹是懷著報復的怨恨,高標準嚴要求的;而他的成長環境,雖然沒有結界,但也許更加孤獨與封閉。

但是,靈丸的屬性是接受,是在一切環境中都能很好完成被賦予的使命,他的個性中沒有反叛。

靈丸的成長過程也會熱血沸騰的時候,但釋放到什麼程度,視乎他交往什麼樣的朋友。這樣的人生,極有可能成功,但極少有可能有趣與盡興。

"這部國漫之光,有多少父母看哭,是因為“家有魔童”

看點 電影“哪吒之魔童降世”正在熱映,新版哪吒不但顛覆了傳統形象,也引發了關於家庭教育的討論。當哪吒不是期待中的天選之子,而是不斷惹事的“魔童”,具有現代教育觀念的李靖夫婦如何應對?從這部電影出發,在現實生活中,也不乏被貼上種種標籤的孩子。在他們從自我探索到自我構建的成長之路上,父母能夠如何幫助他們?或許電影可以帶給我們一些思考。

本文轉載自公眾號:90分媽咪 (ID: eduMirror)

文丨90分媽咪 編丨Travis

一千個人眼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

我和女兒在《哪吒之魔童降世》和《獅子王》之間選了哪吒,我看哭了。

從電影院出來,我感慨地想,這真是一則絕好的教育隱喻。

然而回去後在網上搜了一圈評論,發現同一部國漫,大家看到的都是不一樣的光啊!

這部國漫之光,有多少父母看哭,是因為“家有魔童”

哪吒和敖丙初遇之地

微博上全是哪吒和敖丙的CP情的番外,豆瓣上則是一群拿著放大鏡的電影史學家,在爭吵《哪吒》中的無厘頭和《大話西遊》中的無厘頭,哪個經典哪個更LOW。

而我,默默把頻道轉回到一個老母親的淚點。我從電影裡看到的,是一對父母陪孩子一路走過自我探索歷程的那些艱難時刻。

這部國漫之光,有多少父母看哭,是因為“家有魔童”這部國漫之光,有多少父母看哭,是因為“家有魔童”

“魔童”小哪吒

故事開始:元始天尊從混元珠中煉化了一對神珠,一顆藍色,一顆紅色,藍色是靈丸,紅色是魔丸;靈丸集天地之精華,紅丸魔性強大,元神亦強大。

因為陳塘關李靖夫婦保家衛國,是天選之人,所以把靈丸賜給他們,投胎去做李家第三個孩子。

魔丸呢,因為估計連元始天尊也教化不了,所以施了天雷劫,三年之後將會被雷打風吹去。皆大歡喜。

這部國漫之光,有多少父母看哭,是因為“家有魔童”

然而作為李靖夫妻,當時的感覺不亞於一對清華北大常青藤背景的名校夫婦,已經做好全部準備,心心念念要迎接一個註定的狀元做兒子:從出生開始就能自學習、自修煉,直至進入封神殿堂——既享受許仙夫婦的清閒,又享受學霸家長的榮譽。

然而,生出來的卻是魔丸。

整件事充滿了戲劇化的變數。其中既有申公豹的陰謀,也有太乙真人的醉酒瀆職。豆瓣上的細節控嘖嘖稱怪,覺得靈丸投胎這麼大的事怎麼會被如此兒戲對待;中年人卻見怪不怪,毫不怨天尤人。

天下多少事在臨門一腳突然局面突變?甚至連“兒戲”的原因都找不到,也不多靈丸變魔丸這一樁。

這部國漫之光,有多少父母看哭,是因為“家有魔童”

不管是不是魔丸,孩子生下來,就是“親生的”,就算元始天尊、太乙真人和全陳塘關的百姓都說這孩子是“有害垃圾”,李靖夫婦也不能任由別人,隨便把自己娃給簡單粗暴分類了。

但“躺贏”狀元,別想了;不操心?也是白日夢!

元始天尊開頭就說,魔丸個性特別強,難教育是不可避免的了,最可怕的一樁是,這娃特別能闖禍!所以,半輩子從未體驗過成長煩惱的名校生李靖夫婦,開始新技能get——不停地給人道歉。

道完歉,還得關起家門陪孩子踢毽子、講道理,即使是哪吒他媽,也得平衡事業與家庭。一邊被哪吒虐完,一邊還要帶著愧疚,披起戰袍出門打怪。

成年人的艱難,有時候真是從老天想要獎勵你的時候開始的。

這部國漫之光,有多少父母看哭,是因為“家有魔童”

說出“下次陪你玩”,媽媽也很心痛

這部國漫之光,有多少父母看哭,是因為“家有魔童”

魔童成長“三部曲”

對於青年來說,哪吒是叛逆者的代言人,酷,自我,敢想敢做,燃得不能再燃;但哪吒成長之痛,我覺得只有為人父母之後,才能有更深切的領悟。

現實生活中到處充滿哪吒型人格的投影。

這部國漫之光,有多少父母看哭,是因為“家有魔童”

出不去、沒玩伴的哪吒,對著結界發呆

他聰明,但也自負到自我為中心,除非有高度認同感,否則很難與別人共情;

他善良敏感但這種善良敏感掩蓋在他頑固自大的表象性格之下,也很難喚發別人的共情;

他固執莽進,這種勁頭同樣是來自於自負與對他者的輕視,覺得他人不值得介懷。

這樣的人一旦進入青年階段,很可能會成為網絡上的有態度的人,成為意見領袖,受百千萬粉絲追捧,但不幸的是,如果他是一個孩子,那麼他就只能繩之於單一評估方式,繩之於“好學生”的準則。

這種在單一評價體系下“不夠格”的孩子,難道我們見得少嗎?除了那種視他人底線如草芥的真正熊孩子外,現在我們所謂叛逆有個性的孩子,身上或多或少,都有“魔童”的特徵。

和哪吒一樣,對這類有個性的孩子來說,所能想象的最大傷害,便是那枚過早被貼在身上的魔童標籤。

這樣的孩子通常有兩種處境,一種比較慘,父母也站著準繩的一面,讓孩子長時間處於自我評估的最低點,另一種就是儘可能讓孩子繼續海闊天空,父母頂了大部分壓力。

這部國漫之光,有多少父母看哭,是因為“家有魔童”

1979年版的哪吒,最後只有“剔肉還骨”了

在1979年版本的《哪吒腦海》中,李靖屬於前者,今年的這版《哪吒》,則把這種矛盾撕開到更徹底的地步。

李靖夫婦的選擇,顯示了50年間親子觀點的進步:從人的角度培養人,接納與引導,才能帶給孩子真正的人格成長。

從魔童哪吒,到喊出“我命由我不由天”的哪吒,他的自我探索與自我構建之路,經歷了這樣三個階段:

這部國漫之光,有多少父母看哭,是因為“家有魔童”

1.無知者的叛逆階段

當我們說小孩子是一張白紙的時候,我們常常覺得是教育者要去描畫這張白紙,但其實真正執筆的人,是孩子自己,所以對這張白紙感知最深的,也是他們自己。

哪吒降生之初,魔童這個標籤,李靖夫婦知道、陳塘關居民知道,但哪吒不知道。

在這種無知狀態中,魔童哪吒的世界裡有憂愁而忙碌的父母,完全針對他而設的結界,以及根深蒂固地敵視他的陳塘關居民。

這部國漫之光,有多少父母看哭,是因為“家有魔童”

一個孩子從嬰兒狀態發展成有自我意識的個體,一般都會經歷這樣一種過程:體驗自我——體驗他人——體驗自我與他人的關係。

一個人最初的自我體驗,是一種不加反思的體驗,是對自己慾望與情緒的直接體驗。

所以兒童認知發展裡有一個建議是:在3歲之前,給孩子“自我中心”狀態一個寬容的空間。因為如果TA不能充分體驗自己的慾望與情緒,真正的自我人格,也很難發展起來。

魔丸真的很像一個人“自我中心”的隱喻。

從體驗自我,到體驗他人,人和人的差異性就體現出來的。

的確會有一些孩子天生能感知他人的需求和情緒,共情能力很強,但是,那些自我意志強大的孩子,就要多花很多時間,才能將認知慢慢從內部世界遷移到外部世界去。

這部國漫之光,有多少父母看哭,是因為“家有魔童”

到了第三個階段,便是反思能力的形成。通過對他人反應的感知,調整自己的思維方式與行為,直到進入一種協調模式。

如果對國際化教育有一些瞭解,就會發現在很多K12課程中,都有關於自我探索、自我建構的部分,國內課程其實也有相關設計,但多數是歸結在德育課程中,更關注行為的規範的,很少會觸及孩子的內在世界成長。

哪吒的早期叛逆,也正是因為“魔丸”屬性,導致他的後兩種認知發展進程比較慢,而結界(禁令型規矩)和來自陳塘關居民的敵對(標籤與刻板印象)一定程度關閉了他探索他人、形成反思能力的機會,加劇了他的困惑與叛逆。

這段時間的哪吒,會表現得特別不懂事,而且會用一種變本加厲的方式繼續讓事情往壞的方向發展。

這就是無知者的叛逆階段。

這部國漫之光,有多少父母看哭,是因為“家有魔童”

2.虛空的使命感階段

魔童哪吒成長過程中的第一個轉機,是李靖騙他是“靈珠轉世”。

當一個孩子因為個性很強,而無法跟群體歸類的時候,家長除了慢慢引導之外,其實需要給孩子建立一個“合理化解釋”。

這一段設計得很妙。其實看到李靖被哪吒逼到別無選擇,觀眾和殷夫人都覺得他要說出那個魔丸標籤的時候,一種絕望又緊張的情緒被調動出來,結果李靖靈機一動,給了一個相反的說法。

“因為你是靈丸轉世,所以你力量大、氣性大,所以陳塘關百姓懼怕你,所以才躲避你。”

這個說法讓哪吒對自己的“不一樣”,有了一個自我接納,也讓太乙真人得以勸服哪吒去太乙真人的《千里江山圖》中修煉,去接受一種將來要斬妖除魔、保家衛國的使命感。

這部國漫之光,有多少父母看哭,是因為“家有魔童”

《千里江山圖》的圖中世界,哪吒修煉的“校園”

為什麼說這個使命感是虛空的呢?因為首先這裡並不是真相,而更深層次的虛空在於:哪吒接受這樣的使命感,卻並沒有真正認同這種使命感背後的意義,只是希望通過成為英雄,證明從前敵視他的人都錯了。

這一階段的成長,非常“少年人”,其實證明自己了不起,證明自己高出眾人一頭,的確是少年立志的一個原始出發點。沒有這個出發點,人生更宏大的自我探索之旅是很難開啟的。

不過從某種程度上說,有多少成年人立志奮發,最終也沒高過這樣一個出發點,這是另一個很有意思的討論。

之所以說虛空,實際上與務實相對。這一個高於現實生活與當下狀態的目標。

中國古時候自蒙童(指知識未開的兒童)開始,教育有塊很重要的內容就是立志。兒童的啟蒙書,也會有大量的我們今天所謂“role model”的內容。

這部國漫之光,有多少父母看哭,是因為“家有魔童”

但有趣的事,就在最近一兩代人之間,這些志向教育,都被去掉了。

小孩子不要去想什麼成為岳飛李四光了,有時間去想想怎麼考進好的初中和高中;漫威英雄和哈利波特,一定程度上填補了孩子對理想人格的想象。

但說實話,文化差異的關係,這樣的偶像很難形成有凝聚力的民族精神。

所以在電影裡,當李靖說出靈童的答案時,其用心,挺讓人感動的。他給了哪吒一種意義感,他可以成為像自己父母一樣的人,並且有可能超越他們做得更好。

他所有的“不一樣”,其實都是他尚未發揮出來的優勢,而不是需要痛苦剪掉、斫去的東西。

在一切現實條件都沒有變化的狀態下,他領受了這個使命感,向成長邁出一大步。

這部國漫之光,有多少父母看哭,是因為“家有魔童”

3.自我覺醒階段

真正的自我覺醒是痛苦的,他需要在第一階段認清自己的慾望與性情,區分哪些是合理性,哪些是可能傷害別人,所以需要收斂的,並從中領悟到自由的邊界。

第二階段實際上是另一個幻夢。從少年時代進入成年人狀態的一個重要變化就是,將那些不可一世的躊躇滿志,沉澱成情懷,然後踏踏實實地從能做的事情開始做起。

繼續沉沒在少年夢境中不肯出來,是不成熟;但如果從少年時都沒經歷過那些虛空的夢想,中年的人生很容易“危機”,對生活的意義發出質疑。

所以,在從少年時代發展為成年人的這個過程,才是一個真正自我覺醒,形成獨立判斷能力的過程。

這部國漫之光,有多少父母看哭,是因為“家有魔童”

哪吒的自我覺醒經過兩個戲劇化的逆轉。

第一個逆轉,是申公豹告訴他的真實身份是魔丸轉世,並且被施加了天雷劫咒,這個事實對哪吒這樣的孩子來說,基本相當於這樣兩條結論:

  • 我是壞人。

  • 所有人都想放棄我。

在這種認知之下,他選擇解除乾坤圈,真正變成魔王。

一場惡戰之後,乾坤圈的本體飛豬,告訴他一樁祕密,李靖其實偷偷求了替身咒,準備在雷劫當天替哪吒去領受毀滅。這事連殷夫人都不知道。

這是第二個逆轉。這讓哪吒體會到父母那種無條件的接納和愛,以及相信:李靖肯做出這樣的決定,內心是不相信哪吒最終會變成塗炭生靈的惡魔。

這部國漫之光,有多少父母看哭,是因為“家有魔童”

乾坤圈鎖住魔性,也鎖住了哪吒的成長過程

李靖在求替身咒的時候,說要用兩年時間把哪吒引上正路,這種決心也是來自對孩子的信。

所以,在知道李靖真正的選擇之後,哪吒開始第一次領悟到自我存在與他人的關係,一種對他人的責任感。

他要去領受自己註定要領受的挑戰雷劫,但領受的心理狀態已經完全不同了,正因為此,哪吒生出一種未必不能戰勝之的豪情。

他已經從內心撕掉了貼在他身上的魔丸或靈丸的標籤,開始進入到一種“是魔是仙我自己說了算”的自由意志當中。

這種自由意志,不再是來自外在的賦予,甚至也不是為了證明自己,僅僅為了:當做,去做!

往往就是這種自由意志,讓人能在絕境處,找到另一條出路;而這種自由意志,在中國的傳統中一直在場,便是那句“知其不可而為之”

這部國漫之光,有多少父母看哭,是因為“家有魔童”

這是哪吒的覺醒時刻。

其實,每個人都會在生活中經歷類似的時刻,說這種時刻才是人生的意義,我覺得都並不為過。經歷過這樣的時刻,一個人所做的事才能稱得上自我實現,與成功與否、光鮮與否都沒有關係。

再說回促成孩子覺醒的“愛與相信”,很有趣。

從觀念上來說,多數人都覺得自己對孩子是無條件的愛和相信,毫無問題,但一旦進入現實的行動與選擇,大家都會自動進入另一種模式:我愛你,也相信你,但你要先證明給我看你是不是值得被愛與被相信。

所以,並不是孩子有魔童與靈童的差別,而是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必然會經歷一些類似魔童的時刻,在其中自我探索、自我建立,只是這樣一個過程,成年人往往不夠耐心,也不知道如何給以引導與幫助。

這部國漫之光,有多少父母看哭,是因為“家有魔童”這部國漫之光,有多少父母看哭,是因為“家有魔童”

陪魔童慢慢長大

培養一個魔童,並等待他覺醒,自我實現,的確是一段讓人操碎心的過程,但這個問題的另一面是,我們真的想養一個靈丸轉世般的孩子嗎?

做家長,我們的第一反應一定是:想啊想啊!讓我跟著靈丸躺贏。

但靈丸真的能躺贏嗎?除了敖丙的顏值這回事,當哪吒和敖丙最後站在一起的時候,做父母的,是不是多少更為哪吒驕傲?

這部國漫之光,有多少父母看哭,是因為“家有魔童”

因為,有個性的人更有能量點燃別人,而完美到敖丙的樣子,其實有點讓人同情的。

對比哪吒成長的三階段,典型的敖丙式成長,實際上是壓縮了自我體驗的第一階段,迅速跳轉到揹負起他人期待的狀態中去。

他所體會到的父愛是沉重的,且無時無刻不傳遞著巨大壓力;師傅申公豹是懷著報復的怨恨,高標準嚴要求的;而他的成長環境,雖然沒有結界,但也許更加孤獨與封閉。

但是,靈丸的屬性是接受,是在一切環境中都能很好完成被賦予的使命,他的個性中沒有反叛。

靈丸的成長過程也會熱血沸騰的時候,但釋放到什麼程度,視乎他交往什麼樣的朋友。這樣的人生,極有可能成功,但極少有可能有趣與盡興。

這部國漫之光,有多少父母看哭,是因為“家有魔童”

敖丙的父親龍王,和師傅申公豹。海底煉獄是敖丙的成長之地

靈丸敖丙的高光時刻,是和哪吒一起頂受天雷,但當哪吒喊出我命由我不由天的時候,敖丙一瞬間的顧慮仍是:我是被仙界歧視的龍族,我真的可能逃開命運註定的束縛嗎?

所以在電影放到那一刻的時候,我會覺得,這的確是很靈(精)童(英)轉(教)世(育)的風格,但我更想陪著魔童慢慢長大。

關注外灘教育

閱讀 3000+篇優質文章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