崖山海戰20萬宋軍對戰1萬不熟水性的元軍,為何從小捷到全軍覆沒

公元1279年,南宋殘餘的幾近二十萬大軍在今廣東江門崖門鎮被張弘範率領的一萬多蒙古軍三面圍困,而宋軍主帥張世傑否決了幕僚的撤退方案,將所有宋朝船艦以鐵索相連,意志堅決的要在這裡做一個了斷。只是歷史的推進從來不是個人可以改變的,在毫無意外的情況下,元軍利用火炮等先進兵器打的宋軍退無可退,全軍覆沒。四十三歲的南宋丞相陸秀夫揹著八歲的南宋末代皇帝趙昺連同十萬百姓跳海殉國,由此宣告了南宋的徹底滅亡,即“崖山海戰”。

崖山海戰20萬宋軍對戰1萬不熟水性的元軍,為何從小捷到全軍覆沒

“崖山海戰”除去慘烈以外,無疑是一場對中華民族影響至深的戰爭,日本學者更是提出了“崖山之後無中華”的論調,而作為規模宏大的火藥兵器大海戰,即使在世界海戰史上也有這一定的地位。然而迄今為止圍繞著這場海戰還有著眾多的謎題沒有解開,比如當時不管是從軍艦數量,物理人力來看,南宋軍隊都是遙遙領先張弘範的蒙古軍,怎麼會就此全軍覆滅?其二,談到崖山海戰,很多人就會想到十萬百姓跳海殉國,更有人說法是被張弘範親自趕到海上淹死的。可是《元史》(明朝修的)中對張弘範的評價極高,甚至作為蒙古人的他幾次拯救南宋漢民,又怎麼會做如此喪心病狂的事情。退一萬步說,真的會有人會跳海殉國麼?如果是,是不是真有十萬?歷史記載亦模糊不堪。而這些,就是我們今天要解決的。

崖山海戰20萬宋軍對戰1萬不熟水性的元軍,為何從小捷到全軍覆沒

要講崖山海戰,我們首先就要看的南宋軍隊是怎麼輾轉反側全部聚集在崖山的。而說到宋朝的時候,很多人就嘲笑其為“弱宋”,一是嘲笑宋朝的軍隊弱,二是嘲笑宋朝皇帝沒骨氣。對於前者實際上我是完全不苟同的,作為當時世界最發達的國家之一,宋軍的配置絕對是冠絕東亞。然而問題是宋朝卻一直實行“以文治武”,“守內虛外”的策略,外圍的廂軍都是雜牌兵沒有戰力,而最強的禁軍全部在內側又得不到磨鍊。

崖山海戰20萬宋軍對戰1萬不熟水性的元軍,為何從小捷到全軍覆沒

這就導致了每每等到別人打到家門口的時候,這邊還沒組織起有效的抗爭,一流的軍隊,不入流的指揮,就是特種部隊也被白瞎。這點可以從南宋初年的中興四大將裡看出來,岳飛、韓世忠、張俊等人一旦脫離了政策束縛,是完全可以跟北方軍隊一較高下的。可惜宋高宗趙構怎見得武將做大,立馬就削了兵權,死的死,廢的廢。

崖山海戰20萬宋軍對戰1萬不熟水性的元軍,為何從小捷到全軍覆沒

所以說宋朝的軍隊在實力上並不弱,只是很少有機會發揮自己的能力罷了。但是第二點,宋朝的皇帝(掌權者)沒有骨氣我是完全認同的,跟明朝的幾代帝王相比更是雲泥之別。1273年,守城歷時6年之久的襄陽之戰以淪陷告終,這場戰宋軍打的很有骨氣;但也是因為這場戰,直接把宋朝統治者的骨氣打趴下了。1276年當元將伯顏率領大軍兵臨南宋都城臨安的時候,除了當時的右丞相兼樞密使文天祥因不肯投降而被俘北上(途中逃脫),其餘人全部放棄了抵抗,謝太后直接降旨降國,可真是“滿朝朱紫盡降臣”。

崖山海戰20萬宋軍對戰1萬不熟水性的元軍,為何從小捷到全軍覆沒

為什麼太后會直接宣佈降國呢,是南宋完全不能打了麼?其實不然,就是因為南宋皇室的貪生怕死。根據當時歷史記載,襄陽失守以後南宋在兩淮還有龐大的兵力,而在江北地區,更是固若金湯,雄兵雲集。可就是如此,當元軍右衛指揮禿滿歹先行率領兩萬輕銳順江而下的時候,居然把整個宋軍都牽制住了。等到伯顏大軍兵臨臨安城,為保護身家性命的謝太后帶著五歲的宋恭帝趙顯當即宣佈投降,而聽聞降國之後,南宋諸多部將也只得向元軍投降。對於此舉,文天祥悲痛不已,感嘆到:

高以荊州降,夏以淮西降,李死,淮東盡失,無復中原之望矣!哀哉!
崖山海戰20萬宋軍對戰1萬不熟水性的元軍,為何從小捷到全軍覆沒

不過對於當時的南宋來說,還有一件幸運的事情。那就是降國之前,楊淑妃帶著它的兒子趙昰和另外一位皇子趙昺逃到了浙閩交界處的海上,在樞密副使張世傑扶持下由7歲的趙昰登基為帝,既宋端帝,組織南宋流亡政府立志復國。只是這也僅僅讓南宋朝廷再苟延殘喘3年罷了。

南宋流亡政府的日子並不好過,一邊是小皇帝只能繼續在海上漂泊而不敢上岸,一邊是眼睜睜看著元朝大軍一路南下,勢如破竹。等到福州城破的時候,他們又不得往廣東沿海跑去,趙昰也因船病得不到好的醫治而去世,隨後趙昺繼位,既南宋最後一個皇帝—宋末帝。

崖山海戰20萬宋軍對戰1萬不熟水性的元軍,為何從小捷到全軍覆沒

面對如此困境,當時宰相臣陳宜中提議逃亡占城國,也就是現在的越南中南部地區,而後再謀規劃。不過此時南宋流亡政府的大權全部掌握在張世傑手中,作為主戰派,張世傑當場否定了這個計劃,並在1278年6月把所有大軍安置在廣東新會縣崖山。《宋史》、《經世大典》等記載:

造行宮。六月,入山伐木,造軍屋千間,起行宮三十間……時官民兵除逃竄死亡外,猶計二十萬,多於船上住坐。縛草架木為宮殿,凡千餘楹,有船七百艘,軍士尚眾。
崖山海戰20萬宋軍對戰1萬不熟水性的元軍,為何從小捷到全軍覆沒

根據當時宋代的募兵制,軍隊往往都是拖帶家眷,只是流亡政府當然也談不上還有不幹活的百姓。所以如果記載確實是二十萬,那麼估計能夠戰鬥的兵將應該最多也只有五萬,其餘當是婦孺殘弱所組成的後勤部隊。當然加上還擁有八百多艘船艦以及“軍士尚眾”的記載,這支流亡政府的戰鬥力實際上並不弱。

同年年末,元朝大將張弘範被任命為蒙古漢軍元帥,組織水軍兩萬,於1279年二月抵達崖山。那當時元軍的兵力是多少呢?《元史》記載,張弘範本來是有大小船五百艘的,結果還有兩百艘迷路了,久久無法集合。為此,又緊急從投降的宋朝水軍裡調來了2500人,換句話說,元軍在崖山海戰之前最多也就是個12000人左右,而他們面對的則是五萬戰力,合集二十萬的南宋遺名,這場戰,似乎南宋佔據著上風。

崖山海戰20萬宋軍對戰1萬不熟水性的元軍,為何從小捷到全軍覆沒

而等到戰役一開始,也正論證了這個觀點。宋軍利用人多勢眾的優勢,頻繁使用遊舟出擊,打的不善於海戰的蒙軍吃了好幾場暗虧。只是這個時候,張世傑犯了一個極大的錯誤,由於戰爭的開始,頻繁有士兵家眷的逃亡,為了杜絕此類情況的發生,他下令焚燒了所有陸地上的房屋,然後把所有人都趕到船上,並用“鐵索連環”組成龍舟(估計羅貫中在編寫《三國演義》赤壁之戰的時候借籤的就是這裡)。

至今為止沒人知道張世傑為什麼這麼做,可如此一來毫無疑問把宋軍全部困在了海上,且陷入元軍的多面包圍。於是張弘範命人用小船載著茅草和膏脂等易燃物品,乘風縱火衝向宋船,又齊向放炮,宋軍雖抵制了一波連環攻擊,卻令十餘萬軍民全部無淡水,無食物,失敗成為了只是時間長短的問題。

崖山海戰20萬宋軍對戰1萬不熟水性的元軍,為何從小捷到全軍覆沒

1279年三月十九日,歷時二十三日的崖山海戰宣告結束,《元史》記載“此戰從死者十餘萬人”,亦有“海上浮屍十萬上下”的說法。但是在剛才的崖山海戰情況中,我們知道了這十萬浮屍並不是說主動為南宋殉國,而是當時軍人家屬被張世傑逼到船上,走投無路才最終浮屍海上的,倒也並不能算是張弘範的事,更不是主動殉國。

崖山海戰20萬宋軍對戰1萬不熟水性的元軍,為何從小捷到全軍覆沒

不過被押解在元軍船上親眼經歷此戰文天祥和《陸秀夫傳》裡卻說“溺者數萬人”,看來在張世傑把所有人趕到船上之前,確實就有許多人攜帶家屬跑走了。總之,崖山海戰的慘烈,幾近完美釋意了戰爭最苦的永遠是百姓。

相關推薦

推薦中...